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侦讯情境论     
《政法学刊》2015,(5):57-63
情境是人和环境两大系统的交汇点,侦讯情境是对话双方作用于讯问环境的信息交流地。侦讯情境中的情景、背景与其人物,有共性和个性、规律性与典型性问题。侦讯情境的基本特性,有氛围性和临时性、封闭性和局限性、情境的延伸与超越等现象。侦讯的内外语境,也有情境互动性。他们双方的心理互动,与讯问内外的情境相关联。侦讯的对策性情境具有谋略性,它们需要运作环境形成一些暗示性语境,其证据暗示也就具有心证效果。探讨模拟讯问与角色扮演中的对策情境,它们需解决其真实性问题。  相似文献   

2.
侦讯突破论     
侦讯突破是侦讯对策用谋方式里的一要素.突破点是侦讯目标能否实现口供的突破之处.突破口是案侦关键的最先攻破而有连锁反应的缺口,表现为从拒供伪供到真实供述的转折.其特点是扩散性,只能在实战中形成.侦讯突破的类型有:中心突破和外围突破,正面突破和侧面突破,重点突破和散点突破,用证突破和其它突破,局部突破和全局突破.侦讯突破点的选择,有同案犯、案件事实及其证据、案犯个性及其心理、侦讯目标等主客观条件.在寻点选点中,对矛盾点,要攻其不备;虚实点,要避实就虚;刺激点,要促其交待;闪光点,要拉其转化.最后,对侦讯突破进行了实例分析.阐明其规律性与艺术性.  相似文献   

3.
侦讯天然具有强制性,其产生机制包括行为和情境两个方面。从比较法的角度看,基于人权保障和发现真实的需要,各国均在讯问行为和讯问情境上设置诸如沉默权、禁止非法讯问等强制性的削弱机制。我国侦讯强制性的削弱机制存在制度缺位和实效性差的问题,应立足中国特定的制度背景和实践样态选择较为契合的削弱机制。长期来看,赋予被追诉人沉默权是削弱侦讯强制性、实现侦讯法治化的治本之道。  相似文献   

4.
无论在大陆法国家还是英美法国家,从侦讯运作情况和具体环节来看,侦讯者都居于主导性和支配性地位,而应讯者尽管享有沉默权、律师帮助权等基本权利,也拥有相应的权利保障措施,但其仍处于被动和受支配的地位。在刑事侦讯中,两者不同的地位决定了两者不均衡与不对称的关系:第一,侦讯者与应讯者主体地位的不均衡;第二,侦讯者与应讯者权利(权力)和义务关系的不对称;第三,应讯者对刑事侦讯的心理服从;第四,侦讯者的角色所具有的道德优势。西方刑事侦讯两方组合及其相互关系的基本特征对我国刑事侦讯制度及侦查程序的改革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刑事侦讯:一种权力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牟军 《法学研究》2010,(5):146-163
从本体论的角度对刑事侦讯的认识,实际上是对刑事侦讯作为一种行为的认识。由这一行为的法律因素和主体因素所决定,刑事侦讯可归类为一种权力行为,确切地说是一种具有权力属性的行为。然而,刑事侦讯的权力属性,并非意味着刑事侦讯属于侦讯者的一种权力,将其称为一种权力的表达可能更为贴切。就刑事侦讯的特性来看,这一权力表达的符号系统可以分为三类:侦讯者的权力表达系统、侦讯环境的权力表达系统和侦讯规范的权力表达系统。刑事侦讯的体系建构须将可能影响和决定刑事侦讯权力表达方式和目标的侦讯自身要素和外部因素纳入考量范畴。  相似文献   

6.
论侦讯系统     
陈闻高 《政法学刊》2004,21(6):62-65
侦讯是一种法律概念,通过讯问等相关概念的比较,凸现出其区别特征。侦讯系统由活动、法律、对策三要素构成第一层次。由主体、对象、环境构其讯活动要素;由涉嫌证据、侦讯记录、证据体系构成其侦讯法律要素;由谋略、方式、手段、技巧、气氛构成其对策要素。而每一子系统内又有其系统。如活动环境,则由案侦背景、人物关系、讯问场地、侦讯时间构成;用谋方式,由起点、方向、步骤、突破点和各种步骤方式构成;侦讯手段由利用矛盾、使用证据、说服规劝、心理测试构成等等。  相似文献   

7.
说服规劝,是侦讯活动的常规手段。本文辨析了它的概念和特点,阐释了它的心理机制和心理效应,提及了其内容和方式,探讨了其用于侦讯的常用技巧,概括了其侦讯用谋中的一般步骤和注意问题。  相似文献   

8.
随着犯罪心理测试技术的推广应用,探讨如何掌握编题要领,是其应用性研究。它将理论与实战紧密结合,深化着技术侦讯的理性探索。  相似文献   

9.
董邦俊 《法学》2012,(6):140-151
侦查权依法行使是刑事诉讼目的实现的基本保障,合理制约侦查权是刑事诉讼文明与科学发展的基本要求。我国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在加强侦查权力制约,实现人权保障方面向前迈进了一大步,这得益于对侦查权制约的反思与制度革新。德国通过侦查法官司法审查、检察官监督制约以及被指控者的抗辩与救助机制等多个方面来实现对侦查权的制约,其中一些做法值得我们借鉴。我国可以考虑设置中立机构对侦查行为进行司法审查,限制侦查权的肆意发动;推行检察引导侦查机制,强化对侦查行为的监督;进一步加强侦讯法制建设,更好地遏制违法侦讯行为;完善辩护与抗告机制,形成反向制约合力。  相似文献   

10.
我国现行的侦讯制度与侦讯实务偏重侦讯效率,对犯罪嫌疑人的权利保障不足。理论界提出的侦讯改革方案偏重权利保障,有失侦讯效率的提高。合理规制侦查讯问,需要更新理念,正确处理犯罪嫌疑人的侦讯程序主体与证据来源的关系,有效化解犯罪嫌疑人与被追诉人在侦讯中的目标冲突,适当矫正侦讯人员与犯罪嫌疑人力量严重失衡的状况。构建事前预防、事中监督和事后制裁相结合的综合机制,为侦讯制度提供配套制度保障,以利于实现侦讯制度兼顾讯问效率与保障犯罪嫌疑人权利的双重目标。  相似文献   

11.
A·列维  王长国 《中外法学》1981,(5):74-75,77
<正> 侦讯过程中使用审讯录音的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审讯的性质以及录音和播放录音的技巧。审讯时使用录音有个很大的好处,就是能把被审讯者的供词和回答方式最完整地记录下来。因为使用了录音,被审讯者就不再担心记录时漏掉什么重要情况了,再说,也不必在审讯过程中作什么草记了。而且,甚至进行长时间的审讯,也不必为了记录(即便是草记)供词  相似文献   

12.
孙焕荣 《法制与社会》2010,(28):133-134
检察机关直侦案件具有与一般案件不同的特点,需要在侦讯过程中正确运用侦查谋略。在反贪工作中运用侦查谋略具有必然性,本文论述了侦查谋略的特征及主要分类,并阐述了八种具体运用侦查谋略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崔守忠 《法制与社会》2013,(19):119-120
在侦讯活动中,讯问谋略已被许多国家的司法界采用,并在侦讯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是确侦讯问活动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之一。但是在讯问谋略中,我国法律将欺骗、威胁、引诱等行为确定为非法讯问方式,其获得的证词将会被排除。本文认为,必须掌握讯问谋略的使用界限,才能最终确保司法的公正性原则。  相似文献   

14.
侦查员核心预审业务能力所谓能力,对于一名合格的侦查员来说,其所具有的基本能力包括敏锐的观察力、严谨的思维能力、机智的应变能力、坚强的意志力等等。预审学所概括的侦查员的所有这些能力都是从作为活动主体的人的角度,都是从作为侦查活动主体的侦查员的角度出发的,是指活动主体以及侦查主体所应当具有的心理能力品质的内部构成。我们认为,仅仅明确这些是不够的,是不充分的, 因为这种主体所应具有的心理能力品质是应当能够外化(对象化)的,这种外化于某种具体工作领域中并有所显现的能力对  相似文献   

15.
主办侦查员制度进一步强化了侦查活动与侦查监督、审查起诉、审判等工作之间的衔接,而侦诉衔接的过程中主办侦查员与其他诉讼主体在理念、方法和思维方面存在差异,成为了主办侦查员制度发挥功效所面临的困境。对此,主办侦查员制度在施行与适用的过程中应当注重对主办侦查员法治化理念的强化,明确侦查中立性要求,提升侦查诉讼性目标,以主办侦查员主动化、负责制、提升侦查质量为方法实现侦诉衔接下主办侦查员制度的优化。  相似文献   

16.
什么是侦查“抢点”?“抢点”就是抢时间、迅速占领点位,就是指侦查员在侦查活动中,所具有的一种捕捉破案机遇,突破案件的意识。它要求侦查员对案件的实质把握要准,对破案的机遇判断要正确,要有勇敢顽强的拼搏精神和快速、灵活的反映能力,从而在案件复杂多变的因素中,抢点到位,发现、创造和捕捉机遇,侦破案件。  相似文献   

17.
<正> 司法实践中常发现一些起诉书在交待案件来源时使用“侦讯终结”、“预审终结”、“调查落实”等词语。例如:“上列被告盗窃一案,已由××县公安局侦讯终结,一九八三年二月五日移送本院起诉……”;“被告王德胜杀人一案业经××县公安局预审终结,一九八二年十二月十日移送本院起诉……”;“上列被告贪污一案,经我院调查落实,查明犯罪事实如下。”笔者认为上述用语是欠准确的。 1.“侦讯”不是汉语固有词汇,翻遍《法学词典》及《现代汉语词典》均查不到“侦讯”的词条,显然系生造之词。根据它的词意形式,笔者推测大概是“侦查”、  相似文献   

18.
说到刑警,最风光的要数侦查员,搜索犯罪证据、缉捕逃犯、突审犯罪嫌疑人当仁不让,带有传奇色彩深入敌人内部的孤胆英雄,面对凶残歹徒徒手格斗的无敌勇士在影视剧中更是屡见不鲜,这当然都是侦查员的事迹。但在刑警这一行中,除了侦查员,还有技术员,如果把侦查员比作电影中台前的演员的话,技术员就是幕后的英雄。在技术室一待就是十几年的李继山,就是幕后英雄之一。警营的"飞毛腿"1994年,刚刚警校毕业的李继山与其他同学一起来到河北省滦县公安局刑侦科。李继山长得双眼皮儿、大眼睛,白皙的皮肤和并不十分魁梧的身材让人觉得是  相似文献   

19.
反贪自侦工作中主办侦查员助手工作质量的好坏、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案件查处的进度和成败,进而影响着反腐败斗争的效果和社会对我们反贪队伍的评价。因此,加强办案技能训练,提高实际办案能力,是主办侦查员助手需要尤为重视的问题。我院反贪局根据自侦办案工作的有关规则,结合干警多年的办案实践,总结归纳出了下列50条主办侦查员助手在办案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希望这些问题的提出,能对办案一线的同志们尤其是新同志们有所帮助,并能引起大家对如何提高办案技能的进一步关注和探讨,以期收到“抛砖引玉”之效。一、初查1.全面熟…  相似文献   

20.
非言语行为作为一种交流方式存在于人们的生活中,包括面部表情、身体行为、声音、说话方式以及其他生理变化.侦查活动中,侦查员可以通过识别案件相关人员的非言语行为来识别他们是否说谎,利用非言语行为来为侦查工作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