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正> 近期,美国对叙利亚的指责铺天盖地。叙利亚问题日益引人注目,美国是否会挥舞大棒或者借刀杀人。形势是扑朔迷离还是脉络分明呢?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呢?美叙问题由来美国与叙利亚的关系可以说是一波三折,风雨飘摇,冷多热少。1943年叙利亚独立,得到了美国的大力支持。1944年9月美国不惜得罪法国,毅然地正式承认叙利亚独立。罗斯福总统甚至对沙特国王保证说:“如果法国拒绝允许叙利亚和黎巴嫩独立,美国将不惜使用军  相似文献   

2.
<正> 自从黎巴嫩前总理哈里里在贝鲁特遭汽车炸弹袭击身亡事件发生后,黎巴嫩的政局动荡不安。围绕叙利亚撤军问题,美国和叙利亚争夺对黎巴嫩的控制权、黎政府和反政府派别争夺对政府控制权的争斗轮番上演,黎巴嫩再一次引起世人的关注。  相似文献   

3.
左翼政党是黎巴嫩政坛重要的力量。黎巴嫩内战结束之后其政治教派体制进一步加强,左翼政党在议会中的力量较弱,在总统选举、选举制度改革等国内重大政治事务中的作用有限,政治影响力微弱。21世纪之后,黎巴嫩左翼阵营开始分裂,它们在叙利亚和黎巴嫩关系、黎巴嫩总统选举和选举制度改革、叙利亚内战、叙利亚难民等国内外重大问题上存在不同的看法。由于黎巴嫩新的选举法未能突破政治教派体制,加之左翼政党教派色彩不断加深,从而削弱了左翼政党的进步特性,未来黎巴嫩左翼政党的发展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间以来,叙利亚从黎巴嫩撤军成了国际舆论关注的焦点。黎国内反对派天天游行示威,要求叙利亚“结束对黎占领”;美趁机施压,对叙文攻武吓,指责叙为“中东民主的障碍”,就连阿拉伯国家也纷纷要求叙利亚撤军,为“中东和平做贡献”。众所周知,1976年,为平息黎巴嫩内战,阿拉伯国家联盟授权叙利亚派3.5万军队,以“阿拉伯威慑部队”的名义进驻黎巴嫩。这一驻就是29年。如今黎巴嫩国内形势剧变,点燃了叙利亚撤军的导火索。2月14日,黎巴嫩反对派领袖、前总理哈里里遇刺身亡。这起看似偶然的暗杀事件迅速在黎掀起了一场规模空间时事报告52黎巴嫩…  相似文献   

5.
天下眼     
《民主与法制》2014,(14):7-7
美国发布全球恐怖主义报告 美国国务院近期发布的年度全球恐怖主义报告称,去年全球共发生9707起恐怖袭击,造成逾17800人死亡.超过32500人受伤。伊拉克、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菲律宾、泰国、尼日利亚、也门、叙利亚和索马里是全球遭受恐袭次数最多的国家,其中伊拉克去年发生2495次恐怖袭击,造成6378人死亡、14956人受伤,均居各国首位。  相似文献   

6.
<正> 新年伊始,美国对伊朗、朝鲜、叙利亚施加的压力不断加大,有关美国对伊朗、朝鲜或叙利亚动武的传闻吵得沸沸扬扬,人们纷纷猜测哪个国家可能是继阿富汗、伊拉克之后成为美国的"刀下鬼"。伊朗:硬撑自从伊朗伊斯兰革命以来,美国就一  相似文献   

7.
紧接着,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提出了“艾森豪威尔主义”,要求国会授权总统,为保护中东国家的“独立”,可以使用美国的武装部队。由于美国随时准备武装介入,使得中东地区的局势十分紧张。当黎巴嫩、伊拉克出现突发事变时,特别是伊拉克宣布退出“巴格达条约”时,美国从其全球战略考  相似文献   

8.
4月12日,从伊拉克传出惊人消息:七名中国福建平潭人在费卢杰附近被不明身份的伊拉克武装组织扣押。中国外交部和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复馆小组采取各种措施,多方联系,七名被绑架的中国公民最终安全归来。经查,这七名人员全部是经过境内非法中介介绍到伊拉克进行非法打工的。他们是通过何种渠道出国务工的?他们为什么会上当受骗?境外非法打工的黑洞到底有多深?这一切备受各界关注。  相似文献   

9.
近期,美国对叙利亚的指责铺天盖地.叙利亚问题日益引人注目,美国是否会挥舞大棒或者借刀杀人.形势是扑朔迷离还是脉络分明呢?是山穷水尽还是柳暗花明呢?  相似文献   

10.
正以色列北靠黎巴嫩、东临叙利亚和约旦、西南临埃及,是世界上唯一以犹太人为主体的国家。它人口788万、国土面积2.2万平方公里、天然资源屈指可数。但坚强的犹太人在沙漠中发展农业,在四面楚歌中寻找盟友,在狭小的国度中发展高新技术,创造出了辉煌的科技和经济成果,令全球瞩目。是什么给予了以色列神奇的力量?一、以色列人的忧患意识以色列建国之前,犹太人孤立的处境就已经存在。22国阿拉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美国要攻打伊拉克的声浪甚嚣尘上.布什总统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不惜一切代价"和"采用一切手段"推翻萨达姆政权,声称只有伊拉克变更了政权,"世界才会更安全、更和平".然而,对美国借反恐之名攻打伊拉克的计划,西欧盟国颇有微词.阿拉伯国家更是一片反对之声.既然在对伊拉克用兵的问题上国际阻力如此之大,为什么布什政府依然要一意孤行?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相似文献   

12.
《春秋》1995,(6)
二十世纪就要过去了。未来的战争将是什么样的战争?是像伊拉克、黎巴嫩、越南、朝鲜和南斯拉夫战争那样的局部战争,还是第三次世界大战?据非官方专家估计;第三次世界大战的概率将达到百分之三十。那么战争中将可能使用哪些武器呢?太阳武器给我们带来光明和温暖的太阳具有神奇的力量。有人提出了把  相似文献   

13.
3月20日,美英等国不顾大多数国家的反对,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对伊拉克发动了军事行动。在伊拉克战争爆发的前夕,美国在海湾地区聚集了大批兵力和武器装备,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人们在密切关注伊拉克危机的同时,还十分关注驻守在战云密布的海湾地区及相邻国家中的中国外交官的情况。请看新华社记者从伊拉克、约旦、卡塔尔和土耳其发回的报道。  相似文献   

14.
2003年12月30日,美国鹰派人物向布什总统递交了一份公开声明,要求布什政府采取措施,实现叙利亚和伊朗的政权更替,制定针对朝鲜的打击计划,并像封锁古巴那样对朝鲜进行军事封锁。这无疑是一份新的战争计划书。虽然它是美鹰派人物的意见,但也是美国一直以来扮演“世界警察”角色的反映。当美军部队在伊拉克萨达姆的故乡克里特抓到了萨达姆后,舆论普遍认为,将在很大程度上打击伊拉克人民这种反美的精神的支柱,美军在伊拉克所遭受的袭击将会减少,美国政府在伊拉克问题上的日子会更好过。然而,在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欢呼声还未散尽时,在伊拉克的国土…  相似文献   

15.
刘顺 《半月谈》2004,(21):82-83
10月14日,美国向联合国安理会提交一项提案。要求有关各方全面履行安理会今年9月初通过的第1559号决议,即所有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这是美国在短短6周内提出的第二项针对黎巴嫩的提案。美国为何突然对黎巴嫩这个中东小国如此感兴趣。关心起其国内的驻军来?  相似文献   

16.
虽然伊拉克已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的核查决议,新世纪的第二场战争仍箭在弦上。与上一场6战争不同的是,前者是美国去打击已知的敌人——塔利班及其基地组织,后者则是去消灭可能的敌人——伊拉克。对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和如何攻打,在第一期已做过介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被当做靶子的伊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萨达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7.
虽然伊拉克已无条件接受了联合国的核查决议,新世纪的第二场战争仍箭在弦上。与上一场战争不同的是,前者是美国去打击已知的敌人——塔利班及其基地组织,后者则是去消灭可能的敌人——伊拉克。对美国为什么要打伊拉克和如何攻打,在第一期已做过介绍。今天,我们再来认识一下被当做靶子的伊拉克,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而萨达姆,又是怎样的一个人物。  相似文献   

18.
6月22日,韩国人金善日(又译金善逸)在伊拉克被斩首,使人不禁联想起4月在伊拉克发生的日本人质危机。日韩两国都是美国的盟友,在伊有驻军,恐怖分子在绑架人质后都提出了撤兵的要求,也都被两国拒绝,为什么被绑架的五名日本人能全身而退,而这名韩国人却惨遭杀害呢?首先,随着“6·30”权力的移交,虽然占领的事实没变,但美军名义上却因联合国的授权而合法,这对阿拉伯极端反美势力来说更无法容忍,恐怖势力坚决地破坏伊拉克的重建,在权力移交之前肯定会更疯狂地制造事端,除了斩首人质,最近的袭击爆炸事件也都达到了高峰。其次,日本人从时间上来说是…  相似文献   

19.
环球视点     
3月9日,美国《洛杉矶时报》透露惊人内幕:美国国防部在今年1月份向国会提交的《核态势评估报告》中,将中国、俄罗斯、伊拉克、朝鲜、伊朗、利比亚和叙利亚作为可能的核打击对象。消息传出后,不仅引起相关国  相似文献   

20.
伊拉克战败,伊朗、利比亚、叙利亚等伊斯兰国家相继不同程度地服软,均极大地刺激了美国的霸权主义胃口.然而,美国作为"新帝国"的崛起不会天遂人愿,尽管在可以预见的将来不会有足以同美国抗衡的国家强权或国家集团出现,但恐怖主义活动却是美国的心腹大患.从穆斯林国家民众的宗教情结、反西方民族主义情绪、地缘政治等诸方面交织的合力来看,恐怖主义活动将在本世纪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