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新加坡的华文文学自开始的移民文学到侨民文学,从侨民文学到马华文学,一直发展到如今在新加坡的文艺团体和文艺杂志中,新加坡文艺协会和《新加坡文艺》杂志算是相当长命的了。新加坡文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可以分成三个阶段。即:《新加坡文艺杂志》阶段、1980年新加坡文艺研究会阶段及1990年改为“新加坡文艺协会”到目前的阶段。在1975年,由几名志同道合的文艺爱好者:骆明、烈浦、杨松年、杜城、谢克和王润华等,创办了一份同人大型纯文艺季刊《新加坡文艺》,由教育出版社出版。1980年12月,以《新加坡文的新华文…  相似文献   

2.
“亚细安华文文艺营”是1988年由新加坡文艺协会发起的一个区域性文艺活动。它的宗旨是:推动亚细安各国(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义莱)华文文艺发展,促进文学交流和交换创作经验。自1988年第一届文艺营年由新加坡文艺协会在新加坡召开至今,已汗了六届“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在“亚细安华文文艺营”召开之前,亚细安各国的写作者或团体,可以说是陌生或不了解的。经过几届的文艺营的召开,不但个别作者之间有了交往和认识,团体与团体之间也建立了交流的通道和联系,在每一届召开时,各国代表所呈上大会的论文和报告,不但丰富…  相似文献   

3.
新加坡中学华文教师会暨职工会,是由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暨职工会演变而成的。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成立于1951年,属教育专业团体。1953年,为了谋求改善教师的生活,提高教师的待遇,经理事会会员大会通过决议,向国家劳工部申请成为职工会并获得批准故将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改称为新加坡华文中学教师会暨职工会。1980年以后,新加坡中小学教育制度发生了巨人的变化:全部华校都要把所有用华文教学的科目改为英文本,用英语教学,只保留一科华文,而且列为第二语文。当时,只有九间特选中学和四间小学的华文仍为…  相似文献   

4.
虽然已过去了七年多,但那情景仍历历在目。当我们走出那被称为世界级的机场——樟宜机场的海关大楼时,已是午夜两点钟。我心里正嘀咕,如果没有人来接怎么办?猛抬头见栏杆外面一位彪形大汉,在满脸笑容地向我们招手。啊,那不是骆明嘛!没想到大名鼎鼎的新加坡文艺协会的会长亲自来接。我们又惊讶又欣喜,像见到亲人一样扑上去,紧紧地握手再握手。我当时是以中国华侨出版公司总经理身份出访的。我们随身带来了三大皮箱的书,全是我们出版公司出版的《新加坡当代华文文学大系》,足有三四百斤。骆明毫不犹豫地提起一箱,就迈出了大门。原…  相似文献   

5.
厦门大学华文文学研讨会于1987年3月4日至8日在厦门大学海外函授学院召开。 参加这次会议的有新加坡、菲律宾、泰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作家,中国知名作家、教授、以及回校的海外函授学院的函授生,该院对外汉语班的英国、美国、日本、西德等国的部分学生,全国各地的出版社和期刊编辑,新闻工作者等。出席会议的正式代表近60人,提交论文近30篇  相似文献   

6.
东南亚华文文学的研究领域中,关于新加坡华文旧体诗的论述极少。事实上,新加坡有大量华文旧体诗的文本,这些旧体诗的作者主要由新加坡的"过客"、新加坡的"流寓"者和土生土长的新加坡人 3 类人构成。他们的写作特点体现在:一是新加坡地域文化风貌的体现;二是语言的杂糅;三是受中国文化的影响。这一类诗作的研究具有比较文学和文化交流的意义,同时也是新加坡本土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7.
一张纸的美     
正节约而不奢侈,收敛自我而不放纵欲望,顺乎道义而有所节制,是美德。节约的价值不是肉眼所见的一滴水或一张纸,而是广阔无边的自然资源,是生生不息的精神传承。第二届世界华文文学大会在北京日航酒店召开,我在会上惊喜地见到了东瑞先生。东瑞是香港文坛重要作家,在世界华文作家群中享有盛名,我在上世纪90  相似文献   

8.
1999年1月21日,新加坡副总理李显龙在国会上宣布了新加坡政府新的华文教学政策,对以往华文教育制度进行了一些改革。这次改革是在新加坡华文教育将在21世纪面临一系列挑战的情况下进行的,内容涉及华文教育的鼓励机制、教学方向和教材的更新等诸多方面。一、华文教育改革的背景和目的1、文化传统面临挑战。新加坡一直注重在本国保留“亚洲传统”。作为一个以华人为主的国家,在强调多元文化的同时,保留中华文化传统无疑是一个重要课题,而华文教育也就显得十分重要。近年来新加坡采取了一些鼓励华文教育的措施,如在一些大学新…  相似文献   

9.
浅析新加坡的华文教育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加坡是一个多元民族、多元文化的国家 ,华人占其总人口约76.9 %。然而 ,由于种种原因 ,英文在新加坡占主导地位 ,华文并不普及。为守住民族文化的根基 ,加速现代化进程 ,新加坡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提高华文的地位。一、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的表现与原因独立前的新加坡是英国的殖民地 ,殖民统治给新加坡带来了巨大的影响。在语言方面的突出表现就是英语流行 ,各民族语言衰落 ,华文教育也不例外。1980年 ,新加坡南洋大学的不复存在标志着华文教育在新加坡的全面衰落。(一 )新加坡华文教育衰落的表现在新加坡 ,作为母语文之一 ,华文虽然较其他…  相似文献   

10.
家北上后,又辗转南下定居香港,忠扬就是这样一个被人们注意的作家。忠扬(本名陈鸿举),1938年生于新加坡,在南洋时受过最好的中文教育,20岁开始写作,作为为数不多的东南亚文学评论家活跃于文坛。那时创作了《文学和人民》(1962)。《文化问题及其他》(1959)等著作。在文艺出版机会甚少的当时,他的书的水平至今仍在社会上有很高的评价。之后,他又在香港出版了评论集《文苑纵笔》(1982)、杂文集《鸿爪集》(198)、《泼墨集》(1987),1986年与马来西亚文坛泰斗方北方。新加坡的文学史家方修等筹划编集战后文学的文艺评论丛书…  相似文献   

11.
新加坡拥有独特的社会语言环境,英语和汉语作为通用语享有同等地位。本文旨在对新加坡英语和华文文学的发展进行梳理,从而找出这两种主流文学在创作风格和特点上的相同点,以达到探究新加坡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文学发展趋势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尤今是目前在中国大陆最走红的海外华文女作家之一,是位集作家、教师、妻子、良母、孝媳等多重角色成功地融于一身的杰出女性。 尤今的大名及作品,极具“炒作”盗版的价值。署名“尤今”著的黄书,在中国已有10种之多。这使她本人极为不满。 在新加坡文艺界中,尤今是一个知名度颇高的人物。这位现年43岁的多产华文女作家,也是一位酷爱遨游四海的有名旅行家,怀着对世界的热爱和对文学的执著追  相似文献   

13.
认识年红     
我认识年红先生已经十二个年头了。   1988年 8月,我应新加坡作家协会、新加坡歌德学院的联合邀请,出席在狮城召开的第二届华文文学大同世界国际会议。下榻于狮城半岛酒家的当晚,年红先生带着张慎修先生来酒店看望我们,虽是第一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谈得很多。那情景依然历历在目,记忆犹新。   人生于世,在茫茫人海,每年萍水相逢而遇的人何止万千,但能在记忆中永不淡忘的,毕竟是少数;由相识而相知的,更是少数中的少数。我和年红先生由相识而相知,友谊历久弥新。我想这是与年红先生的人格力量分不开的。从我们多年来的交…  相似文献   

14.
今年以来,不但纽约地区的华文传播媒体,有关华人团体公开出面争取权益的报道显著增加,而且美国其他地区许多亚裔团体公开抗争不平事件,也因获得当地媒体注意而得以伸张正义。  相似文献   

15.
前些时,香港召开了一次"世界华文旅游文学国际学术研讨会"。最后一天,大会安排在设备先进的香港市立图书馆,由与会作家、评论家和香港市民就旅游的心得等主题,进行了公开的交流活动。会中,气氛活跃而热烈。先由作家、评论家作主题发言,然后由参予的市民分别向主讲人提出各式各样的问题。新加坡著名的女作家尤今女士,在会上说了一句既通俗又深刻的至理名言,她说:在旅游过程中,"当你一旦踏出了国门,你就代表了你的国家"。她的话,激起一阵掌声并引起人们心灵的震撼。一个人,只要你是一个国家的公民,与你的国家的荣辱、形象,从没有在你走出国门之后,来得如此密不可分,来得如此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6.
在台港暨海外华文文学研究中,20多年来,我结识女作家数以百计,也评介了百余人,但为之评点出书并召开研讨会者,迄今唯尤今一人。因为我发现“尤今现象”,极具现实价值和深远意义。 为什么我这样看好尤今呢?因为她与众不同,一枝独秀,堪称完美,既有外在美,更有内在美,其文自然美。她不似三毛胜似三毛超越三毛;她代表文学新路向;她是回流潮中的一面旗帜;她以弘扬中华文化为己任志在奉献;她的作品质量俱佳不写更累;她既爱新加坡也爱祖籍国是位双爱大赢家;她以苦为乐为荣,跑了8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了107本书;她坚持走…  相似文献   

17.
新加坡不只是一个在文化上应用华文的社会,它同时也是一个应用英文、马来文、泰米尔文以及其他语文的社会。时代必然影响文艺,文学必然反映时代,这在任何一个社会里都如此,在新加坡也不例外。战后新加坡华文诗歌的发展经历过三个时期,即从1945年至1966年,从1966年至1982年以及从1982年至于今日的三个时期,每一个时期都有一个主要的政治势力的意识形态影响了或支配着华人的社会,这个政治势力就决定了该个时期华文诗歌发展的方  相似文献   

18.
印裔移民作家拉什迪是当代英语文坛最重要也最具争议性的作家.他的诗学论述因为跨文化的后殖民语境格外引人注目.拉什迪诗学观涉及到历史书写、民族叙事、文化身份、英联邦文学、英语解殖等诸多重要问题,体现了后殖民理论的许多重要侧面.  相似文献   

19.
她不是开车来的,而是乘的士来到乌节路上的董宫与我们相聚。这位背起行囊,足迹遍及四十多个国家的尤今,却红着脸向我们解释说,由于对新加坡的道路不太熟悉,不敢斗胆驾驶车来,否则将会迷路,等会回去时,还得搭朋友的车。一听这话,大伙都笑了。骆明先生象列方程式一样介绍。尤今已在新加坡、中国、台湾、香港等地出版了几十本书,尤今是新加坡首届“新华文学奖”的得主,尤今是三个孩子的母亲,尤今是中学的教师,尤今是优秀班主任,尤今是……然而,站在我们面前的尤今,一头短发,一张笑脸,一副眼镜,活脱脱,轻盈盈。丝毫没有矫柔…  相似文献   

20.
东南亚各国写长篇小说的华文作家屈指可数,而新加坡作家流军却是写得最勤、作品最丰的一个。他的小说时常刊登于国内的文艺杂志,也在国内出版,所以国内文艺界对流军先生并不感到陌生。去年10月下旬,流军来到北京。他这次是来治病的。他患的头晕病,看了很多专科医生,新加坡最先进的医疗仪器都检验过,诊断的结果是神经紧张和敏感。新加坡中央医院的脑科医生说到目前为止,世界上还没有医治这种病症的特效药。有个北京的朋友告诉他北京有几个老中医对头晕病很有研究,如果有信心,不妨来一趟。于是他就来了。我认识流军已经整十年,我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