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食品安全法>实施时间不长,但已经暴露出一些亟待解决的法律问题:如执法主体不符合法定要求、部分法律规范逻辑不完整、原有立法法律效力不确定、部分法律用语与法律条款语义不清等.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立法者转变宜粗不宜细的立法思路,使立法更为精细化,同时更需要执法者能动地发挥执法功能,探求法律真意,用耐心和智慧维护食品安全秩序.  相似文献   

2.
蒋宇芝  王博 《法制与社会》2013,(25):208-210
本文结合行政法知识,通过对食品安全及食品安全监管的内涵解读,从食品安全监管法律体系、部门分工以及执法工作三个角度,分析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现状与缺陷,并对此提出完善法律体系、部门分工、执法工作以及设立社会参与机制等改善建议。  相似文献   

3.
一般来说,执法应当是被动的,法律被制定出来以后,执法部门只需要去实施法律,但事实上执法也会对立法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归责原则的法理出发对我国交通事故赔偿制度的演进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执法环境的变化同样也影响着立法。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食品安全监管的症结和出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蒋慧 《法律科学》2011,(6):154-162
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各地食品安全事故仍旧频繁发生。食品及食品安全相关基础概念界定不明、监管权限划分不清、安全标准不统一等要害问题在法律出台后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通过对食品及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在立法上区分食品、药品和毒物的概念和标准,着重比较分析了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食品安全监管体系之差异,重新界定和阐释了监管权限、行业自律、社会及公民监督等重大问题,借助制度经济学及规制博弈理论对我国目前食品安全监管进行评析并提出了一些具体的改良意见。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执法主体分为两类:一是单一主体执法,范围包括食品流通的整个环节,"从农场到餐厅";二是多主体联合执法,可以是按食品品种划分监管范围,可以按食品流通阶段分段监管。单一主体执法能够避免执法主体职能重复,将少执法"真空",避免多头执法等问题的出现。对于单一执法主体要设置权力监督机制,实现食品安全执法的保障功能和服务性功能。  相似文献   

6.
"法的主管部门"条款是法律文本中的重要条款,它明确法的执法主体,有助于法的实施与实现。法的主管部门主要是国家行政机关,但也有经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在法律文本中设置"法的主管部门"不仅在于明晰执法主体,还应明确不同执法主体的职责权限。立法主体在设定"法的主管部门"时依据的是某一部门或组织的权利能力以及该部门经其他法律法规规定的行为能力。立法主体如果不注重"法的主管部门"设置的科学性与立法技术,就会造成一定的执法困境,我国现行法律文本中"法的主管部门"条款还需要在设置技术上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7.
食品安全监管涉及农业、质检、卫生、商务等多个部门,所以,发生食品安全事件后,我们经常可以在新闻中看到相互推诿的情况,这给监管体系带来了很大的漏洞。全面建立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产品和卫生标准,构建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尤为必要。这样不仅使执法部门之间标准一致,信息共享,执法有章可循,而且增强了全社  相似文献   

8.
在我国,公用企业垄断的现象极为严重,公用企业垄断是我国反垄断执法关注的重点。《反垄断法》出台后出于种种原因,并未对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的关系及权力配置予以厘清,导致了实践中反垄断执法机构与各行业监管机构间的权力冲突愈趋频繁、激烈。因此,我们必须对上述两类机构之间的反垄断权限进行划分。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间的权限划分一般有三种模式,而反垄断执法机构与行业监管机构分权的模式是目前最适合中国国情的模式。  相似文献   

9.
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之检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食品安全立法体系已经初步建立,但仍然存在法律规范之间不够协调等问题,需要尽快完成《食品安全法》配套法规的制定,修改不符合《食品安全法》要求的现行法规。《食品安全法》确立的“分段监管为主,品种监管为辅”的监管模式符合我国国情,是合理的选择,但各监管机构之间应当加强协调与配合。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制度与措施较为严密,但应当注重科学在监管工作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评说速览     
《法庭内外》2011,(6):43-44
监管才是食品安全的最后盾牌"瘦肉精"事件尘埃未落,一场由馒头引发的食品安全监管风暴正从上海刮向全国,与此同时,"回炉面包""牛肉膏"又接踵而来。根据媒体调查,食品安全事故频出的部分原因,在于监管部门"为利执法",以罚款放任企业违法。每次谈到食品安全事故时,"监管不力"是必然会碰触到的话题。不过,一些专家学者、官员认为,重建食品安全伦理比仅仅强调监管重要得多,他们倡导行业自律,以"良心盾牌"保卫食品安全。在他们眼里,法律法规对人们的要求和约束是外在的,常常是一种被动的防范和消极的监督,不可能堵住所有漏洞,而且还存在一个执法困难的问题,检测食品样品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既不经济又不现实。良心与监管,到底哪一个是食品安全的最后盾牌?从监管的常态来看,  相似文献   

11.
王斌 《检察纵横》2012,(2):38-38
借助现代计算机、网络及通信技术,对看守所监管执法活动实行动态监督,是新形势下加强监管执法、加强法律监督的重要举措,是健全和完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工作机制的一项重要措施,对规范执法行为,促进公正执法,维护监管场所秩序,保障被监管人合法权益,促使看守所监管民警及办案人员进一步转变执法观念和工作作风,提高依法履行职责的能力和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暗中执法”所涉及的是一个法治的基本精神问题,即法律以及法律实施的工作必须依法公开,公开才能公正。不公开的执法,达不到执法的目的,也不能提高人们的法律意识水平,还可能成为执法机构依法敛财的机会,必须坚决制止。执法机构无权在法律授权之外扩大自己的权限。  相似文献   

13.
经济生活具有多变性,价格的忽高忽低,地区发展水平的差异等都对市场有巨大影响,因此对其调整不能进行严格细致的规范,在制定反垄断法规范时,立法技术也采用了一些模糊的词汇,导致反垄断法规范具有弱确定性。严格根据现存的有效法律,作出裁判的方法来确定反垄断具有不合理性,且难以实施,无法实现立法目的。文章认为为了适应市场的差异,在执法措施方面,我国采用多种执法方式结合的方法,显示出很大的执法弹性,但是在运用法律规制市场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反垄断法的特殊性,适用具有可操作性的配套体制机制。  相似文献   

14.
王路 《法制与社会》2016,(5):216-217
一国政府对于食品安全的监管职责问题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也是世界各国所必须要研究解决的关乎基本人权的重大问题。本文从政府监管与食品安全两方面分析入手,通过对不同政府机关权力和其职能的分析,指出政府食品安全监管责任的重要落脚点是完善立法与加强执法这两个重要环节。通过对食品安全立法中应该确立的立法宗旨与基本原则的论述,提出了改善我国食品安全监管中政府责任的制度以及措施,从而保证政府在食品安全监管中责任的落实,进而维护食品生产经营和销售的正常秩序,保障广大消费者的生命健康安全。  相似文献   

15.
李晓安  钱星 《河北法学》2005,23(7):25-28
近期,食品安全问题突出,一系列个案拷问着我国食品安全监管和立法部门,从中暴露了食品安全立法和监管的缺陷.借鉴日本和欧盟等国家与地区的法律实践经验,改革现存法律法规与监管机构,设立独立的食品安全管理机构,建立以政府机构和科研单位为主、社区检验机构为辅的二级检验体系.  相似文献   

16.
我国《食品安全法》颁布迄今已逾两年,该部法律无论从立法宗旨、立法技术、规范范围乃至于立法趋势,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都毫不逊色。与此同时,《食品安全法》也存在一些立法缺陷和瑕疵,本文提出几点修改建议,目的是使之更加完善。一、食品安全法律体系存在的问题目前,我国关于食品安全的立法体系相对来说比较  相似文献   

17.
王晓霞 《法制与社会》2013,(25):200-202
中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对保证食品安全作出了贡献,但现有法律仍存在缺陷,重大食品安全事故频发。有关食品安全监管法律立法存有不足,在分段监管、立法逻辑性、食品安全标准、市场准入和追溯以及处罚力度等方面都可以进一步加强,希望能构建一个高效率的食品安全监管体制。  相似文献   

18.
吴迪 《河北法学》2014,(11):147-157
2013年发生在欧盟的“马肉危机”给欧洲社会带来极大震动,暴露出欧盟食品安全法律体系的缺陷与漏洞,进而催生出2013年5月6日欧盟委员会通过与食品安全相关的一揽子提案。提案在整合欧盟现存食品安全法律制度的基础上,首次建立了超国家的食品安全集中监管制度,提高了欧盟食品安全标准。一揽子提案可能对我国出口至欧盟的农产品贸易形成新的贸易壁垒。2013年3月我国成立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将食品安全多部门分散监管改变为集中监管。欧盟一揽子提案对我国食品安全法律制度建设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管法律目前存在较为严重的实施不力的情况。监管机构集众多权力于一身的特点虽有其必然性,却也由此决定了这一公法调节手段的不足。因此要保障监管主体之间的各种权利义务关系,必须从立法,执法,以及司法三个环节进行有效的权力配置,建立有效的上市公司会计监管实施机制。  相似文献   

20.
当前,我国城管执法问题凸显。加强并完善城管立法,合理配置城管执法的职责权限,回归城管机构的行政机关性质,明确城管执法人员的公务员身份,既是合理有效回避城管执法现实尴尬的题中应有之意,也是积极、正确应对城管执法难题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