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建立“两岸共同市场”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今年4月29日,中国共产党总书记胡锦涛与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了两党56年来的首次会谈,双方在“正视现实,开创未来”的共同体认下,就促进两岸关系改善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以及两党交往事宜,广泛而深入地交换了意见,并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其中第三条提出“促进两岸经济全面交流,建立两岸经济合作机制”,“并促进恢复两岸协商后优先讨论两岸共同市场问题”。本文将对建立“两岸共同市场”的经济背景、  相似文献   

2.
从2004年5月17日中台办、国台办在受权发表的声明中首次提出“共同构造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框架”,到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的讲话中,正式提出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六点意见,重申“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近五年时间里,“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概念经历了一个从酝酿、形成、提出到深化的过程。这期间,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成为海内外学者热议的课题,很多学者从各种不同的角度探讨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意义、目的、基础、途径、前景等。本文将以前述为基础,就在当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内涵、构成、挑战和前景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3.
连战访大陆,是“和平之旅”,也是“破冰之旅”,“世纪之旅”,连战是为了打开两岸关系的僵局,争取“和平,双赢”而来,所以称为“和平之旅”,这很好理解;但是连战登陆也是为国民党在台加分,谋求在台湾重新执政而来,连战此行的这方面的意涵同样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4.
刘国奋 《台湾研究》2012,(6):4-8,30
1992年,两岸两会几经协商讨论和函件来往最终达成“九二共识”。“九二共识”形成20年来的两岸关系发展历程告诉我们,只要两岸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两岸关系就能走得顺畅,反之两岸关系就会波折不断,甚至引发危机。自2008年以来两岸关系进人到和平发展新阶段,四年多来两岸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交往使得两岸民众共享其利,这与两岸有着反对“台独”、坚持“九二共识”的共同基础分不开的。两岸关系已进入到深水区,如何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基础,无疑需要我们去重视“九二共识”、发展“九二共识”,让两岸关系更加深入发展。中国共产党、中国国民党和台湾民进党是对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有较大影响的政党,研究探讨这三党与“九二共识”的关系,对于我们缩小一些两岸关系中的矛盾分歧、继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和促进中国统一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萧大维 《台湾研究》2012,(1):8-10,44
建立两岸军事安全互信机制,是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一环。2005年4月,国共两党领导人共同发布“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提出“促进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建构两岸关系和平稳定发展的架构,包括建立军事互信机制,避免两岸军事冲突”;  相似文献   

6.
吴能远 《台湾研究》2010,(2):1-4,15
2008年12月31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作了《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讲话全面总结了大陆推动两岸关系发展的主要经验,深刻揭示了两岸关系发展的基本规律,指出要实现祖国和平统一,首先要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确保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就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出重要的六点意见。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讲话是指引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相似文献   

7.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1,(5):1-4,12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协商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这是中共十七大确立的新时期对台工作中心任务。2008年5月,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岛内局势发生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祖国大陆方面紧紧抓住这一重大契机,积极落实中央对台工作战略部署,与中国国民党和马英九当局携手共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并取得了重大成就。  相似文献   

8.
新闻盘点     
《工会博览》2005,(10):8-9
胡锦涛和连战举行会谈4月2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和中国国民党主席连战在北京举行正式会谈。胡锦涛强调,为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和两岸同胞的福祉,基于认同"九二共识"、反对"台独"的立场,共同致力于维护台海和平稳定,促进两岸  相似文献   

9.
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国共两党的两岸和平发展共同愿景得以成为两岸执政党、执政当局的政策加以落实。正是基于此,两岸协商谈判得以逐步推进,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问题亦被正式提出来,成为两岸一些专家学者讨论的热门话题。本文拟就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与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几个问题谈点浅见。  相似文献   

10.
李秘 《台湾研究》2010,(1):7-11
随着台湾政局变化和两岸“三通”实现,两岸关系正在步入和平发展期。这一和平发展期与过去30年两岸交流相比,到底有什么不同?仅仅是在交流的广度和深度更进一步,还是在交流模式和动力机制上有所变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是否需要增加新的动力机制?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汪曙申 《台湾研究》2009,(3):7-12,29
2008年5月国民党重新执政后,两岸关系快速回暖,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总体趋势日益明显。如何牢牢把握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题,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持续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当前亟需思考的重大课题。本文拟从观念与实践交互作用的视角,立足于两岸关系发展的现实情况,尝试分析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念对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并就如何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观念提出几点浅见。  相似文献   

12.
自2005年初以来,台湾海峡两岸关系出现了令人瞩目的新发展,台海形势中有利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积极性因素在增长,总体看,两岸关系的主动权在大陆,发展态势对两岸关系的和平稳定有利。同时,必须注意的是,以陈水扁为代表的“台独”分裂势力并不甘心,随着岛内政治局势的演变与发展,尤其是2007年底第七届“立法院”的选举与2008年3月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的临近,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筹备与召开,台湾岛内以“法理台独”活动为主要标志的“台独”活动也将愈猖狂,“台独”活动在未来两年内铤而走险可能性不小。  相似文献   

13.
余克礼 《台湾研究》2010,(5):1-2,30
国共两党早在2005年4月主连战席“破冰之旅”时,就已达成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和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五项共同愿景”的共识,奠定了基本政治互信基础。这是海协和海基两会在周民党重新上台执政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很快得以恢复中断长达10年之久的协商谈判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4.
2008年12月31日.在两岸关系的发展史上又将是一个值得纪念的重要日子。这一天,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了题为《携手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同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讲话。胡总书记在讲话中不仅充分肯定了《告台湾同胞书》伟大的历史意义、高度评价了邓小平、江泽民为改善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和平统一所作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两岸关系发展的历史经验反复证明,巩固与扩大政治认同与互信基础,是两岸关系和平、稳定与发展的根本保证与前提。海峡两岸应戮力同心,“增进维护一个中国框架的共同认知”不断凝聚两岸同属一个中国的共同认知,巩固深化政治互信基础,维护与发展两岸关系得来不易的大好局面。  相似文献   

16.
四年多前,中国国民党重新上台执政,台湾岛内局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两岸关系发展出现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及时抓住这一重大历史契机,作出了开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新局面的战略决策,并与中国国民党、马英九当局和两岸同胞一起,共同携手推动两岸关系的发展实现了历史性转折。  相似文献   

17.
2008年5月以来,随着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态势渐趋稳固,港台关系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如何把握港台关系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的定位,使其在推动“中华经济文化共同体”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得到提升,是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课题。鉴于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阶段将持续较长时期,有必要在简要回顾港台关系历史发展的基础上,对未来港台关系进行合理的定位和路径筹划,使其在不断深化的同时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相似文献   

18.
台湾在2008年出现第二次政党轮替,由积极主张改善两岸关系的国民党重新执政,为两岸关系的和平发展,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大陆方面正式提出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思路,始于2004年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发表的“五·一七”声明,并在2007年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得到进一步的阐发。但在民进党执政时期,上述构想迟迟未能得到台湾当局的回应。马英九主政后,两岸关系出现了突破性的发展,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层次的交流,  相似文献   

19.
由连战和宋楚瑜率领的国亲两党代表团对祖国大陆的成功之行开启了两岸政党机制化交流的新平台,也给严冬下的两岸关系带来了一丝春天的暖意。促成连宋大陆行的一个重要背景是岛内期盼和平、稳定、和解、合作双赢的主流民意。正如连战主席在北大讲演时所说,他之所以能来,既是历史发展的趋势,也是岛内民意的驱使。访问期间国亲两党同祖国大陆方面达成的坚持“九二共识”、反对“台独”、促进两岸和平的一系列共识,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对岛内“台独”势力的遏制,势必会在今后的两岸关系问题上产生重要的影响。特别是他们带回了祖国大陆维持台海稳定和促进两岸交流的诚意,以及包括推动两岸货运便捷化、台湾农产品登陆、开放祖国大  相似文献   

20.
以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方式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顺应世界和平与发展的潮流,与中国的和平发展战略息息相关,是两岸关系的现实选择,对海峡两岸共同迈向和平发展新阶段具有重要意义。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的主要构建途径在于两岸关系各项相关机制的建设。作为框架的主体,机制建设是框架构建过程中的重中之重。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的每一个要素都不是孤立的。尽管今后两岸关系仍难免经历种种曲折与起伏,但只要紧紧把握和平发展主题,构建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框架,一定能够迎来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