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蒋海益  张炜 《唯实》2009,(6):41-46
运用马克思的概念演化分析法解读《资本论》,我们可以发现:马克思的剥削概念是复杂的,其中资本家占有相对剩余价值不是剥削;马克思的价值理论是复杂的,它实际上是价值演化论;马克思的市场经济价值观也是复杂的,它反映出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本生产方式自然演进和内含矛盾的必然性。这些都是马克思演化经济理论的基本内容。这三个新发现的理论意义在于有助于重新认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的启蒙价值,有助于重建马克思的演化政治经济学,有助于深化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  相似文献   

2.
马克思关于"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并不是始于《资本论》第三卷,而是始于第一卷。这个问题之所以有必要澄清,就在于学界通常认为,马克思的"价值转型"是在《资本论》第三卷才开始的。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马克思专门讨论了市场价值向生产价格的变化,但这并不意味着马克思的"价值转型"始于《资本论》第三卷。问题的要害在于,市场价值并非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劳动才是价值转型的逻辑起点。在《资本论》第一卷中,随着价值形式、资本、剩余价值等范畴的出现和演化,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发生过程;在《资本论》第二卷中,从资本循环与周转到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深化过程;在《资本论》第三卷中,随着市场价值转化为生产价格、剩余价值转化为利润,以及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马克思为我们揭示了价值转型的定型过程。基于这样的逻辑线索,本文批判性地讨论了斯蒂德曼、鲍特基维茨等人在这个问题上对马克思的误读。  相似文献   

3.
王宪章 《奋斗》2014,(12):56-58
《资本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中的科学巨著,是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是工人阶级的"圣经"。它深刻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运动规律,科学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为我们坚定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提供了理论指导。一、《资本论》的写作背景1.马克思写作《资本论》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在他的巨著《资本论》第二卷中,阐述了资本的循环、周转和社会资本再生产三个理论,这三个理论主要说明,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商品经济、市场经济的发展过程和资本主义再生产顺利进行的实现条件,揭露了资本家剥削工人的本质,揭示出资本主义社会发展、灭亡的规律。但是,单就这三大理论本身来说,如果去除资本主义这一特殊性质,从普遍意义上看,为促进社会化大生产不断向前发展,它们对于我们今天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市场经济活动,仍具有很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学习《资本论》,本文就社会资本再生产这一理论,结合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产业结构优化间题谈点粗浅认识。一、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的核心马克思从简单再生产入手,通过对社会总资本  相似文献   

5.
石佳 《求实》2014,(4):45-49
《资本论》作为马克思最引人注目的成熟著作,在学术史上存有广泛争论。马克思以经济学术语展开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内在矛盾的揭露,实则蕴含着《资本论》完成了一场术语的革命,实现了对思辨哲学术语和古典政治经济学术语的双重批判和超越。在严格意义上,《资本论》中的经济范畴之于马克思具有独特的理论内涵及解释力,每一个经济概念所言说的都是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现实存在,其用意都是要为人类通向自由之路奠基。  相似文献   

6.
《奋斗》2001,(1):51-51
虚拟资本的概念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来的。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马克思认为虚拟资本本身没有价值.不是现实财富,但同时又指出虚拟资本可以促进现实财富的流动、转移和集中—这实际上也已经揭示了虚拟资本的市场交易,来实现资本资源的流动配置。  相似文献   

7.
徐加胜 《理论学刊》2005,25(12):68-69
虚拟资本理论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阐述的重要理论之一。这一理论至今仍未过时,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一、对马克思虚拟资本理论内涵的理解究竟什么是虚拟资本?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中虽然以相当的篇幅论述了这一范畴,但并未下一个明确的完整的定义。我们只能从其论述中予以概括和抽象,以理解其基本内涵。按照马克思的原意,对虚拟资本的内涵可作如下理解:虚拟资本是指能够定期带来收入的、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的资本。其具体形式一般包括股份公司的股票、国家发行的公债券、企业债券等。从广义来说,它…  相似文献   

8.
王荣 《求实》2016,(5):4-9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以资本逻辑为对象,对资本逻辑展开批判。这一思想对于"全球资本化"的当今时代而言仍具有很强的解释力。马克思对资本逻辑的批判呈现存在、本质与历史的内在结构。资本逻辑的存在批判以"商品拜物教"为核心范畴揭示人受物统治的社会现实。资本逻辑的本质批判通过对雇佣劳动和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考察,透过资本逻辑营造的自由与平等的假象使资本对劳动的剥削一览无余。资本逻辑的历史批判从社会历史进程中剖析资本主义社会整体,表明资本逻辑有其产生的前提,也存在其消亡的界点。在对这三重视域的梳理与明证中,展现了《资本论》对现代社会中人的存在困境的观照,也证明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只是历史的特殊阶段,只具有暂时性,而不具有永恒性。  相似文献   

9.
《资本论》要排成话剧了!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埋头撰写《资本论》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深奥的理论著作《资本论》还能被排成话剧在上海首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他们会引入时下流行的漫画、音乐剧甚或拉斯维加斯的舞台秀等艺术元素,来打造一台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尚性于一身的"好玩"话剧《资本论》。话剧真能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再现于舞台?话剧真的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吗?本期"岳麓讲坛"我们特推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先生《话剧艺术的魅力》一文,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0.
《资本论》要排成话剧了!150年前,伟大导师马克思埋头撰写《资本论》时,大概怎么也不会想到,如此深奥的理论著作《资本论》还能被排成话剧在上海首演。上海话剧艺术中心总经理杨绍林说,他们会引入时下流行的漫画、音乐剧甚或拉斯维加斯的舞台秀等艺术元素,来打造一台具知识性、趣味性和时尚性于一身的"好玩"话剧《资本论》。话剧真能把马克思关于资本和剩余价值的理论再现于舞台?话剧真的有如此大的艺术魅力吗?本期"岳麓讲坛"我们特推出中国国家话剧院副院长王晓鹰先生《话剧艺术的魅力》一文,请广大读者关注  相似文献   

11.
虚拟资本,是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三卷第五篇中提出的一个经济范畴。在这一范畴的基础上,马克思作出了“银行家资本的最大部分纯碎是虚拟的”的重要论断,进而又考察了货币资本积累和现实资本积累即扩大再生产的关系,从而使虚拟资本及其相关  相似文献   

12.
《求实》1981,(Z1)
主要讲三个问题:一、《资本论》的体系和第二卷的地位二、《资本论》第二卷的结构和内容三、发扬刻苦精神,努力学好《资本沦》第二卷下面,我们就这三个问题分别作点介绍。一、《资本论》的体系和第二卷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资本论》是马克思在极其艰辛的条件下花费了毕生心血而写成的一部伟大理论巨著,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资本论》集中表现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完美统一了马克思主义的两大理论发现。马克思从无产阶级的坚定立场出发,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研究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揭示出了"资本主义灭亡论",预示了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通过对三种典型错误理论的驳斥证明《资本论》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对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生产关系概念是马克思主义思想体系中一个最基本的概念.在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手稿中有着丰富的生产关系理论,可以从“资本不是物而是以物为中介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拜物教性质”,“生产关系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生产关系的‘三分法’与社会再生产过程的‘四环说’的关系”四个方面来把握,从而对《资本论》及其手稿中的生产关系理论作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唯实》1982,(1)
马克思《资本论》的第二卷在第一篇和第二篇中,从微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单个资本的循环和周转,在第三篇中,从宏观经济的角度,研究了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当前,重温马克思再生产的基本原理,对指导社会主义的生产实践,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以下从两个方面谈谈自己学习这一篇的体会。  相似文献   

16.
《资本论》是关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本质及其矛盾运动的论著,同时又是关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问题的论著。以往的《资本论》研究,一般是侧重于资本的本质及其矛盾方面,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作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典型形式,还有其如何实现、如何运行的一面。我国在建立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践中提出的问题,为我们开拓了新视野,促使我们对资本运行问题进行深入研究。《资本运行论———〈资本论〉与市场经济研究(第二版)》就是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弓孟谦教授研究资本和市场经济运行的一部著作。本书分为导言和十七章。在《导言》中,作者对资本的…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晚年为何放慢《资本论》第二、三卷的写作,而从事有关"古代社会史"著作的摘录工作?对于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学术理论界迄今还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文章认为马克思晚年写作《笔记》的动因,主要是源于如下三个方面的原因:一是时代问题的新课题;二是学科发展的新思路;三是现实需求的新应答。马克思晚年在这方面的探索构成了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中最富有革命性和实践性的内容,而这一点往往被人们所忽视。  相似文献   

18.
《资本论》的正义悖论问题是关涉当前马克思正义观探讨合法性的重大理论问题。《资本论》本身并不存在所谓的正义悖论,正义悖论问题的产生是由政治理性主义及其事实与价值二分的思维方式导致的,《资本论》正义悖论的实质阐释性悖论。超越《资本论》的阐释性悖论必须超越政治理性主义的二元化思维方式,还原《资本论》政治经济学批判的总体性辩证法这一方法论基础。马克思是在辩证法的总体性张力中完成对资本逻辑的科学揭示与价值批判,《资本论》的事实正义批判与价值正义批判内在一致。因此,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批判不仅创生了政治哲学的经验主义传统的当代形态,而且为建构当代正义观可能理论形态引入了新的"问题域"。  相似文献   

19.
《资本论》是马克思用毕生心血写成的一部宏大的奠基之作!曾经被称为工人阶级的圣经,马克思主义的百科全书。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科学地再现了典型的资本运动的历史和发展逻辑。然而国内外研究较少的涉及它的内在逻辑结构,正因为如此,作者试图从《资本论》的体系结构、方法论以及主题思想三个方面论述它的严谨的内在逻辑结构,从而深化对《资本论》认识。  相似文献   

20.
理解马克思的共产主义学说,离不开马克思为之付出毕生心血的《资本论》。《资本论》发现了阻碍人的解放的现实力量——资本,从而使得共产主义真正深入现实历史的本质中。现实的共产主义运动不是别的,正是指瓦解资本主义历史中深层的资本运作逻辑,把现实的人从对资本的依赖中拯救出来。离开《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历史,马克思主义必然会被抽象为某种传统的历史哲学,共产主义则必然被曲解为这一历史哲学所设定的终极历史目标。相反,澄清《资本论》同共产主义的内在关联,则能够打破人们对共产主义的形形色色的超历史理解,拯救现代人的信仰迷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