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正>在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大方村常常会看到一个年轻人或推着小斗车在村道捡垃圾,或与村民一起清扫垃圾、修剪花草。他叫王锋,曾是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的博士,现在是自治区科技厅派驻大方村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香粉乡党委副书记。2013年,王锋投身偏远的大苗山,带领当地群众开展"美丽事业"。自行研发"大方牌"垃圾池"王书记,垃圾倒是收集起来了,现在没地方放啊!"刚到村里开展工作,很多村民就向王锋反映。  相似文献   

2.
在广大农村,垃圾处理是个难题。"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中,我区各地积极探索各种垃圾处理模式,如宾阳"一户一坑"处理垃圾,融水补贴收购废弃玻璃瓶……通过各种处理方式,不仅解决了垃圾何处去的问题,而且废物利用,产生效益。本期特介绍几种垃圾处理方式,以供交流学习。  相似文献   

3.
<正>《当代广西》第6期刊登的《北大博士的"美丽"事业》,报道了自治区科技厅派驻融水苗族自治县大方村的"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扶贫)工作队员王锋,与村干部群众一起,自行研发"大方牌"多功能垃圾池,与企业协议处理废旧玻璃瓶问题,推行屯理事会制度,实现了垃圾处理"屯收—屯运—屯处理"的飞跃,得到了群众的好评。短短不到两年时间里,能够想得出这么多好办法,实属不易。  相似文献   

4.
<正>2015-2016年集中开展的生态乡村建设活动,作为"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承前启后的重要阶段,是清洁乡村活动的深化和拓展,因此,在整体推进生态乡村建设活动过程中,我们既要吸取清洁乡村活动的经验和教训,又要立足各乡村实际情况持续而有序地稳步推进。在笔者看来,生态乡村建设还须坚持"四个尊重":一是尊重自然规律。世间万物都有其自然发展规律,在推进"生态乡村"建设的过程中,要尊重乡村发展自然规律,适应乡村发展步调,从乡村发展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巧托山形、善借水势、活用资源,构建"一村一景、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新格局,这才是生态乡村建设的最终归宿。  相似文献   

5.
<正>融安县沙子乡三睦村石岩屯地处融安县桂东南的"四十八弄",是一个典型的大石山区古村寨,常住人口300人。2007年,石岩屯先后获得了柳州市"十大美丽乡村"和"柳州市卫生村"荣誉称号;2014年11月,又荣获广西三星级乡村旅游区荣誉称号;如今,石岩屯正热火朝天地争创国家AAA级生态乡村旅游景区,努力实现生态乡村向生态乡村旅游景区转型升级。是  相似文献   

6.
正今年8月,张远腾第三次当选柳州市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新平村党支部书记。话说张远腾的村干生涯是从妇女主任开始的。2005年8月,新平村开始村"两委"换届选举。当时,村干部工资待遇低,加上村委欠外债12万多元,上门追债的人不断,村里很多人不愿当村干部,更没有人愿意当妇女主任。年轻又有知识的张远腾被村民推选为村里首个男妇女主任。当选后,张远腾就考虑如何丰富全村妇女的业余文化生活。他借助苗族村寨的各种节日,组织全村妇女以屯为单位开展板鞋、拔河、篮球等文体活动,从此,开启了新平村有组织性的妇女业余文化活动。如今,新平村有了自己的业余文艺队,妇女们有时间就在一起唱唱歌、跳跳舞。2005年11月,乐于奉献的张远腾又被推选为新平村村委主任。上任后的张远腾首先想的是如何还清  相似文献   

7.
<正>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统筹推进城乡发展,事关农民安居乐业,事关农业可持续发展,事关农村社会和谐稳定。2013年,我区出台文件,明确通过8年时间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推进。自治区党委农办乡村建设处处长、乡村信息材料小组组长彭书华说,"这是广西历史上持续时间最长、规格最高、影响最广泛、最受群众欢迎的一项活动。"目前,我区已先后集中开展了"清洁乡  相似文献   

8.
正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是自治区党委、政府贯彻中央建设"美丽中国"决策部署、实施绿色发展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行动。2013年,广西决定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计划用8年时间分"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幸福乡村"四个阶段集中推进。每个阶段分三个专项活动,环环相扣,层层递进。2013-2018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先后集中开展了"清洁  相似文献   

9.
乡村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部分,而村级主职干部则是乡村治理中的主要力量,我们趁恩施州对村主职干部进行集中换届的时机,对恩施州村主职干部的现状作了一番调研。调研中发现村主职队伍的现状虽然整体比较稳定,但也涌现出了一些新的不稳定因素,村主职干部由于工资、养老、工作环境等问题,辞职、工作积极性不高、疲于应付的现象比较严重。我们认为这一现状是由现行的"乡政村治"模式本身的内在矛盾引起的,乡镇政府的"悬浮"及越来越严重的压力型体制都弱化了国家对乡村的治理能力。"乡政"没理顺,"村治"也就难以达到其实效。其解决的思路就是,一要加强乡村治理力量的建设,二要重新夯实国家对乡村治理的中间阶层即乡镇政权的力量,当然这一过程不是简单地注入资源,而是重塑"乡政"的结构。  相似文献   

10.
正2013年初,一场"美丽风暴"在八桂乡村悄然刮起。6年间,"美丽风暴"驰而不息,涤荡了乡村多年来的沉疴宿疾,激活了村庄的内生动力,乡村面貌发生了巨大改变。从2019年开始,我区计划再用两年时间,在巩固提升从2013年起分阶段开展的清洁乡村、生态乡村、宜居乡村建设成果的基础上,集中开展"美丽广西·幸福乡村"活动,重点实施"环境秀美""生活甜美""乡村和美"三个专项活  相似文献   

11.
正沿着平坦的二级路走进贺州市八步区莲塘镇炭冲村黄屋排,只见村中绿树掩映,房屋错落有致,水泥砌成的村道干净得连一片树叶都找不到。村民黄大哥乐呵呵地说:"现在我们村建设得很漂亮,跟公园一样,这都得益于政府的‘两筹两补’政策。钱都是我们自愿交的,为的也是我们自己生活的环境变得更好嘛!"黄大哥所说的"两筹两补",就是指"城区财政对群众自筹清洁乡村保洁经费和自筹生态乡村建设资金均按1∶1比例给予补贴"的财政奖补政策。  相似文献   

12.
《群众》2019,(20)
<正>党的十八大以来,江阴市璜土村始终坚持"党建引领、文化兴村、共建共享"三大发展战略,实现了从化工之村向美丽乡村的蜕变,先后获得全国文明村、全国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称号。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振兴,重点发挥书记的"领头雁"作用、"两委"班子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扛好乡村振兴大旗。坚持"把家园当公园建设"理念,村委班子带领党员群众齐动手、巧苦干,把一个经济薄弱村建成了经济小康村。村集体资  相似文献   

13.
<正>为高品位、高要求、高成效建设好美丽乡村建设,促进全域旅游。五指山市根据"多规合一"规划成果,按照"一村一品""一村一韵"总体部署,以"生态、文化、旅游、度假"为理念,群众全程参与,统筹推进美丽乡村建设。规划先行,有序推进。印发了《五指山美丽乡村建设五年行动计划(2016-2020)》《五指山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五指山市2017年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编制了毛阳镇牙胡村、水满乡毛纳村  相似文献   

14.
碧波荡漾的桑园,漫山遍野的黄姜,错落有致的乡村别墅,干净整洁的村级集镇,文明富裕、热情大方的村民……这幅美丽如画的乡村风景是淅川县寺湾镇水田峪村的真实写照。谈及水田峪村的今昔巨变,该村村民都会竖起大拇指说:这一切都与镇人大代表、村委会主任吴连山依法履行代表职责分不开,是他带领大家唱响了一曲曲幸福歌。  相似文献   

15.
《当代广西》2013,(3):43
1976年,融水苗族自治县香粉乡22岁的石秀平认识了藤县新庆镇新庆村保信垌组人、时年23岁的卢志汉。1977年春天,石秀平和卢志汉在藤县举办了婚礼。婚后,石秀平信守自己对丈夫的承诺,俩人一起照顾起了同村40多岁、失去双亲的残疾人卢华基。卢华基得到了石秀平的精心照料,和石秀平一家住在一起,至今已经35个春秋。"石秀平是方圆百里挑不出的一个以德报怨的好人。"这是保信垌的村民常挂在嘴边的话。  相似文献   

16.
春满园     
一地锦绣绿满城近年来,奉化市坚持特色发展,大力推进实力城市、品质城市和文化强市"三大建设",融美丽乡村建设于城乡统筹发展中,让乡村成为又一道美丽风景,并获得全省"美丽乡村创建先进市"等荣誉。来奉化游乡村,当地导游通常会问"游一线,还是二线?这里的"一线"是指国家AAAAA级景区滕头村这样的"全球生态500佳"、"世界十佳和谐乡村"。而"二线"则是指通过大力实施"全面小康村、特色村、中心村、欠发达村和精品  相似文献   

17.
正2013年4月,八桂大地刮起了"美丽旋风",清洁家园、清洁水源、清洁田园三大行动美了乡村的"脸"。如今,"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正全面进行集中整治,到我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同时,农村环境面貌将发生根本性改变。广西一年"大变脸""村容变了样,难怪走错路。"象州县寺村镇喜力村在外务工3年的刘菊萍回家  相似文献   

18.
村前是宽阔平静的千岛湖,村后是流水潺潺的小溪流;村外山花怒放,村内绿树成荫;村道洁净如洗,村民生活怡然,处处充满着农家欢乐的气息.近日,笔者走进淳安县姜家镇下社村,亲身体验了新农村建设中乡村特有的田园风光,强烈感受到淳安轰轰烈烈开展"清洁乡村"工程建设带给近40万农民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正>因地制宜,彰显特色,是我区开展"美丽广西"乡村建设活动的一条重要经验。广西乡村山水风光秀丽、民族民俗多样。我区充分考虑各地的不同实际,因势而为,突出各自特色,在规划和改造上注重因地制宜,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的风格。这不仅是遵循乡村建设客观规律的具体实践,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动体现。  相似文献   

20.
付林 《今日海南》2014,(4):19-19
<正>"垃圾围村"问题确实需要引起海南注意了。塑料袋、酒瓶、一次性餐具……生活垃圾在农村村道上经常扎堆出现,刺人眼鼻,美丽乡村因为垃圾横行而变味了。治理垃圾围村,仅仅靠政府不能彻底解决问题。需要各方出谋划策,打出一套综合治理的"组合拳",才能奏效。首先,要积极培养村民环保和垃圾分类意识。政府牵头,向村民宣传垃圾分类处理的好处,可将垃圾分类成:可回收废品、可堆肥垃圾、惰性垃圾三类。一方面主动联系废品收购企业,分片、定期进村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