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文君 《党史文苑》2008,(12):50-52
“和谐”是一个历史范畴的概念,“和谐社会”是全人类共同的追求。在中国历史上,“和谐”是思想家追求的理想信念;“和谐”是政治家追求的理想统治;“和谐”是老百姓追求的理想生活。因此,对“和谐”的追求在今天以及未来,都是一种必然。  相似文献   

2.
儒家的和谐思想与现代精神文明建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普遍和谐即人与自然和谐、人与人和谐、人与社会和谐、人的身心和谐,是儒家所追求的理想。在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上,儒家要求人们“和为贵”,互相容忍,互相尊敬,和谐共处;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儒家文化表现为“天人合一”、“天人相分”等思想;在人之身与心两方面,儒家重视对精神境界的追求,要求人们重视生命与道德、物质追求与精神追求的和谐统一。儒家的这些思想精神无疑对缓解和解决当代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以及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之间的失衡和矛盾提供了智慧的源泉。在人与自然关系上,如何开发而不破坏,从而为…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在杭州正努力建设“和谐文化”的今天,西班牙文化中体现的看似松弛而大师辈出,表面个性却暗含着某些文化发展规律性的东西:即夸张的艺术手法和包含的市民眼光和谐统一;传统文化外在躯壳和现代文化实际活动和谐统一;政府主导与市场配置“和谐”统一,平和的生活追求与人的多样发展和谐统一等文化印象,特别值得品味。  相似文献   

4.
刘清芬 《党课》2006,(9):12-13
中华民族历史悠久,文化博大精深,特别是中国古代儒家思想中有关“大同”理想社会的描绘,向世人展示了中华民族古老而悠久的和谐思想。而在同样古老的欧洲,类似的理想追求——“乌托邦”思想同样源远流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研究这两个极其相似的思想,对于我们仍然具有重要的启迪意义。  相似文献   

5.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构成文化的基本精神与主体框架,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意识。儒家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和谐文化模式所对应的人际和谐、群体和谐与天人和谐,对我们今天构建和谐社会,乃至和谐天下不无启迪。  相似文献   

6.
和谐与竞争:中西文化精神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宏斌 《探索》2005,1(5):162-165
文化精神是人类文化活动和文化现象历经传承积累而凝聚出的共有的、成体系的精神内涵和价值取向。在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过程中,中华民族侧重矛盾的同一性,化生了悠久灿烂的和谐文化精神;西方民族偏向于矛盾的斗争性,演绎成为颇具个性的竞争文化精神。两种文化精神的核心差异是追求“仁义”境界与实现“功利”目标的差异。当代社会,应把两种文化精神辩证地统一起来:在和谐中讲究竞争,在竞争中追求和谐。这也许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佳机制。  相似文献   

7.
王晓梅 《先锋队》2014,(32):37-38
“五个追求”,即追求学识丰富、追求人际关系和谐、追求家庭幸福、追求事业成功、追求人格的完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五个追求”是山西国新能源集团公司“学无止境、追求卓越”企业精神的深化和阐释。把团队的和谐,员工的成长、幸福融入企业的发展中,把员工的个人价值与企业价值的实现融合在一起。公司把学习力提升放在首位,因为  相似文献   

8.
实言同志: 你好。 你所反映的“困惑”,在农村基层有相当的代表性,在理论与经验之间,不少人更重视工作经验;在学习与实绩之间,不少人更追求工作实绩;在急功近利者看来,学习没有“吹糠见米”的效益;在心浮气躁者看来,学习用不着花力气下功夫。  相似文献   

9.
求和不求同     
社会和谐、党内和谐、班子和谐,应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心愿和追求。但在追求“和”的过程中,不可过分求“同”,而应当努力做到“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0.
社会和谐、党内和谐、班子和谐,应是每个领导干部的心愿和追求。但在追求“和”的过程中,不可过分求“同”,而应当努力做到“和而不同”。  相似文献   

11.
努力构建和谐行政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小叶 《新湘评论》2007,(10):45-46
和谐行政文化是指特定的行政管理系统在行政实践中将和谐思想、价值、道德等因素灌输给行政主体,形成崇尚和谐、追求和谐的行政意识、思维方式、思想素质、价值观念、道德;隹则、行为模式、作风习惯等的总和。和谐行政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想信念上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行政实践中。坚持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注重“和合”之道,强调行政人员团队精神和凝聚力,追求社会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陆华 《唯实》2009,(5):25-28
黑格尔在构建其伦理学思想体系的《法哲学原理》的最后部分,提出了“世界精神”这一理念,旨在寻求一种能够调解国与国之间矛盾的理论基石;而20世纪末最早由宗教界人士提出,并迅速得以广泛传播的“全球伦理”亦在试图构建一种解决当前面临的诸多问题从而实现人类可持续发展的价值框架。两者虽有不同,但本质上都在追求一种“普遍的善”,都在寻求人类未来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儒家思想是中国传统思想的主干,儒家和谐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一.儒家和谐思想包括自我和谐、人际和谐、群己和谐、天人和谐四个方面.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儒家和谐思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作用:一是有利于提高个人修养;二是有利于营造和谐的人际关系;三是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四是有利于形成和谐生态观.  相似文献   

14.
中西文化间的一个重大分野在于对个体和群体的不同关照.中国传统文化在个体与群体的关系向度展现出了独具特色的多维定位,包括价值定位中的“群体优先”,伦理定位中的“道德责任”,目标定位中的“伦理追求”等等.实现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型,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关键之所在.为此,应实现群体优先与制度优先相契合,发挥个体积极性;道德责任与契约责任相契合,培养现代责任主体;伦理追求与价值追求相契合,服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八大以“三个倡导”的表述形式.概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内容,就是“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其中“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核心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6.
和谐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和谐意味着一种最佳的生存、发展状态,是千百年来人们共同追求的理想。“天人合一”、“中庸”、“中和”等“和谐意识”是中国古代先哲追求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发展的突出表现。在现代社会,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其中一个重要方面是要强化“和谐意识”。强化“和谐意识”,就是要把和谐的观念、和谐的价值取向内化为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和谐的社会心理和社会氛围。在当前阶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突…  相似文献   

17.
“秩序问题”、“发展问题”及“非均衡协调发展问题”事实上构成了江泽民和谐社会思想的核心内涵。而“秩序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实现差异和谐化,也就是实现“社会整合”的过程;“发展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实现和谐差异化,也就是实现社会进步的过程;“非均衡协调发展问题”在实质上就是实现差异和谐化与和谐差异化的逻辑互动。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离不开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弘扬,而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主干内容的儒家思想自然是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文化资源.精神文明建设与儒家思想之间,不仅在精神上有相通之处,而且在具体的推进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产生相互推动和创造性地相互转化的可能.文章试图从与意识形态、经济发展、当代文化发展三个方面的关系来论述精神文明与儒家思想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面对西方文化的冲击,国人寻找中国文化现实出路的努力就一直不曾停歇过。作为近代思想史上少有的建构起文化哲学体系的哲学家之一,贺麟推出了儒家思想新开展的学说,在实现文化理想和探寻中国文化现实出路之间找到了结合点。贺麟断言:“广义的,新儒家思想的发展或儒家思想的新开展,就是中国现代思潮的主潮。”[1](P4)儒家思想在当时已经受到多方面的批判,在文化生活中失去了自主权和新生命,贺麟为何还要如此大力提倡儒家思想新开展,自信它能带领中国文化走出危机呢?首先,儒家思想新开展是挽救国家民族危亡的内在要求。贺麟指出,中…  相似文献   

20.
建设和谐社会是我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是由于儒家思想对民众有着深刻的影响,而儒家思想在和谐问题上的形而上学、主观思维模式,无形中给构建和谐社会设立了障碍.《道德经》辩证的看待和谐,是弥补儒家思想缺陷的一剂良药,对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