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正>随着兵团各团场进入"三秋"拾花大忙季节,各地拾花季节工纷纷来团场帮助拾花。前几年,团场与地方政府部门签订劳务输出协议,组织地方少数民族农民参与拾花。他们当中不少人与职工建立了良好的诚信互助关系,留下了联系方式。每到拾花季节,通过双向联系,自己就来了,由政府组织变为自发组织,他们介绍和带动  相似文献   

2.
<正>就在农二师三十四团九连职工王爱真为了3名拾花工因家中有急事返乡造成劳力不足而犯愁时,10月2日,胡再付为她把自己的17名湖北拾花工调来拾花4天,拾回棉花6200公斤。连续14年,胡再付为团场介绍了近3000名拾花季节工,帮助团场解决了拾花劳力,也为当地乡亲找到了一条挣钱路子。  相似文献   

3.
当你走进二师二十四团七连,只要提起韩灵芝,大家都会说":韩灵芝,终于熬出头,摆脱了贫困,快步步入致富路"。韩灵芝,是土生土长的兵团二代屯垦戍边卫士,初中毕业后,她响应团党委号召,扎根团场,建设团场,参加劳动务农,从此成了一名地地道道的团场职工。这一干就是18年。在这18年里,她在二十四团这片土地上不知洒下了多少辛酸和泪  相似文献   

4.
正曾经,她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拾花工,而如今却是一个人人都会竖起大拇指夸的女能人。她带头承包低产田,带头实施新技术、新措施,自己富了还带领周围的职工共同走上致富的道路,成了团场科学种田、勤劳致富的榜样,她就是农一师八团五连职工张升会。今年43岁的张升会,1991年怀揣着对西部的美好憧憬来到了八团拾花挣钱,她早出晚归,饿了吃一口馍馍,渴了喝一口大渠的水,就这样日复一日,共拾花8000  相似文献   

5.
今年农牧团场到内地招收拾花季节工,有些基层连队的领导怀惴成千上万元的钞票,横跨几个省,却连一个拾花季节工都未接上。由此,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金钱并非万能,惟有诚信才是金。 近十几年来,农牧团场劳动力严重流失。目前团场采取的办法就是到内地贫困地区招收长  相似文献   

6.
今年,第一次到兵团九建奎东农场的河南籍拾花工陈委民一到农场就收到了一份礼——由连队为他统一购买的《人身意外伤害险》,这是该团为维护外来拾花工利益,保证他们的安全所做的一件事。出门在外安全最重要,这是每位外来拾花工的心事,也成为兵团九建各级领导管理使用拾花工过程  相似文献   

7.
<正>18年前,大学毕业的他没有选择灯火辉煌的家乡城市,而是选择来到了兵团这片热土;18年来,在兵团这片土地上,他挥洒着自己的青春和热血,将朝气蓬勃的青春化作一份热爱,融化在兵团肥沃的土地之中,绘出了人生"三彩火花"。他就是现任二师二十四团六连党支部书记的张彪,22岁走上工作岗位,如今已近四十不惑,高度的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把他与团场建设紧密地"焊接"在一起。第一彩:服务群众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8.
又是秋收的季节,新疆和兵团为全国230多万农村富余劳力提供了家庭创收的舞台。当浩浩荡荡的拾花劳力开进团场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的农牧团场呈现出的是让人喜来让人忧的局面。团场的忧农二师三十一团党委副书记、团长阮伯平说“:今年,我们团全社会2500万公斤的籽棉要全部拾回来  相似文献   

9.
<正>近年来,随着团场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单产的不断提高,每到棉花收获季节,一些美丽善良的拾花姑娘便从四面八方,来到了农二师三十团。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拾花妹在获得可观的经济收入的同时,和当地团场的小伙子们也擦出了爱情之花。他们以花为媒,在棉田里相知、相识,互相产生了爱慕之情,不少有心的拾花妹因此找到了自己心目中的"如意郎君",先后在团场安家落户,过上了幸福如意的好日子。  相似文献   

10.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价值,而农十三师红星一场一连职工崔俊兰的人生价值则是种好棉花。上世纪80年代初,18岁的崔俊兰高中毕业了,当同龄人都想法进工厂、回内地,远离父辈们拓荒出来的万亩良田时,她却响应团场的安排,来到了连队种地,这一干就是23年。23年来,崔俊兰以兵团女性特有的屯垦戍边、吃苦耐劳的精神,情注红星一场这片沃土。  相似文献   

11.
正在团场,对于棉农来说,棉花采摘季节的拾花工就是宝贵资源,特别是近几年的棉花价格战,质量成了关键,一些团场提倡手采棉花,从源头控制棉花质量。这时,拾花工决定着棉农一年的"成败"。秋收棉花朵朵归仓,这其中凝聚着多少拾花工的心血和汗水,九月初至十一月底,将近三个月每天出工10小时以上,拾花工和棉农也从陌生变熟悉,甚至成为亲人。当然,也有相处过后变成"仇人"的。人与人相处就像是照镜子,你对  相似文献   

12.
信息动态     
农八师工会为确保今年的棉花丰产丰收,以实际行动和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胜利召开,自9月份开始,农八师工会在各团场开展了以比质量、比进度、比安全为主要内容的“三秋”拾花劳动竞赛活动。 各团场工会积极响应,精心组织,先后组织了“夕阳红拾花突击队”、“青年拾花突击队”、“党员拾花突击队”、“外来妹拾花突击队”等。各团场还根据本单位的实际,制定出一系列奖励办法。有的团场对外来拾花工实行每  相似文献   

13.
正作为全国文明村镇的二师三十一团二连,不仅是一座生态绿色的美丽村庄,这里还有砥砺奋进的"创客"。肉夹馍夹出创业梦每到团场周一"巴扎日",就是三十一团物流园北门"大雷子陕西风味小吃"老板王小娥最忙的时刻,又是忙着招呼店里的顾客,又是像陀螺一样送外卖,持续奋战在餐饮岗位上的她脸上挂满了笑容。王小娥祖辈都是在自己的家乡陕西以经营凉皮为生。她20岁那年,随着拾花季节工来到三十一  相似文献   

14.
往年秋季,大量内地拾花工来新疆的时候,棉农们总是特别高兴,团场的小伙子们更是满怀着期望:希望拾花妹中能有一位自己理想中的爱人。但是,今年农七师一三○团二十一连的小伙子们却失望了:260名拾花工中竟然没有一个姑娘!经过了解,他们才知道,内地的未婚姑娘们如今不是在读书,就是奔向东南沿海地区的城市打工了。  相似文献   

15.
编辑同志: 金秋来临,新棉吐絮。兵团各植棉团场都投入巨资实施飞机喷药灭蚊,这将意味着数十万来自各地的拾花工们将少受蚊子的叮咬之苦,是莫大的福音。 众所周知,由于气候、地理环境的原因,蚊子可算是新  相似文献   

16.
<正>"没想到来团场没几天就加入了工会,俺觉得心里特别踏实,觉得有了自己的组织,自己的家,俺们的权益得到了保护。明年说啥还要来这里拾花。"8月9日,提前来农二师三十四团打工的河南杞县拾花工梅金凤激动地对笔者说。  相似文献   

17.
<正>连队干部说,她是一个好职工;连队职工说,她是一个好党员。她,就是农十师一八三团八连职工张丽华。张丽华是团场成长起来的军垦第二代,不仅是团场家喻户晓的致富能手,而且被公认为团场妇女的学习标兵。她用辛勤和汗水换来了收获,用真诚和奉献赢得了赞誉。2006年获得兵团屯垦戍边劳动奖章和兵团、师"巾帼科技致富带头人"荣誉称号。2009年,获得全国"三八红旗手"称号。敢吃"螃蟹"不畏难在一八三团,张丽华是运用新技术种植甜菜的第一人。张丽华最初承包的土地位于连队南干灌渠下游,是团场周边典型的"戈壁地",没有人愿意承包。2001年,张丽华率先承包了  相似文献   

18.
正七师一三○团育才路社区常明臣、张爱云夫妇热爱公益,乐于助人,把社区居民当作自己的亲属和朋友,谁家有困难都会及时伸出援手,夫妇俩像一根蜡烛,默默燃烧自己,在社区奉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张爱云今年71岁,丈夫常明臣72岁,都是1968年3月支边来疆的老军垦,他们扎根兵团、建设兵团、热爱兵团、奉献兵团,执着地将自己的青春和汗水抛洒在一三○团这片热土上,先进生产者、拾花能手、播种能手  相似文献   

19.
<正>为加强外来拾花工人身安全,让他们以强健的体魄和精力全身心投入团场"三秋"拾花战役,农八师一三六团工会和疾控中心在去年"三秋"拾花季节,在全团1.1万余名内地拾花工中广泛开展了健康普查工作,要求农业单位对每一名拾花工建立  相似文献   

20.
连日来,三十三团工会、劳资科、社保站组成慰问组分赴全团18个农业连队,看望外来拾花人员。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为了让支援团场"三秋"拾花的近l万余名外来拾花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