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党建的中心地位,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要把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2.
周小榛 《党史文苑》2007,(10):60-61
构建和谐社会是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任务和目标.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障.在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制度建设中要突出党建的中心地位,要充分发挥法治对社会公平正义的基础性作用,要把德治作为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有效途径,特别要加强规范的公务员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3.
管晓峰 《前线》2014,(2):63-6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强调,要把维护社会大局稳定作为基本任务,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作为核心价值追求,把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作为根本目标,坚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积极深化改革,加强和改进政法工作,维护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会议旗帜鲜明地提出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是政法工作的核心价值追求,确立了未来五年我国政法工作的基调,构成了此次政法会议的最大亮点,是对当前公众呼唤社会公平正义的积极回应。  相似文献   

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要求。对公平正义应当多维度的认识,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道德诸领域之中。处理公平正义要有政治和道德导向。没有公平正义就不能实现科学发展。公平正义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反思。要认识推进公平事业的全面性和紧迫性,可以把分配问题当做突破口,应当重视社会政治领域的公平正义,抓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风尚。  相似文献   

5.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理性的、有秩序的和以人为本的社会。法治精神所维护的公平正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前提。我们今天所追求的公平正义,主要是妥善协调社会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法律作为一种社会规范,不仅规定社会主体的行为,也调节着社会主体的各种关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不但需要完备的法律,而且必须增强全社会的守法意识和法制观念,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只有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才能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伟大事业顺利推向前进。  相似文献   

6.
公平正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一贯追求和奋斗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一系列社会不公平问题也日益凸显。因此,必须进行改革,把促进和维护公平正义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7.
陈厚丞  周艺玮 《世纪桥》2013,(11):58-59
马克思恩格斯在“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两大发现的基础上,实现了公平正义观的伟大变革,科学地揭示了社会公平正义的本质规律。马克思恩格斯的公平正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中国,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思想,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加以实践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新时期把公平正义视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价值;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实际出发认识和把握公平正义的理论内涵;以加快发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前提条件;以共同富裕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目标;以制度建设作为维护和实现公平正义的基本保障。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新时期对马克思主义公平正义观的自觉运用与发展,有效地促进了当代中国社会的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和价值追求。军队政法工作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并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0.
路不平,有人铲;事不平,有人管。广为流传的俗语,表达着千百年来人们对社会公平正义的期待。行侠仗义、执法如山、扶弱济贫的人物,被人们视为公平正义的化身,世代传颂。中国共产党从成立起,就将公平正义作为追求的社会理想。党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路线、纲领体现着对公平正义的追求,党在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始终把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作为崇高的目标。党的十  相似文献   

11.
顾伟 《党史文苑》2008,(5):71-72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一直追求的价值准则和理想目标.在当代中国,公平正义不仅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也是社会主义法治的基本内容之一和价值追求.军队政法工作必须把公平正义作为基本价值目标,并在执法、司法实践中认真贯彻落实.  相似文献   

12.
杜玉芳 《党员干部之友》2013,(5):F0002-F0002,1
<正>"中国梦"点亮了中国人的希望,中华民族正意气昂扬走在集体追梦的路上。追梦的路上,我们需要众志成城、脚踏实地,需要胸怀理想、坚定不移,更需要社会公平,正义当道。作为社会普遍的价值准则、人民共同的目标追求,"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我们需要这"光辉"温暖我们追梦的心,照亮我们前行的路。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基本诉求。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人们不懈追求公平正义的历史。在我国古代,孔子就提  相似文献   

13.
刘东 《北京党史》2012,(6):22-24
正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马克思主义创立的基本出发点。中国共产党人追求社会公平正义的理论和实践贯穿了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从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政治制度、文化制度的设计,到改革开放后邓小平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纳入社会主义本质要求之中;从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江泽民强调要把社会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14.
公平正义是人类社会的共同追求,也是衡量社会文明与进步的重要尺度。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巾冈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这是对马克思主义价值观的一个新概括,彰显了以民为本的崇高立意,把人的全面发展推进到新阶段。党员干部要充分认识坚持公平正义的重大现实意义,准确把握公平正义的深刻内涵。把党的关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5.
公平正义是组织工作的内在要求和题中之义,是组织工作生命线,也是组织工作应倡树的基本导向。作为组织部长,要把公平正义举过头顶,始终秉持这一核心理念,做公平正义的积极践行者、勇敢创造者和坚强捍卫者。一秉大公,心存浩然正气。"为政之要,曰公曰清。"要时刻牢记自己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要把公平正义作为一种价值追求,作为评价衡量  相似文献   

16.
社会公平正义不仅需要经济制度、政治制度的保障,还需要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和道德准则的完善。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17.
保障公平正义 促进社会和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之一。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公平正义是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制度是社会公平正义的根本保证。”加强制度建设,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意义。社会公平正义是历史的、具体的和相对的公平正义是人们对社会经济关系种种现象的反映和评判。这种反映和评判是由发展变化着的社会经济关系决定的,因而是历史的、发展变化的。不能脱离具体的社会经济关系抽象地看待公平正义,把它当成某种永恒不变的原则。在不同…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的公平正义观作为中国共产党人追求公平正义、促进社会和谐的理论指导,有一个形成发展过程。在早期,由于唯物史观的创立,马克思批判资产阶级抽象的公正观,把公平正义的实现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在中期,马克思深入到政治经济学批判当中,反对拉萨尔"铁的工资规律",揭示资本主义社会形式上的公正和实质上的不公正。在晚年,马克思全面、系统地批判拉萨尔的公平分配劳动所得的思想,指出无产阶级要求的公平正义只能是在共产主义的高级阶段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9.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建构完善的作为制度架构的公平正义,而且还需要建构健全的作为内在精神的公平正义。如何建构健全的作为内在精神的公平正义呢?至少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来着手:第一,要学习与公平正义相关的知识,包括有关公平正义的历史知识、哲学知识和法律知识;第二,要培养公平正义的思维意识——主体意识、批判意识和实践意识。  相似文献   

20.
公平正义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之一,是和谐社会的本质特征。从实践和实际层面上看,影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基本原因,就是经济与社会关系出现了偏差:"把社会放在了市场经济之中"、"把社会放在了市场经济之外",此外是制度不健全及传统文化的某些缺陷。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创造实现公平正义的坚实的物质社会条件;必须重视社会、制度和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