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拉丁美洲研究》2021,43(1):84-100
拉美是参与式(制)民主实践的先锋。相较于世界其他地区,参与式民主在拉美的确有着更为广泛的存在。拉美第一代参与式民主实践是20世纪八九十年代左翼在地方政府执政的产物,其主要内容是各种管理拉美城市的参与机制。拉美第二代参与式民主实践始于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拉美"向左转"时期,是该地区参与式民主试验的高峰。在此期间,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厄瓜多尔和巴西的左翼政府建立了多种形式的参与式民主。比较而言,委内瑞拉创造了一个激进参与式民主模式,寻求以参与式民主取替代议制民主;巴西提供了一个务实参与式民主模式,主张通过扩大参与实现政府有效治理从而巩固代议制;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则是混合模式,兼具两者特征。本文从正式性、代表性、范围—规模三个维度,对上述四国的参与式民主实践进行梳理和比较。本文认为,拉美左翼的参与式民主实践在扩大政治参与、增强民主包容性和提高政府回应性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为拉美国家民主体制注入了新的活力,体现了拉美国家在独立探索民主体制发展方面的积极意愿,但参与式民主体制的内在复杂性和拉美国家的剧烈政治变动使相关实践的可持续性面临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华清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的关系可分为3个阶段:第1阶段从1951年6月社会党国际成立到1962年6月奥斯陆会议,在这一阶段,社会党国际与拉美民主社会主义政党没有建立起正常的关系,其在拉美也没有多大影响,第2...  相似文献   

3.
20多年前拉美民主化进程启动时,拉美精英阶层、普通民众以及国际社会都对拉美民主化发展充满期待。然而,进入新千年以来,拉美民主化进程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拉美国家已有多位总统迫于民众压力提前卸任;一些国家的选举投票率下降,民众示威抗议等活动时有发生。2004年4月,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发表了由专家学者完成的关于拉美18国民主现状的报告《拉丁美洲的民主:公民民主的未来》(UNDP,DemocracyinLatinAmerica:TowardsaCitizens’Democracy,Argentina,2004)。这份理论与事实并重的报告对拉美民主问题进行了独到的解析,为深入了解拉美民…  相似文献   

4.
关于20世纪末拉美政治民主化独特性的再思考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是在冷战结束前后独特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 ,因此 ,具有明显不同于近现代的西欧和北美民主模式的特点。首先 ,拉美的进步社会政治力量是反对军人独裁统治、推动政治民主化的主要因素。此外 ,在经济全球化、区域化和由美国主导的自由化的合力推动下 ,拉美形成了“第三波”世界民主化的浪潮。其次 ,拉美民主政治的形式和内容都有自己的特点。除了“选举民主”符合西方民主所谓的“最低标准”之外 ,其总统制、政党体系、政治参与等方面都按照自身的逻辑运转。再次 ,在 2 0世纪末的拉美 ,尽管民主政治取得进展 ,但以军人干政为主要特征的普力夺社会残余依然存在 ,这不仅为军人重返政坛留下了空间 ,而且不利于民主政治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不同意识形态和政治立场的政治主体对民主模式有不同的选择。"第三波民主化"以来,拉美左翼成为民主政治的拥护者和实践者。20世纪末拉美地区政治格局"左转"对拉美民主政治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拉美左翼执政后进行了有效的民主治理,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在政权和政党更迭中,也基本遵守选举民主的竞争原则,使民主政治经受了考验。激进左翼的民主观强调民众赋权和参与,在执政后大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将参与制民主作为政治变革的根本目标,试图构建以参与制为主的新型民主模式,积极推进参与制民主建设,在一定时期内和一定程度上增强了民主政治的包容性。但是,激进左翼政权加强总统个人集权的行为和强硬的执政风格,弱化了代议制机构的横向问责制,加剧了政治极化,弱化了政治多元性,使得激进左翼的政治民主发展颇受诟病。温和左翼在理念和实践上都没有突破代议制民主的窠臼,使得代议制民主政治得以稳定发展。拉美左翼深化和完善民主的努力取得了一些积极成果,但仍面临诸多方面的严峻挑战。  相似文献   

6.
20世纪70年代末以来,拉丁美洲的政治民主化和经济改革已经彻底改变了二次大战后形成的政治、经济发展路径和格局.在30余年的时间里,民主政治取代了威权体制,并使频繁的军事政变乃至战乱告一段落.在拉美历史上,人口的绝大多数,不分阶级、种族、性别,第一次成为政治发展进程的参与者,其中包括各种色彩的政治力量特别是左翼力量.然而,拉美民主政治的质量以及民主体制下社会的治理状况却是千差万别和极不平衡的.拉美的发展面临着极其严峻的难题和挑战,这既来自民主政治本身,也取决于经济、社会生活中的一系列痼疾.政治发展进程不仅与民主的类型和程度相关,而且也与经济发展模式和社会整合方式密不可分.世纪之交的拉丁美洲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突显了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国际舆论认为,美国忙于反恐、伊战和中东民主改造,似乎对自己的战略“后院”——拉丁美洲的关注明显减少,拉美在美国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似乎变得无足轻重。有的西方学者称这是一种“仁慈的忽视”,有的美国学者则惊呼“美国正在失去拉美”。其实,从3月8日至14日布什的拉美之行就可以看出,美国实际上“很在乎”拉美,正在努力调整对拉美的政策,重新拉回渐行渐远的拉美。  相似文献   

8.
拉美民主向何处去?对于这个问题,学术界有迥然不同的回答。从拉美民主的现状来看,政治文化中非民主的成分仍然很大,公民社会发育不健全,公共机构腐败严重、运转不灵,选举缺乏实质意义,政党丧失社会信任,政策导向具有严重的倾向性,国际环境的影响也很不确定,权力高度集中于新兴的经济精英手中,权力结构出现严重失衡。在这种情况下,拉美社会不平等的程度会进一步加深。在宏观经济形势较好时,拉美的民主尚可保持稳定。一旦经济形势逆转,拉美的民主体制便岌岌可危。  相似文献   

9.
拉美左翼力量崛起评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世纪90年代后期,拉美左翼力量逐渐发展壮大。进入21世纪,拉美一些左翼政党或左翼组织正以崭新的姿态活跃于政治舞台,成为拉美民主政治中的新景观和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其突出表现为:一些拉美左翼政党或人物接连赢得本国大选,成为主导拉美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圣保罗论坛”成为拉美左翼力量汇聚的中心;“世界社会论坛”成为拉美左翼乃至全球左翼展示力量和政治诉求的平台。然而,左翼力量能否在拉美占据主导地位则将受到国内外诸多因素的影响和自身局限性的制约。拉美左翼力量所奉行的理念不是主观臆造和一时的心血来潮,而是对拉美社会现实的反映。拉美左翼政党只有不断进行理论和实践的创新,才能取得更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拉美政治研究重点从 5 0年代的中心 -外围关系研究转向 70年代的官僚 -威权主义研究之后 ,在 80年代集中于民主转轨研究。 90年代拉美政治研究的主旋律是民主巩固。本文在大量参阅国外相关文献的基础上 ,综述了 90年代拉美政治研究 ,包括拉美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及其相关理论、政府间关系、政党制度 ,以及文人与军队关系等方面。  相似文献   

11.
拉美政治现代化进程新探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总结了拉美三次现代化浪潮中政治发展的历史经验 ,回答了政治学研究中关于“西方民主普世论”是否有道理的问题。作者认为 ,拉美现代化进程中反复出现“民主—专制”周期性交替的现象以及近年来不断发生政治危机的事实都证明 ,西方的资产阶级代议制民主政治并不符合拉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拉美国家政治现代化的目标不应该是“移植”或“嫁接”西方的民主制度 ,而是要发扬战后拉美人民的制度创新精神 ,创造出符合本国国情的、有足够政治优势来实现国家现代化的新的民主制度。  相似文献   

12.
拉美文化是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与欧洲天主教文化、非洲黑人文化等异质文化之间经过"挑战—回答"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在以天主教文化为核心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边缘性和从属性、混合性、运动性、外源性。拉美文化的前述特征,决定了该地区民主政治的独特性——它模仿了新教文化下代议制民主的外表,却行天主教文化下委任制民主之实,纸面上的民主往往为事实上的独裁或集权所取代,这也正是该地区民主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蓬勃发展的社会运动是当代拉关左翼政治的重要内容,其表现形式包括印第安人运动、农民运动、失业工人运动、公共部门抗议活动等.拉美社会运动的主要特点是:以反对新自由主义和争取真正民主为主要诉求;以族群认同为基础形成新的参与主体;采取参与制民主组织和管理模式;一般不以夺取国家政权为目标;土著印第安人政治参与意识增强;国际化趋势日益明显.拉美社会运动是当代拉美左翼政治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左翼政党、左翼政权共同构成了拉美左派的三大主体,对拉美各国的政治进程产生首重要影响.但同时,拉美社会运动,也面临如何处理与左派政党和政权的关系以及内部分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4.
关于这次“战后拉丁美洲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学术讨论会”的内容,同志们希望我们做个总结。我想,这个总结不能做,也无法做。今天,我只能讲点个人的想法,作为我在小组讨论会上发言的补充。第一,有些同志提出“战后拉美政治进程和中拉关系”的讨论,涉及问题很多,究竟战后拉美政治发展的中心问题是什么呢?或者说“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的主要潮流是什么呢?我认为,这个主要潮流就是战后拉美的民族民主运动,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外抗强权、内争民主”的问题。因此,研究战后拉美政治发展进程,一定要抓住拉美民族民主运动  相似文献   

15.
60年代以来,民主社会主义在拉美地区的影响不断扩大。目前,在拉美属于这一思潮的政党有40多个,所控制的工会会员达2000多万。60年代中期拉美工运形成三派鼎立的局面以后,民主社会主义的工会一直是拉美工运中势力最强、影响最大的工会派别。近年来,随着世界格局的变化,拉美民主社会主义工会在拉美工运中的影响进一步扩大,但也面临着新的、严峻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对拉美左派重新崛起的初步评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进入 2 1世纪 ,拉美一些左派政党或左派代表相继赢得大选 ,或以新的姿态亮相于国内政治舞台 ,标志着拉美左派力量的重新崛起 ,从祟尚武装斗争转向议会民主道路并取得前所未有的胜利。这说明 ,拉美政治生态已发生重大变化 ,而这一变化将对拉美未来的政治、发展方向和社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一2 1世纪初拉美左派力量重新崛起具有如下特征。第一 ,一些拉美左派政党或人物接连赢得本国大选 ,成为主导拉美政治舞台的新兴力量。继2 0 0 2年 1 0月 2 7日左翼党巴西劳工党领袖卢拉当选总统后 ,1 1月 2 4日厄瓜多尔前左翼上校、“一·二一日爱国社…  相似文献   

17.
即将过去的80年代是拉美地区为争取和平、发展和民主进行不懈努力的年代,是拉美政治、经济、社会和对外关系发生深刻变化的年代。这里着重谈一谈跨入90年代拉美对外关系的变化和特点。 80年代,拉美地区发生了一系列举世瞩目的重大事件。这些事件无不与拉美对外关系有着密切关系并对拉美对外关系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事件有: ——80年代初中美洲冲突加剧并成为世界“热点”之一;1983年1月和1985年7月孔塔多拉集团和利马集团的先后成立及其对  相似文献   

18.
近期中拉关系的发展与美国的拉美政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中拉关系近年来有了较快发展,双方经贸关系增长迅速,政府领导人之间高层互访频繁。中拉关系的发展引起了美国的极大关注,美国对中国在拉美的经济、政治和外交活动,以及这些活动的内外驱动因素作了评估和分析。美国认为,中国在拉美的活动是一个新兴大国崛起的表现,但美国未将中国在拉美的存在看作实质威胁。美国将提高关注程度,维护美国的战略利益,防止中国影响拉美的民主化进程。同时,美国对拉美的外交政策没有作出较大和实质的改变,加强西半球的安全、促进民主、推进美洲自由贸易区的建设和维持对外援助仍是其对外政策的基本内容。  相似文献   

19.
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的民主机制进一步加强,经济诉求超越政治倾向,尊重民意、关注民生、深化民主、避免政策极端摇摆正逐渐成为拉美和加勒比地区政治演进的趋势。拉美经济正在出现新的变化,不同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政策及其走势差异明显,政策调整的压力和风险都在加大,避免经济波动、增加就业将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的政策目标。拉美贫困和就业状况有所改善,但影响社会形势根本好转的不平等发展依然是该地区难以回避的严峻问题,局部地区的社会形势仍然令人担忧。拉美和加勒比国家社会发展面临的新挑战是如何稳定和扩大已有的社会保障政策,拓宽社会向上流动的渠道,实现平等发展。在对外关系上,实用主义成为该地区多数国家外交的特点,各国间不同政治和经济利益诉求难免会有冲突,由此引发的局部关系紧张难以避免;出于自身利益的考量,多数国家都在寻求拓宽各自的外交空间,而美国对拉关系的战略调整也逐渐清晰,其影响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拉美在探索自身发展道路上不断取得进展,政局稳定,经济增长,社会压力减缓。拉美之所以取得这些新进展,主要得益于多种内外因素的综合作用,如拥有较有利的外部发展环境;代议制民主不断巩固,政党政治逐渐成熟;各国经济改革与政策调整奏效等。长期看,拉美仍面临不少严峻挑战,但未来几年,它将是第三世界中安全风险较低、社会较稳定的地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