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壮、傣、布依三个民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或较多的民族。分布在西南边疆云南、贵州、广西等省区境内。三个民族都源于我国岭南地区的古越人,在近现代也都不同程度地保存着封建领主制的社会形态。对于这三个民族领主制社会形态的研究,既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阶段基本理论的探讨,也是对我国古代史的研究,而且还有可能逐个揭开我国古代越人社会发展阶段的一些迷底,从而加深我们对百越民族与现代有关各个民族之间联系的认识,有助于加强壮侗语族诸民族及其他兄弟民族之间的团结与友好关系。 基于以上想法,本文拟就壮、傣、布依三个民族封建领主制的异同作一比较研究,不当之处,请学者们批评指正。 (一)三族领主制的基本情况  相似文献   

2.
袁香琴 《理论月刊》2014,(1):101-104
拼合字是方块古壮字与水文中共有的非常有特色的一类字。就拼合字的构件、造字方式、形成过程等方面而言,水文与古壮字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如能对这两种拼合字的内部构成进行具体分析和比较,当有助于我们了解两种文字中的拼合字对借源文字的借用和改造,也有助于我们了解拼合字对本民族自源文字的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3.
蓝明生 《传承》2014,(7):150-152
壮语不仅与我国的通用语言——汉语及壮侗语族的各族语言关系密切,与其他语言如英语等亦有相通之处。分析比较壮语与其他语言之间的关系,可以促进和改善壮族人民与其他民族人民之间的交流,增进各民族间的友谊。  相似文献   

4.
家乡的壮剧     
黄绍碧 《当代广西》2009,(10):56-56
田林是八渡笋之乡,也是北路壮剧之乡。农历正月、三月是壮剧开花的时节,田林县第三届广西北路壮剧文化艺术节于阳历4月26日开幕。我又想起家乡的壮剧,在去年的艺术节展演会上,故乡的壮剧显示出一种独有的魅力,获得二等奖。  相似文献   

5.
广西壮汉民族相互融合现象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历史上广西壮汉民族融合时间较早,自然融合的因素较多,促进了民族团结与进步。其原因在于农耕文化是民族交融的基础,而长期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国家成为民族交融的纽带,以及壮汉民族的通婚、壮民族的开放性与包容性也为民族交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广南壮剧     
<正>广南壮剧是云南文山壮族支系布雅人(沙人)的民间戏曲,是壮族文艺中一朵灿烂的鲜花,盛开在广南县的南、北部,经久不衰,深受壮、瑶、彝等少数民族喜爱。据表演的壮族师傅讲,广南壮剧发展到现在已有两百多年历史。从表演上看,它与壮族民间武打有相似之处;从唱词上看,又同壮族民歌歌词字数相同,虽然曲调不一,但有壮族民歌风味。从这些特点来看,其来源可能是壮族传统婚丧吉庆时载歌载舞与民间武打逐步结合而慢慢发展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杜志明 《长白学刊》2014,(4):103-106
民壮是明代民兵中最主要、最普遍的一支武装力量。在军事组织上,民壮是卫所制度、营兵制与地方里甲、保甲组织相结合的产物,总甲和小甲既是民壮基层管理者,又是民壮组织的基本单位。在武装建制上,民壮主要效法卫所旗军制和营哨制,同时又因地而制宜,以战斗力之强弱为准则。这充分体现了民壮作为国家常备武装后备力量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8.
董婷婷 《传承》2015,(1):75-77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学术理论界对其进行了长期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发表了很多高水平、有价值的论文。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重点热点主要集中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缘起与发展、基本构成、历史作用,中共领袖对其的探索与贡献,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与其它理论之间的关系等方面,有助于对该领域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李新华 《政策》2012,(6):66-68
荆州市委、市政府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壮腰工程"的战略部署,在加快推进工业壮腰、交通壮腰、兴城壮腰、强县壮腰工作时,积极探索"文化壮腰"工作的目标、理念、路径和措施,努力推动荆州由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强市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在历史研究中,量化研究和比较研究都是重要的方法。如何将这两种方法用于中国经济史研究?这是需要我们弄清楚的问题,因为这个问题涉及中国经济史与比较史学之间存在的关系,以往比较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比较与量化方法之间的关系,以及量化方法如何在比较研究中的实际运用等4个方面。对这些方面进行深入探讨,有助于我们用这两种方法对中国经济史展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上林县采取有力措施挖掘民族文化, 积极发展民间壮剧,使民间壮剧得到蓬勃发展。目前,上林县共有壮剧团97个,拥有壮剧团最多的乡镇是巷贤镇,数量达到18 个。壮剧源远流长上林县壮族人口约占全县总人口的 80%,有浓厚的壮文化底蕴。该县壮族戏剧源远流长,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创造和积累了丰富多彩的民族民间文化。据上林县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学术界非常关注对大学生自杀问题的研究。学者们从大学生自杀现状、自杀原因及预防与干预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和分析。从总体来看,现有的研究缺少实证研究、对影响大学生自杀的各因素之间相互怍用及影响机制的研究不足、缺乏高校学生工作与大学生自杀关系的研究等。  相似文献   

13.
在“田林·广西北路壮剧艺术节”的舞台上,73岁的闭克坚老人表演动作灵敏、唱腔高亢,看上去精神饱满、热情、开朗。“我这一生与壮剧结下不解之缘,我的人生因为壮剧而充实、精彩!”  相似文献   

14.
被誉为世界“三七之乡”的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300多万各族儿女,对邓小平同志的历史功勋,十分敬佩,对他的去世,无法用语言和文字来表达悲痛之情。据壮家老人讲,早在百色起义时期,在追随邓小平、韦拔群闹革命的壮家儿女中就流传着邓小平保护“国宝”——名贵中药材“  相似文献   

15.
壮剧:灿烂的民族艺术之花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壮剧是壮民族的代表剧种,流行于广西壮族自治区西部、南部、中部,以及云南省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的富宁和广南、海南省临高县、越南民主共和国北部一带,至今有200多年的历史。它富有民族色彩,是壮族人民喜闻乐见的戏曲艺术。壮剧主要分为南、北两路(另亦包括壮族师公、壮族未伦),因此有“南路壮剧”和“北路壮剧”之称。南路壮剧以“平板”为基调,曲势高亢、粗犷、雄劲,类近板腔的联体曲牌,源于靖西、德保等县。北路壮剧以“正调”为基调,委婉轻柔,抒情如歌,富于魅力,为单腔曲牌,源于田林、西林、隆林等县。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几十年的改革实…  相似文献   

16.
壮傣群体越人分化为傣、壮两群体是在南越国时期。此后,西迁的壮傣群体越人与东留的壮傣群体越人隔山隔水,很少来往,于是壮傣群体越人形成了壮、布依群体越人和泰掸群体越人两个群体。  相似文献   

17.
谭湖 《今日广西》2007,(5):34-36
1999年,十几个穿着壮族黑色服饰的演员,唱着他们奇特的山歌,拉开了第一届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的帷幕。 这些演员就是来自广西那坡县的黑衣壮。因为是第一次走出大山,第一次为人们所认识,因此,他们的服饰、相貌和山歌倍受城里人关注。 从此,那坡的黑衣壮走出了山旮旯,走进了城里,走进了人们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魅力黑衣壮     
刘翰明 《当代广西》2007,(14):60-61
黑衣壮,一个神秘的族群,一个充满魅力的族群,一个多姿多彩的族群……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上,身着独特黑色服装的“黑天使”,声声嘹亮的“尼的呀”(“尼的呀”,是广西那坡壮语里“好的呀”的意思,在黑衣壮生活地区流传的民歌中是常用的衬词)山歌,“迷醉”了所有观众。  相似文献   

19.
结合调查问卷,对大学生羞怯的特点以及大学生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对大学生羞怯特点的研究包括性别、专业、年级、家庭所在地、是否独生子女等,羞怯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的研究包括相关关系、不同羞怯水平父母教育方式、羞怯对父母教养方式的回归等。这两方面的研究及结论有助于对大学生羞怯问题及相关心理问题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传承》2015,(4)
自2002年至2012年间发表的有关检索工具比较研究文献中选取最具代表性的50篇文献,对其进行细致的分类,对网络检索工具领域从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现状和存在不足进行研究和分析,有助于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