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公务员考试都在唱“苦”旋律,让很多人抱怨“现在公务员越来越不好当了”。对此,江苏省人社厅有关负责人认为,现在干哪一行不需要加班、不需要出差呢,为什么放在公务员身上,就是苦了呢。(《现代快报》10月20日)  相似文献   

2.
2013年,中央机关及其直属机构计划招录公务员2万余名,具体职位表目前正式公布。但职位表上的一些“备注”让不少考生“凉”了心,一下子适应不过来。有网友感慨:“这就是所谓的金饭碗?简直是史上最苦金饭碗啊!”  相似文献   

3.
正过去的一年,从中央到地方各项规定、禁令不断出台,涵盖了工作生活的各个方面,成为各级公务员头上的"紧箍咒"。一些干部感叹"为官不易",有的甚至认为"公务员不好当"。"公务员不好当"的潜台词,必然有一个"好当"的过往,曾几何时,工资"旱涝保收",捧着金饭碗"吃皇粮",乃至"行政权力部门化,部门权力个人化",衍生出"吃拿卡要"等"潜利益"的现象不同程度存在。现在一项项禁令"围追堵  相似文献   

4.
公务员一直被称为"铁饭碗",而今更被称作"金饭碗".但是,日趋激烈的考录局面衍生的种种问题,也令人担忧.现实生活中,既有社会培训机构对考试试题的围追堵截,也不乏公务员考试录用工作人员在体检环节中营私舞弊、以身试法. 有人将国家公务员报考热,比喻为一个发烧不退的病人;有人痛心疾首,搬出无数药方,背后映射的是人们对公务员竞争无序、考录程序混乱等的忧心忡忡.  相似文献   

5.
浅谈公务员考试在大学生择业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知名调查机构实际调查发现,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考公务员,因为公务员队伍不仅仅代表了在国家中的地位,同时也是铁饭碗金饭碗的象征,很多高校毕业生只为了求个稳定,所以决定做考霸一心一意考公务员。2011年国考中央机关加大了从基层招录公务员的比例,这促使没有2年基层工作经历的考生向门槛较低的职位集中,低门槛职位竞争越来越激烈,这成为国家公务员考试的一个趋势。面对当前公务员考试热的现状,国家及相关部门开始对公务员考试进一步地完善与改革。  相似文献   

6.
左颖 《政府法制》2009,(2):15-15
被很多人喻为“金饭碗”的公务员岗位现在也将面临更加严格的考核和竞争,“公务员队伍将建立退出机制”的说法终于首次落到了“纸面上”。2008年12月2日下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国家公务员局在官方网站上连发了包括公务员考核、奖励、培训三个试行规定,这是国家人事部门首次对公务员岗位退出机制作出的具体规定。  相似文献   

7.
与中国百万考生争抢"金饭碗"一样,国外不少国家的报考同样火爆,而且各国的考试各有特色,五花八门. 英国:不像考试的考试 英国是实行文官制度最早的国家,早在1854年就提出了公务员考试测评制度.  相似文献   

8.
前沿视点     
《法治与社会》2013,(8):76-77
聘任制公务员谨防"泥化"和"铁化"杨涛在《山西晚报》上撰文,今年江苏将选择部分地区试点公务员聘任制;福建首批聘任制公务员也将陆续在漳州、厦门上岗;广西则拿出高层职位聘任公务员。公务员聘任制正成为一股"潮流"。相对于农民工的"泥饭碗"而言,聘任制公务员是"瓷饭碗",更有保障,更具有一定稳定性。但相对于委任制公务员的"铁饭碗"而言,却更具有灵活性,没有达到合同的要求,就可能解聘,从理论上讲,聘任制公务员工作积极性更  相似文献   

9.
《法庭内外》2011,(6):58-58
法官:我从2010年起一直在一家公司工作,但双方没有签订书面劳动合同。工作期间,我曾在双休日、节假日及平时多次加班,但公司没有支付过加班工资。两个月前,因公司无故突然将我辞退,我遂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公司支付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加班费和解除劳动关系经济补偿金。近日开庭仲裁时,因我觉得仲裁员偏向公司,便愤然离去,转而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却不予受理。请问这是为什么?  相似文献   

10.
法律信箱     
四种加班不能拒绝 在一般情况下,加班是要得到劳动者的同意的,但是法律 也规定有四种情况的加班是必须的,不需要征求劳动者的意 见,如果劳动者不加班则是违法的。这四种情形是: 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使人民的安全健康和 国家财产遭到严重威胁,需要紧急处理的; 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 公众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必须利用法定节假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 修、保养的; 为完成国防紧急任务,或者完成上级在国家计划外安排的 其他紧急生产任务以及商业、供销企业在旺季完成收购、运输、 加工农副产品紧急任务的。  相似文献   

11.
案例空虚的少妇29岁的冯晓丹出身教师之家,自幼父母管教严格。她品学兼优,连年获得"三好学生",后考入某师范大学,担任团支部书记、班长。毕业后,冯晓丹任教于江南某市重点中学,不久与男友小魏结婚。为了能让小家庭尽快步入小康,在外资企业就职的小魏为赚钱疲于奔命,节假日也经常加班,无暇顾及新婚妻子。冯晓丹娘家在邻市,在这座城市她没有亲人、没有知己。她的父母自幼除了对她的分数格外上心,从未培养过她的其他兴趣爱好。无人陪伴的日子一切都索然无味,寂寞的女  相似文献   

12.
热啤酒和冷三明治 透明与公开是北欧国家政府的一个主要原则。芬兰、冰 岛和丹麦的公共部门一切公开,所有档案都对公众开放,接 受市民和媒体监督。公共机构对社会透明,公务员岗位向每 个人开放。 芬兰年轻人从大学毕业进入公务员体系后,最重要的就 是弄清"腐败"的界限,即接受礼品或受请吃饭的上限是什 么。流传最广的一句话是:"公务员可以接受一杯热啤酒和一 个冷三明治,但如果喝上葡萄酒,那就危险了。"在接受礼品 上,法律规定公务员不能接受价值较高的礼品,根据物价指数 该标准时有变动,大概是20欧元左右。  相似文献   

13.
马学玲 《政府法制》2014,(19):14-15
近来,伴随着中共从严治吏的纵深推进,“公务员涨工资”相关话题持续引爆舆论.其实,当下公务员的牢骚已远不止于薪资待遇方面,人际关系复杂、晋升体系不健全等沉疴,也成为这些“体制内人”的困惑.从公务员不好当的集体呼声,到辞职下海的个体行动,囊括700万成员的中国“金饭碗”一族,正在经历着五味杂陈的痛与痒.  相似文献   

14.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前苏联刑法学界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影响,要么坚持"必然因果关系说",要么坚持"两分说",而且很多学者往往在不自觉中被哲学以及意识形态所限制。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高度。本文从对我国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展开,力图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刑法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15.
《法庭内外》2011,(10):58-59
我们所在的公司为不影响正常的生产经营,也为方便客户,常常利用下班后甚至节假日等业余时间,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各种业务培训或召开各种会议,仅上个月就占用了大家4个休息日和4个晚上。我们曾要求公司给付加班工资,但被拒绝,理由是培训和开会在于提高大家的各种素质,不属于生产经营,没有对公司产生效益。请问:该观点成立吗?  相似文献   

16.
李志刚 《江淮法治》2014,(16):55-55
正"三公消费",即指公务员差旅费、公车运行费、公务招待费所产生的三种消费,不独为当下热词,早在2000年前秦汉时期就有,而且历代王朝为规范"三公消费"、杜绝铺张浪费花了不少气力,但收效却不敢恭维。历代王朝为了维护自身统治,对官员出差接待标准大多作了硬性规定。朱元璋还动用严刑峻法整治"超规格接待"问题,甚至做出过"非军国重事不许给驿"的规定,其中流传至今的"四菜一汤"接待标准,就是朱元璋的发明。跟历朝皇帝相比,朱元璋非常俭  相似文献   

17.
黄静 《中国公证》2014,(3):87-87
正从小我就爱看港台剧,特别羡慕电视剧中头戴假发的律师,梦想着自己有一天也能够"仗法律之剑,行正义天涯",做一个"金牌律师"。但是机缘巧合,我走进了公证行业,成为公证大家庭中的一员,我不敢说自己已经爱上公证这一行,但至少说明我已经和公证交上朋友了,这个过程就好比谈恋爱,经历了蜜月期、平淡期、反省期,最终我找到了对自己的定位:做个"平凡、有责任心、富有激情"的公证人。也许说到"平凡",不少人会认为没出息,毕竟很多人都赞同这样一句话: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但是大千世界,芸芸众生,我们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最近,人社部公布的信息显示,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共有140.9万人通过资格审核,这一数字创5年来的新低,但"国考大军"仍面临64∶1的激烈竞争。许多年轻人对公务员职业特别是公务员的待遇有着较高期待,但基层公务员对"工资低、压力大"的抱怨时有耳闻。媒体调查显示,基层公务员月薪普遍在两三千元左右,公务员工资待遇远没有外  相似文献   

19.
几位普通警察致电本刊:他们说,身为人民警察,他们知道自己职业的分量,但频繁的加班、不规律的生活已经让他们身心俱疲。 上级号召:“人民警察,一心为公”,也因为工作的性质,他们没有节假日,没有正常的上下班时间,更没有加班费。老母亲没人照顾,孩子学习顾不上抓,有病没时间看……因此有多少同志离婚了,有多少同志积劳成疾。有的同志顶不住了,去找领导,领导说:“你们是警察,就要无私奉献。” 这几位警察说,他们想代表同行们问一下:“《劳动法》的规定对警察是不是不适用?我们是执法者,是不是就可以不遵守法律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公务员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于2006年1月1日起施行的公务员法是一部规范公务员义务、权利和管理的重要法律,其鲜明特点之一是对公务员的管理坚持监督约束与激励保障并重的原则。公务员是国家公职人员,掌握和行使公共权力,代表和反映机关的形象。权力的运行规律表明,有权力,就必须有制约和监督。没有监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