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吴弢  李伟 《中国减灾》2012,(11):54-55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之国。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社会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集历代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完备救灾政策和措施的同时,清代政府还将救灾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2.
中国自古是一个多灾之国。在与自然灾害长期斗争的过程中,历代社会积攒了丰富的救灾经验,建立了一系列相应的救灾制度。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集历代救灾制度之大成,在完备救灾政策和措施的同时,清代政府还将救灾制度法律化。  相似文献   

3.
赵晓华 《人民论坛》2020,(1):142-144
清朝吸纳历代经验,建立了系统完备的救灾制度,其内容主要包括报灾、勘灾、筹赈、赈灾、善后等多个方面,基本覆盖整个救灾过程。清朝将救灾责任法律化,救灾立法体系严整灵活,从而确保救灾制度有效运行。清代救灾制度建设与王朝活动同步进行,存在较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  相似文献   

4.
俞远汉 《中国减灾》2012,(15):31-32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5.
杨华 《中国民政》2009,(5):52-53
河北省石家庄市坚持"以人为本"的救灾减灾工作理念,着力推进救灾减灾工作"公开化"操作、"规范化"管理、"制度化"救助的"三化"建设,形成了规范有序、制度完备、责任明确、措施到位、公开透明、凝聚力量的救灾减灾工作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宋代是一个法制程度极高的封建王朝。宋朝历代皇帝都非常重视法制建设。朝廷通过建立和完善一系列制度、法规来加强立法,严格执法,尤其是在加强司法官员管理方面达到了中国封建社会前所未有的高峰。  相似文献   

7.
同志们: 今天我有机会参加你们的会议,同全国民政系统负责救灾工作的同志和在今年抗洪救灾斗争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同志们见面,感到十分高兴。首先,我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全国民政系统救灾工作会议表示热烈祝贺。下面,我谈几点意见。 1.今年救灾工作的胜利是中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胜利大家都知道,今年我国发生了多年未遇的严重自然灾害,局部地区可以说是灭顶之灾。党中央、国务院及时果断地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抗灾救灾措施。江泽民总书记和李鹏总理及时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来,随着《自然灾害救助条例》的制定出台和《国家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的修订完善,以及部门配套制度的完善,中国目前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框架和制度体系趋于成熟。新的救灾应急体制机制以建立救灾工作分级负责、救灾资金分级负担为核心,以自然灾害应急响应为标志,逐步建立与各级人民政府责任相一致的自然灾害救助体制。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构建的救灾减灾工作的新理念,围绕一个根本、建立两个系统、完善三种机制、加强四项制度、突出五个环节,树立了全新的救灾模式,为我们研究、推进这项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并将使2004年甘肃省减灾救灾工作跃上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  相似文献   

11.
救灾救济工作,要突出提高应急能力,加强制度建设,推进新型社会救助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健全以紧急救援为核心的救灾工作体制,全面提高灾害紧急救援能力;建立灾情信息快速收集、报告制度,制定灾民倒房和冬令、春荒灾民生活困难评估办法,完善各级救灾应急预案体系和救灾物资储备系统,加强各级救灾装备建设;及时有效组织现场救援行动,建立相关部门紧急救援联动工作机制;制定灾民倒房恢复重建工作规则,建立恢复重建督查制度,推行恢复重建项目管理;建立各静波摄级救灾资金投入机制,切实安排好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加强社会捐助工作的管理,落实优惠政…  相似文献   

12.
阎应福 《中国减灾》1995,5(3):55-58
先秦救灾思想概略阎应福(山西财经学院)自古以来,自然灾害一直是危及人类生存的一大社会问题,人们同自然灾害的搏斗也从未停息。在中国古代社会里,我们祖先为了谋求生存,用巨大的生命代价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防灾、抗灾和救灾经验;同时,历代统治者为了维护其统治...  相似文献   

13.
正减灾救灾工作是民政事业的一项重要内容,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肩负着缓解社会矛盾、保障民生、维护社会稳定的重任。近年来,青海省多措并举,着力推动全省减灾救灾能力建设,逐步构建起体制比较完备、运作机制顺畅、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减灾救灾体系,保障了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最大限度地减轻各类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通过近年来的努力,全省减灾救灾领域多项工作走在全国同行业前列,多次得到上级部门嘉奖,为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4.
目前,救灾工作普遍存在虚报、瞒报、谎报灾情、荒情.报灾、核灾、救灾工作很不规范,救灾统计很不严肃,救灾补助也没有一定标准。为此,笔者提出如下建议。 一、从基层抓起,层层建立灾情台帐。为了严格报灾制度.切实做好灾情管理工作,今后报灾必须做到村级有完备的灾情记录和受灾人员及需政府救济人员情况登记表;乡镇必须建立灾情台帐(包括历次灾情记录、全倒房户花名册、绝收户花名册、需救  相似文献   

15.
《中国减灾》2013,(2):22-22
浙江省地处东南沿海。又多丘陵和山地。受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等因素影响,自然灾害频发。一直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工作,切实加强对减灾救灾工作的组织领导,建立灾害救助制度和综合减灾管理体制,制定完善自然灾害救助应急预案体系,组织开展一系列防灾减灾活动,加大减灾救灾的经费投入,有力提高灾害应急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有力保障,全社会综合减灾的意识和能力得到有效提高,为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6.
孔祥成  刘芳 《长江论坛》2007,2(5):88-91
1931年江淮大水,凸现了政府在均衡利益决策方面的缺失。在其后的救灾中,国民政府与地方政府努力承担起救灾重责,组织了造林公益事业,并为救灾制定了一系列法规与制度。当然,囿于各种因素,政府公共服务与决策的效能并未完全展现。  相似文献   

17.
为做好今年的防灾救灾工作,江西省横峰县民政局制定了“四个一”的措施,即:建立一个制度。建立了由局领导带队的轮流值班制度,确保24小时有人值班,并保持通讯畅通;建立一个网络。建立了灾害信息报送网络,在县、  相似文献   

18.
灵璧县位于安徽省东北部,总面积2054平方千米,全县总人口119万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大县、人口大县。由于灵璧县地处南北冷暖气流交汇地带,天气变化快,自然灾害时常发生,尤其是洪涝和风雹灾害出现频繁。该县针对实际情况,在全省率先成立县级减灾委员会,修订完善了切实可行的救灾预案并覆盖到乡村,建立健全救灾减灾制度,规范救灾工作程序,使全县救灾减灾工作提升到新的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9.
王治坤 《中国减灾》1994,4(1):17-18,12
建立救灾工作新体制管见王治坤(民政部救灾救济司)救灾是党中央、国务院交给民政部门的一项重要工作,是我国社会保障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后经过几十年的实践,形成了一套工作制度。特别是近些年来,民政部门对救灾工作进行了一些重大改革,把对灾民的生活救济与扶...  相似文献   

20.
徐娜 《中国减灾》2006,(2):10-11
在2006年全国救灾救济工作会议期间,本刊记者就如何做好新形势下的救灾救济工作等问题采访了民政部救灾救济司王振耀司长。记者:2005年我国救灾救济工作发展状况如何?主要做了哪些工作?王振耀:2005年是救灾救济工作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年,是成效最显著的一年,大家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要进一步充分肯定2005年的救灾救济工作:一是巩固了灾害应急救助体系;二是完善了灾情信息管理体系;三是规范了荒情救助的管理制度;四是拓展了恢复重建的管理制度;五是完备了整个灾害预案管理体制;六是巩固了救灾物资的储备系统;七是确立了慈善捐助工作指导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