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力资本理论是20世纪中期经济增长的约束条件发生转移以后 ,人们对增长因素重新考察研究的成果。80年代以后的内生增长理论从人力资本收益递增角度解释了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因 ,进一步拓宽了对人力资本理论的研究。西部地区在当前增长方式转型时期 ,必须贯彻“以人为本”的发展观 ,加大对人力资本的基础投入 ,以期走出一条经济社会全面协调与可持续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
经济增长的收敛性理论是经济增长理论的重要研究内容,可为我国的统筹发展提供实证分析框架,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文章应用经济增长收敛基本理论框架及主要分析指标对四川省地市级单位的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进行分析与测度。研究表明,近20年四川省地市级区域间经济不均衡现象总体在减弱,但收敛速度不稳定,其中,1990年至1993年和1997年至2002年是两段较短暂的经济增长发散期。通过对两段发散期进行经济分析,间接得出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受外部制度性因素干扰较大,区域经济战略与政策对四川地区经济发展的作用较为显著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问题的提出自20世纪40年代舒尔茨提出人力资本理论以来,人力资本及其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渐受重视。舒尔茨基于对美国20世纪上半叶经济增长的分析发现,由于忽视了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因而无法解释现实中产出增长率远远超出生产要素投入增长率的事实。他认为,研究经济增长,有必要将传统的资本概念中包括进人力资本的概念,而不是只考虑有形的物质资本,人力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远远大于劳动和物质资本的增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但舒尔茨并没有提出一个以人力资本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型。20世纪80年代以卢卡斯为代表的新经济增长理论,…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都市圈产业发展和演进趋势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长期以来,人们把京津冀地区产业发展格局的基本特征概括为:产业结构雷同、低水平重复建设和恶性竞争,并把它看作是制约京津冀地区经济增长的重要原因。事实上,上述理论概括和认识并没有真实反映该地区产业发展和演进的实际。与大的行业数据显示的情况不同,在更微观的产业和产品层次上,京津冀地区各主要城市之间已经初步形成了既存在专业化分工又存在竞争的格局,其优势产业面临的竞争更多地不是来自区域内部,而是来自区域之外。而动态地看,20世纪80年代以来京津冀地区的产业发展和演进表现为以重化工化为特征的不断加深的专业化趋势。这一演进趋势是南方新兴工业城市上游最终消费品产业快速发展所造成的竞争与带动双重作用的结果。从京津冀地区产业演进和发展的实际经验看,在新一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过程中,解决产业发展和创新能力问题才是实现该地区产业快速发展和国际竞争力提开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在新旧世纪交替的20世纪90年代,发展中国家将面临一系列世纪性经济课题: 1.人口:现在,地球上居住着51亿人口,其中75%居住在发展中国家。而且,世界人口的增长主要是在经济不发达的国家和地区。近年来,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增长率在2%以上,而发达国家只有0.6%左右。人口的迅速增长,不仅使发展中国家承受着巨大的消费压力,加剧了粮食短缺、失业增加、住房和卫生条件恶化等问题,且不利于人口素质的提高。据联  相似文献   

6.
一、关于总部经济。早在20世纪80年代,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已经出现了总部经济现象,它的深刻背景就是经济全球化与区域一体化发展。目前,总部经济已经出现并在中国的经济发展中掀起了一股浪潮,总部经济作为经济发展的一种新模式,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7.
20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经济学作为一门应用经济学科,其理论框架包括两大内容一是产业结构理论,二是产业组织理论.本文分别从这两个方面述评了20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状况.作者认为,20世纪以来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发展,主要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在80年代中期至今的十几年当中,正是实践的发展推动了研究的深入和理论的进步,并在逐步增加"中国特色"的过程中形成了中国产业经济学的雏形.在21世纪初期的中国,对产业结构问题和产业组织问题的研究,将随着产业经济实践发展的需要而越来越明显地融合在一起,得到新的推进和拓展.  相似文献   

8.
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突破了货币周期理论,把来自供给方面的技术冲击等意外真实冲击看作是经济波动的根源;认为经济波动不是对长期经济增长趋势的偏离,否定把宏观经济分为长期和短期的观点;坚持货币中性主张;反对政府的干预政策。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用微观经济理论来说明宏观经济波动,改变了人们对经济周期性波动原因的认识,超越了货币主义和新古典宏观经济学,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自由主义经济学的重大发展。  相似文献   

9.
从整体结构研究经济增长曹新关于经济增长问题的理论研究虽然学派林立,然而,它们都无一例外地把影响经济增长中的诸多要素中的某一种要素及其变化,视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决定因素。根据这一理论的立论分野,便形成了经济增长理论的物质资本积累决定论、技术进步决定论、人...  相似文献   

10.
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一直是理论研究和实证分析的热点之一。由于地区的差异性,近几年来关于区域金融与区域经济的关系差异的研究越来越多。通过对山东省进行区域划分,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运用泰尔指数来衡量区域经济和区域金融发展的差异,同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山东省区域金融发展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的差异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经济发展程度不同的地区,金融发展对各地区的经济增长作用效果是有差异的,对东部的经济增长的影响是正相关,而对西部则是负相关。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上海民族工作遇到了一些新问题,主要是流动人口中的少数民族问题在增多,少数民族的经济利益问题和涉及少数民族风俗习惯、宗教信仰的问题在增多。要做好新世纪初上海民族工作,就要立足本市,面向民族地区、面向海外;确立发展是民族工作主题的观念,确立与时俱进的观念,使上海不同民族的人们互相包容,和谐共存。  相似文献   

12.
市场社会主义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市场社会主义是西方学者对于把市场与社会主义结合的社会经济制度及经济思潮的概括。西方社会主义经济思潮产生于20世纪20—30年代关于“社会主义经济核算问题”的大论战,以兰格模式为代表。当时,不仅西方资产阶级主流经济学家认为它是异端邪说,而且社会主义理论学家也认为它是异端邪说。在西方一直沉寂多年,20世纪60—80年代,市场社会主义思潮重新兴起并逐渐发展和完善,形成了许多市场社会主义模式。如可行的社会主义,经济民主的社会主义,以银行为中心的社会主义,证券社会主义,实用的社会主义等等。它们的复兴绝不是偶然的,是在20世纪下半…  相似文献   

13.
发展观是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旨在回答发展的目的、发展的规律和发展的道路等问题。由于发展观不同.人们观察思考和解决发展问题的原则、方法和价值取向等也会不同,从而影响人们对发展战略、发展模式和发展方针的选择。从世界国际发展理论和实践看,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理论在西方国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产生了一些有影响的成果。借鉴这些成果.落实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必须牢固树立增长不等于发展、经济进步不等于社会进步、发展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对外开放要注意经济安全的思想观念。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民族发展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一个很有特色的组成部分,它为中国少数民族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为社会主义的民族理论提供了丰富的养料。邓小平民族理论主要涉及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关于民族发展的内涵,二是关于民族发展的原则和方法,三是关于民族发展的重要意义。一由于历史的原田,少数民族地区在经济文化方面与汉族地区相比差距比较大。全国解放后,党和国家对少数民族地区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使民族地区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随着今天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又有了更快的发展,但是与东部发达地区相比,其…  相似文献   

15.
关于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理论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经济中,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可以为中国的经济和金融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意见。该文对关于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关系的国内外学者的主要观点进行了分析总结,认为该理论侧重于实证研究,其研究对象的不同决定了研究结论的不同,而关于中国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关系的研究已随着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开始突出区域性特征。  相似文献   

16.
"精明增长"是20世纪90年代末诞生于美国规划界的概念,是一种在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基础上控制城市无序扩张、保护生态环境,服务经济发展,促进城乡协调,提高人们生活质量的紧凑式城市发展模式.精明增长理论以其先进的理念和大胆的实践,对我国的城市发展具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专门用途英语(ESP)理论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门用途英语(ESP)是20世纪6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以专业需求为基础的实用型英语教学理论,并已成为21世纪英语教学的发展趋势。目前,专门用途英语(ESP)教学已经在我国众多高等学校蓬勃兴起,培养了大批既懂外语又懂专业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发展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但是,我国ESP理论尚存在许多亟须解决的问题,国外关于ESP的理论是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18.
新增长理论与中国经济增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世纪80年代新增长理论的出现导致了增长理论研究的复兴。新增长理论将技术进步和人口增长内生化,并将不完全竞争和R&D理论引入增长理论,从而为政府政策影响经济增长提供了理论依据。新增长理论对中国经济有诸多借鉴意义。为了中国经济的长期增长,政府在推进技术进步、促进人力资本的积累和减少社会激励结构的扭曲方面还有许多事要做。  相似文献   

19.
三线建设是指从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始到80年代中期基本结束,以战备为目的、以国防经济建设为中心,在三线地区进行的大规模工业、交通等基本建设。在决策三线建设过程中,关于党领导三线建设问题毛泽东提出了许多重要论述,成为三线建设决策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20.
拉美国家“中等收入陷阱”及对我国的警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拉美国家在经历了20世纪50至80年代的快速经济增长进入中等收入国家阶段之后,受到经济增速滞缓、贫富差距拉大、外资依存度过大等一系列问题的缠扰,而未能进入高收入国家的行列,由此人们称这些国家陷入“中等收入陷阱”。我国在历经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之后,在2010年人均GDP已超过3800美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