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文字笑话也会因书写者及其工具、字体和方法而显出不同的时代特点。甲骨文、小篆扣隶书姑置不论,这里先从草书说起。有个县官写字潦草——即不讲结构规范的瞎草。这一天,官老爷要请客。写了一张叫差役今天去买猪舌的字条。谁知县太爷把这个“舌”字写得太长,分得走开,差役一看“买猪千口”。急急忙忙跑遍城郊各乡,好歹总算买到五百口。他一想今儿完不成任务,便向老爷求情,先交这五百口。县官一听大怒道:“我叫你买猪舌,谁叫你买猪啦?”差役拿出字条应声道:“老爷的草字难认啊!下回倘若妥买肉,您老千万写得短点,妥不我还以为您是要买‘内人’呢。”  相似文献   

2.
王磊 《党政论坛》2010,(2):60-60
常听人说:人多力量大,连三个臭皮匠都能顶个诸葛亮。乍一听似乎很有道理,然而,在有些时候,事实未必如此。就拿三个和尚吃水的故事来说,一个和尚挑水喝,两个和尚抬水喝,而三个和尚却没水喝。不是人多力量大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结果?是因为谁都不愿吃亏,谁都在推卸责任。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在《阅微草堂笔记》中讲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个和尚一心想修行成佛,可是一个魔女却想勾引他,使他破戒。每当和尚在蒲团上打坐修行的时候,魔女就来搔首弄姿。起初几天,和尚不为所动。后来,魔女就改变了战术,她对和尚说,大师的意志力如此坚定,小女子实在钦佩。不过,以你现在的修行,还不是佛学中的高境界。你现在不敢接近我,就是怕一旦接近我破了戒,  相似文献   

4.
管仲举代     
管仲卧病,齐桓公前去探望,忧心忡忡地说:“先生病成这样了,这可怎么办呢!先生一旦不测,我该把国事托付给谁呢?”管仲问:“您打算托付给谁?”桓公答道:“只能是鲍叔牙。”管仲说:“这恐怕不行。鲍叔牙为人清雅,品格高尚,的确是一位贤良方正之士。但他有个不足,对于不如他和他所看不起的人,不怎么亲近;一旦听到别人的过错,长时间会记在心上,不大能容人之短。让他这样的人身居相位,处理起问题来,免不了上下都会得罪人。这样一来,他就干不长久了。”桓公问:“那么谁合适呢?”管仲说:“如果非要让我推荐的话,我看隰朋可…  相似文献   

5.
方成 《党政论坛》2011,(12):22-22
看上去像60岁,听说话像50岁,身体硬朗,童心不泯,这是外人眼中的我。有人问:“方老,您都90高龄了,还成天一副乐呵呵的样子,难道就没有烦心事吗?”我笑。“烦心事来了,你何不幽它一默?”  相似文献   

6.
田朴珺 《党政论坛》2014,(22):47-47
因为好奇,我问了褚时健先生一个问题,“褚老,您最快乐是什么时候?最艰难是什么时候?” 老先生的答案是:“别人认为我最快乐的时候,我不快乐。”  相似文献   

7.
阿Q的攀比观     
鲁迅笔下的阿Q有两个著名的观点:一个观点是精神胜利法,有人打了他,他说是儿子打老子,用以麻痹安慰自己;再一个观点就是“和尚动得,我动不得?”当他去摸小尼姑的头皮,被小尼姑责问“你怎么动手动脚”的时候,他便是这样理直气壮回答的,并赢得了掌声。 如今,信奉阿Q前一个观点的人已经不多了,大家都觉得这样自我欺骗多少有些二百五。但信奉“和尚动得,我为什么动不得”的却大有人在。在押的一些腐败分子在悔过交待犯罪动机时,大都陈述了这样的心理活动:眼看别人升了、发了、玩了、拿了,自己心中便产生了严重的不平衡感!他…  相似文献   

8.
《党政论坛》2013,(18):24-25
好誉而恶毁,入之常情,无可非议。古代豁达之人倡导把毁誉置之度外。我则另持异说,我主张把毁誉置之度内。置之度外,可能表示一个人心胸开阔,但是,我有点担心,这有可能表示一个人的糊涂或颟顸。我主张对毁誉要加以细致地分析。首先要分清:谁毁你?谁誉你?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由于什么原因?这些情况弄不清楚,只谈毁誉,至少是有点模糊。我记得在什么笔记上读到过一个故事。一个人最心爱的人,只有一只眼。  相似文献   

9.
我退休了     
今年6月,我告别了从事30多年的政工岗位,退休了。当我拿着两大包属于我自己的东西回到家时,儿子奇怪了:“爸爸,还以为您拿回什么好东西,原来都是些旧报纸旧杂志呀!”我说:“你仔细看看,这两百来份报纸杂志里都有你爸爸的文章哩。”老伴也在一旁说:“这可是你爸爸的宝贝疙瘩,不退休还舍不得拿回来呢。”是呀,这些在全国报刊杂志上发表过的文章,记叙着我在政工岗位上走过的路,每个字都凝结着我的心血。这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还有这几十年来我在广大职工心里留下了什么,我只能从他们熟悉的笑脸和亲朋的‘搞师傅”、“高老师”、…  相似文献   

10.
《侨园》2012,(11):4
从"你吃了吗?"到"你幸福吗?"这是一个时代的变化。对话幸福董倩:您幸福吗?莫言:我不知道。董倩:绝大多数人觉得您这个时候应该高兴,应该幸福。莫言:幸福就是什么都不想,一切都放下,身体健康,精神没有任何压力才幸福。我现在压力很大,忧心忡忡,能幸福吗?但是我要说我不幸福,你就会说太装了吧,刚得了诺贝尔奖还不幸福。  相似文献   

11.
某电视节目主持人在一次有众多现场观众参加的节目中,向一民营企业家提问:听说您在企业里完全个人说了算,那么您如何做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呢?这位很有名气的大款回答相当干脆:我从来不做思想政治工作,那不管用;谁要是不听我的,把账一结走人了事。观众一笑了之,主持人没有任何态度。  首先声明,我虽然吃了近30年的政工饭,对这位大款的高论不但毫无反感,而且多少有点敬佩。说实在的,像这样直率地回答问题,有啥说啥,眼下确属难能可贵。不像有些善于“表演”的领导干部,明明不重视思想政治工作,不会做思想政治工作,可是在介…  相似文献   

12.
常言道:“病从口入”。然而对于企业的领导干部来说,还应该预防“病”从口出,即预防口出官话、空话及不负责任的话,以免在群众中造成消极影响。比如说,职工群众来反映问题,领导者不是耐心解释,而是一言以推之:“这事谁同意的,你去找谁!”或者不置可否,‘批找我,哈哈,我去找谁呀?”职工中有怨言,领导者不是积极疏导、认真做好思想政治工作,而是阴阳怪气:“不愿干可以走嘛,人多着呢!”“反正离开谁地球都照样转。”下级承办的事出了统偏,领导者不是诚恳指出问题所在,而是一锤定音:“你们这些人,什么事也办不成!”甚至…  相似文献   

13.
赵丽宏 《民主》2023,(2):49-51
<正>亲爱的于格斯·拉布吕斯先生:您好!您几次来信,我都收到了,因语言的障碍,必须经过翻译我才能阅读,所以没有及时回复,还请谅解。读您的信,我不时产生强烈的共鸣。确实如您所说,我们是站在同一座桥梁上(这是一座可以互相沟通,可以通达心灵两岸的桥梁)俯瞰深渊,俯瞰这个变幻无穷、让人难以看清的世界,俯瞰这个不断产生痛苦和困惑的世界。诗人可以从中获取的,也许是常人无法获得的感悟,是可以转变成文字的灵感,就像在幽暗的夜空中发现星光,在深邃沉静的水潭中发现晶莹奔濯的潜流。  相似文献   

14.
“丈夫有泪不轻弹”,您算说对了。其实这“不轻”二字即不包含绝对意思。喜、怒、哀、乐,人生在世缺一门也难算完人。朋友竞技,有输有赢,您为之哭笑不损自己尊严。 走出国门当然要“狠脚”。意大利AC米兰队里的“三剑客”都是荷兰人,他们踢进了球,全世界的电视观众都喝采。这当儿引发了人的进取心、谁还顾得国界不司?它已经上升到肯定人、我的双重意识了。米兰队队歌有句词:“米兰,米兰,  相似文献   

15.
用力不竭力     
吕清明 《党政论坛》2012,(16):14-14
一天,齐桓公向手下的大艇管仲炫耀:“你看我这马车怎么样?” 管仲说:“马车不错。” 齐桓公说:“不仅马车不错,我这驾车的车夫也是齐国最好的。” 管仲问那个车夫:“既然主公说你是最好的车夫.你的驾车经验是什么?”车夫说:“我驾车的经验是让每一匹马竭尽全力来拉车,谁都不偷懒。把全部的力量用在拉车这件事上。”  相似文献   

16.
记者:夏老师,最近,您一直在思考当代思潮与发展马”一克思主义问题。我们感到,这个问题很重要。今天,想请您就这一问题发表见解。夏军:这是一个很大的题目,我只能大略谈点认识。记者:那么,我们现在就切入正题。夏军:谈当代思潮,先要对“当代”这一时间慨念作出界定。今天我所讲的当代,主要指本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以来的一段时间,并着重指现今,即正在进行的时间。如果讲当代思潮,恐怕还要往前推到近3O年或50年间发生的事情。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作为思潮它的起点和消亡时间很难明确界定,是一个渐变的过程。其次,这里…  相似文献   

17.
关于团结     
安替 《党政论坛》2013,(6):12-12
李瑞环一次访问香港,一位记者问:“您刚才在讲话中强调了;团结的重要性,这是不是指香港;人不够团结?”李瑞环答:“如果!我祝你身体健康,是不是指你身;体不健康呢?”听到这一回答,许多记者禁不住鼓起掌来。  相似文献   

18.
作为本文作者,我是一个非常诚实的年轻人,在此我要非常诚实的告诉您一件事:我不知道晋太宗是谁,各种资料都找不到有这么个人,正当我准备放弃时,突然又在《晋书》帝纪部分的倒数第二卷发现一句“庙号太宗”。而当我看完相关资料后,我震惊得泪都流不出来了。  相似文献   

19.
刘瑜 《党政论坛》2014,(22):64-64
我的快乐很少,当然我也不痛苦。主要是生活稀薄,事件密度非常低。我的典型的一天就是:一个人。书、电脑、DVD。一个星期平均会去学校听两次讲座。工作日平均会跟朋友吃午饭一次,周末吃晚饭一次。多么稀薄的生活啊,谁跟我接近了都有高原反应。  相似文献   

20.
落位不落志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在企业中,受冲击最大的莫过于像我这样原来专职从事政治工作的人了。党委办公室“拆庙散和尚”,干事被调整做了其他工作,我被受聘为厂办主任的一名副手。起初,我确实有想法:这不是明摆着削弱思想政治工作吗?这不是明摆着让我避长扬短吗?何况,自己以前一直是组织上重用的干部,如今下来丢了位子、面子事小,说不准哪一天厂办主任不高兴,炒我的统自也未可知!然而,思想不通归不通,大势所趋,我觉得,作为个人,如要不被改革的大潮所淘汰,唯一出路只能是转变观念,在新的主战场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就是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