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毒品犯罪属于国际犯罪,需要国际间的通力合作。最早的国际性禁毒会议,于1909年2月1日在上海召开。当时联合国的前身国联尚未成立,但有关涉毒国家已认识到毒品危害到整个人类的健康,毒品问题非一国能根本解决。中国、日本、英国、法国、德国、俄国、美国、葡萄牙等13个毒品制造、滥用国家在上海作出了9条决议。这9条决议虽然仅属建议性质,不象国际公约那样对签字国有束缚力,但这次禁毒会议开国际协作禁毒之端,其9条决议也成为1912年1月在海牙召开的第一个国际禁毒公约——《海牙鸦片  相似文献   

2.
在所有的毒品犯罪中,制贩毒品犯罪是国家打击的重中之重.当前,由于社会条件的变化,制贩毒品犯罪呈现出新的犯罪特点,新的形势、新的特点的出现给我国打击制贩毒品犯罪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从分析当前制贩毒品犯罪的特点入手,进而明晰当前制贩毒品犯罪蔓延的原因,并最终提出打击制贩毒品犯罪的侦查对策与建议来有效应对制贩毒品犯罪.  相似文献   

3.
对居间介绍者为吸毒人员介绍购买毒品并牟利的应认定为贩毒毒品罪.牟利不仅包括直接倒卖毒品赚取差价,也包括谋取物质经济利益.为赚取毒品吸食多次主动介绍买卖毒品,实质上居间介绍人将毒品作为获取的劳务报酬,毒品虽然作为违禁品,但仍然具有物质经济利益,符合牟利的要求,客观上也促进了毒品的流通,具有社会危害性,应认定为贩卖毒品罪.  相似文献   

4.
毒品犯罪是我国当前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重庆作为西南重镇,长期受“金三角”地区的毒害,毒品犯罪形势严峻.本文通过搜集2003-2014年重庆市毒品犯罪的相关数据,分析了重庆市毒品犯罪的特点并从控制毒品的生产、流通和消费环节提出了预防毒品犯罪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评估是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过程一个基本环节和基本步骤.应界定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评估的概念,认真分析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评估的作用、并对学校毒品预防教育评估原则及程序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6.
谢瑞琴 《法制与社会》2012,(28):252-253
毒品,严重危害着人类健康和社会安宁,毒品问题已成为困扰社会的严重问题之一.目前,日趋严重的毒品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灾难.毒品的泛滥直接危害人民的身心健康,并给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带来巨大的威胁.由于毒品犯罪的发生具有一定的必然性,毒品犯罪在我国将会长期存在.本文就针对现阶段我国毒品犯罪的基本态势,证据应用的相关问题及毒品犯罪的影响作分析,并对毒品犯罪防治的具体措施展开研究.  相似文献   

7.
毒品犯罪作为一种全球性犯罪,已经严重危害到了人类的生存发展和社会的和谐稳定.自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为打击毒品犯罪,我国制订了一系列方案,在毒品犯罪的各个环节布下天罗地网,以期彻底消除毒品危害.然而,在毒品犯罪侦查领域,因毒品犯罪的特殊性导致公安机关在犯罪侦查过程中步履艰难,而作为其中一项较为行之有效的诱惑侦查又饱受质疑.因此,本文将通过借鉴国内外相关理论及研究成果,探求完善我国诱惑侦查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倪松华 《法制与社会》2012,(18):288-290
未成年人毒品犯罪是一个世界性的问题.在许多发达国家,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已成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之一.我国未成年人毒品违法犯罪现象较为突出.重视和加强对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的预防研究,是关系到我们国家、民族今后发展的大问题.本文试从瑞安市人民法院已审结未成年人毒品犯罪特征出发,简析未成年人涉毒品犯罪的成因,从而提出如何防范未成年人毒品犯罪对策.  相似文献   

9.
毒品犯罪多以行为人非法持有毒品为前提,即持有行为是一个前后可承继性犯罪的中间环节,这就导致非法持有毒品罪与其他毒品犯罪的区分在理论上并非泾渭分明,在实践中也疑难丛出.从非法持有毒品罪之于其他毒品犯罪来看,其属于兜底性罪名,但这并不能意味为其他许多毒品违法犯罪行为查证出现困难提供解脱.解决这些问题,须立足于不同犯罪之构成要件的细致分析.只有如此,才能正确解决持有假毒品、吸毒者非法持有毒品以及盗窃、抢夺、抢劫毒品等行为的认定问题,才能处理好非法持有毒品和窝藏毒品行为的竞合问题.  相似文献   

10.
非法持有毒品,既可能为持有者本人或者他人提供吸食、注射毒品的条件,毒化社会,也可能诱发走私、贩卖、运输毒品等其他毒品犯罪,破坏社会治安.为了根除吸食、注射毒品的丑恶现象,纯洁社会风气,防止非法持有毒品诱发的其他毒品犯罪,维护社会治安,对非法持有毒品的行为有必要用刑法加以制裁.鉴于此,1990年12月28日颁布实施的《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新增了非法持有毒品罪.本文拟根据《决定》的有关规定,对非法持有毒品罪的概念、特征和认定非法持有毒品罪需要划清的界限这两个问题作一些浅陋的阐释.  相似文献   

11.
大量吸毒者的存在使得毒品拥有广大的市场和高额的利润.毒品经济在非法经济中占有重要的比重.我国的毒品经济规模究竟如何?这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只有正确认识毒品经济的规模,才能正确认识毒品犯罪的严重程度,才会形成作出重大决策,坚决治理毒品犯罪的决心.……  相似文献   

12.
死刑是我国打击毒品犯罪,遏制毒品蔓延,震慑境内外毒品犯罪分子的重要武器之一.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禁毒的决定》对毒品死刑案件中的犯罪情节作了明确的规定.在审判实践中,由于《决定》规定得较为原则、概括,加之毒品犯罪的复杂性和隐蔽性,从而给毒品死刑案件中犯罪情节的理解与掌握带来一定的困难.对此,笔者结合审判实践就犯罪情节在毒品死刑案件中的理解与掌握等问题予以探讨.一、毒品犯罪死刑案件中从重情节的理解和掌握《决定》除第1条和第16条外,都对毒品犯罪情节在定罪量刑中的作用作了规定.涉及死刑的从重情节规定,除第2条规定外,还有第11条分两款规定的两个从重情节.另外,依据刑法总则适用于《决定》的原则,刑法规定的从重原则也适用于毒品犯罪.总括起来,对毒品死刑案件具有影响作用的从重情节有: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集团的首要分子;武装掩护走私、贩  相似文献   

13.
毒品零贩活动是与大宗毒品贩卖相对而言的一种毒品犯罪活动,它是指毒品犯罪分子将毒品化“整”为“零”,以少量、分散的形式灵活地直接向吸毒人员进行贩卖、销售的行为.特殊人群是一个弱势群体,在现实中,部分特殊人群以其自身特殊的身体条件做掩护进行毒品零贩活动,以躲避法律的制裁,这样,给公安机关禁毒执法部门打击、处理毒品零星贩卖活动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因此,对特殊人群参与毒品零星贩卖活动进行研究并找出其犯罪规律,有利于公安机关禁毒执法部门对其进行治理.  相似文献   

14.
古加锦 《海峡法学》2012,14(2):64-70
为了打击和遏制毒品犯罪,我国刑法应该保留运输毒品罪,应根据案件的证据情况,从以下几个方面准确区别运输毒品罪与非法持有毒品罪:是动态有位移的持有还是静态无位移的持有;主观上是为了流通还是吸食;毒品数量是否达到较大以上.运输毒品罪的主观要件内容:运输毒品罪的故意包括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且大部分是间接故意;明知毒品包括确切地知道是毒品和很可能知道是毒品;运输毒品罪的行为人不需要明确认识到毒品的种类和数量.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毒品犯罪死刑限制与废除的主要障碍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毒品犯罪不属于刑法中的最严重罪行,不应当设置死刑规定,已为联合国人权公约明确肯定。我国宽严相济基本刑事政策实施以来,毒品犯罪的死刑适用被空前严格限制。毒品犯罪死刑限制和废除是未来我国刑法发展的方向,但拘于严峻的毒品犯罪和滥用形势、国民对毒品及其危害的"非理性、妖魔化"的认识,以及重刑主义的传统,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我国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和废除之路,障碍重重。为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进一步限制与废除,我们有必要从观念上明确毒品犯罪不应当属于刑法中"最严重的罪行";要科学看待毒品犯罪生成机理及死刑对毒品犯罪预防的有限性;要坚持以司法改革为中心,从司法上积极推进毒品犯罪死刑的限制与废除。  相似文献   

16.
毒品犯罪是指与毒品有一定联系的并且规定在我国现行刑法第六章第七节中的特定犯罪。而贩卖、运输毒品罪,是指违反国家毒品管理法规,贩卖、运输毒品的行为。本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毒品管理制度。本罪的犯罪对象是毒品。2.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贩卖、运输毒品4种行为之一。本罪为行为犯,贩卖、运输毒品,无论数量多少,都应以本罪追究刑事责任。3.本罪的主体既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单位。4.本罪在主观方面为故意。行为人的目的与动机如何,并不影响本罪的成立。毒品犯罪是否存在犯罪预备、未遂、中止是审判实…  相似文献   

17.
毒品犯罪死刑的逐步废止是当代中国非暴力犯罪死刑废止进程中的焦点问题.应从立法与司法上采取积极的措施,以努力促使毒品犯罪死刑废止这一应然目标的早日达致.为此,可在即行从立法上废止运输毒品罪之死刑的同时,在司法中摈弃针对毒品犯罪之“严打”政策,着力统一毒品犯罪死刑适用的数量标准,客观分析并慎重对待毒品再犯、累犯对于死刑适用的消极影响,积极发挥立功在毒品犯罪死刑适用中的限制性作用.  相似文献   

18.
近些年来,世界范围内的毒品犯罪日益严重,素有“无毒国家”、“清静口岸”美称的我国,毒品犯罪也死灰复燃.不仅贩毒案件时有发生,吸毒人数不断增加,而且还引发了各种刑事犯罪案件.为与毒品犯罪作坚决的斗争,我国1990年12月28日公布实施的《关于禁毒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确认了非法持有毒品罪的罪名. 非法持有毒品罪,因其特殊的犯罪对象和行为方  相似文献   

19.
兰州市毒品犯罪的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毒品犯罪以及由此而繁衍的吸食毒品现象,是一种严重的社会丑恶现象,其肆虐程度决不亚于慢性瘟疫.本文在对兰州市人民检察院近年来办理的毒品案件专项调查的基础上,分析了毒品犯罪的特点和原因,并进行了对策研究,提出了惩治与预防犯罪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0.
改革的目标和要求推进缉毒侦查体制、机制和侦查模式改革,就是要使缉毒侦查工作达到“四个新”,即:缉毒侦查工作有新思路、缉毒侦查方法有新突破、缉毒办案能够有新举措、打击毒品犯罪有新局面。改革的方向和原则改革中应注意把握好以下5个原则:1.改革的过程是创新的过程。2.改革的起点是对过去工作的总结。3.改革是有限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