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乔忠延 《先锋队》2012,(13):10-13,1
生态美、园林美、历史美、文化美、谐趣美、决策美,一篇《大美汾河看临汾》生动地描绘了在全省转型跨越的背景下汾河临汾段的大美气象,表达了在党的领导下三晋儿女建设和谐家园、创造美好生活的热情和气概。  相似文献   

2.
美丽乡村     
《当代贵州》2013,(33):17-19
美丽乡村的“美”是一种综合之美,是内在美与外在美的结合。生态好、环境靓、设施改善、特色突出是外在美;产业发展、文化传承、民生安康、生活多彩是内在美。  相似文献   

3.
美的能力是人们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以及表现美等能力的综合。在新时期,提高人们美的能力也是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思想政治工作要提高人们美的能力,就是要提高人们的审美能力,创造美的能力以及表现美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漫谈诗歌的意蕴美和韵律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诗歌具有审美价值,这表现在意蕴美和韵律美两方面。意蕴美主要包括:阳刚之美与阴柔之美;雅美与俗美;古诗词美与今诗词美。韵律美主要包括:平仄的抑扬顿挫美;谐韵的漫声歌唱美;对仗的整齐工整美;律诗的格律美。  相似文献   

5.
美术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美术教育对学生发现美、欣赏美和创造美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美两国结成特殊紧密的关系.随着国内外形势的变化以及日美两国力量的消长,日美关系多次调整,特别是"9·11"事件以后,日本追随美国向海外派兵,一方面利用美国的全球战略达到日本实现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目的,另一方面强化美日关系.日本强化美日关系的原因包括美国对于日本异乎寻常的重要性、美国是最受日本人喜欢的国家、美国在经济上处于明显的优势、以及日美关系不同于英美关系等.  相似文献   

7.
王超 《世纪桥》2007,(4):9-9,13
和谐是一种无比美好的秩序,古今中外都将和谐与秩序、美联系在一起,和谐的秩序美在于社会的稳定性、可持续性、法治化和社会安宁,是古典美和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青海省依托青海的自然之美、富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之美,强力推进“大美青海”品牌建设,“大美青海”已成为国内外认识青海、了解青海、投资青海的“金名片”。成功的实践探索 党政齐抓共管精心培育“大美青海”品牌。充分调动各种资源,发挥各方优势,大力推进品牌建设。省委省政府精心设计,统筹安排,整合全省文化、旅游、媒体等资源,全省一盘棋,相互合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形成推动品牌发展的强大合力。  相似文献   

9.
我是一名乡镇企业基层党建工作者,与"友刊"有着十几年千丝万缕的不解情结。"友刊"文采美、版面美、装潢美,她如同一位才华横溢、功底高深又平易近人、循循善诱的师长,不仅在党建工作上给了我指导和教  相似文献   

10.
赵丹 《理论学刊》2004,(6):84-86
战后初期日美所建立的日美安保体制随国际形势的变化逐步发生了嬗变 ,冷战格局瓦解后质变为以日美军事联盟为核心、多边安全对话为补充、强大军事实力为后盾的新日美安保体制。从全球政治的广阔视角探讨该体制嬗变的原因很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善与美虽有区别和对立,但又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善与美在人类社会实践基础上先后产生,在社会实践即人的目的实现和人的本质对象化(自然人化)的过程中得到统一,形成伦理美,并随社会实践的发展而变化。  相似文献   

12.
英语诗歌的意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常尚起 《世纪桥》2007,(10):83-84
诗是"美的有节奏的创造",它不但能带给人们智慧,更赋予人美的享受与情的陶冶。意象是英语诗歌的灵魂,诗人通过修辞、语音、象征等手法使意象具有形象美、音乐美和意义美。  相似文献   

13.
《前线》2020,(4):I0001-I0001
新春伊始,这场史无前例的新冠肺炎疫情全民战,让我们常常心绪难宁热泪盈眶。在灾难面前,我们更明确地意识到,人需要爱,有爱才有欢喜,才有温暖和希望。而爱的情感需要美的激发——天地万物之美、岁时礼俗之美、艺术之美、人性之美等等都会唤起我们对世界、对生活、对生命的热爱!比如“山川异域,风月同天”的守望相助之美,比如逆行者们泛着泪光的刚毅眼神中的崇高精神之美,让我们感动,让我们仍会深爱着这个不完美的世界。  相似文献   

14.
“破冰”     
2月4日,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举行,这次的冬奥会开幕式将文艺表演与仪式环节融为一体,通过融入科技创新、低碳环保和运动健康理念,呈现精彩效果,向全世界奉献浪漫、唯美、温暖的盛会,展现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运动之美。  相似文献   

15.
霍胜男 《世纪桥》2009,(11):51-52
建筑是一个艺术与技术的文化综合体,是历史长河中不灭的记忆,对于它,我们要学会欣赏和保护。文中提出建筑了形式美、意象美、社会美几项建筑欣赏的方面,并力求通过对这几方面的讨论使欣赏者或者说社会大众都能够充分的读懂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6.
王锐生 《新视野》2003,(4):42-44
本文将企业经营活动和企业文化中追求真、善、美相统一的境界称为“企业美”,并具体分析了企业实现“企业美”的不同层次和难题。  相似文献   

17.
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斗转星移,沧桑巨变。当历史的车轮行至今朝,承载着希望与梦想的高铁在草原上飞驰,这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发生了喜人的变化:经济发展突飞猛进、日新月异,城市乡村和谐宜居、焕然一新,历史文化源远流长、熠熠生辉,各族儿女守望相助、团结奋进,一幅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壮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让我们坐上高铁,一路向西,去领略敕勒川的发展之美、生态之美、文化之美……  相似文献   

18.
美是真与善的结合.经济学有实证经济学与规范经济学之区分,两者既相联系又相区别,完美地实现了工具理性与实践理性的统一.经济学探求真,更包含着善,因而是一门美的科学.经济学之美不光体现在形式上,也体现在内容上,包括和谐、完整以及包容等等.经济学由于自身这些特性使其拥有越来越丰富的美的内涵.  相似文献   

19.
美和审美一直是千百年来哲学家、美学家孜孜不倦进行探究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原理虽然给美和美学的研究指出了方向,但权威的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尚未完全确立。重新以当代视角审视和发掘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的美学哲学思想价值,对我国哲学、美学、心理学、文艺学相关理论的完善、繁荣、发展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能解决美或审美的本质问题 ,没有根据地引进哲学等 ,使得实践美学、后实践美学都没有形成真正的美学。美学研究怎样才能形成真正的美学?一、从实际出发 ,扎扎实实、不折不扣地研究美以及审美活动 ;二、对哲学的运用 ,必须是它的基本范畴和逻辑起点与人类审美之间具有一种具体的、特殊的联系和关系 ;三、根据美学研究的具体实际 ,明确确认一个审美实践范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