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跃文 《法制博览》2009,(12):13-13
我从小就知道父亲因言获罪而成右派。却不清楚他到底说了什么大逆不道的话。有天闲扯,父亲偶尔说起这事,我竟有些哭笑不得。当年我父亲只有二十三岁,在家乡任区委书记。我老家是个大县,分作八个区,每区管着七八个乡。当时县委书记也只有三十多岁,书记夫人是县妇联主任。都是年轻人,平时彼此很随便。有说有笑的。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14岁的中学生,我的父母在我一岁的时候就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婚,我一直随母亲生活,我的父亲每月都支付给我母亲800元钱用于我的生活开支。虽然我不在父亲身边生活,但他经常来学校看我,并非常关心我的学习和生活,所以,我和父亲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最近,有一件烦心事一直困扰着我,  相似文献   

3.
我今年15岁。我与母亲的关系非常好,无话不说,但与父亲的关系一直很僵,因为父亲经常训斥我。十分不幸的是,半年前,我的母亲因患急病去世,而父亲又一直忙于生意,很少回家,我生活得很痛苦。由于感到无法与父亲一起生活下去,一个月前,我以看望外祖父母为由一去不归。  相似文献   

4.
正我的父母都是1933年出生的,今年已81岁。父亲9岁成了孤儿,八路军收养了他,所以父亲是在部队里长大的。母亲因家境贫寒,7岁的时候被我的姥姥送给了别人。可以说,我的父母平生很少感悟过父母的爱,但他们却懂得人间父爱母爱的珍贵,他们把  相似文献   

5.
父亲给我讲过这样一个故事。 当年,父亲的成分不好,经常被生产队派遣挑泥,泥担有两百多斤,不少人的腰肩因此受伤。父亲那年才17岁,是村里成分不好的孩子中,年龄最小的,根本无法“消受”这样的泥担。  相似文献   

6.
十六岁,这是一个本该在学校求知的年龄,一个还在父母的关爱下生活的年龄,然而十六岁的他却因犯罪身陷囹圄,我们为之婉惜,怒其不争,更为由此暴露的某些问题深思。鉴于众所周知的原因,我们在文中隐去其真实姓名。我是幸运的:出生在一个幸福的家庭里,这个家庭成员和睦,生活富庶。爷爷奶奶对我这根家庭独苗宠爱有加,父亲母亲也成天围着我转,凡事一味地迁就、迎合我。记得小时候我极其调皮,有时父亲不得已要教训我时,母亲总要上来劝阻,无非是用些年小不懂事之类的话语来为我庇护,而奶奶时常摆出长者的身份教训父亲:“男孩子自小…  相似文献   

7.
正那日回老家,整理旧抽屉时,在柜子角落里翻出来一个红色的小本子,我本以为是我读书时的一个证件,哪知道打开一看,是父亲的党费证。虽然时间久远,但上面依稀写着交党费的日期,一页一页,密密麻麻的。看着这个党费证,关于父亲的往事,便一股脑儿地涌了出来。父亲18岁就在村里做会计,20岁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我幼小的记忆里,父亲经常出去开会。父亲的抽屉里面放着一些账本,还有他认为最重要的东西,一直是父亲的秘密之地,他从来不让我触碰。  相似文献   

8.
每年五一国际劳动节,父亲总要烧点好菜,喝点小酒。我知道,父亲在庆祝自己的节日,我总是静静陪着他,听他说工厂的故事。父亲23岁进了一家棉织厂,成为一名学徒  相似文献   

9.
我叫张君平,今年20岁。现在是石柱县看守所的在押人员。我出生在一个偏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在我11岁那年,父亲丢下我、妹妹和妈妈母子三人。撒手西去。为了维持家庭生活,我不得不缀学回家,帮助妈妈干农活。第二年。我有了一个继父。他开始对我很好,把我送进了学校的大门,可平静的日子没持续多久,却显示出了他粗暴性格,动不动就对我的母亲吵骂,特别是喝酒后经常动手打我母亲。那时的我还小,不懂事。可这一切,却使我幼小的心灵受到伤害。给撕开了一道口子。  相似文献   

10.
正儿时我对父亲最早的深刻记忆,是他那件有着很重烟味的狗皮大衣;至今我每逢喝咖啡时,总会隐隐约约地觉得有点血腥味。1992年7月的一天,我到外面办事,跑了一天非常累,回到自己的小家倒在床上就睡着了,这年我33岁,父亲73岁。那时,我的小家还未装电话,睡得正香的时候,有人敲门,我很不情愿地开门,看见文化馆的同事站在门  相似文献   

11.
刘秉光 《法制博览》2010,(19):46-46
三岁封储,十二岁登基,十四岁生子,十八岁禅位,二十三岁暴卒。这一连串的人生数字,清晰直白地勾勒出了少年天子拓跋弘辉煌而又悲愤的一生。拓跋弘是不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最年轻的父亲,笔者没有作过专门考证;但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年轻的太上皇,也是中国皇帝中一位极其伟大的父亲,却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2.
何飞腾 《法制博览》2009,(12):15-15
应该说《坚强的面具》的标题有追逐时尚的意味,与文章所要表达的内容有些背离。但不能掩盖这的确是一篇极好的文章。父亲的种种劣迹,作者面对父亲时那令任何人都骇然的可怕念头,能够把这些统统说出来,的确是需要勇气的。双线叙事,我和大志的父亲交替出现,我的父亲的转变,大志的转变,都充实了文章,  相似文献   

13.
难读父亲     
正万卷易懂,一父难读。我的出生瞬间扫尽了父亲脸上的期待和快乐,"七个七仙女抵不上一个独脚儿"。父亲说。我五岁时,父亲决定把我送给有三个儿子而没有女儿的人家,在父亲把我送过去的那天,那家主人为表庆贺,大摆酒席、邀约亲朋。酒席上,女主人高兴地把我带到男主人面前:"小语,快叫爸爸,叫呀。"我怔怔地看看坐在  相似文献   

14.
韩寒 《法制博览》2011,(6):65-65
我生来就是一个乡下人,从小在金山长大,一直到初中还是农村户口。父亲在“文革”后考取华东师范大学,一开学就被检查出患有肝炎,退学了。他通过自学,还是拿到了大学文凭。父亲后来在农村的文化站工作。写作和摄影,我受了他很大影响。父亲开车不行,还好,这点没有受他影响。  相似文献   

15.
峥嵘岁月     
李世海 《工会博览》2005,(14):76-77
追求真理的父亲我的父亲李连山是“二七”老工人,一直追求真理,追求革命。他是在工人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的初期,1910年由一个青年农民加入到工人阶级队伍中来的,那时他只有17岁。他在中国早期马克思主义者的宣传教育下参加了中国无产阶级的初期工人运动。他首先参加了李大钊和邓  相似文献   

16.
我的父亲是重庆市公安局黔江局一名普通的公安民警,从我有记忆的时候起,就觉得父亲对他的工作是百分之百的专心,百分之百的倾情。他忘我工作,对家里的事却很少过问。  相似文献   

17.
正父亲离开我们二十多年了,可我对他的思念从未停止过,时不时地还常在梦中与父亲相见。令人称奇的是,每次与父亲相见他都不言语,多半是看见父亲的背影,每次要和父亲说话,父亲立马就消失了。为了能与父亲多呆会儿,我只好忍着涌上心头的千言万语,默默地看着父亲。他也不看我,总在我眼前晃来晃去的,不一会儿就消失得无影无踪了,任凭我百般呼唤父亲就是不回来。父亲走了,像是刚走,又像是出了趟远门,好久没回来了。  相似文献   

18.
我和老公都是跳出农门的大学生,在城里打拼了六七年,终于在城里拥有了自己的一套房子。我们的小窝是七十平方米小户型,可就这套房子的首付和装修已经让我们两手空空了,当了房奴后日子过得紧巴巴的。一次父亲从乡下来看我,他看到我们餐桌上仅仅是一盘土豆丝、一碟辣椒酱,不禁皱起了眉头,嘴里念叨着:“日子可不能这么过,你本来体质就不好,这样过日子身体怎么受得了?”父亲回乡后很快就寄来了5000元钱。拿着汇款单,我心里沉甸甸的,父亲是地道的农民,仅靠种地为生,  相似文献   

19.
我被中国教育逼疯了,我不清楚自己是怎样走到今天这种地步的。 五年级是痛苦的开端:我考入了强化班,父亲便开始注重我的名次。六年级,为让我考入好初中,父亲将我送往离家较远的地方上学,在校外租了间房子,我一人自理生活。每逢暑假父母较忙(父母没有什么文化,双双务农),我就揽下所有家务,还得看弟弟。我认为农民子女就应该这样。读书几月没人探望,我走了两个多小时回家。见到父母时,第一句话竟是问成绩,临别还是,我意识到成绩的重要性了。  相似文献   

20.
袁敏 《法制博览》2010,(15):10-12
我哥哥参与了“总理遗言”案 1976年春天,我的哥哥被抓;父亲和姐姐被带走,和哥哥是同一个案件——“总理遗言”案;此案件还牵涉到一大批人,已先后被抓的有:哥哥的同学蛐蛐儿(李君旭)、阿斗、晨光、大耳朵,以及蛐蛐儿的父亲,杭州第一医院的院长;阿斗的父亲,浙江省某厅局的一位领导;阿斗的母亲,浙江大学的一位处长;蛐蛐儿前女友的父亲,省委组织部的一位处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