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韶山毛泽东纪念馆编著的<毛泽东生活档案>一书这样写道: 毛泽东本人,年仅16岁就出了乡关,将中国传统的"孝道"抛在了一边--他的父亲曾竭力要将他培训成一位商人,但他却始终未按此意愿行事.为此,父亲晚年心绪黯然,临终前,他伤心地自作挽联:  相似文献   

2.
许多革命前辈和名流对对联有着特殊的造诣和爱好,对此历来就很重视,堪称把对联引入思想教育的典范。毛泽东同志在湖南省第一师范求学期间,一次,学友会为因病致死的七个学生举行追悼会,他怀着悲愤、沉痛的心情写了一幅挽联:为何加了七个同学?只因不习十分间操。要同学们重视体育锻炼,“文明其精神,野蛮其体魄。”一九一八年六月,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3.
正父亲曾在周恩来领导下的中共中央南方局工作,"红岩"是我们家永远的话题。2003年1月,父亲去世,他的学生撰写挽联:"寻求真理出生入死风雨坎坷铮铮铁骨不愧红岩人;奉献教育鞠躬尽瘁桃李芬芳拳拳赤心堪为后世师。"这副挽联,正是父亲一生的真实写  相似文献   

4.
正毛泽东不仅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理论家,而且也是诗词和书法大家。他一生题写了许多挽联。挽联所题对象既包括亲人、同志、外国友人,也包括国民党爱国人士。从挽联中既可以欣赏其艺术成就,更可以窥出其情感所系、现实所指,值得细细品味。毛泽东在不同时期为国民党爱国人士题写的挽联,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国共两党关系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5.
一代伟人毛泽东,学识渊博,擅长诗词楹联。在抗日战争中,他写下了具有深刻意义的挽联,记录了历史风云,讴歌了烈士的功绩,抨击了汉奸卖国贼,指出了抗战必胜的前景,至今读来,感人至深。 1938年3月,延安军民集会,纪念孙中山先生逝世13周年暨追悼抗日阵亡将士。毛泽东撰拟了三副挽联,由郭化若书写,挂在会场两侧。其中一副是: 国共合作的基础为何?孙先生云:共产主义是三民主义的好朋友; 抗日胜利的原因安在?国人皆曰:侵华阵线是和平阵线的死对头。 1938年春,在台儿庄战役中,爱国将领、一二二师师长王铭章守城(滕县)殉国,国民政府在武汉举行公祭大会。毛泽东写的挽联是: 奋战守孤城,视死如归,是革命军人本色; 决心歼强敌,以身殉国,为中华民族争光。 1939年6月12日,湖南发生平江惨案。第二十七集团军杨森部杀害新四军官员。8月1日,延安各界举行隆重追悼会,通电全国强烈抗议。毛泽东撰挽联悼念:  相似文献   

6.
李龙生 《湘潮》2006,(9):55-55
据有关部门反映,湖北工业大学教授施正可曾于1927年在岳阳见到并护送过毛泽东。为核实并考证这一史实,岳阳市委史志办的几位同志专程赴武昌采访了施正可。施正可,原名施铠,岳阳市云溪区人,1914年出生。在施正可家中,施正可回忆起他当年见到毛泽东的情况:“我的父亲施中谷,1894年生,小毛泽东1岁,与毛泽东是湖南一师同届同学。因另一位云溪老乡李文明与毛泽东为同班同学,因此父亲得以与毛泽东交往,且关系不错。父亲考入湖南公立政法学堂后,曾与毛泽东主办过长沙文化书社。当时,在家经常听父亲谈起毛泽东,父亲称他为咏芝。家里还有毛咏芝的书和…  相似文献   

7.
叶曼 《新湘评论》2020,(9):54-55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是毛泽东引用杜甫凭吊蜀相诸葛亮的诗句,给早期的亲密战友陈子博书写的挽联。毛泽东一生给许多为国捐躯的仁人志士、战士亲友写过挽联悼词和唁电祭文,这是他追怀逝者、激励后进的重要方法,寥寥数语中蕴含着深厚的情谊。陈子博,1892年6月生于湘乡碧溪乡,是一位才华横溢、斗志坚强的早期共产主义战士。  相似文献   

8.
《党的建设》2007,(7):48-48
聂荣臻的女儿聂力在《山高水长:回忆父亲聂荣臻》一书中写道:解放初期,父亲代理总参谋长时,有一天,毛泽东把他叫了去,一见面就猛  相似文献   

9.
一九四○年三月,蔡元培先生逝世,毛泽东同志发出唁电,称他是。学界泰斗,人世楷模。周恩来同志为他撰写挽联: 从排满到抗日战争,先生之志在民族革命; 从五四到人权同盟,先生之行在民主自由。  相似文献   

10.
颜慧平  刘永路 《党史纵横》2014,(6):16-18,20
正父亲走了,走在清明节前夕,走在刚刚过了100岁的时候。2014年清明节早晨,我们在殡仪馆为他送行,挽联上写着三代子孙们对他一生的评价:"万里长征百战沙场,千秋功德百岁将军"。望着鲜红党旗覆盖下那留着18处战伤的遗体,我为父亲这位开国少将、百岁将军的一生而由衷的自豪!父亲安详地走了,我的思绪追寻着他的人生脚步,穿越枪林弹雨,跨越万水千山……长征路上九死一生父亲颜文斌1915年出生于江西永新县。6岁那年,一场温疫夺去了全家11口人性命,只有他一人活了下来。1931年春天父亲参加了红军,他参军第二天就参加一场伏击战,第一次放枪子弹就飞了,差点打着前边的连长。连长是旧军官出身,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一生除写出大量的优秀诗词和文章外,他还利用我国的传统文艺形式——对联,书写了许多寓意深刻、思想鲜明、感情真挚的挽联。  相似文献   

12.
杨松是中国共产党优秀的理论家、宣传家,是东北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东北抗日联军的积极倡导者和组织者。虽然他的一生只度过了暂短的35个春秋,但是他对中国革命的贡献,特别是对东北抗日战争的贡献,永远为人民所称颂。在他去世后,毛泽东在送给他的挽联上写道:“杨松同志办事认真,有责任心,我们应当记住他,学习他。”  相似文献   

13.
还债     
1963年初。一天,毛泽东读完英语,对当时帮他学习英语的章含之(章士钊之女)说:我还欠你父亲一笔债没有还呢。章含之以为主席于闲暇之余同自己提起欠债之事是开玩笑,就回答说:父亲从未提及此事,若主席真的欠了父亲的钱,父亲是必定不敢催主席还债的。不料毛泽东认真地说:这笔债早该还了。回去你告诉行严先生(章士钊字行严),我从现在起要还他这笔欠了近50年的债了。一年还2000元,10年还完2  相似文献   

14.
汤胜利 《党史博采》2001,(11):39-40
一、毛泽东与表兄王季范的师生情 辛亥革命前,在韶山私塾读书的少年毛泽东,因支持佃户毛承女等人“吃大户”的造反行为,得罪了族长毛鸿宾,毛泽东的父亲毛顺生慑于族规,便强迫毛泽东退了学,并决定让他远离韶山,到湘潭裕盛米店当学徒。毛泽东明白,一旦遵从父命,中途缀学,以后恐怕很难再有上学的机会了,他是多么想继续上学啊,然而一想到说一不二的父亲,他又愁绪万  相似文献   

15.
《史记》和《东周列国志》这两部古籍,都有战国时期大将吴起为士卒吮疽的故事记载:有个士卒生了毒疮,吴起亲自为他吸去脓血,疗疮治病。这个士卒的母亲听说后伤心地哭了。别人说,你儿子是个小卒,而将军亲自为他吮疽,你怎么还哭呢?士卒的母亲说,对吴公为儿子吮疽并不是不感动、不感激,而是因为往年吴公为这孩子的父亲吮疽,他父亲在战场上打起仗来头不回一下,就战死在敌人阵中。而今吴公又为儿子吮疽,我不知道他会效死在哪里,所以才哭呀!吴起与孙子齐名,堪称  相似文献   

16.
1922年5月1日召开的第一次全国劳动大会作出决议,将每年1月17日定为黄爱、庞人铨殉难纪念日。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称两人为“中国第一次为无产阶级而死的先烈”。黄爱用自己的鲜血书写了中国社会运动史的光辉一页。黄爱遇害牺牲后,获知噩耗的毛泽东极为痛心,两次为他主持召开追悼会,并题写挽联:“奋斗为终身,千古伤心是工运;取义拼一死,九泉含笑亦冤魂”。  相似文献   

17.
毛泽东所创作的对联,内容丰富,时间跨度大。有喜联、挽联、风景名胜联、赠联、情趣联等,时间上从青少年直到晚年,超过半个世纪。从他创作的对联中,我们可以看到他光辉的思想、宽阔的情怀、革命斗争的胆略、策略、丰富热烈的阶级友情。同时他的对联又和中国革命的历史进程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因此,潜心读之对于陶冶高尚的道德情操是大有补益的。 综观毛泽东创作的对联,从内容上分类,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党的建设》2014,(5):59-61
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领袖,也是一位伟大的父亲,、他和许许多多普通的家长一样,疼爱子女,期望他们能够成才,将来有益于社会。毛泽东一共有过10个子女,为革命先后献出了7个。作为父亲,他的内心是沉痛的,所以他对幸存下来的孩子的爱更为热烈、深沉,因此,“爱”是贯穿在他教子思想中的一条红线。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经济管理思想极为丰富,后人只是对他思想的实践、继承和发展。毛泽东的经济管理思想在建国初期多见于他在这一时期的文章、报告和讲话中,其中1949年3月的《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简称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较为集中的表达了毛泽东对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管理思想。一、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报告》中阐述的经济管理  相似文献   

20.
七、在新中国:一份书单标示的"精神地图"新中国成立后,告别了戎马倥偬,毛泽东的阅读范围更广了,阅读心态更从容了,阅读目的也更多样了。阅读成为他重要的工作内容和领导方式,是他思考探索重大实践和理论问题的必要途径,也是他密切人际交流、传达文化素养、抒发个性情怀的重要渠道。毛泽东在中南海的住处菊香书屋,是名副其实的书房。外出视察,毛泽东总要带上一批他想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