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是以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在形式公正掩盖之下的极端社会不公正为逻辑起点,以克服资本主义社会公正的局限性为指向,主张全体社会成员权利和义务相统一的社会公正观。在当代中国,邓小平、江泽民及胡锦涛结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公正观,认为公正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公正的核心内容是以人为本,公正是实现社会和谐的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
王祥 《求实》2016,(5):25-30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是哲学史上划时代的变革,其当代性源起于时代诉求、实践发展以及近代以来西方哲学尤其是德国古典哲学的批判性继承和发展之中。作为人类最高智慧成果之一,马克思哲学始终属于当代哲学的研究视域,对其当代性的深层意蕴探讨是关系到马克思哲学理论命运和未来社会实践发展的重大问题。实践唯物论的哲学根基、本真批判精神二重性的科学态度、对资本主义现代性的深刻洞察使马克思哲学始终以与时俱进的姿态在各个历史时期保持着自己的创新活力,确证自己的"在场"和当代性。马克思哲学当代性所含的深层意蕴对于推动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指导我们认识和解决现实社会发展问题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以资本批判逻辑为主线,在对居住非正义现象的深入批判中形成了完整的居住正义思想。与资本主义标榜的虚假正义不同,马克思恩格斯居住正义思想遵循“批判—建构—实践”的三维建构意指,既揭露了资本主义存在的居住非正义现象,又阐释了居住正义的科学意涵,更指明了居住正义的实践理路。当前,这一思想仍然是批判资本主义的重要微观视角与解剖当代资本主义居住问题的利器,同时也为新时代满足人民对美好居住生活的向往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4.
杨晗旭 《求实》2013,(2):22-25
实践观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和基本的观点,蕴含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深刻批判。马克思首先借鉴了人本主义对人的本质的理解,确立了实践哲学关于人的现实本质及其生成过程,又通过异化劳动论证了资本主义制度对人现实本质的否定。实践哲学是马克思剖析和批判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论出发点,但实践哲学的这一重要内涵却长期遭到忽视。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和谐社会”思想及其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实现“自由人联合体”为模式的和谐社会是马克思恩格斯为之奋斗终身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提出,以空想社会主义的社会和谐思想为理论来源,以揭露和批判资本主义社会存在的种种不和谐因素为实践动因,它对当今认识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19世纪,在资本主义科技革命、自然科学的发展和特定的政治经济条件下,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应运而生。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内容丰富,主要包括以下几点:其一,科学技术的产生和发展由生产决定;其二,科学技术产生和发展的物质来源是自然界;其三,资本主义科技应用造成科技异化现象。马克思恩格斯的科技发展观为人工智能的当代发展提供了重要理论指导,包括强化人工智能科技生产能力、加强人工智能在生态文明建设上的应用、警惕人工智能的科技异化风险,以及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从而推动人工智能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汪岩桥 《学习论坛》2005,21(10):40-43
主张“重回马克思”的学者们把马克思恩格斯的哲学与苏联的哲学区分开来,再把马克思的哲学与恩格斯的哲学区分开来,还把“成熟时期”的马克思哲学与其他时期的马克思哲学区分开来,以求“真正的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当代形态必须体现今天的时代精神,全球化与民族化是一种辩证的互动关系。实践探索和学理探究及其辩证互动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形态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构建人与自然以及人与本身的和解是马克思恩格斯科学社会主义的总体目标。工业革命在推动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社会中人与自然关系的对立以及人与人之间的矛盾冲突加剧。针对于此,马克思恩格斯从两对矛盾产生的原因以及内在逻辑关系出发,阐述了解决两对矛盾关键在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实现,这也对当代中国解决社会问题以及生态问题具有重大的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的国家观彰显了科学性与革命性在实践基础上的有机统一,是人类社会思想史的重大理论成果。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发生局部调整,在如何看待马克思恩格斯国家理论遗产时,第二国际内部的认识产生了分裂,以伯恩施坦、考茨基等为代表的理论家们对其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曲解。列宁批判了第二国际的错误解读,并在其直接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观。马克思主义国家观的思想及行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它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依旧突出:一方面,它对当代资本主义国家实质的剖析仍然发挥效用;另一方面,不仅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也是推动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前发展的永恒航标。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实践主题的转换为最和谐思维的意义.和谐思维具有建设性的内涵,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与理论具有内在联系,构成其哲学基础.构建以和谐思维为主导的社会主义建设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当代发展的现实路径.科学发展观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哲学趋于成熟.  相似文献   

11.
马克思恩格斯在诸多论著中涉及到了艺术精神。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艺术精神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其核心是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其哲学基础是人的社会实践。从理论和实践上看,美学观点和历史观点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它要求按照美学和历史融合起来的观点和方法全面地考察文艺作品,研究文艺现象,进行价值判断,希腊艺术精神、现实主义艺术精神就是其体现。  相似文献   

12.
深化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认识,首先要正确把握马克思恩格斯是怎样科学论证“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以及列宁对马克思恩格斯论述的人类社会历史发展规律的贡献和发展。其次要全面分析当代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新变化。从中可以认识到这些变化并没有根本改变资本主义世界的基本矛盾,因而也决不会改变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相似文献   

13.
苗伟 《实事求是》2008,(5):16-19
人类通过以实践批判为核心的文化创造活动,创造着人的世界和人本身,不断接近自由全面发展的文化理想,这是马克思的“实践——社会——人”的文化辩证法。深切关注文化时代的文化精神,深化对文化时代的文化认识,这是文化时代的呼唤。走向文化哲学,完成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当代形态的重构,这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自身哲学使命和当今时代文化精神的自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文化形式在当代发展的文化逻辑。  相似文献   

14.
在马克思的政治哲学中将自由与人权都视为革命追求的目标和扬弃的环节,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蕴涵着关注人的现实境遇和未来状态,其关于资本主义现代性的分析以及共产主义的理论关怀也可以看作是“正义论”,因此,从历史与政治的共契中把握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核心范畴和当代回应就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近30年来日趋兴盛的一种社会主义思潮,是对资本主义的工业扩张主义所造成的生态危机挑战的理论回应.其理论核心生态发展观以实现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和谐为目标,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进行深刻反思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资本主义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各个领域的生态重建模式,为当代中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可以借鉴的发展理论和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16.
西方近代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是空想社会主义者,但他们提倡的社会和谐,是从抽象的理性出发,带有纯粹空想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从社会现实出发,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不和谐现象之原因、机制,提出了消除不和谐的内在机制,使社会和谐理论由空想变成科学。马克思恩格斯对空想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超越,对于我们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是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创立和发展过程相统一的,以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为主线,将城市批判和资本批判有机结合,并集中体现为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的批判。青年时期的马克思恩格斯以社会政治批判和经验观察为起点,以“经验模式”为主导,逐渐拓展出社会历史和城乡关系的双重逻辑;19世纪40年代中期,马克思恩格斯从政治经济学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对资本主义工业城市展开社会历史批判,完成了实践基础上的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最终形成马克思主义城市批判的独特思想范式。马克思恩格斯的城市批判思想对中国特色城市现代化道路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指出了俄国社会“有可能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但要把这种可能性变为现实,则需要严格的历史条件。分析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历史条件,可以看出,在当时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是不可能的。俄国和中国的社会主义实践也不是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论”思想的证明。必须以科学的态度对待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19.
《求实》2015,(6)
从马克思经济哲学看,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根源仍在于当代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同时与金融化的资本积累方式、虚拟化的"财富幻象"和投机化的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危机宣告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模式的破产,冲击了资本主义经济世界体系,也引发资本主义经济伦理观念混乱。要消除危机,根本途径是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的生产方式。对中国而言,则需要在坚持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前提下,积极推进和谐社会建设,大力弘扬"以人为本"的财富价值观与生活方式。站在马克思经济哲学的理论高度,以金融化时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一政治经济重大事件为研究对象,具有实践与理论的双重意义。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恩格斯创立唯物史观,得出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科学结论。列宁、毛泽东在俄国、中国这两个大国把社会主义变成了现实,社会主义国家曾经形成强大的阵营和资本主义世界抗衡。但是,当代社会主义陷入前所未有的低谷,唯物史观遇到了严重挑战。在历史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