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2 毫秒
1.
近年来,伊朗核问题成为世界各大媒体追逐的热点,美国对伊朗核计划的种种声讨、威胁之词也随着电波传遍了世界。同时,人们也注意到,伊朗核问题正是在美国的大力推动下才由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处理的。事实上,作为这场游戏的主角——美国早在20世纪90年代就指责伊朗违反《核不扩散条约》,秘密发展核武器,并挥起了制裁的大棒。虽然此后历届美国政府都强调“遏制”、“制裁”伊朗,但时至今日,大棒并没有打消伊朗的核计划。在伊朗核问题提交安理会后,美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博尔顿频频呼吁国际社会共同制裁伊朗,但仍然未获得国际社会的…  相似文献   

2.
2012年4月7日.伊朗议员米斯巴希·穆加达姆宣称,伊朗已掌握制造核武器的知识和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生产制造原子弹所必需的高浓缩铀。这是自伊朗核问题曝光以来.伊朗高官首次承认伊朗有制造核武能力。伊朗核研发需要化费巨大物力人力资源.长期以来.伊朗政府有意将其升格为国家尊严象征,因而得到朝野一致支持。但这些年来.  相似文献   

3.
新华 《党建文汇》2007,(6):45-45
当前,以色列政府视伊朗核计划为“灭顶之灾”,早已磨刀霍霍,而伊朗则警告将毫不犹豫地向以色列发射弹道导弹。但谁曾想到。上世纪70年代,出于各自的利益,伊朗与以色列曾秘密联手共同研发核武器。  相似文献   

4.
伊朗核问题历经近三年的跌荡起伏,近来再次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伊朗与美欧的立场明显对立,美欧的底线是禁止伊朗掌握浓缩铀技术,为此,美国要求将伊朗核问题提交联合国安理会,甚至扬言不排除对伊朗动武的可能;而伊朗则坚守和平利用核能的“底线”不妥协,声称一定要掌握自主加工浓缩铀的技术。面对美欧的巨大压力和威胁,伊朗缘何非要“核”?一、伊朗核问题的由来伊朗的核计划由来已久,最初的核开发恰恰是在美欧国家的帮助下进行的。上个世纪50年代,当时的巴列维政权在美、欧的支持下,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开展核研究和核开发。到1…  相似文献   

5.
近日,第五轮“六方会谈”再度举行,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对伊朗的制裁决议,但朝、伊核问题分歧依旧,人们寄予厚望的大国协调机制步履蹒跚。笔者试从朝鲜、伊朗核问题所具有的指标性意义出发,分析未来大国协调机制的发展及其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并进一步阐释中国的基本策略。  相似文献   

6.
观察伊朗核问题要抓住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7年,与朝鲜核问题总体趋缓不同,伊朗核问题一直在紧张高位徘徊,不时表现出惊心动魄的表象。但实际上,美国与伊朗都不愿兵戎相见,双方尤其是布什政府更多是希望通过心理战,不战而屈人之兵而已。伊朗以核开发为牌、高调周旋。2007年11月,伊朗总统内贾德再次公开宣布,3000台离心机正在伊境内"充分运转",政府不会改变目前的核计划。《泰晤士报》11月援引美国国防部消息人士的话称,伊朗核计划已发展到引爆点,虽然美国不愿就此动武,表示将继续通过外交手段解决问题,但暗示以色列有可能会采取单边行动空袭伊朗的核设施。美国、以色列、伊朗:和否?战否?  相似文献   

7.
薛力 《学习月刊》2012,(3):42-42
2011年11月,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发表报告指出.对伊朗核计划可能具有军事用途的问题“表示严重关切”。最近几年.伊朗核问题不时成为国际媒体关注的焦点,这有其内在的原因。伊朗核问题涉及诸多因素:核武器、核电站、大国角力、油气开发、宗教冲突、暗杀、恐怖主义。这一大堆“戏剧元素”同时出现在一个“政治舞台剧目”中.想不吸引眼球都难。  相似文献   

8.
近来,核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国际社会的棘手问题。朝鲜核问题尚悬而未决,伊朗核问题又趋白热化。2004年9月18日,国际原子能机构理事会会议通过了关于伊朗核问题的决议,要求伊朗暂停与铀浓缩有关的一切活动,尽快澄清与其核计划相关的问题,决定把2004年11月25日确定为对伊朗核问题进行全面审议的最后期限。而伊朗拒不接受任何限制,认为这一决议的内容是非法的。此前,2004年8月8日,美国总统国家安全事务助理赖斯曾向伊朗发出强烈警告:美国及其盟国不会允许伊朗发展核武器,如果斡旋不能奏效,将采取一功可行手段制止伊朗核武器项目。不久,美国关于轰炸伊朗核工厂的计划又被泄露,伊朗作为美国的另一个夙敌再次浮上水面伊朗迅速  相似文献   

9.
伊朗核问题关键词危机升级·外交较量2006年,伊朗核问题是国际上全年关注的一大热点,外交舞台上围绕伊核问题的较量跌宕起伏,解决前景依然扑朔迷离。1月3日,伊朗宣布重启已停止两年多的铀浓缩活动,并于1月10日拆去核设施封条。这一事件立刻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框架内无法解决、伊朗与欧盟的谈判陷入僵局的情况下,美、俄、中、法、英、德六大国全面介入,并把伊核问题提交给联合国安理会。安理会先于3月29日通过一项主席声明,呼吁伊朗与国际原子能机构合作,暂停铀浓缩活动。但伊朗未予置理。于是,安理会根据六国经过反…  相似文献   

10.
刘畅 《党员文摘》2021,(3):47-48
2020年11月30日,伊拉克军方消息人士说,伊朗伊斯兰革命卫队一名高级指挥官在伊拉克与叙利亚交界处遭无人驾驶飞机袭击身亡。前不久,伊朗核物理学家穆赫辛·法赫里扎德遇刺身亡。尽管尚无组织或个人宣布制造此次袭击,但伊朗方面认为,此次袭击由以色列策划实施,并指控幕后有美国身影。  相似文献   

11.
天下事     
<正>伊核谈判可能延期11月24日是伊核问题谈判的最后期限。据伊朗媒体23日报道,一名伊朗核问题谈判代表23日表示,伊朗核问题谈判要在原定截止日期前达成全面协议已"不可能",谈判可能延期。奥巴马宣布调整移民政策当地时间11月20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全国电视讲话,宣布通过行使总统行政权调整部分移民政策。行政令一经签署,近500万非法移民将暂免驱逐,也被认为是奥巴马在没有得到共和党支  相似文献   

12.
(3月25日-4月25日)以色列前进党赢得大选。3月29日,以色列选举委员会公布的计票结果显示,以色列代总理奥尔默特领导的前进党获得下届议会120个席位中的28席,成为议会第一大党并获得组阁权。伊朗军事演习。3月29号,联合国安理会通过了有关伊朗核计划的主席声明,要求伊朗在30天内  相似文献   

13.
《党课》2010,(22):20-20
伊朗副总统兼原子能组织主席萨利希日前承认,伊朗核设施内一些工作人员受西方国家金钱诱惑向后者提供情报,但这一现象已经得到制止。按照西方媒体说法,这是伊朗政府首次公开承认存住核泄密。  相似文献   

14.
2006年,中东依旧是“多事之秋”。一年来,伊拉克问题、巴以问题、伊朗核问题的持续升温,黎以冲突的突然爆发,“烤”验了布什政府的中东政策。展望未来,中东局势的不断恶化,将迫使美国微调其中东政策。美国政策的微调,将对未来的中东局势产生影响。但估计中东热点问题变化不大,前景依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5.
《党课》2011,(16):113-113
伊朗原子能组织主席费雷敦·阿巴西·达瓦尼日前说,伊朗将在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监督下把纯度为20%的浓缩铀的生产活动从纳坦兹铀浓缩设施转移至福尔多铀浓缩厂,并将其产量提高两倍。虽然美国等西方国家认为伊朗是以民用核计划为掩护,试图制造核武器,但伊朗对此坚决予以否认。伊朗总统艾哈迈迪一内贾德表示,伊朗不会放弃其铀浓缩活动,伊朗的“核列车”没有“刹车”,也没有“倒挡”,并决心继续推进其核计划。  相似文献   

16.
进入7月份以来,伊朗又一次成为美国各界的众矢之的。上至总统下到美国各种媒体掀起了对伊朗“文攻”的狂潮。美国著名新闻媒体《时代》和《新闻周刊》以及许多“知情人”先后撰文,“披露”伊朗和基地之间的所谓勾结证据。美国总统小布什于7月19日向媒体暗示,尽管美代理中央情报局长公开声明,没有证据证明伊朗官方与“9·11”事件有直接联系。但他坚信“伊朗与基地组织可能有关系”,并指责伊朗是极权国家。且不论美国将以何种手段对付伊朗,仅从美国各界的言论、举动中可以明确感受到的是美国对伊浓浓的敌意,大有“欲除之而后快”之意。本文通…  相似文献   

17.
美伊历史恩怨与核危机困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伊朗问题已经成为美国、伊朗、欧盟、俄罗斯等力量进行国际关系博弈的焦点所在,乃至有人推定伊朗将成为美国下一个军事打击的目标。那么,伊朗与美国的关系是如何演变成时下的态势的?美国对伊朗的渗透开始于19世纪中叶的“门罗主义”,其主要目标是在伊朗谋取石油和经济利益,并避免卷入英国与俄国在伊朗的争夺。但是,由于英国、俄国的挤压,美国在伊朗的利益难于扩展。美国在伊朗扩展影响的机会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才得以出现。1941年上台执政的穆罕默德·礼萨·巴列维,为平衡英国、苏联的压力,表示了与美国结盟的意愿。美国为防止英…  相似文献   

18.
随着冷战的结束和苏联的解体,美国与俄罗斯在相对“友好的气氛”中交往已经多年。然而近来,美俄关系发生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微妙变化,虽然双方在中东和平进程、朝鲜半岛核问题、伊朗核问题等方面多有合作,但是其间却屡屡出现一些看似细小实为隐患的争议和摩擦。  相似文献   

19.
速览·国际     
六国与伊朗举行第五轮核谈 第五轮伊核问题谈判6月16日在维也纳举行。伊核问题六国(美国、英国、法国、俄罗斯、中国和德国)和伊朗就伊核问题全面协议的文本起草进行密集性的谈判。为期半年的“共同行动计划”于今年7月20日到期。如果达不成协议,以色列可能会袭击伊朗核设施,中东就将面临另一场战争。  相似文献   

20.
伊朗为什么没有像“金砖四国”一样走和平发展道路?伊朗未来的道路究竟掌握在谁的手中?“9·11”事件后,美国先后发动阿富汗和伊拉克战争,这两场战争的最终结果使伊朗摆脱了敌对的塔利班和萨达姆政权的制衡。不仅如此,伊拉克什叶派的上台,还使中东隐然出现了一个“什叶派新月地带”,从而为伊朗提供了潜在盟友和广阔的缓冲地带。这种局面是当年霍梅尼“输出革命”想实现而没能实现的长久梦想。与此同时,阿拉伯世界没有一个国家对其他国家具有真正的影响力。这样,中东力量构成的此消彼长,使伊朗在缺少力量制衡的条件下,自动成为影响中东格局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