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胡弘松 《法制与社会》2013,(35):291-292
人的尊严从中国古代开始就和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息息相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可以为人的尊严提供相对安全有序的社会环境,而经济的进步可以提供稳定的经济基础,同时人的尊严也要有健全并完善的政治环境作保障。法治是保证人的尊严并不仅社会稳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的抵制社会上的不公正现象,构建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以人的尊严为框架的法治社会是当前的主要任务。人的尊严在法律上的意义看似简单,实则有其丰富的内涵,其法律上的概念难以定义。在生活实践过程中也难以把握和运用。近年来,人的尊严在社会上的关注度也越来越高,在法律上人的尊严作为维护法律秩序的基本底层,更是评价法律的执行是否正当合理的标准和核心,保护每一个公民的权利并尊重人的尊严是国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只有把人的尊严非常细致到生活工作中,保证每个人的权利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应用,才能确保人的尊严在现实生活中得到真正意义上的实现。  相似文献   

2.
王艳敏 《法制与社会》2014,(16):228-229
人的尊严在现代社会中被尊重,并提出人权主义,就说明了文明的进步明显之处,就是对人的尊重,所以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被进一步的概括和实践,所以人权的表现就是对人的尊重,在现代法律上人的尊严被保护和隐私是对一个人形象上最有利的保障,能够促使人在当代生活中能够有尊严的活着就是法律对人的尊严重视,并且法律的出现表明一个民族的进步,拥有一部专门的对于人的尊严保护,而特地定制的法律针对于保护人的尊严,才是对此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壮大的关注,也是整个国家民族进步和竞争的依据,所以人的尊严在现代法律上主要是法律法规建立健全完善的基础。  相似文献   

3.
未来法治的命运如何?现代法治深陷智能科技带来的未有之大变局。历史上法治曾面临多种危机,但智能科技将导致更为深刻的尊严危机——从根本上法治是否可能丧失保障人的尊严的基本能力?如果智能科技导致法治与人的尊严脱钩,我们是否还需要法治?我们是否还能守护人的尊严?不论是作为个人的内在价值还是个人自我发展的责任原则,个人尊严都是现代法律的最高价值。现代法律以权利和自由作为基本“语法”,通过法治这套“算法”,实现法律保护人的尊严的承诺。但是,一方面,权利可能被智能科技“架空”,无法成为个人内在价值的正当性基础;另一方面,智能科技可能使人陷入自主性危机,难以成为法律上期许的自由意志主体。智能科技的降临促使我们反思现代社会过度强调的以智性为单向度的个人尊严观,探索一种超越法律文明秩序的多维度文明秩序。  相似文献   

4.
杨熠 《河北法学》2012,(1):34-35,36,37,38,39
"人的尊严"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被当代法律制度引入的哲学观点,探讨"人的尊严"的源与流,通过对中西思想家关于"人的尊严"的论述来考查它的产生、发展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5.
“人的尊严”是一个拥有丰富内涵的、被当代法律制度引入的哲学观点,探讨“人的尊严”的源与流,通过对中西思想家关于“人的尊严”的论述来考查它的产生、发展的流变历程.  相似文献   

6.
“人的尊严”的法理疏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人的尊严"是一种在法学上广为引用的哲学、伦理观念,它表明每一生活中的个人均为法律上自治、自由、自主的行为主体,法律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人的尊严"有一个在历史上长期演变的理论发展过程,并最终率先在国际法律文件中得以确认。人的尊严有主观主义与客观主义、个人主义与人格主义、正面的定义与反面的定义等多种理解方式,而在法律的具体意义上,人的尊严意味着人的神圣性、自主性,人是权利主体、义务主体、责任主体的统一。相对而言,国家在保障人的尊严方面,更多地是以"义务主体"的形式出现的。  相似文献   

7.
李桂林 《法学》2020,(4):64-76
法治价值观是法治理论的核心内容,决定着法治实践的方向与成败。法治的价值是法治因其性状和属性而对人的需要之满足的效用。法治价值不同于法律价值,是对法律价值的超越。对当代国际人权法和法治理论进行考察,可以从中总结出以人的尊严为导向的法治价值观。这一法治价值观的核心命题包括:人的尊严是法治的终极价值;法治是人的尊严的构成要件;法治对人的尊严而言具有构成性内在价值。法治与人权都是人的尊严的构成要件,是两个并列的概念。根据目的解释和体系解释的方法,法治对法律提出了特定实质价值与内容上的要求:法律的内容要符合维护人的尊严之要求,即法律要尊重和保护人权。  相似文献   

8.
赵万一  周清林 《法学》2007,(4):16-23
民法与宪法的关系,是转型期的中国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无法回避的一个重大理论问题。由于学科所限,学者在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时容易陷入自说自话的境地。童之伟教授的《宪法民法关系之实像与幻影》一文迈出了宪法学界向民法学界发出对话邀请的关键一步。针对该文,本文从四个方面提出了商榷意见,认为不能以形式意义上的法律规范制定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取代价值判断,而应当高扬理性主义的大旗,探入探讨公法与私法划分的实际意义,并把尊重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崇尚人的有尊严的生存、行为和意志设定为国家政治生活的基础和我国立法价值的目标之所在。  相似文献   

9.
吴茜 《法制与社会》2010,(9):139-139
法律面前须用事实说话,同情弱者并不代表可以罔视法律。梁丽作为一个清洁女工的弱势地位确实令人同情,但这绝不能成为逃避法律责任的理由。在法律面前不能有王子,也不能有庶民。本文指出必需让事实成为完整的事实,让法律成为有尊严的法律。  相似文献   

10.
法律的根本目的在于保障人的尊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尊严表征着人是主体、目的,而非工具、手段,拥有不可侵犯与不可剥夺的尊严,是法律主体概念得以成立的基础。就现代社会而言,法律的根本目的即在于保障人的尊严的实现,人的精神性存在的特质,决定了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为人们的根本追求。在保障人的尊严得以实施的路径上,必须从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等各个层面,来保障人的尊严得以存立的根基。  相似文献   

11.
一、程序法制之人性尊严的内涵(一)人性尊严的涵义在人性尊严范畴中,涉及两个基本的概念:一是人;二是尊严。讨论展开之前首先从这两个名词开始进行分析。人是法律主体的一种称谓,在法学上人包括个人(自然人)与法人两种形式。法人乃法律拟制之人格,无人性而言,故人性尊严的人专指个人,是剔除了身份、能力、信仰等外在条件的每一个具体的个人,而不是集体的人、联合的人。以下论述中所用人民一词是在此意义上的个人观念之集合。尊严二字并非明确的定义,罗马人认为尊严乃是个人在公众中的声誉,尊严的获得基于个人为社会作出贡献。基督教将尊严理解为神的恩赐,因为神创造了人。  相似文献   

12.
论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程序性后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提出了违反刑事诉讼程序的程序性法律后果的概念。作者认为,程序性法律后果是使刑事诉讼法成为具有完整和独立意义的法律规范的关键;这种法律后果,是各种实体性法律后果所无法替代的,对于维护刑诉法的尊严、实现刑事诉讼的各项价值目标等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意义。针对我国立法和司法中存在的问题,作者对设定刑诉法的程序性法律后果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一最高人民检察院对检察工作中具体应用法律的问题进行司法解释,是我国法律赋予的一项重要职权。它体现了宪法的原则,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法制的特点,对于加强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高人民检察院进行司法解释工作,基本上是从1978年检察机关重建后逐渐开展起来的。  相似文献   

14.
在社会矛盾多发期,从法律制度层面对尊严权进行保护对于贯彻依法治国的治国方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现代心理科学对人尊严的科学理解基础上,对尊严权的法律内涵进行了界定,并从和谐社会建设的视角探讨了对尊严权进行法律保护的重要性,进而对尊严权法律制度构建进行了初步构建。  相似文献   

15.
癌症晚期,回天无力。是想尽办法,不惜金钱不怕痛苦的化疗;还是放弃过度治疗,有尊严地离去?北京一家协会力求通过协议的方式,让人自己选择离开的方式,做到“尊严死”,这其中牵涉了文化、伦理、法律、医疗等太多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充满顾虑,因为除了传统观念,“尊严死”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6.
小非 《政府法制》2013,(28):34-36
癌症晚期,回天无力。是想尽办法,不惜金钱不怕痛苦地化疗:还是放弃过度治疗,有尊严地离去?北京一家协会力求通过协议的方式,让人自己选择离开的方式,做到“尊严死”,这其中牵涉了文化、伦理、法律、医疗等太多问题。有人赞同有人反对,也有人充满顾虑,因为除了传统观念,“尊严死”并没有统一标准和法律保障……  相似文献   

17.
杨佳的个人尊严维护中"讨说法"与其恶意杀人之间存在着社会价值观念异常即轻视生命权利的社会氛围支持。在弱个体仇视某一职业强群体的社会学视野中,仇警文化是一种社会价值观念个体异常向群体异常演进的表现。而在法律经济学视野,1个人"讨"的所谓说法,等于要6个人生命的死亡、5个人身体的受伤,而竟然会有那么多网友叫好,则是一种忽视生命权利,在生命权与人格尊严之间,价值选择的错位。至于法律文化学领域,人权的核心是生命权,人存在的本源意义当中,生命权应当高于人的尊严,杨佳为了所谓的个人尊严而可以乱杀人的逻辑,是非常荒谬的。  相似文献   

18.
法律的条款、政府的责任、父母的良知都告诉社会,对儿童群体给予的只能是关爱和呵护,有—万个理由也不能让幼嫩的生灵踏入毫无尊严的生存领域。  相似文献   

19.
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侵害赔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公民隐私权的法律保护及其侵害赔偿司法部司法研究所严军兴,王立中一、公民隐私权法律问题的提出我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在于它所保护的是广大劳动人民的利益,这就要求它把重视人的价值、维护人的尊严作为自己的一项重要任务。隐私权同整个人格权...  相似文献   

20.
人格权与民法典——人格权的概念和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国民法典》中的人格权制度出现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本文作者介绍了《法国民法典》中现有的人格权家族,并构建了理想的人格权框架。作者认为,人格权是一项民事权利而不是一项基本权利,是一项法律赋予人的权利,而不是法律规定的制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