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维度是公平正义、宽容合作、以人为本。必须对政府的企业职能、市场职能、社会职能进行让渡,回归政府职能公共性和社会性。和谐社会政府治理职能的实现路径主要在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调整和重置,再造体现社会公平的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2.
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政府必须承担起主要责任。构建和谐社会是政府责任的核心内容,和谐社会要求政府担任起创造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实守信社会的责任。提升政府责任实现和谐社会的主要途径是:加强政府法律责任机制的建设,实现民主法治的和谐社会;加强政府政治责任机制的建设,确保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加强政府道德责任机制的建设,倡导诚实守信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3.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政府良心与责任的最终目标,政府良心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主义必须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要手段,要从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方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推进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4.
社会公平正义体现政府良心与责任的最终目标,政府良心与责任是社会得以实现公平正义的重要保障。实现社会公平主义必须以行政体制改革为重要手段,要从简政放权,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推进大部制改革;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等方面继续深化行政体制改革,以推进建设公平正义的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5.
和谐社会的构建最终取决于政府管理体制上的安排。和谐社会需要和谐行政作保障,和谐行政则要求政府在公共治理方面有所转变。全面社会管理既是现代政府实现良好社会治理的内在要求,也是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6.
《学理论》2016,(10)
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放在突出位置,从坚持以人为本、化解社会矛盾、坚持公平正义、推进民主法制建设等方面,全方位推进社会治理创新,增强社会治理与化解社会矛盾的能力,将和谐社会建设进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宏伟目标来实现。  相似文献   

7.
殷峰 《理论导刊》2007,(6):33-34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实现离不开法治的保障。依靠法治保障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新中国社会和谐发展的历史诉求,也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本质特征的内在要求。通过立法科学化、政府法治化、司法公正化和法治文化普及化,法治将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构提供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8.
童中贤  杨畅 《理论探讨》2008,(1):150-155
诚信不仅是和谐社会的本义所在,而且与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等密切相关.没有诚信,特别是没有政府诚信,就不可能有社会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也无法实现.目前,社会层面表现出的诚信缺乏现象,其实都与政府诚信有着一定联系.因此,认真审视和检讨政府诚信问题,提高政府公信力,重塑政府诚信新形象,让政府自身成为遵循诚实守信及信赖保护准则的示范者,是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构建和谐社会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9.
建设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的实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公共治理,作为弥补政府管理与市场调节不足应运而生的一种新的社会管理方式,已经成为现代社会公共管理的重要理念和价值追求。在构建和谐社会中,公共治理得以实现的途径在于:政府自觉;公民参与;政府与非政府组织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孔庆茵 《行政论坛》2009,16(2):53-56
和谐社会包括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公共治理的和谐.其中构建和谐社会的关键,就在于公共治理的和谐.而要实现公共治理的和谐,政府和政府管理是关键.服务型政府是在民主政治的框架下,通过法定程序,按照公民意志组建起来的,以为公民服务为宗旨,实行服务职能和承担服务责任的政府.服务型政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是统一的,两者在方向和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建设服务型政府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建设服务型政府,就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公众服务导向和行政理念;建立健全各项制度,建设法治政府;培育社会中介组织,建立政府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相似文献   

11.
论农民是推动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政府、社会、公民多元化主体也有着重要意义,不仅有利于维护公民合法权益,体现社会公平正义,改善政府多元治理,更有利于实现政府与市场上下互动共建城市的格局。通过对农民在城镇化中的基本地位、投资发展能力、生产要素构成、现有二元制度限制、均等化制度重点等方面的分析,从而提出中国新型城镇化应该坚持以农民为本的基本观点。坚持农民作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有利于实现城乡人口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公共服务均等化发展,更有利于维护公平正义,实现城镇化健康合理发展。  相似文献   

12.
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它是一个动态的社会,并且以良性的发展为导向;它坚持系统的思维和整体的观点;它以治理为路径,以善治为价值取向;它的建构需要强化和更新社会整合,实现社会“有机团结”。  相似文献   

13.
伴随市场化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导致利益的分化和社会矛盾的增加,我国社会治理问题凸现。法治既是公平正义的制度保障,也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我们要充分利用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坚持依宪执政、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精神的契机,摒弃长期出现在中国社会治理中的运动性治理,将运动性思维转变到制度性思维上来,确立法治在社会治理中的基础性、规范性和保障性作用,最终实现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14.
郭春玲  丁军 《理论导刊》2007,2(5):22-24
公民权与和谐社会构建关系密切:公民权利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核心内容。权利观念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念基础;权利平等是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前提;权利实现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根本选择。  相似文献   

15.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基础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目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大量叠加频发,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全面责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6.
法律援助作为国家维护困难群众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保障和改善民生、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在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提供的法律援助资源与群众的迫切需求形成了供需矛盾,需要通过强化政府责任、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援助的参与、提升服务质量等举措加以化解。  相似文献   

17.
张勤 《行政论坛》2006,(2):20-23
加强对权力和利益的整合,实现权力共享与利益的分享,提高地方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行政能力和管理水平,这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关键所在,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中国社会发展的主题。地方政府应面对利益多元化的现实,建立整合利益关系与权力共享机制,发展多元的社会结构,使地方政府的治理模式由单中心的治理模式向网络综合治理转变,从而提高地方政府行政能力,建立健全以利益协调为核心的社会整合机制,平衡、整合社会各阶层的利益。  相似文献   

18.
和谐社会构建背景下的政府管理模式创新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政府管理的目标。为实现这一目标,政府管理必须在体现其社会主导作用的同时,转变行政理念;明确社会发展目标,确保社会管理的有效性;加快推进政府转型的实际进程以及坚持社会治理的法治化。  相似文献   

19.
和谐社会必然是民主的社会,是包括政党关系在内的各方面社会关系的和谐,是公平正义的社会.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中,通过科学的制度设计,能够让党外人士充分代表他们所联系的群体利益,能够对执政党形成有效监督,进而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实现公平正义.  相似文献   

20.
阮兴文 《学理论》2009,(4):43-46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依法执政基础建设的战略任务,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和谐社会建设的主要价值目标。目前,各类社会矛盾和纠纷大量叠加频发,成为和谐社会构建过程中必须着力解决的主要问题之一。公民权利救济途径的不足和失效是导致社会矛盾和纠纷难以化解、公平正义无法实现的体制性根源。全面责任制度的确立和实施,是有效化解矛盾和纠纷、全面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和谐的根本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