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试论文化价值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作用与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价值观从根本上规范和指导人的思想和行为,因而在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树立和谐社会的经济价值观、社会价值观,同时还要牢固树立和谐社会的文化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使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践沿着科学、有序的方向发展,也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和谐,因为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文化价值观的指导,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是人的和谐发展的基本取向,和谐社会文化价值观是理性和谐的价值选择。  相似文献   

2.
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构建人与自然和谐社会过程中,应注重生态价值,以生态和谐促进社会和谐才能形成全面、长期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杨士秀 《学理论》2008,(24):9-10
科学发展与构建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行动指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因此,坚持科学发展,统筹兼顾,才能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在和谐中促进发展,以发展保证和谐,以和谐推进发展。  相似文献   

4.
和谐文化重在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设和谐文化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综合结果,其中和谐文化建设具有关键的精神支撑作用。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社会和谐,既需要雄厚的物质基础、可靠的政治保障,又需要有良好的精神支撑和文化条件。促进和谐文化建设,就能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强大的思想道德力量和文化基础。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和谐文化与和谐社会是相辅相成、有机相联的。和谐的社会环境有利于和谐文化的形成和发展,和谐文化又必然促进和谐社会的健康发展。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重视人内心的和谐,人内心的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主要探讨人内心和谐的必要性及其应对的策略.要实现社会的和谐,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否则,和谐社会就很难实现.  相似文献   

6.
郭春玲  丁军 《理论导刊》2007,2(5):22-24
公民权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密切:公民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权利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权利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前提;权利实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7.
论和谐社会的性别关系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谭琳 《理论导刊》2007,(12):100-101
一、问题的提出党的十六大报告把"社会更加和谐"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之一。党的十七大又明确提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是内在统一的。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自从党的纲领性文献中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重要论题以来,社会学、哲学、人口学、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美学等学科领域的学者开展了热烈讨论,从不同视角提出了许多发人深思的理论见解,使得"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内涵不断丰富。  相似文献   

8.
科学发展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指导思想,实现社会和谐,则是在社会发展上的必然要求和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与和谐社会建设是内在统一的,科学发展观是从发展理念、发展路径等方面促进社会发展和社会治理,是从发展的角度求和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则是从社会关系、社会状态等方面反映和检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成效,是从和谐的角度促发展。  相似文献   

9.
鲁国军 《学理论》2008,(24):86-87
企业是社会的组成部分,是社会的重要"细胞",企业特别是国有大型企业,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企业经营发展需要和谐社会所创造的良好环境,构建和谐社会需要每个和谐发展的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二者相辅相成。因此,思想政治工作要坚持把"以人为本,科学发展"作为构建"和谐企业"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0.
"和谐社会"是人类追求的一种美好社会,党的十六大和十七大均提出构建与发展"和谐社会"的理念.本文论述了"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和谐法律"对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与作用,提出了如何用"和谐法律"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1.
构建和谐社会,维护社会稳定,绝不意味着要求各个社会群体和每个人都在平均主义的条件下循规蹈矩,社会没有任何差距和不均衡。事实上,我们追求的社会和谐是在发展中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和谐,只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和谐,才能激发各个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每个人的创造活力。也只有真正激发社会活力,才能为和谐社会的构建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首先,要不断  相似文献   

12.
胡锦涛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任务,适应了中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要在推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扎扎实实做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一个社会理想,也是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马克思主义政策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根据新世纪新阶段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管理完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法治是政治文明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标志,凝结着人类智慧,为各国人民所向往和追求。一国的法治总是由一国的国情和社会制度决定并与其相适应。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中国人民的主张、理念,也是中国人民的实践。和谐社会以"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为首。清楚地表明了法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作用。可以说,只有成为一个完善的法治社会,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和谐社会。所以...  相似文献   

13.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中国社会阶层分化日益凸显。阶层之间的利益冲突直接导致阶层矛盾扩大化,这就给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出了巨大挑战。和谐社会的基础是保持社会稳定,而稳定的发展环境是当今中国最需要的。只有做到了阶层和谐才能让社会稳定,因而如何做到阶层和谐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和谐社会的构建与人的全面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美兰 《理论探索》2005,1(6):19-20
和谐社会的直接表征是实现人与自然之间、人与人之间、社会结构之间的和谐。和谐社会的构建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其本质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互为前提、相互促进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和谐社会视角下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和谐发展,既是历史的传承,又是现实的需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实现国家与社会关系和谐发展的基本途径是推动党的领导与国家之间、党的领导与社会之间关系的和谐;以国家与社会适度分离为基础,实现国家权力向社会转移;构建"中国公民社会",实现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共赢.  相似文献   

16.
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应当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构建和谐社会,包括实现经济和谐、阶层和谐、政务和谐、文化和谐等等。构建和谐社会,当前必须解决几个主要矛盾。  相似文献   

17.
建设一个更加和谐的党,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保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党,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又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榜样力量。只有建设一个思想统一、队伍和谐、作风优良、制度健全、执政有方、文化丰润的高度和谐的党,才能以党内和谐促进社会和谐,凝聚党心民心、成就宏伟大业。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指出"没有科学发展就没有社会和谐,没有社会和谐也难以实现科学发展",构建和谐社会是我党执政理论和理念的升华,其根本任务就是要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为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谐社会是一个有着极为丰富的物质文明支撑的社会,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过程中,我们必须始终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相似文献   

19.
构建和谐社会是公共财政实现的目标,公共财政是构建和谐社会的财力保障。运用公共财政手段促进和谐社会构建始终要坚持以人为本、发展经济、依法理财等指导原则。公共财政要通过资源配置职能、收入分配职能、调节经济职能的有效发挥来促进社会和谐的实现。  相似文献   

20.
和谐社会需要"和谐法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韩玲玲  任庆堂 《理论探索》2005,2(6):150-15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是一个全方位的、系统的综合工程,决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完成的.在整个和谐社会的构建过程中,起到支撑与保障作用的便是社会的法治建设.没有"和谐法治"的支撑,社会公平、正义目标就不可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会落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