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根据《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国务院令第117号)的规定。劳动争议发生后。当事人可以协商解决;不愿协商或者协商不成的。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调解不成。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人一方也可以直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根据上述规定。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发生劳动争议有4种处理方式:  相似文献   

2.
文章在对我国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制度进行批判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对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予以制度重构的具体思路:改革现行工会制度,加强劳动者的结社权和集体谈判权,将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改组为企业内劳资纠纷协商的平台;由"第三方机构"依据"三方原则"在企业外设置独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有效发挥劳动争议调解的制度性优势。  相似文献   

3.
《时事资料手册》2008,(1):114-115
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2007年12月29日通过的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过去劳动争议体制是“协商、调解、一裁、两审”,但一些用人单位通过恶意诉讼以拖延时间,加大劳动者维权成本,使劳动者合法权益受到用人单位侵害时不能及时得到法律救济。为解决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劳动者维权必须经过协商、调解、仲裁、诉讼等程序,劳动争议仲裁及诉讼周期长、程序繁琐,不少人往往因拖不起时间、打不起官司,最终不得不放弃自己的正当权利。5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劳动仲裁法》)对劳动争议案件的受理范围、举证责任、仲裁效力等方面作出了进一步明确,为劳动者维权开辟了“快车道”.  相似文献   

5.
劳动者与用人单位发生劳动争议,通常可以通过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协调解决,但有些时候,劳动者对本单位设立的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缺乏信任,不认可调解方式或结果。这时,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申请仲裁就成了解决劳动争议的必然选择。但是,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应注意些什么事项呢?  相似文献   

6.
劳动者的权益受《劳动法》保护。在劳动者的权益被用人单位侵犯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就显得尤为重要。但劳动纠纷发生时 ,《劳动法》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有不完善之处 ,不利于对劳动者权益的保护 ,应在立法上予以补救。  一、劳动争议仲裁机构的性质和法律地位  在我国 ,劳动争议仲裁机构是依照《劳动法》和《企业劳动争议处理条例》设立和运作的。根据《劳动法》第七十九条的规定 ,劳动争议发生后 ,当事人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调解 ;调解不成 ,当事人一方要求仲裁的 ,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当事…  相似文献   

7.
新闻视窗     
视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获审议通过从今年5月1日起,劳动者申请劳动争议仲裁将不需负担任何费用。近日,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该法已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劳动争议耗时长、申请仲裁时效短、举证  相似文献   

8.
律师信箱     
NO.1怎样进行劳动仲裁?老师:您好!现在我们和公司就一些工资和待遇问题有矛盾,希望通过法律的途径解决,听说可以进行劳动仲裁,但在这方面我们并没有经验,希望您给介绍一些这方面的知识。谢谢!读者:李鹏月李鹏月:你好!你们与公司之间的纠纷应属劳动争议。劳动争议的处理一般是由法律、法规授权的专门机构,对劳动关系当事人之间发生的劳动争议,依法进行解决。我国处理劳动争议的基本形式有企业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的调解,劳动仲裁委员会的仲裁,人民法院的审理判决及当事人自行协商解决。其中的仲裁制度是指民(商)事争议的双方当事人达成协议,…  相似文献   

9.
论我国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课题组对<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实施后,劳动争议解决机制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存在劳动争议预防机制不健全、协商程序流于形式、调解机构不健全、仲裁不堪重负、各种机制衔接不畅、执行难等问题,提出了建立多元化解决机制,完善劳动争议解决机制.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劳动争议案件保持高增长的态势。案件处理压力巨大,集体争议显著高发,争议焦点主要以涉及劳动者直接经济利益的劳动报酬和经济补偿、赔偿等争议为主,两类案件占到案件总量的近90%。一段时间以来,因为劳动者权益被侵害造成劳动争议,进而引发群体事件数量急速上升,激烈程度和社会影响也在加剧和扩大。2010年,北京市总工会界提交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劳动争议调解工  相似文献   

11.
近日,奉贤区人大常委会组织部分区人大代表视察了区劳动合同法贯彻执行情况。 劳动合同法颁布后,奉贤区劳动局进行调研摸底,组织学习培训,举行专家讲座,开展巡回宣讲,积极推进劳动合同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加快三方调解机制的建设。区总工会及基层工会组织近年来坚持以构建和发展和谐稳定的劳动关系为主线,以劳动者合法权益的实现和保障为重点,积极开展工作,建立并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三级网络,进一步加强工会机构建设,努力推进企业工资集体协商、集体合同制度的建立。  相似文献   

12.
一项新政策的出台和劳动者的权利息息相关,今年又有哪些政策给劳动者的权益带来更有力的保障? 基本医疗有了保险 想工作先拿证 拿多少薪水可以协商 进社区再就业 维权是工会基本义务 农民工领上养老金 人才中介可连锁经营 “海归派”创业享有更多优惠 职业病防治有了新法 劳动争议公开审理  相似文献   

13.
《劳动保障世界》2010,(3):42-43
特别提示:哪些劳动争议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相似文献   

14.
劳资和谐与政府职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我国劳资纠纷的现状,提出纠纷解决有赖于政府的政策调控、立法规制和行政干预,需要构建以调解为主体、内部协商和外部解决为两翼的劳资纠纷解决体系。文章还具体指出,需要建立由劳动保障行政部门负责的独立的调解机构,提高行政机关在调解中的公信力,完善由政府劳动保障部门、企业和工会组成的劳动关系三方协商机制。  相似文献   

15.
发生劳动争议后,广大劳动者最大的期盼就是,花最少的钱用最短的时间解决。依据今年5月1日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以下简称调解仲裁法)规定,劳动者可按以下步骤,由繁至简,依法迅速维权。  相似文献   

16.
黄恒学  杨华 《人民论坛》2012,(17):96-97
劳动争议调解是我国劳动争议处理体制中的一项重要制度。相较于劳动争议仲裁、劳动争议诉讼,调解能够更简便、迅速地解决劳动争议。其整个过程应都本着合法、公正、及时处理、注重调解、自愿、民主说服的原则进行。应强化和完善劳动争议调解制度,以保证劳动调解制度的规范性,运行的有序性,及执行的公正性。  相似文献   

17.
完善我国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涉及农民工的劳动争议,农民工维权取证难,在协商解决劳动争议中最易作出妥协与让渡,繁琐的程序不利于维护其权益,对用人单位的滥诉无应对之法,是由现行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缺陷造成的,应通过构建自主平衡的协商机制、多元化多层次的调解机制、高效权威的劳动仲裁机制对劳动争议处理机制进行完善来解决。  相似文献   

18.
论工会组织在劳资纠纷解决中的作用强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代建芝 《湖湘论坛》2009,22(6):44-46
研究和解决劳资冲突问题,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重大课题。在加强劳动立法、完善劳动争议处理机制的同时,充分发挥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的作用,建立相应的维权机制,平衡劳动关系,从而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稳定非常重要而紧迫。要认真分析我国劳动关系现状,剖析工会在处理劳动争议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提出强化工会在劳动争议处理作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关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十大亮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在《劳动合同法》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到了对劳动者的保护,作为一部重要的劳动程序立法,《劳动争议调解法》的诸多亮点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兖矿集团铁运处工会在执行劳动争议调解过程中,将职工劳动关系的热点、难点问题上升到贯彻“三个代表”高度加以认识,深入基层下访,抓好预测、预报、预防,促进了企业的稳定和发展。 从制度建设上抓预防。该处先后出台了“关于建立实施维护劳动关系稳定预警机制的意见”、“劳调工作来信来访接待处理制度”、“劳调工作信息调研制度”和“劳动争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