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从中国梦理论研究延伸到对青年学生时代责任培育的提炼发展,是新时代中国梦思想的研究方向.以中国梦理论为基础扩充青年学生时代责任培育的各方面内容,引导青年学生树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在中国梦视阈下青年学生时代责任培育问题及对策研究,更能够加深青年学生对中国梦思想的认知深度,强化青年学生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可度,为实现民族复兴奠定坚实的精神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2.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群,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可以反映青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3.
大学校园文化是校园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集群,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可以反映青年学生特有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塑造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途径,也是培育大学生民族精神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大教育环境为背景,提出高等职业教育必须重视学生的民族精神培育,而理念的更新则是提高民族精神培育实效性的关键,即在进行民族精神培育过程中要实现民族化与国际化、传统性与时代性、教育与自我教育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5.
家国情怀以"家国同构"为思想渊源,熔铸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理念,是大学生承袭爱国主义传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勇担民族复兴使命的文化基因及重要保证.立足青年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现状,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阵地、增强大学生爱国主义精神,以优秀传统文化为源泉、培育大学生孝善感恩意识,以理想信念内生动力、培育大学生责任担当理念,以民族文化为支撑、养成大学生人类命运共同体认知,是新时代大学生家国情怀的基本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学校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化功能,塑造青年学生的民族性格,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规范青年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7.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文化的灵魂,学校必须加强对青年学生的中华民族精神教育,发挥中华民族精神的教化功能,塑造青年学生的民族性格,培养青年学生的民族责任感,规范青年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8.
红色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种先进的政治文化。民族精神是民族积极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的集中体现。当今时代背景下,受文化的多元化发展、科技发展和社会信息化、红色文化的"极左"思潮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红色文化对当代青年民族精神培育的积极作用和方式发生了深刻变化。本文从青年群体心理特点出发,理清红色文化的丰富内涵,合理界定红色活动教育内容,充分利用新型媒体技术手段,深入挖掘民族精神的世界价值,开展和巩固红色文化培育当代青年民族精神的教育效果,促进青年成长成才。  相似文献   

9.
当代青年学生具有强烈的爱国情怀、民族观念,但是,随着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受经济全球化的冲击,青年学生中的民族精神的状况存在着令人堪为担忧的问题,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在青年学生中加强民族精神的培养,提高他们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观念,是一项具有重要历史意义和政治价值的课题。  相似文献   

10.
张平  马立军 《工会论坛》2004,10(2):94-95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弘扬和培养民族精神重在加强教育。高等院校作为国家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基地 ,加强对青少年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更有其特殊的意义。应当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形式 ,把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培养高层次专业人才的重要任务和庄严使命.  相似文献   

11.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的脊梁,是一个民族信心和力量的源泉;是动员和鼓舞中国人民团结奋斗的一面旗帜;是各族人民风雨同舟、自强不息的精神支柱。民族精神对国民的思想和行为乃至整个民族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在青少年德育教育中结合学生心理特点开展民族精神教育,使他们了解我们民族发展的伟大历程,系统理解和把握中华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对于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具有非常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在青年学生中进行中国传统节日礼仪教育可以有效地弘扬传统美德、增强其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培育其民族精神;而西方传统节日中有关礼仪的适当介绍与引导是帮助学生扩展视野、认知世界文化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叙述笔者所在院系在学生中实施的中西传统节日中的礼仪教育实验与推广体系的构建、方法途径以及取得的效果,阐明了利用节日文化对学生进行礼仪熏陶教育重要性与迫切性。  相似文献   

13.
网络时代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众媒体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和影响之下,中国青年社会参与的领域、内容、形式和主体动机都发生了变化,呈现出以网络为先导、自愿为前提、社团为主体、信任为机制、分享为目的的时代特征。互联网影响下的青年社会参与和公共精神培育具有内在的联系,可以通过青年社会参与来促进青年公共意识和公共精神的培育。  相似文献   

14.
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培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义.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的途径有三:一是以优秀传统文化为依托,把大学生民族精神培育同人类社会进步、中华民族复兴结合起来;二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当成为培育当代大学生民族精神的主渠道;三是根据当代大学生的特点和成长规律,引导大学生主动参与德育实践.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受到多种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 ,为顺利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必须长期从以下几个方面扎扎实实、卓有成效地开展工作 :一是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高度充分认识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重要作用 ;二是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建设先进文化的重中之重 ;三是通过有效实施以德治国战略推动民族精神的弘扬和培育。  相似文献   

16.
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基石,青年是国家与民族的希望和未来,一个缺少精神基石的青年不能担当时代的重任.独立学院青年是广大青年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有着显著的特点.因此结合其特点,选择更为有效的文化自信培育途径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必须坚持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始终保持中华民族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  相似文献   

18.
2010年上海世博会在弘扬和提升大学生民族精神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价值和作用。青年大学生在磨砺中点燃了巨大的爱国主义热情,培育了吃苦耐劳和无私奉献精神,激发了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并拓宽了国际化视野,中华民族精神正在世博会的平台上得到丰富和重铸。  相似文献   

19.
民族精神教育是和谐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找准切入点。文章从民族与精神,民族意识、民族文化、民族价值观与民族精神等角度分析了民族精神的深刻内涵,为进一步培育民族精神提供了认识基础。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青少年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在学生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提高青少年学生的道德素质和政治觉悟,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是一项重要任务。把他们培养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