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课》2007,(10):7-7
树立新风尚,传播新技术,发展新文化,培育新农民,这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我们一定要把农村的文化建设切实提高到应有的位置,摆上议事日程。要多开展一些贴近农村实际,贴近农村生活,贴近农村群众的文化活动。进一步提高公共文化产品的生产供给能力,多生产群众买得起、看得懂、用得上的文化产品,多提供群众普遍欢迎的文化服务,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提高全社会文化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越来越成为农民群众期盼的“梦”。为满足农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滨海新区大田镇党委将农村文化建设和丰富农民文化生活作为加强社会管理创新、推进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抓手,以贴近农民生活、利于广泛参与为原则,大力培育植根农民、服务农民的文化载体,让文化服务变“一阵风”、走过场为生活化、长期化,变“送文化”为“种文化”,实现了满足农民需求与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互利共赢。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农村生产力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农民对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渴望迫切。加快建立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成为农村工作的一项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4.
构建和谐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繁荣农村文化事业,丰富农民文化生活。是实践“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农村文化建设领域涉及面广泛,与人民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搞好农村文化建设,发展农村文化事业,对于丰富农民的文化生活,提高农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对于促进农村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高德群 《唯实》2011,(8):68-71
目前,广大农村出现宗教返热现象,其本质是农民对实际生活幸福感和质量的一种功利性期望,这一现象的出现与转型时期农民的生存状况和精神态势密不可分。引导农民建构科学、合理的信仰文化和道德秩序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必要途径。应因势利导,加强农村社区建设;遵循规律,推进农村文化建设;立足根本,健全农村保障机制;积极引导,使农民信仰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相适应。  相似文献   

6.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但是,当前我国农村公益文化事业的发展面临很多挑战,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经费仍然是“捉襟见肘”,文化设施和设备仍然很难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文化生活的需求。为此,我们必须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大力发展农村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广大农民朋友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农村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7.
宣言 《党建》2012,(8):30-30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重点、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基层文化的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近年来,安徽阜阳等地创建农民文化家园,探索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建、管、用"并重并举的有效途径,让农村文化设施真正"转起来",有效提升了文化设施的"气场"、增强了文化服务的"磁场"。他们的做法值得借鉴。"转起来"基础在于"建起来"。这些年,各地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如火如荼,星罗棋布的公共文化设施成为神州大地的亮丽风景。但与人民群众El益旺盛的文化需求相比,农村文化设施总量不足、覆盖不广、质量不高、配置不合理的问题依然突出:有的有心无力,老设施陈旧用不上,新设施缺钱建不好;有的有名无实,建设只顾“面子”不顾“里子”;有的有体无系,“各敲各的锣、各唱各的调”。“建起来”,不仅在于建得多,更在于建得好。必须把更多的文化资源投向基层、项目放到基层、服务延伸到基层,强化普惠共享,抓好巩固提升,努力做到“广覆盖、高水平、重实效”。  相似文献   

8.
彭益民 《求实》2013,(2):93-96
群众文化活动是当前农村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重要抓手。开展群众文化活动能增进村民沟通,提高农村社会的组织化程度,促进文明乡风,完善社会治理手段。充分发挥群众文化活动在农村基层社会管理中的作用,大力推进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关键在于准确把握农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新需求、新期待;关键在于打造一支过硬的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关键在于农民群众是否满意以及这种满意的程度。  相似文献   

9.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10.
针对当前农村文化建设较为薄弱,特别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进展缓慢,农民文化生活单一枯燥,给发展繁荣农村文化带来了一定困难的现实问题,宾县县委宣传部利用一个月时间,专门组织开展了调研工作。对农村文化阵地建设和利用阵地开展活动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原因等进行了全方位了解,结合现实的成功经验,探索一些能够加强和改善农村文化阵地建设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宋洁 《党史文苑》2006,(6):20-21
新中国建国初期,党领导了旨在提高农民识字能力的扫盲运动.这个运动伴随着"速成识字法"的推广和农业合作化运动出现了两次高潮.在农村扫盲运动中,采用了结合农村实际和贴近农民生活的灵活多样的方法,成功地在短时间内较大幅度地改变了农民不识字的现状.这是我国新民主主义社会文化建设的一项成果.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农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农村业余文化生活发展却相对缓慢,与广大农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很不适应。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新的形势和任务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13.
文化生活质量是检验一个社会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最综合的终极指标之一。经济社会发展状况、人的素质与全面发展问题,归根到底是通过人的文化生活质量来说明、来驱动的。中国有九亿农民,农民的文化生活质量问题自然举足轻重;而富起来又是农民提高文化生活质量的基础前提,先富农民今天所走的路毕竟是大多数后富农民明天要走的路。因此,研究农民富起来以后的文化生活质量问题,探讨其中的规律与方法及其与现实实践的各种关系,意义十分重大。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1、研究对象我们选择的研究对象是晋江市农村改革开放以后富起来的农民。…  相似文献   

14.
这是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的一个创举。在全国文化先进市湖北省宜城市农村,错落有致地分布着1000个文化中心户,它点燃了农村文化圣火,成为农民求知求乐求富的课堂。逢时而生近年来,宜城市农村一些地方出现了发展不协调现象:一方面农民物质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另一方面农民文化生活枯燥乏味,精神生活空虚。一部分农民天黑上床,天亮下地;一部分农民靠喝酒、赌博消磨时光;还有一部分农民搞封建迷信、无事生非,影响了社会的稳定。如何用先进文化占领农村思想阵地?宜城市委派出调研组走农家访农户。一位村干部如实地向调研组反映:…  相似文献   

15.
安徽农村居民文化生活在不断改善的同时,也存在着农民文化生活相对贫乏,农村文化事业建设步履艰难,农村不良文化不断蔓延等问题,因此必然从落实政府公共责任、加大农村文化投入、完善农村文化网络、发挥基层组织功能、培育内生文化机制、引导农民合理消费,加强农村法制建设等方面入手,切实加强农村的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16.
关于加强我省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加强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1、加强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目标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就是指加强社会主义农村文化建设,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培育有用人才,创造良好环境。农村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是民族文化的根之所在和主要载体。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项基础工程,通.过大力加强和发展农村文化,用理想信念引导农民,用文化知识启迪农民,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文化产品充实农民的精神生活,提高农民整体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培养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保证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全面小康社会,实现农村和农业乃至整个国家的现代化。正如没有农村的全面小康,就不能实现全国的全面小康社会建设一样,没有农村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就没有全国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相似文献   

17.
随着农村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农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正在相应发生变化。最近,我们深人溆浦、辰溪、新晃、中方等县(市、区),通过与部分农民、文化专干和县乡(镇)村三级负责人座谈交流、现场问卷、个别走访,实地考察了当前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状况。  相似文献   

18.
农民自办文化是农村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农民自办文化的兴起与发展丰富了农民的精神生活,提升了农民的文化素质,传承了乡土文化精髓,维护了农村社会和谐,促进了农村文明建设。深入分析农民自办文化的特点、成因、现状,探究其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农民自办文化发展可行性建议,为社会主义农村文明建设开拓道路。  相似文献   

19.
目前欠发达地区农村文化生活方式的构建主要通过政府外力嵌入的方式来完成,因此也催生了一些负面效果:政府所倡导的文化生活理念往往遭到误解和扭曲;花费大量资金建设的文化基础设施和场地利用率低;政府主导的公众文化生活缺乏长久的吸引力。建设一种农村和农民本位的、符合农村现实和农民需求的文化生活方式成为必然,它需要政府和农村合力,在以下几方面共同努力:倡导和内化新的文化生活理念;发掘和培养农村文化积极分子;培育和引导农村内部文化组织。  相似文献   

20.
当前,城市文化生活有了较快的发展,但是,在广大农村地区文化生活还很落后,农村的传统文化正在逐渐凋敝,发展后劲不足.农村文化供给与农民群众的需求不相适应,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使命还不相符合.筹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必须做好调查规划,听取基层意见,立足于当地的农村传统文化,从人才、机制、资金出发,抓好落实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