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边文 《统一论坛》2009,(1):56-57
韩晟吴祖籍山东,1947年因避战乱辗转迁居韩国,长期从医,是韩国几届总统的“御医”。为了中国统一大业,为了在韩华侨的利益,他与台湾当局驻韩的官僚及“侨棍”展开斗争。他的传奇经历、铮铮铁骨和爱国情怀,为韩国侨界所称赞。  相似文献   

2.
要闻回放     
《台声》2007,(11):4-9
10月4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和韩国总统10月7日,肯尼亚举行大型航空展,向肯尼亚10月8日,英国首相布朗在伦敦英国议会下院宣布.英卢武铉在朝鲜首都平壤签署了噬北南关系发展民众介绍航空知识,激发人们对航空的兴趣.并国计划从明年春天开始将驻伊拉克英军减至2500人。与和平繁荣宣言,。图为金正日(右)与卢武纪念人类航空史上首次超音速飞行60周年。铉在交换宣言文本后握手致意。  相似文献   

3.
有歌曰:“酒色财气四堵墙,围成牢狱把人装;谁能跳到墙外边,平安无事乐无疆。” 看来,“四堵墙”既是人生道路的障碍,又颇不容易跳越,尤其对为官者来说,更不容易跳越。 以“酒”而言:为官者,出于应酬需要,饮上几杯,亦无可非议。然而,遗憾的是,时下 “是仙不是仙,一日三升天;是神不是神,一日三驾云”的“酒官”,却层出不穷。这些“酒官”在心怀叵测者设置的酒席上,身不由己,让别人牵着鼻子走。其实酒杯里“淹死”的岂仅他个人?连社稷、黎民都在酒杯里啜泣…… 以“色”而言:某些心术不正的为官者,“饱暖思淫欲”,…  相似文献   

4.
1962年,韩国人均GDP只有87美元,与中国几乎处于同一起跑 线上。 40多年过去了,当中国人均GDP突破1000美元大关的时候, 韩国的人均GDP已经增长到14000美元。前不久,韩国情报通信部 长官陈大济将中国和韩国分别比喻成“大象”和“兔子”,他说,“如 果说中国是“大象”,那么韩国就是“脱兔”。只有用速度比拼我们 才能领先,而不是体态”。“脱兔”之速意味着什么?从韩国人常常 挂在嘴上的一句口头禅“必须创造明天韩国人吃饭生存的科学技术” 中,也许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相似文献   

5.
马剑 《中国保安》2014,(7):36-38
“你说毛队长啊,他呀,这个人有点严肃,很少笑。”“队长是个说话很随和的人!”“毛队长能喝点酒,但一喝就脸红。”  相似文献   

6.
《人民公安》2009,(11):8-8
这位韩国前总统刚卸任时,被认为是“失败的总统”,然而当他从崖前一跃而下,一切开始不同。5月29日上午11时,卢武铉的葬礼在首尔市中心的景福宫前院举行,整个韩国共设置81处灵堂.吊唁者络绎不绝。在卢武铉的个人网站“人生活的世界”上,短短一个下午.就出现了长这数百页的哀悼文章。由于悼念的人太多,该网站一度瘫痪。而数天前曾撰文劝说卢武铉“要么自杀.要么在牢中度过”的韩国延世大学教授金东吉,  相似文献   

7.
国外幽默     
邹进 《云南人大》2006,(11):47-47
清代著名文学家郑板桥.品德高尚,日常生活自始自终简单朴素.被人誉为“内行醇谨”。郑板桥诗文所述的日常饮食讲究节俭“白菜青盐籼子饭”、“窑碗成菜地瓜汤”.的确是他生活真实的写照.他还能种菜粮并喜欢歌颂农活:“一庭春雨瓢儿菜,满架秋风扁豆花”:“一畦菜熟一畦种,时时汲水提春瓮”:“拈来旧稿花前改.种得新蔬雨后肥”。众所周知,郑板桥的文人生涯与酒有着不解之缘.曾经自谑“顿餐不离盏,书画伴终身。”据说他在酒酣时作画格外有神。  相似文献   

8.
7月25日,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在视察该国一个国营工厂时,极为罕见地发表了一个关于经济改革的谈话,强调朝鲜“要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和方向”,但“变化的环境和革命的实践迫切要求革命性的完善经济管理”,“作为计划经济核心的配给制必须被终止”。同一天,朝鲜对上月发生的朝韩海军舰艇冲突事件表示“遗憾”,向韩国建议恢复中断已久的部长级会谈,宣布将举行朝日外长会谈,翌日又表示接受美国特使访朝。此后,俄外长访朝,金正日承诺将“无条件”同美日展开对话。8月1日,朝鲜外相白南舜与美国国务卿鲍威尔在文莱斯里巴加湾东盟地…  相似文献   

9.
梁兆得 《当代广西》2010,(20):58-58
巴马民间的酒文化,堪与江浙一带的茶文化相提并论。当地无论是城镇或是乡村,不管干部还是群众,都对酒极有兴趣,有的还颇有研究。尤其是对于先富起来的居民来说,尝酒是一种极好的休闲消费方式。江浙人兴“品茶”,而巴马人则兴“尝酒”。“品茶”与“尝酒”,是两种不同的方法获得殊途同归感觉和效果的饮食形式。虽然“品”与“尝”的对象有所不同。但“品”与“尝”的方式及方法几乎一样。巴马人尝酒,往往是先倒上半杯,然后用嘴唇呷上一小口,汲到嘴里慢慢品尝,让它徐徐润喉.最后自然流往咽喉深处……  相似文献   

10.
《上海支部生活》2012,(1):56-56
据新华社消息,中国驻朝鲜大使刘洪才夫妇2011年12月21日率中国驻朝鲜大使馆全体馆员前往锦绣山纪念宫,向已故朝鲜最高领导人金正日灵柩敬献以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中央军委名义送的花圈,并代表中国驻朝鲜大使馆敬献花圈。  相似文献   

11.
赖世平是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贸易代表处驻中国首席代表。上世纪80年代初,赖世平第一次到中国。其后20多年间,他先后在韩国、马来西亚以及中国台湾担任意大利对外贸易委员会的代表,并多次到访中国大陆。2001年,他正式到中国任职。  相似文献   

12.
2000年10月1日,在我国驻韩国大使馆举办的国庆招待会上,一位学者味十足的中年人的讲话博得了一阵阵热烈的掌声,他就是“在韩中国教授联谊会”会长、九三学社四川省委委员、成都电子科技大学应用物理研究所副教授贾宝富博士。 贾宝富是应韩国Bring Pool基金会的邀请,作为韩国汉城国立大学交换教授,于1998年12月到汉城国立大学从事微波电子学与微波应用技术的教学与研究工作的。汉城国立大学是韩国著名学府,也是韩国最早开展微波领域研究工作的机构。在韩国期间,贾宝富与韩国同事们一起投身于超宽带中功率螺旋线…  相似文献   

13.
老姜戒酒     
常言道:“戒烟容易,戒酒推”,老姜——这位“宁肯缺一顿饭,也不肯少一口酒”并时常张扬“我与酒有不解之缘”的人,居然始料不及地戒了酒,这实在令周围的人惊诧,成为小小海岛上一则不大不小的新闻。老姜何许人也?他是县冷藏加工厂的大库保管员,也许是职业的原因,平日酒杯不离手,加上脾气倔犟,爱叫真儿,人送外号“老犟”。这天吃晚饭的时候,儿子说要去考公务员,老姜听罢,呷了一口酒,慢条斯理地说:“唉,算了吧,我看这考试只不过摆摆形式,走走过场,这样的‘好事’,还不够拉关系、走后门那些人的,能临到咱门下?”老姜嘴…  相似文献   

14.
长江后浪推前浪。半个世纪来,外交界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浙江籍的外交官层出不穷。前驻阿曼、科威特、巴林大使管子怀,现代“茶圣”吴觉农之子、前驻牙买加大使吴甲选,前驻比勒陀利亚南非研究中心主任、驻利比里亚大使谢志衡都是浙江上虞人。前驻  相似文献   

15.
韩国华侨经济人协会在韩国政府有关部门和中国驻韩大使馆的全力支持下,击败了众多竞争对手,获得了2005年第八届世界华商大会的举办权。中国驻韩国大使李滨对此表示祝贺。他说,这是韩国华侨社会的一件大事和喜事,将对本地华侨界和中韩关系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20年间,极富传奇色彩的安徽毫州人王效金,让偏居小镇一隅的古井酒厂,成为声名远扬的国内酒业“大鳄”。王效金也因此荣誉加身,被誉为中国“酒界第一人”。然而,在行将退休前,时年59岁的王效金却意外落马。  相似文献   

17.
一个多月之前,我在韩国旅游时,曾到首尔的“崇礼门”游览。“崇礼门”建于1395年,距今已有六百多年历史,是古代汉城(今首尔)8座城门中的正门,也是城内现存最古老木结构建筑。它保存了韩国古代城墙建筑的最典型特征,气魄宏伟,巧夺天工,文化价值巨大。韩国导游小姐十分自豪地说:这是我们韩国第一号国宝,就相当于中国北京故宫。言犹在耳,万万没想到,2月10日晚上“崇礼门”竟然被人纵火烧毁。消息传来,我翻出在“崇礼门”前的留影,不禁扼腕叹息:“天作孽,犹可违,人作孽,不可饶。”真是暴殄天物啊!  相似文献   

18.
《今日上海》2012,(1):58-59
2011年12月28日,备受业界关注的“东方车市风云捞·2012中国汽车潮流风尚标”发布盛典,在上海外滩27号最奢华的罗斯福私人会所荣耀举行。英国、日本驻上海总领事馆总领事、韩国驻上海总领事馆商务领事、SAEInternational美国国际汽车工程师学会亚太区执行总监、  相似文献   

19.
相识钱娜是在她的亲戚秀德家。随着琵琶和口弦的声调,她和同伴们身着傈僳短衫长裙,迈起舞步边跳边歌,既为我们客人表演,又是一种投入的自娱。藤竹架下的空地上,火塘冒着炊烟,绕圈舞过,歌声高亮:“扇着美丽翅膀的姑娘,你往哪里飞?能不能告诉我,你落脚的地方,飞来密丽玛呀!” 舞息,热情的秀德老人已为大家准备好自酿的“杵酒”,每人至少得喝两个竹筒杯的酒,“一只脚走不得山路”,秀德劝酒的理由简单而有效,两杯过后又轮流喝起同心酒,即一对男女相互搂着,嘴拼嘴,同喝一杯酒,不得滴出酒来。酒后,主人客人坐入秀德家堂屋…  相似文献   

20.
海南椰雕     
王静  王雄 《新东方》2009,(6):F0003-F0003
海南岛亦称“椰岛”,是中国椰子的主要产地,产量占全国椰子产量的99%以上。以椰子为原料的椰雕历史悠久,工艺精湛。早在唐代就有关于椰雕的记载。《琼州府志》载:“椰子内有坚壳,大者可为碗,小者可以为杯,并以白色为贵,注酒遇毒辄沸起。唐代李卫公征蛮时,常配一椰杯带于怀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