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0 毫秒
1.
郑济 《新长征》2007,(3):62-63
2006年11月20日,是为李剑英烈士送行的日子。上午9时许,兰州空军某团驻地县文化活动中心,鲜花如潮,挽幛如云,哀乐低回。不到500平米的文化活动中心变成了鲜花和泪水的海洋,一张张悲伤的面孔,一双双饱含泪水的眼睛,将军、驻地县党政军领导、飞行员、普通士兵和家属、子女,还有自发地赶来的数百名群众的潮水为之汹涌,泪雨为之纷飞。战友们一遍一遍地呼唤着英雄李剑英烈士的名字……  相似文献   

2.
电影《英雄儿女》中的王成已是家喻户晓,他那“为了胜利,向我开炮!”的悲壮呼喊,震憾了几代人。然而,对于王成这个艺术形象的原形人物,人们却知之不多。这里,我们将为您讲述他和他的战友们的真实故事。  相似文献   

3.
黄先兵 《当代贵州》2009,(22):33-33
在今天的平塘,还流传着一位英雄的故事。 他就是陆镇藩。一位长期与共产党亲密合作的战友,由于他选择了革命道路,为解放平塘作出了贡献,所以60年过去了,他名字和事迹仍为平塘人所记忆。  相似文献   

4.
8月12日,中央军委江泽民主席签发命令,授予在抗洪抢险中为救群众和战友英勇牺牲的空军某高炮团指导员高建成“抗洪英雄”荣誉称号。并号召全军官兵向他学习。  相似文献   

5.
近日,一位曾与革命先烈苏剑啸一起战斗过的老干部深情地对我讲述了一段往事:1948年,中共察盟盟长苏剑啸率部开展革命斗争,在广袤的草原上,他们既要做群众工作,又要行军打仗,战马自然成为须臾不可少的战斗力。为使无言的“战友”恢复体力,他们每次行军打仗或外出回到驻地后,都要派战士遛马。谁料,马匹卸鞍后的打滚嘶鸣,战士无意中的挥鞭吆喝,却使得驻地个别牧民侧目。此事很快被百忙之中的苏剑啸察觉,他认为不能因为我们出生入死为穷苦百姓打天下,就有理由忽视部队遛马扰民之类的行为,遂亲自下令,今后部队外出返回,一律在距…  相似文献   

6.
苏峰 《北京党史》2009,(2):31-38
一、实事求是的突出楷模 韩伯平:1947年,晋察冀土改初期,阜平有些村、镇在斗争地主时,发生了打死地主的事件。然而刘仁的驻地桑园村却没有打死的事情。当时也斗地主,挖浮财,在斗争中,有些人喊着:“打死他!打死他!”刘仁同志就把几个积极分子叫到他的屋里,问:“你们知道打死人就活不了了吗?”他们答:“知道”。  相似文献   

7.
王书波 《党史博采》2003,(12):22-23
"视死如归,本革命军人应有精神;宁死不屈,乃燕赵英雄光荣传统."每当我读到聂荣臻元帅1942年为狼牙山五壮士写的这段碑文时,就不禁想起了我尊敬的战友,燕赵土地上抚育出的英雄--田平烈士.他虽然不像狼牙山五壮士那样闻名于世,但是他视死如归的革命气节和五壮士一样可歌可泣;尽管元帅的碑文不是写给他的,但以他的光辉事迹却当之无愧.  相似文献   

8.
何定 《湘潮》2008,(7):10-14
1998年8月下旬的一天,在北京301医院的一间病室里,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和中央军委副主席的老一辈革命家杨尚昆静静地躺在病榻上,身旁放着一份文稿《追念彭大将军》,这是他为纪念亲密战友彭德怀元帅百周年诞辰撰写的,已经修改四遍。他要工作人员给他再读一次,做最后的推敲。这时他的病情已经很重,无力阅读。在一字一句地仔细倾听中,他又陷入半昏迷……  相似文献   

9.
周峰 《党史天地》2006,(7):30-35
周希汉,共和国中将,能征善战,阅历丰厚,几十年历经枪林弹雨,出生入死,身上却无丁点战伤,可谓传奇英雄。更为传奇的是他的情感世界:战场偶遇川妹子,一见钟情,但在一次仅有十几人伤亡的小战中,她却倒在了他的怀抱……;组织关心,给他介绍对象,俩人却洞房恨别,后来也一波三折,好事多磨,终于相逢一笑,白头偕老……英雄,不仅只有冲锋陷阵!将军,也有儿女情长!  相似文献   

10.
亲爱的父亲,傅吉成,在成千上万红军先烈中,您是一位平凡的战士.您和您的战友们,在党的旗帜下,从祖国满目疮痍的大地的四面八方,积聚为一支战无不胜的伟大人民军队,开创出一个崭新的中国.而您和您的英雄的战友,却已经长眠在浸润着你们鲜血的土地上.  相似文献   

11.
张灵霞 《先锋队》2013,(13):10-12
"阳军,我的好战友,你的孩子不能没有你,她的脸颊再也无法触及你的胡须;阳军,我的好战友,你的爱妻不能没有你,她娇弱的身躯怎能改变家庭的拮据;阳军,我的好战友,老爸老妈不能没有你,白发人送黑发人,何以上演如此悲剧!我多么希望你是活着的英雄而不是牺牲的烈士。"——战友张慧对灭火英雄阳军的呐喊  相似文献   

12.
无论过去现在,无论天上人间,打击黑社会、扫除恶势力的英雄,总是让人崇拜有加的。孙悟空就是这么一个英雄。试看他,一根金箍棒,打遍四大部洲和地狱;七十二变化,胜了魑魅“?”“?”与神仙,何等豪迈!他胸怀理想,意志坚定,不屈不挠,斗志昂扬,对自己和同志都高标准严要求,经常以战士的标准衡量自己,在西方极乐世界的干部档案中,肯定有很  相似文献   

13.
南泥湾独臂生产 英雄晏福生 晏福生失去右臂,是在红军长征途中的一次战斗中,被敌人飞机扔下的炸弹炸伤后不能保住而被迫截肢的。遵义会议以后,红二方面军为策应一、四方面军会合,决定同敌人进行周旋。晏福生所在的第十六师被赋予担任右路纵队前卫的任务。 由于敌人不断增兵,致使第十六师处于被敌人围堵的困难境地,于是,他们决定突围出去。正当晏福生率部准备突围时,敌人飞机投下了一颗炸弹,落在离他很近的地方爆炸。他一把将战友推倒在地,战友安然无恙,他的右臂却被严重炸伤。由于伤势较重,他自己已经不能突围出去,便  相似文献   

14.
周巍峙,生长于江南水乡,却有一个群峰壁立的北国风光名字。也许是与其文弱外表形成了反差,1964年1月,他在人民大会堂陪同毛泽东听音乐会,毛泽东审视而风趣地对他说:“你这名字还有点个人英雄主义哩。”如今,回首当年被周恩来赞许为“艺术总理”、如今为中国文联名誉主席的周巍峙92年所走过的路,谁不称赞他谱写了一曲英雄赞歌呢?!  相似文献   

15.
龙泽巨 《湘潮》2023,(4):46-47
<正>深冬,寒风凛冽,冰封千里。拒马河边,一位腰扎短枪的年轻人在一片浸透了志士热血的土地上徘徊、沉思,悲愤的诗句涌上心头:英雄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英雄抛碧血,化为红杜鹃。丈夫一死耳,羞杀狗汉奸。这是他的一首祭诗,也是他的自我写照。不久,他就在抗日战争胜利的黎明时刻倒下了,但他的形象却借助他留下的诗篇留在亿万中国人民心中,他就是革命烈士和诗人陈辉。1920年6月,陈辉出生于湖南省常德县双桥坪乡一个商人家庭,  相似文献   

16.
老兵蹇相斯     
唐洪祥 《党课》2020,(3):100-101
老蹇名叫蹇相斯,大我10岁,是名湖南籍老兵。他刚当兵不久,在部队一次除雪劳动中,鼻子突然不停地流血,当时,他并没当回事,只是以为冬季干燥上火了,仍继续坚持扫雪。战友们见状,纷纷上来帮忙,有的战友甚至掏出心爱的手绢帮他压住鼻子止血。但忙活了一阵儿后,情况不但没有好转,反而更严重了,大家赶紧将他送进了驻地医院。  相似文献   

17.
阿峻 《党史纵横》2012,(9):49-51
1964年10月,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为取样品,他和战友驾驶伊尔-12运输机穿越蘑菇云。如今,这架功勋飞机安放在中国空军航空博物馆的室外草坪上,85岁的老英雄有病在身,想在有生之年再去见那架飞机一面.  相似文献   

18.
在吕梁山麓、汾河平原的广袤地区,有一位传奇式的八路军抗日英雄,他就是抗战时期先后担任八路军工卫总队第四大队大队长、工卫纵队直属游击支队支队长、工卫旅二十二团三营营长、二十三团二营营长、旅供给处处长等职的任应枢。他当时为国难忧愤于怀,蓄起胡须,并发誓:“抗战一日不胜,胡子一日不剃。”因此老百姓都亲切地称他“任胡子”。在老英雄生前,陪伴他的有一把刀柄上刻着日文的“應永州三年二月八日條州長舩則光作”日本军官的指挥刀,这是他在1938年5月间,指挥八路军工卫旅第四武装抗日工作团在文水县开栅村伏击日军后勤车队缴获的战利品。当时旅首长把这把军刀奖励给了他。目睹老英雄的这件战利品,仿佛把我们又带入了那急风骤雨的抗战年代。老英雄和他的战友们冒着枪林弹雨勇敢消灭日军的战斗身影是那样清晰可见。  相似文献   

19.
浩荡亲情     
北原 《新长征》2006,(8):60-61
朱国明,今年79岁了,身体十分硬朗。老人这辈子也没离开过家乡——锦州市古塔区五姓屯,因为这里埋葬着一个他心目中的英雄,一个自己生死相交的战友。58年来,他和他的一家人守护着坟墓,为它树碑,为它填土,为它除草,为它奔走,还因为这坟与烈士的亲人成为了亲人。  相似文献   

20.
1998年元月7日,传奇英雄马兰田同志走了.他生前名不见经传,无人知晓;他创造的抗日业绩,却载入史册永垂不朽.1939年春天,他和他的战友们,在民族英雄包森将军指挥下,英勇神奇地深入遵化城郊,智擒日本宪兵司令赤本,打击了日寇侵华的嚣张气焰,鼓舞了抗日军民.当时,八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