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给治安案件下一个比较完整的定义,很有必要对案件构成、案件事实、行为构成与行为事实、法律事实等概念进行梳理。案件事实是程序性事实与实体性事实相互作用的结果,缺一不可。案件事实是查处主体对作案主体或嫌疑主体的行为进行认识的结果。案件事实是由实体事实和程序事实两大类事实共同作用而构成,把案件事实构成要件中的实体事实等同于案件构成的全部要件是不妥当的。治安案件的构成要件应该从案件性质的定性、案件事实构成的表述以及案件本质特征的表述、案件法律责任的担当上去把握。治安案件定义应当涵盖案件的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2.
付阳  王朋 《学理论》2013,(7):113-114
现如今我国正处于社会的转型阶段和发展机遇期,治安案件中的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刑事犯罪中的共同犯罪案件呈现出高发,多发的态势,这也就使这两种类型的违法行为成为公安机关打击的重点和难点。同时,由于共同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和共同犯罪在构成要件方面具有许多的相似性,这就导致我们的办案人员在现实的司法实践中容易忽略它们的区别,进而出现不应该的判断失误。于是,我们很有必要从构成要件的角度对它们进行界定和区别。  相似文献   

3.
《刑法修正案(八)》规定的危险驾驶罪一定程度上严密了刑事法网,对预防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提升人们交通安全意识意义重大。但是,该罪也存在入罪价值取向不明、构成要件设计粗疏、刑罚配置不合理等诸多不足。只有厘清针对危险驾驶行为入罪的价值取向,将与危险驾驶罪相关的过失危险犯、危险犯、实害犯都列入刑法的视野,从而划清该罪与其他犯罪的界限,刑罚配置的问题才能得到合理解决。  相似文献   

4.
网络有偿删帖是一种涉嫌犯罪的新现象。《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将情节严重的网络有偿删帖行为认定为非法经营罪。由于刑法第225条对网络有偿删帖行为非法经营罪认定的"违反国家规定"援引依据的合法性的缺失,加之司法适用对网络有偿删帖行为犯罪主体要件、主观构成要件不加区分,导致司法实践在刑法定性上乱象丛生。司法实践中也难以解决非法经营罪、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及其他罪名间的竞合问题。为此,应取消《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7条部分条款,根据犯罪主体要件、主观要件的不同,重新认定网络有偿删帖行为。  相似文献   

5.
买忠香 《学理论》2009,(8):76-77
在行为不符合特别法条规定的构成要件,但符合普通法条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时,由于法条之间不具有排斥关系,因而应以普通法条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以普通法条追究刑事责任可以实现刑法的任务;可以实现形式理性,利于保护嫌疑人、被告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3,(32)
善意取得制度是物权法的一项重要制度,它的确立对保护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商品交易安全,维护社会经济的稳定,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从善意取得制度的相关问题及构成要件和法律效力等方面进行阐述,得出善意取得构成要件如下:出于善意是前提;流转的财产是依法允许的标的物;通过交易而取得财产是构成要件的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7.
卖淫嫖娼行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以下简称《治安管理处罚条例》)中规定的严厉禁止的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其行为构成的要件也呈现出一些特殊性。在治安行政执法过程中,要准确地把握卖淫嫖娼行为,关键在于全面理解和把握其构成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将此行为与其他行为严格区分开来,并防止执法工作出现偏差。  相似文献   

8.
徇私枉法罪主体“司法工作人员”的界定应采职责说。“徇私”、“徇情”动机是主观方面构成要件,不包含徇单位、集体之私。利用职务便利是隐含的构成要件。在该罪的三种枉法行为方式中,“明知”是指有确定性的认识,但不一定要有实质性的认识;“有罪的人”的认定应采涉嫌犯罪说,“有罪的人”之外,皆为“无罪的人”;故意轻追诉可以纳入枉法行为范畴,但故意重追诉因不能为徇私枉法行为方式的最大可能含义所覆盖.故按照现行刑法规定.不能构成徇私枉法罪。  相似文献   

9.
定量式规定构成了我国刑法与大陆法系刑法分则罪名立法模式的重大区别。犯罪定量因素的本质在于其体现了行为达到应罚程度的社会危害性,是基本犯既遂意义上的犯罪成立要件。犯罪定量因素不应局限于客观的犯罪数额、犯罪结果,还应当包括犯罪动机和不作为构成要件的犯罪目的。  相似文献   

10.
肖尚武 《学理论》2011,(20):75-76
不作为犯罪的成立必须以不作为人负有一定作为义务为要件,而先行行为是不作为人负有作为义务的根据之一。先行行为必须是行为人本人的行为,并且造成了特定的危险状态时,行为人才负有作为义务。先行行为可以是作为,也可以是不作为;先行行为不包括合法行为;不作为犯罪中的先行行为可以是过失犯罪行为,但不包括故意犯罪行为。  相似文献   

11.
对于轻微的犯罪行为采用可罚的违法性理论来说明,这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得到证明的,但是 判断标准应该如何来界定却是个难题。本文认为,判断行为是否具有可罚的违法性的标准应包括构成要件 阻却和违法性阻却两个方面。构成要件阻却包括质的相对性和量的轻微性,违法性阻却包括目的的正当性、 手段的相当性、法益的衡量、危害的轻微性、行为的必要性与紧急性。  相似文献   

12.
《学理论》2013,(34)
基于学界关于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的理解争议,结合现阶段争议颇多的环境污染行为,其"违法性"构成要件以及免责范畴中有关不可抗力的争议理解,足以引起学者们的关注。以《侵权责任法》第65条、第66条为法条背景,评说我国环境污染责任的相关规定中仍存在的理论缺陷。  相似文献   

13.
证明妨碍是各国民事诉讼共同关注的问题,亦是我国民事诉讼实务和立法的重要课题。若欲充分发挥证明妨碍之机能解决我国民事诉讼实务中存在的相关问题,就有必要对证明妨碍所涉及的基本理论予以研究,为我国证明妨碍制度的设计和适用提供明晰的思路和理论基础。证明妨碍的根据在于诉讼法上的证据提出义务,抑或诉诸于诚实信用原则。在满足一定的构成要件时,亦即在一定的主观及客观要件下,证明妨碍之法律效果应由法官自由心证。  相似文献   

14.
反贫困不是政府与穷人的"单边行动",而是政府和穷人的多重组合行为。"有效政府"包括责任、能力两个要件,两个要件可以构成"有效性"不同的政府类型,不同类型的政府具有不同的脱贫绩效。"积极穷人"包括参与、组织两个要件,两个要件同样可以构成"积极性"不同的穷人类型,不同类型的穷人具有不同的脱贫成效。有效政府、积极穷人及其所属要件可以形成5个层级16种经典的脱贫模式。"有效政府"和"积极穷人"构成最有效的脱贫模式,"低效政府"和"消极穷人"构成最低效的脱贫模式。中国大部分地方政府的脱贫攻坚绩效和模式均位于最有效和最低效"两极"之间,具体的位置取决于政府有效性和穷人积极性的组合所决定的绩效和脱贫模式。  相似文献   

15.
犯罪可分为实害犯和危险犯两种。危险犯是指实施危害行为后以出现某种法定危险状态作为其构成要件的犯罪。由于危险状态是可以进一步发展为实害结果的,因此,行为人在实施危险犯罪时,其对危险状态和可能发生的实害结果所形成的心理联结状况会呈现多种模式。对于危险犯而言,在罪过形式认定上应以行为人对犯罪构成中的法定危险状态的认识和态度来判断。尽管行为人对可能发生的实害结果的心理态度并不能作为其罪过形式,但这一心态在主观上对危险犯的认定具有重要意义,它可以与另一种心态模式的危险犯在主观上区别开来,它是一种主观超过要素。司法实践中,正确分析危险犯的心理联结模式及其罪过形式,对于准确认定犯罪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我国刑法关于危险犯的规定仍存在着一定的缺陷,应在立法上加以完善。  相似文献   

16.
行政不作为是指行政主体根据行政相对人的申请,负有作出相应行政行为的法定义务,但在法定或合理期限内未按照法定程序履行或完全履行的消极行为。从行政不作为的界定、行政不作为的构成要件、行政不作为之救济途径进行探讨,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17.
全球性的毒品问题是威胁众多国家和平安全的大问题,社会频频出现的毒品犯罪事件,凸显我国刑事立法的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长期以来仅仅用治安行政处罚的手段对屡教不改、屡戒屡犯者是难以杜绝吸食、注射毒品的行为。本文提出在我国增设吸食、注射毒品罪的基本设想,并具体探讨罪名的设置构成要件及量刑的规定,相信随着我国刑事立法的不断完善,吸毒行为犯罪化将成为一种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8.
实践证明:职务、职权、职责既是构成领导所不可或缺的三个要素,又是实施领导行为的三个要件。其中职权是最活跃的要素,也是最具挑战性的要件。领导者运用职权、履行职责是基本的、经常的活动。职权的运用必须严格遵守法治原则,任何超越职责范围的职权运用都为法治原则不允许。但是,在当前的领导职务行为中,领导越权的现象相当普遍。因此,深入探讨领导越权问题并积极加以预防,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领导越权的表现形式1上级越权。这是最易发生的一种越权行为。如上级机关超出自己的职权范围,越过下级机关直接对本应由…  相似文献   

19.
尽管各国刑法大多在妨害货币犯罪中对变造货币行为予以规定 ,但是立法模式却各不相同。对其客观要件 ,中外刑法理论均认为是没有货币发行权的人 ,对于真实的货币进行加工 ,使其价值改变的行为 ,但我国尚有“数额较大”之标准。对其主观要件 ,中外刑法均认为只能由故意构成 ,但对本罪是否为目的犯则有不同的看法。此外 ,中外刑法理论对本罪的既遂与未遂标准等 ,亦有不同的划分。  相似文献   

20.
欧美反规避措施比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欧美反规避措施立法背景出发,对欧美反规避立法体例、规避行为的方式、规避行为的构成要件的异同进行比较,分析其价值取向与合理性,并探讨WTO统一规则的制定与原产地规则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