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提高马克思主义传播的有效性,就必须不断创新传播话语系统,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并在国际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处于不败之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要以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为指导,以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为基础,以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为借鉴,运用中国化的语言来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指用大众化、通俗化的语言和口语化、简单化的形式表达出来.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是指它始终体现时代精神、反映时代要求,要关照现实.马克思主义国际化就是学会运用国际化的语言来宣传马克思主义,扩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党的十七大报告着眼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巩固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指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普及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解决好的两个重大问题。中国化是大众化的前提,大众化是中国化的目的。中  相似文献   

3.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最新命题.因此.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当前我们党必须抓紧抓好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要真正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尤其要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进入人民大众头脑,并成为人民大众指导实践和开创未来的理论武器,这就要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具备理论前提和实现条件,抓住重点,找到有效路径,苗准切入口.才能完成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杨宇晓  杨美平 《学理论》2009,(21):29-31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实现,所以,不能离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来谈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根据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过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进程可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马克思主义的传入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继承与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与深化和马克思主义的开拓与创新。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重要课题.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大众化.大众化意味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普及化、通俗化和民族化.这既是大众化的应有之义,也是大众化的基本特征,同时也隐含着实现大众化的基本取向.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仅仅是一种理论诉求,也是一种现实需要,更是一种历史使命.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张凤艺 《学理论》2014,(6):31-32
毛泽东同志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过程中,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概念做了独特的解释;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大众化的第一个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最大特点是其语言风格通俗化;而实事求是和群众路线是毛泽东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里的精髓思想。  相似文献   

7.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及其路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其中国化的重要内容和实现方式.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础和前提.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深化对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体现,具有重要现实意义.立足于改革开放和群众生产生活的实际,积极探索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有效路径,是深入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迫切要求和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8.
夏宇鹏  金鸣娟 《学理论》2013,(28):38-41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具体表现形式,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利于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过程中具有传统媒体不可比拟的优势,利用好微博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服务是当代马克思主义传播者的重要职责所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三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和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思想理论界必须认清的两个既有区别又相联系的问题。中国化是指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并创立具有中国特色新理论的过程;大众化是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由抽象到具体、由被少数人理解掌握转变为通俗易懂并被广大人民群众理解掌握的过程。中国化与大众化互为前提、相互衔接、相互促进,各有侧重,既不能等同,也不能相互取代。马克思主义要在中国大地上展现真理的光芒,就必须中国化;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对实践的指导,就必须大众化。  相似文献   

10.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包含着由浅入深的认知、认同和践行三个层次,各层次的顺序、地位、作用及所要解决的问题各不相同.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始于大众的认知,关键是获得大众的认同,根本目的是大众的践行.必须科学、完整、准确地把握并积极有效地推进大众对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认知、认同和践行,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众的认知层面,才可能富有成效地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1.
加快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发展步伐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中国化是永恒的主题;实现时代化是与时俱进的体现;实现大众化是服务实践的反映。中国化是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前提;时代化是中国化、大众化的客观要求;大众化是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在实现路径上,又与执政党、理论工作者、宣传媒体及实践工作者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要实现大众化必须与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中国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具有内在的契合性,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化基础;早期中国共产党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提供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以中国传统文化为载体实现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是通俗化、民族化和生活化。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产物,是对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思想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他关于主体与客体相统一的思想、理论表现形式和表达方式通俗化的思想、构建有效宣传机制的思想以及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等思想对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推动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重要指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沈莉娟 《学理论》2012,(16):187-188
党的十七大提出"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宣传教育活动,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这是党中央在加快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历史进程中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高校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主要阵地,因此,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现状进行分析,有利于探讨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教育的有效实现路径,切实推进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普及与应用。  相似文献   

15.
郑彦宏 《学理论》2012,(25):12-13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成功地推进了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同时积累了极其丰富而宝贵的经验。其中,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要素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动力机制是时代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原则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重要保证是加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理论建设。  相似文献   

16.
西方新自由主义的发展模式和中国模式在金融危机中得到了失败与成功的验证,危机证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金融危机背景下,我们要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根本目标、大众化的核心内容、大众化的有效性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七大提出:大力推进理论创新,不断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鲜明的实践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而大学生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祖国的未来,在大学生中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和实现更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周荣 《学理论》2010,(8):66-68
在继续推进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中,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已成为一个令人关注的学术问题。近年来,许多学者从不同方面、角度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行了深刻的研究。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渊源与现状、内涵、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紧迫性、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途径和方法以及开展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应注意的问题等方面,对理论界的研究观点进行梳理和归纳,以期推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  相似文献   

19.
王敏 《学理论》2012,(17):13-14
新时期赋予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特点,面对这些新情况,中国共产党需要与时俱进地作出新的应对.基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与中国共产党群众工作具有相似的元素,中国共产党可以通过借鉴党在群众工作中已经取得的宝贵经验,探索和拓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20.
孟颖 《学理论》2014,(3):223-224
马克思主义是与时俱进的鲜活的思想,是指导实践和生活的普遍规律和科学。让更多的人掌握和利用这一思想理论就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课堂教学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途径。我们应该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一主要途径,通过对教学模式、教材内容以及隐性课堂功能的发挥,更好地在课堂教学中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