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问题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是家教市场的主力军。大学生家庭教师身份的特殊性、“从业”的非正规性、维权成本高及维权意识淡薄等,使大学生家庭教师维权陷入困境。在现有法律框架下,探索由大学生、政府、实施法律援助的组织和个人、高校、社会媒体共同参与的大学生校外兼职维权机制,是帮助大学生家庭教师走出维权困境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2.
对在校大学生兼职打工问题的调查研究表明,大学生兼职的形式主要集中于家教、传单派发和促销三种,多分布在大二和大三年级,兼职时间多选择在周末和寒暑假。高校应为大学生提供便利的兼职条件;社会应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促进大学生兼职合法化和规范化;大学生则应树立正确的兼职观念,增强维权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3.
在校大学生利用闲暇时间勤工俭学已成为当前一种社会现象.通过调研,我们初步了解在校大学生打工现状及权益受损的表现,深入分析权益受损的原因,提出维护在校大学生打工合法权益的几点建议,即熟悉有关法律法规.提高防范能力;运用法律武器,自觉捍卫自身权益;掌握正确的维权方式,提高维权的成功率;尽快完善有关配套法规,确保大学生维权有法可依;立足长远,建立以学校为主、多方参与的维权长效机制.这些有利于校园稳定,有利于公正、公平和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立.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利遭受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从目前法律规定和研究状况来看,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保护规定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各部门法或者行政法规之中,且较为原则。笔者针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和理论研究的不足,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用法律维权,并对司法中关于权利救济的诉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兼职的权利保护及其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生在兼职过程中权利遭受损害的现象较为普遍,但是从目前法律规定和研究状况来看,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保护规定较为零散地分布在各部门法或者行政法规之中,且较为原则。笔者针对大学生兼职过程中的权利救济问题进行研究,希望在某种程度上能够弥补相关法律规定的缺失和理论研究的不足,指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用法律维权,并对司法中关于权利救济的诉讼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非法律专业女大学生法律维权意识的问卷调查,可以了解女大学生维权意识的现状,剖析女大学生维权存在的问题及原因,进一步提出增强女大学生维权意识的建议,从而优化高校法制环境,保障女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7.
将兼职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的法律关系界定为劳动关系更有利于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劳动关系是雇佣关系的一种发展形式.雇佣关系与劳动关系在法律调整的不断变化中,其边界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它们之间的差异并不是本质上的,而是法律理念的差异.兼职大学生是社会制度性弱势群体,符合劳动者的从属性特征,学生身份并不能阻碍兼职大学生劳动者资格的认定.当前,应将兼职大学生作为“特殊劳动者”,切实维护他们的劳动权益.  相似文献   

8.
当前,大学生以非全日制就业的形式兼职劳动的现象非常普遍,因此引发的劳资纠纷,大学生维权难的案例也层出不穷.如何在保障大学生受教育权的同时,保护好他们的劳动者权益,构建我国大学生非全日制就业的法律保障机制是当前值得讨论的话题.  相似文献   

9.
当前,对于大学生“打工”行为的性质,无论是社会界、教育界,还是法律界,都有不同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争议.综合分析相关法律规制,透视大学生“打工”行为的本质,结合相关理论,以非全日制劳动关系来界定大学生的“打工”行为,符合法律原理、教育目的和社会发展实际.  相似文献   

10.
当下大学生兼职普遍化,与此同时的是兼职大学生权益屡受侵犯。但现行法律对大学生兼职行为法律关系认定不明,兼职大学生权益受损后难以得到法律有效的保护。因此,对于大学生兼职行为法律关系的认定直接决定兼职大学生的权益能否得到法律的保护。本文立足于大学生兼职现状,通过实际调查,结合真实案例,梳理不同的学者观点后提出不同类型的大学生兼职归属于不同的法律关系的理论观点,深入分析了不同法律关系所应适用的法律规定,以期对大学生兼职行为法律关系的认定乃至权益的保护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1.
针对大学生打工是否受劳动法保护这一问题,通过对大学生用工中的相关称谓的辨析,以及对相关法律规定的澄清,指出在校大学生有资格成为劳动法意义上的劳动者,打工大学生与用人单位之间建立的是劳动关系,应当受到劳动法的保护,并且提出进一步规范大学生自主打工行为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当今社会,随着各高校对大学生各方面素质的高要求,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随之而来,许多问题也就出现了.由于对大学生兼职法律定位不准,社会关注力不够,各教育主管部门缺乏管理,以及大学生自身对法律意识不高导致大学生兼职过程中遇到众多问题.这就需要明确大学生兼职法律定位;确定法律监管主体,加强媒体监督.成立大学生兼职管理中心,统筹大学生兼职工作;大学生自身增强法律意识,提高自身保护能力.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对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的研究或论述很少,我国高校也并没有形成系统的劳动维权教育模式。大学生主要是通过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了解劳动保障法规。但是,高校的公共必修课的课程课程中"法律基础"部分涉及到劳动法的内容极少,缺乏针对性,无法达到劳动维权教育的目的。因此,帮助大学新生了解亟需掌握的劳动法律知识,培养我国当前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模式,劳动维权意识是有效开展大学生劳动维权教育的基本途径。  相似文献   

14.
维护少年儿童权益是法律赋予少先队组织的神圣责任,是党团组织对少先队的殷切期望,是少先队组织的本质使命。在社会转型、经济转轨的历史背景下,维护少年儿童权益成为少先队组织增强凝聚力、保持生命力的重要法宝。少先队组织维护少年儿童权益工作,可以从几个方面展开:进行少先队组织维权教育,提高组织维权的知晓度;建立少先队组织维权工作机制,提升组织维权的实效性;开展少先队专项维权行动,增强组织维权的影响力;关注重点领域和特殊群体,突出组织维权的针对性;推动构建社会化维权工作格局,体现组织维权的整合性。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强化基层工会组织的维权职能,创新工会维权模式,用好工会劳动法律监督手段,维护好职工合法权益,既能促进社会的和谐稳定,也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保驾护航。通过分析当前基层工会在维护职工合法权益中存在的问题及深刻剖析其维权乏力的原因,提出应从争取党政支持、加强工会建设、用好法律监督、创新维权模式等方面选择维权职能回归的路径,以期推动新时代工会维权工作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6.
勤工俭学、勤工助学、实习、兼职均为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表现形式。高校现行的勤工助学宜定性为政府、学校帮助困难学生完成学业的一种资助方式,而大学生为获取社会经验、促进就业在校外开展的实习、兼职则属于一种有偿劳动,大学生的身份属于特殊劳动者,适用《劳动法》予以保护。  相似文献   

17.
龚建林 《工会论坛》2005,11(3):36-37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教育工会存在和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党赋予教育工会组织的重要任务。当前教育工会维权存在着观念性、法律性、机制性障碍,要维护好教职工的民主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精神文化权益和社会权益,教育工会应采取以下措施:以宪法和法律为准则进行维权;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宏观参与,夯实维权基础;努力使工会工作融合到学校的中心和大局中去;切实加强工会的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18.
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是高职学院工会的基本职责。而高职学院绝大多数成立时间较短,其工会组织成立时间不长,不可避免地存在诸多不足。当前高职学院工会维权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高职学院工会独立性不够,维权职能难以突出;缺乏一套独立完善的工会法律法规,工会维权的刚性不够;双向维权意识较淡薄,主动性责任心不强;工会维权内容片面,队伍能力素质有限。针对上述问题,只有从体制、法律及队伍建设等多方面采取有效措施,才能切实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具体来说,就是要突出制度保障,建立和健全维权工作制度和工作机制;强化队伍建设,提高工会干部维权能力;依托现代手段,拓展和延伸工会维权功能;夯实学校物质经济基础,建立健全学校维权绩效评估体制。  相似文献   

19.
试论大学生兼职法律制度之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完善和发展,接受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现象,国家在不断加大高等教育投入的过程中,高等教育的学费也成为了学生所在家庭的重要负担,一部分大学生就通过利用课余时间兼职工作,来赚取自己的学费为家庭减轻困难。对于这种大学生兼职的现象越来越多,亟待需要法律制度进行保障大学生兼职的合法权益,文章就大学生兼职法律制度的完善进行探讨,以期能够给予当前的法律制度的修订和完善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0.
大学生兼职已经成为一种日益普遍的现象,在兼职过程中他们的权益遭受侵害的情况也日益严峻。其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兼职市场混乱,相关立法不完善,学校对大学生兼职的重视程度不够,以及大学生自身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欠缺。因此,规范大学生兼职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兼职环境,需要立法机关、行政部门和高校的相互配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