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1985年春,戈尔巴乔夫接任苏共中央总书记职务后不久,在苏共中央四月全会上提出了加速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去年,苏共第27次代表大会上,他对这一发展战略作了进一步的阐明,并得到代表大会的确认,成为苏联进行改革的行动纲领。戈尔巴乔夫在谈到改革时指出,不单是要在经济领域里进行改革,而且还要“执行积极的社会政策”和完善社会关系,“消除阻碍社会进步的一切东西”。换句话说,苏联的改革还包括政治、社会以及其它一切领域。他还强调,在这一改革的过程中,要“加深社会主义民主”。为实现全面民主化,他把“公开性”的原则,看作“政治问题,不公开就没有,也不可能有民主、群众的创造性和参加管理”。戈尔巴乔夫所倡导的“公开性”原则是指党和国家的工作要公开化,即党政各级机关要定时向人民群众报告自己的工作,通报信息,而人民群众有权对各级机关的工作进行监督,并  相似文献   

2.
1985年3月10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康斯坦丁·契尔年科病逝,由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继任。戈尔巴乔夫在上台后的两年多里发表了几十次报告和讲话,其中不少涉及国际问题,但是他把重点放在国内问题上,放在“集中力量完善国家的建设工作”上。如果说这位克里姆林宫新官上任之后也有“三把火”的话,那就是:在被称之为具有“极其重要的里程碑”意义的苏共中央四月(1985年)全会上,戈尔巴乔夫作的《关于召开苏共例行第二十七次代表大会和  相似文献   

3.
今年二月下旬苏共召开的二十七大,是戈尔巴乔夫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一年以来,为贯彻所奉行的政治路线和内外政策的一次重要会议。关于戈尔巴乔夫推行的改革,涉及面很广。本文仅就苏共二十七大和苏联推行的政治体制改革问题提供一些材料和看法。一、政治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为了实现“加速发展”的方针苏联自七十年代以来,国民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下降。第九和第十个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五  相似文献   

4.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就任新的苏共中央总书记,揭开了苏联新的政治经济改革的序幕。近四年来,苏联的改革步步迈进,不断深入,从以经济改革为主发展到把政治体制改革放到首位。戈尔巴乔夫的政治体制改革建立在理论上的破与立上.  相似文献   

5.
1985年3月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苏联国内开展了广泛的改革。这次改革规模大,涉及面广,内容丰富。苏共领导人多次强调,这次改革具有革命性质,但又指出,这决不意味着要改变苏联社会制度的实质,改革的目的在于加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最基本原则,铲除与这些原则格格不入的东西,并为有效利用社会主义的巨大潜力创造条件,戈尔巴乔夫把这次改革的实质概括为两句话:“多一些社会主义,多一些民主”。笔者认为,了解苏联目前开展的改革的实质将有助于我们深入研究和正确评价改革进程中出现的问题、争论和改革措施。  相似文献   

6.
1985年3月10日,契尔年科病逝。在11日举行的苏共中央非常全会上,由葛罗米科提名,全会一致选举戈尔巴乔夫为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的当选,标志着苏联最高权力新老交替的过渡时期结束,新一代当政时期开始,苏联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通常被称为西太平洋地带的亚洲太平洋地区,是世界一个极其活跃的发展地区,在世界  相似文献   

7.
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以来,为了推行他的改革措施,对苏联干部队伍作了全面整顿。他通过在理论上阐述整顿干部队伍的原则和在实践上采取一系列具体措施,使苏联干部队伍出现了一个新局面。研究戈尔巴乔夫关于干部队伍建设的理论与实践,对加强我国干部队伍体制的改革和建设,无疑是有着启示作用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苏共中央及有关方面召开了一系列会议讨论如何进一步深入进行教育改革的问题,并作出了一系列决议,采取了一系列新的措施。其中比较重要的是1988年专门讨论教育体制改革问题的苏共中央二月全会上所通过的关于《中等与高等学校改革的进程以及党在实行这一改革中的任务》的决议,1988年12月全苏教育工作者代表大会上国家教委主任亚戈金所作的《通过人道化和民主化达到教育的高质量》的报告,1989年7月颁布的有关各类学校的  相似文献   

9.
今年4月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对捷克斯洛伐克的首次正式访问,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注意。这次访问原定在4月6日开始。但是,捷克斯洛伐克副外长在4月5日宣布,戈尔巴乔夫因“患感冒”推迟访捷。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外舆论界种种猜测,有的认为,苏联领导人推迟访捷,是因为戈尔巴乔夫想会晤捷共前领导人杜布切克,而这个要求引起苏捷双方的争执。有的说杜布切克在戈尔巴乔夫访捷前曾致信戈尔巴乔夫。甚至有报道说杜布切克访问了莫斯科,并同戈尔巴乔夫会晤。不管这些报道是否准确,都表明作为1968年捷克事件的主要代表人物,亚历山大·杜布切克仍然是一位引人关注的人物。杜布切克的名字在新闻媒介中重新出现不是偶然的、它与苏联近两年的国内改革在东欧  相似文献   

10.
苏共中央自从1984年4月通过《关于普通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来已三年有余,苏联普通教育改革进展如何,是人们关心的问题。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1987年4月在苏联共青团等二十次代表大会上就教育改革问题批评说:“教育改革在原地踏步,苏联教育部及其所有机关的工作都在原地踏步。”他把教改说成是“空转”。同年5月间,全苏一些地区、市、州、边疆区和加盟共和国分别召开了教育工作者会议,6月初,俄罗斯联邦共和国也召开了教师代表会议。与会者和代表们对教改“空转”问题进行了广泛的讨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建议和要求。他们的发言反映出三年来普通教育改革的真实情况,现就上述  相似文献   

11.
被誉为“转折点”和“里程碑”的四月全会一九八五年四月二十三日苏共中央举行全会。上台不到一个半月的总书记戈尔巴乔夫在会上作了一个长篇报告,全面阐述了苏联的内外政策。这次会议和戈尔巴乔夫的报告自然受到国内外的普遍关注,但是当时对这次全会的“特别重要的意义”却似乎还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注意。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苏联舆论界的不断宣传,其重要性逐渐突出,特别是在筹备召开苏共二十七大的一段时间里,苏联报刊纷纷发表文章,反复强调四月全会的重要意义,称它  相似文献   

12.
(一) 苏联、东欧民主社会主义趋向开始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上台。戈尔巴乔夫说更多的社会主义,意味更多的民主,要求对民主社会主义的性质作重新评价,摆脱过去的老框框。1988年苏共中央书记麦德维杰夫在莫斯科一次社会主义国家社会科学家会议上说:苏联领导人面临一个任务,即要认真研究今天的社会民主党和他们的具体活动,包括他们在捍卫工人取得的社会成就和一般民主成就领域的实践和活动。苏共中央委员会科学研究所还成立了一个跨  相似文献   

13.
《真理报》1991年9月11日报道,苏共中央书记、苏共列宁格勒州委第一书记吉达斯波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谈了8·19事件原因、苏共前途以及对戈尔巴乔夫的看法。关于8·19事件,吉达斯波夫认为要对此进行评价需要时间。这是一些令人不可理解的事件。其发生的原因首先是戈氏用人不当,如选举亚纳耶夫当副总统,人代会进行过几次表决,由于戈尔巴乔夫施加压力,代表们只得让步。再如在选举苏共中央书记时,戈尔巴乔夫就列宁格勒的卡拉什尼科夫征求吉达斯波夫的意见,吉说:“这是一位知识渊博的教授,一个正派而诚实的人,不过……”,“好了,好了……”戈尔巴乔夫马上打断他的话,接着便在会上提议让卡拉什尼科夫当书记。吉达斯波夫认为,如此简单化地挑  相似文献   

14.
苏共中央总书记戈尔巴乔夫于 1985-1990 年间,进行了苏共领导层干部的选拔和任命方面的改革.通过研究苏联以及地区(以俄联邦 7 个主体为例)领导层,旨在回答一系列具有现实意义的政治学问题.戈尔巴乔夫用哪些方法形成了党内的职位等级制度?其"精英工程"的意义何在?其干部政策的动员和革新意向之间有何种相互关系?戈尔巴乔夫的干部政策实为"干部的迭次更换"和党内选举的一种结合.这两种实施干部政策的制度使得苏共急速瓦解,是苏联行政管理去党化的第一次浪潮.  相似文献   

15.
全面地重新评价波苏关系的进程,是在戈尔巴乔夫担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后不久开始的。1985年4月,苏共召开全会,预示了苏联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变革,受到人们的普遍欢迎。仅仅在会后几天,4月27日,戈尔巴乔夫与波兰统一工人党第一书记雅鲁泽尔斯基在华沙会晤,就波苏两国在经济、科学和技术领域的合作问题进行了讨论。两位领导人强调两国之间发展多方面联系的必要性。据波兰方面的报道,正是在这次会议上提出“有必要解释波苏关  相似文献   

16.
在导致苏联剧变的诸多因素中,戈尔巴乔夫的东欧政策的负面影响不可忽视。戈尔巴乔夫对东欧政策的核心是不干涉原则,但在其外交实践中,实行的是双重标准。对支持苏联改革的东欧国家,戈尔巴乔夫一般是采取不干涉政策,鼓励这些国家及其共产党的改革;如果有东欧国家对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提出异议,或表示自己的国家和共产党不能照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方针,戈尔巴乔夫则直接支持这类国家的反对派。戈尔巴乔夫的这种态度对苏共的反对派无疑是一种鼓励,客观上加速了苏联剧变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在苏联经济发展史上,80年代是个十分重要的转折时期。前五年,苏联经历了三次最高领导人的更选。1985年,戈尔巴乔夫入主克里姆林宫后,提出了“加速发展”战略,这是一场涉及苏联整个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变革,其发展起因和特点是什么,与经济发展有何联系,变革的前景如何?这是今天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一、经济滞胀的第十一个五年计划  相似文献   

18.
安德罗波夫继勃列日涅夫之后就任苏共中央总书记已一年多了。在这期间,苏联国内各方面都发生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变化。本文主要针对这些变化,从人事调整、经济政策、社会控制和理论动态四个侧面来谈一谈对苏联国内政策的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9.
苏共“27大”是标志着苏联进入战后历史发展新阶段的一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大会。其特征之一是苏共新领导在国内决心开始进行全面改革;特征之二是苏共新领导在国际上决心全面迎接美国的挑战。同以往的苏共领导不一样,苏共中央书记戈尔巴乔夫是以一种崭新的战略观点来看待历史新阶段的到来的。就其国际战略而言,以退为进,伺机待变,可以说是这一战略的总的指导思想。而这种指导思想的出现,是与苏共新领导对国际环境及其发展的新认识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苏共领导和苏联理论界在改革问题上均有一系列令人刮目的大动作,推动着改革理论与实践的不断深化和发展。一自从提出改革口号之后,苏共最高领导人在一系列重大会议和其它重要场合自责反省,其态度之坦率,语气之严厉,范围之广泛,可谓列宁以后的第一次。1986年戈尔巴乔夫在一次中央全会上,他揭露:“在某个阶段,我国开始减速,开始积聚困难”,造成此种局面的主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