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西方盟国内部,最令人尴尬 的莫过于希腊和土耳其交 恶。在“共同对敌”的“冷战”时代,两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盟国”却同床异梦,在爱琴海主权和塞浦路斯前途问题上,针锋相对、锱铢必较,陷入“小冷战”状态。90年代,随着苏联解体和“冷战”结束,有两个超级大国美国和苏联争雄背景的国际热点问题,大多先后瓦解。希土争端这个同“冷战”和东西方关系不大沾边的热点,到了世纪之交才有了转机──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大潮把希土关系推上了和平进程的轨道。 由于历史原因,希腊和土耳其两个邻国关系一直不睦,过去26年,特别是199…  相似文献   

2.
当前,“中国式现代化”成为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时代话语,反思与“中国式现代化”相适应的中国现代性精神成为时代赋予的重要命题。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主义文化、苏联文化及西方文化相互交织构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的多样文化景观。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现代性建构始终面临着“儒化”“教条化”“苏化”“西化”的价值挑战,形成了中国现代性建构深刻的矛盾语境。我们应在这种矛盾语境中作出正确文化选择:审视传统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儒化与对传统文化的转化发展;省察教条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教条化与马克思主义真精神的实践创新;考量苏联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苏化与对苏联现代性的借鉴超越;反思西方文化,实现中国现代性建构的非西化与对西方文明成果的扬弃。  相似文献   

3.
进入90年代以来,由于东欧巨变、苏联解体带来的“冷战后遗症”效应,以及西方各国经济普遍衰退、回升缓慢,国内问题增多,从而引起西方发达国家在冷战后时代的经济、政治与社会“新综合症”.其中最为突出的是,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陷入国内的“政治领导危机”.  相似文献   

4.
文化安全:21世纪的重大挑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郑文静 《理论探索》2005,(5):141-142
文化安全在后冷战时期国际社会发生的一系列冲突与事件中逐渐成为一个凸显的新课题,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国际政治中突出文化渗透与文化控制的战略,以及不断深化的全球化进程使各民族文化存在与发展的独立性均遭到不同程度的威胁,但就世界政治格局整体态势与文化扩张的主流而言,文化安全对于社会主义中国则具有尤其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俄罗斯特种作战部队的前身是苏联特种作战部队。苏联特种部队的诞生可追溯到1918年。到20年代,它已初具规模,并形成多种类型。二战以后,苏联继续下大力发展特种部队。冷战时期,其冠于各国的庞大规模和鲜为人知的神秘色彩曾引起西方的极大关注。一名叛逃到西方的特种部队上尉军官曾有过这样的描述:‘方联的特种作战部队是西方世界最令人畏惧恐怖的武装力量。它会在不知哪一天早晨突然降落在你家的大门口,就像古代迦太基名将汉尼拔突然出现在罗马城下一样。”西方一些军事分析家认为,特种部队是苏联仅次于核力量和常规力量的“第三打击…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9,(52)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雷颐认为,人类文化在新世纪的“大趋势”是“和而不同”。20世纪持续时间最长的对立是“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两种不同意识形态、不同社会制度间进行了激烈的斗争。所以,有人将20世纪称为‘意识形态之争”的世纪。随着90年代初的“苏东剧变”,“冷战”宣告结束,而不同民族、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和冲突凸显出来。因此,有人断言下一个世纪很可能是“文明的冲突”的世纪。据此,得出要加剧“民族性”、“文化特性”,反对文化更加开放,以在‘文明的冲突”中“取胜”的结论。同时,由于经济正在迅速进入“…  相似文献   

7.
丁春华 《学理论》2009,(19):67-69
我们当前提出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特别是十七大提出增强文化“软实力”。但是,我国的文化发展也面临一系列的难题与挑战,如传统文化如何尽快实现现代化,如何更好地融合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特别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此外,还要面对文化全球化的冲击;实现文化的现代化的同时还要考虑如何摆脱文化的过度被同化导致的文化丰富性减弱等问题。面对诸多问题,如何更好地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遵循“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8.
话语体系是话语主体所主张的思想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的综合表达。一个国家的话语体系直接决定着这个国家发展的性质与方向,而承载民族共同记忆的红色文化代表着中华民族的价值目标与精神追求,是增强民族自信的根基。在不断变迁的社会进程中,考察红色文化话语体系的内涵表达与现代困境,尝试从不同层面重构新时代的红色文化话语体系,对于我们摆脱西方强势文化、增强文化自信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资本主义登上历史舞台,拉开了人类现代化的序幕,而作为现代化的内在核心价值诉求的“现代性”问题,从此也逐渐进入人们的文化生活视野。就一般而言,现代性问题与现代化(工业化)的社会变迁密切相关。现代性问题作为一个现代化的社会运动之结构性的问题反思,乃是现代化社会运动的一种思想检讨结果。现代性体现了人们对于现代化(工业化)实践的文化反省,它是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现代化发展进程中的必然伴生物。  相似文献   

10.
在离开芬兰将近8年之后重返这个国家,有一种恍若隔世之感。令人感到的最突出变化是外交政治术语的更新:政治家们几十年词不离口的“和平中立外交政策”的口号,被有关欧洲政治和经济一体化的新名词所取代。冷战中求生于东西方夹缝中的芬兰,在苏联解体之后加快了回归西...  相似文献   

11.
1991年 3月 17日公民投票 ,全国 3/ 4的成年人表示赞成保护住苏联。根据全俄社会舆论研究中心的资料 ,2 0 0 0年 ,几乎 80 %的居民认为 ,即使在“勃列日涅夫停滞时期” ,人们生活得比现在也要舒服多了。主张“西化”的自由派人士说 :“苏联是自行崩溃的” ,虽然事实上是他们摧毁了苏联。在分析摧毁我们国家这一重大灾难产生的原因时 ,不能不考虑 4 0多年来所面临的“冷战”。美国及其同盟者在实行反苏的破坏性做法中取得成功。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灾难都是西方政客们所为。在军队司令部中只要有一个叛徒 ,就足以使一场战斗遭到失败。然而在我国…  相似文献   

12.
《行政论坛》2022,(2):47-53
20世纪80年代,政治学、行政学学科在中国大地恢复发展以来,中国特色政府理论话语建构取得了丰硕成果。检视既有的话语,学者更多的是揭示当下、规划未来,存在对历史向度重视不够的问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政府理论话语创新进入关键时期,迫切需要进一步解放思想、独立自主和反思批判,在历史向度下对政府的基础理论、问题和概念进行解构与重构。历史地看,当前的政府理论话语创新首先需要科学认识“两个政府”的历史生成问题,防范西方现代性政府理论话语中蕴含的“西方中心主义”带来的危害,进而在人类文明发展史和五千年延绵不断的中华文明史的意义上规划好“以中国为中心”的政府理论话语创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法国《观点》杂志经济、政治评论家尼古拉·帕弗雷一篇题为“自由在欧洲,复兴在亚洲”的评论勾勒出20年来世界发展的图景,发现欧洲并没有因冷战结束而冲天一飞,相反,倒是亚洲在一场静悄悄的经济革命中正在实实在在地崛起。作者在评论冷战的后果时指出,“苏联的战败是真实的,但美国的胜利却是虚拟的,做一个令人头晕目眩的‘超’超级大国是注定要失败的。”  相似文献   

14.
苏丽  马疆华 《学理论》2009,(24):119-120
实用主义被认为是“美国精神”的哲学表达。它以信念、真理、价值、效用等哲学概念来丰富甚至取代商业交易的传统思想,逐渐成为现代西方企业管理科学的文化基石。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便彰显“实用主义”注重价值、强调实效等优点,但也不可避免地“汲取”了它极具“功利色彩”的历史宿弊。因此,如何在探求实用主义理论锋芒的同时趋利避害,从而实现企业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物质文化不必说了,大家都一个心眼地奔发财,各“家”都一起向财源涌去,分不出谁属于哪一‘凉”。说到精神文化,要想细细测览一下,区分一下,眼下似乎只有三“家”。这三“家”是:一、马列文化;二、中国传统文化;三、西方文化。在中国,眼下这三家的大体情况是:正处于相互串亲,相互联姻,彼此都不取斗争态势。好不好呢?当然好,总比当年大肆采伐、彻底专政的好,因为指导并非镇压。何况,我们看到的文化繁荣景观是有目共睹的,举目可见的:何苦一定要通过人为斗争,让世界再乱腾一下子呢!不过话又说回来,三家串亲、联姻,一味亲…  相似文献   

16.
万光 《瞭望》1992,(27)
美苏冷战结束、苏联解体以后,继西方国家之间的矛盾明显上升,最近西方一些国家的国内矛盾又突出起来。这成为世界上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发展。 西方国内矛盾突出的主要表现 (一)美国洛杉矶爆发大规模城市暴力冲突,并  相似文献   

17.
《党政论坛》2013,(4):1-1
我同意霍布斯鲍姆所说,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终结,20世纪也就结束。上世纪80、90年代的社会土义体系危机,遍及整个社会主义体制,到1991年底,苏联解体宣告整个社会主义作为一个体系的时代结束。  相似文献   

18.
李琮 《瞭望》2000,(21)
未来10年或15年,美国优势地位仍不会动摇,但整个世界格局将呈现群雄并起的特点 20世纪最后10年,是世界格局 开始发生大转变的时期。柏 林墙的倒塌、苏联的解体、冷战的结束,标志着由美苏两个超级大国争霸世界的两极格局的终结。那么,继之将形成的新的世界格局应是怎样的呢? 21世纪初的 10-15年,世界格局会发生哪些变化?关于多极单极的大辩论 冷战结束后,美国的一些当政者和代表人物多数坚持认为,冷战的结束,是美国的胜利,此后,既然世界上只剩下美国一个超级大国,美国领导世界是自然的,构建以美国为主宰的单极…  相似文献   

19.
西方国家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研究大致上有以下几种,一种是所谓“欧洲共产主义”,另一种是“西方马克思主义”.此外,还有一个“西方马克思学”.欧洲共产主义最重要一个观点,就是否认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有一个指导中心,主张各个国家共产党应该自治,应该平等,反对苏联过去提倡的所谓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概念,和一切都要服从苏联利益的  相似文献   

20.
周宁 《党政论坛》2008,(12):57-57
西方社会在西藏问题上的激进态度,与西方政府的后冷战意识形态有关,与西方媒体的潜权力结构有关,但更重要或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是西方社会的民意基础。西方民主社会中民意基础决定政府与媒体的价值取向与行为方式。在西藏问题上,我们面对的不仅是西方的地缘政治经济政策,还有西方的文化集体无意识心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