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1 毫秒
1.
最近,围绕塑造“上海城市精神”这一论题,人们从文化建设的品位和立意、普及市民的英语、提高市民文化素质、提高上海服务全国的水平、发扬雷锋精神等多个角度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形成了许多真知灼见,对于营造良好的城市环境、文明氛围,具有较强的启迪意义。可以想见,只要这些精辟见解都能在人们的行动中得到落实和充分体现,那就一定能够呼唤、催生出市民言行和蔼可亲,市容环境幽美宜人,传统精粹发扬光大,现代气息芬芳馥郁的城市文明新景观。 将人们对“上海城市精神”不断深化的认识,转化  相似文献   

2.
依法治理是办好世博会,推进上海新一轮发展不可或缺的"软环境";与时俱进是拓展上海城市精神内涵的鲜明特征;依法治理是实践上海城市精神的必由之路;明理守法是传承上海城市精神的重要基因;他山之石是升华上海城市精神的宝贵经验:求真务实是实践上海城市精神的应有作风;科学的发展观是检验上海城市精神的评价标准。唯有在法制保障下,才能使体现时代需要、职业追求、公德意识和文化魅力的上海城市精神代代相传。  相似文献   

3.
2010年上海世博会离不开志愿者的奉献与参与,志愿者精神彰显了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新貌。弘扬志愿者精神,有助于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的建设。上海城市文化软实力在现实发展中存在着价值观模糊、城市包容性欠缺、多元需求上升、内生性动力不足等问题。上海应充分利用后世博效应,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软实力。  相似文献   

4.
打击犯罪与上海城市稳定新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犯罪现象不容忽视。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国际化大城市,同样面临犯罪现象,犯罪问题影响着上海城市的稳定和发展.本文通过对打击犯罪同上海城市稳定之间的关系研究,揭示影响上海城市稳定的犯罪因素,探讨打击上海城市犯罪的机制和要素,探索加强对上海城市犯罪的打击,维护上海城市的稳定策略,促进平安上海、和谐上海建设.  相似文献   

5.
在人类文明的进程中,城市的出现,使人类的生活发生了质的变化。当今世界,城市数量越来越多,规模越来越大,城市联系越来越密切,新起的城市在物理景观上越来越趋同(广场、绿地、喷水池、购物中心),大城市的内在精神特点越来越明显。在这种情况下,为了定位、彰显、突出、强化本城市特点,探讨、塑造城市精神便成为一种潮流或时尚。  相似文献   

6.
实施“以德治市” ,塑造民族精神 ,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内在要求 ,是建设社会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内在要求 ,是大力发展先进文化的内在要求。本文较深入地分析了“以德治市”的重大意义、基本内容和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7.
“能帮就帮、敢做善成”是南宁的城市精神,塑造了南宁城市的灵魂。“能帮就帮”精神展现了南宁文明城市的形象,对形成较为完善的志愿服务体系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志愿服务体系的建立也为“能帮就帮”精神搭建了平台,诠释了精神真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有利于志愿队伍的建立和稳定,有利于把各种力量和积极的因素整合起来,进而有利于南宁市“能帮就帮”精神的大力弘扬,有利于南宁实现民族团结进步和国家的安定统一。  相似文献   

8.
高密市文化产业现状调查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推动高密市文化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我们组织专门力量就高密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一、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及特点。高密市位于胶东半岛和山东内陆的结合部,是青、烟、威等沿海城市通往内陆腹地的交通枢纽。高密已有2200多年的历史,是国家级文化先进县、文化部命名的首批“中国民间艺术之乡”,民情、民俗所构成的民间文化风情使高密成为一座独具特色的文化“富矿”。近年来,高密市把建设“文化名市”作为新的城市定位,积极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在规模和效益上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1.资源丰富,底蕴深厚…  相似文献   

9.
城市形象提升的理论与实践--以济南市为例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随着我国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市形象的塑造问题日益受到重视.城市形象的内涵十分丰富,涵盖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三个建设领域,具有综合性、差异性、主观性、时代性、长期性、推动性等特点.城市形象识别系统是把握城市形象的重要平台,由城市理念识别、城市行为识别、城市视觉识别三个子系统组成.提升城市的形象,一是要重视城市形象设计,二是要优化城市发展战略,三是要放大城市自然环境优势,四是要充实城市文化内涵,五是要追求城市协调美观,六是要改进政府执政行为.文章最后以济南市为例,就如何塑造和提升城市形象,进行了更进一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 ,如何推进中国的城市现代化?濮阳市城市建设与发展的实践给我们以很好的回答。濮阳市位于河南省东北部 ,冀鲁豫三省交界处 ,1983年建市 ,辖5县1区 ,总人口340万人 ,其中市区人口30.7万人 ,城区面积30.8平方公里。近年来 ,濮阳市坚持从实际出发 ,着眼于城市现代化的目标 ,突出以开发城市、经营城市、塑造城市为重点 ,实现了城市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连续被评为“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先进城市”。现在 ,濮阳市正在向“优秀旅游城市”努力 ,并确立了向“…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聊城市东昌府公路局在区委区政府和市公路局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文明创建为总抓手,突出发展、质量、管理、效益、廉政、安全和精神文明建设“七个永恒的主题”,有目标、有计划、有奖惩全方位开展活动,把文明创建工作推上了新水平、新层次。  相似文献   

12.
为深入了解沿海城市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情况,笔者2010年对沿海若干城市进行调研,走访了广州、深圳、东莞、苏州、无锡、南京等地,了解了沿海城市中小企业“转方式、调结构”的基本情况及其经验,并深人昆山、江阴等地的企业进行了考察。各地“转方式、调结构”的模式、路径及措施各不相同,但都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相似文献   

13.
正确定位政府角色 实现江西经济崛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省委、省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提出了“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为实现江西在中部地区的崛起而奋斗”的战略目标。随后全省开展“塑造江西人新形象”的活动。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我们应重新思考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从而实现政府角色的正确定位。从某种意义上讲,正确定位政府角色,塑造政府新形象,是江西经济崛起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进入21世纪,以经济迅速崛起为先导的中国城市化进程步入快速发展轨道。都市化转型、内部体制变迁和不断强化的全球化趋势相互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极为繁杂、壮阔的都市转型的社会图景。与近代城市工业化转型不同的是,现代都市转型呈现出了一些新的特征:第一,现代城市转型的内涵和维度正发生着深刻的变化;第二,都市的功能越来越趋于从生产型向服务型转变;第三,随着全球化、信息化的挑战,城市转型过程也是一个各种各样的新型知识互相汇聚、错综交织,从而形成一个新的知识网络与平台的过程;第四,关于城市理念的塑造,城市转型中出现的关键问题是城市品格、城市精神和城市韵律的重构。都市领袖必须深刻理解转型背景下的“城市领导”要义,即“领导”城市而非“控制”城市;政策服务而非狭义的技术技能;多视野而非单一的应急管理;具备综合知识的人文型领导而非单一学科背景的专家。因此,城市转型时代的领导学研究必须广泛吸收各种学科的思想精髓,以推动中国城市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成功转型。  相似文献   

15.
城市是一定历史阶段经济、政治和军事等发展的必然产物,它是一个历史的范畴。人类社会一开始是没有城市的,城市的诞生时间与人类第三次社会大分工发生时间基本一致。由于商品交易形成,出现了不直接从事生产劳动的“商人”,“城”、“乡”首现分离,人类历史上首次出现城市的萌芽。但真正意义上的城市出现是随着原始公社制的瓦解和阶级国家的产生逐渐出现的。也就是说:“城乡之间的对立是随着野蛮向文明的过渡、部落制度向国家的过渡,地方局限向民族的过渡而开始的,它贯穿着全部文明的历史并一直延续到现在。”城市是人类文明的“晴雨表”,恩格斯称中世纪的域市为“中世纪的花朵”。城市的出现是人类“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的最大的一次分工。  相似文献   

16.
在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发展的大趋势下,老旧社区“居民自治”的长期缺位一直是我国社区建设在理论与实践探索上的难题。近年来,长沙市老旧社区在“硬件”改造的同时,以“居民自治”为内容的“软件”提质开始走入老旧社区,并呈现出一些新的特点;而行政负担较重、参与程度较低、社区精神缺失是当前长沙市老旧社区“居民自治”存在的主要问题;加大“去行政化”力度,加快组织化程度建设,塑造网络参与平台是今后长沙市老旧社区“居民自治”需要进一步思考的方向。  相似文献   

17.
“市管县”制度是我国行政区划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该制度中,“市”突破狭义的城市概念而增加了行政区域概念,与国外“县”为行政区域概念、“市”为单纯城市概念不同。“市管县”与“县管市”分别体现了城市化与逆城市化的趋势,和城市化过程与后城市化过程的制度价值。  相似文献   

18.
南京市民精神是南京市实现富民强市,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宏观目标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的系统工程。塑造新时期南京市民精神必须着力构建和创新市民精神的培育体系。因此,应以思想解放为先导构筑开放型文化体系,以公民意识为核心构筑守法诚信体系,以制度创新为保证构筑创业创新体系,以市民个体道德为依托构筑城市道德养成体系。  相似文献   

19.
教育强国背景下需要建立起有关社会主义教育者(人民教育家)的精神内涵和价值观念,从精神的生成与本体意涵为源头,分析教育家精神的根源,并观照教育的本质与行业特征,辨明教育与精神之间的本体关联与内在关系,从二者的规律着手阐明教育家精神的合理性来源与合法性依据。在认识这一教育家精神起源的前提下,明确教育家精神具有“学识扎实、学养厚重”“情怀深厚、修养大我”“灵魂高贵、涵养美德”“无私奉献、成就他人”四个方面的内在要求。据此提出教育家精神培养要沉入基层一线,在丰富的感性劳动实践中培育教师共情能力;重视全能教师,在专业与学科的理性探索中培育教师共创能力;塑造集体人格,在人到人类的精神境界跃升中培育教师共生能力。  相似文献   

20.
从社会学衍伸出来的文化资本已被运用到多个学科领域,也被城市研究吸纳并创造出城市文化资本的概念及指标体系。民族边疆地区城市文化资本的发展已经起步,但存在着历史存量偏小、开发力度不足、培育空间狭小、运营意识匮乏四大制约因素。培育边疆地区城市文化资本,应深入挖掘历史民族文化,丰厚城市文化资本内涵;深化优势资源利用,扶持文化、产业集群,加大城市文化资本开发力度,优化城市规划布局,加强区域与国际合作,拓展城市文化资本培育空间;凝练城市核心价值,塑造城市个性与精神,整合城市文化资本创新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