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由于邓小平文能治国安邦,武能带兵打仗,且办事干净练达、雷厉风行,年龄又最小,因而,毛泽东对他十分器重并寄予厚望。1957年11月,毛泽东率领中国代表团访问苏联,在向苏共中央总书记赫鲁晓夫介绍他的同事时,第二个就是邓小平。他说:这个人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柔中有刚,绵里藏针,很有发展前途,是个难得的人才。在毛泽东的介绍中,邓小平是唯一一位没有缺点的人。  相似文献   

2.
卷首语     
君不见苍天垂泪亿众悲,江河呜咽群山泣!时隔21年,万里神州又一次沉浸在巨大的悲痛之中,本世纪又一位伟人——邓小平溘然长逝!邓小平是一位名符其实的世纪伟人。他的生命伴着20世纪的风风雨雨,他的足迹踏著20世纪的潮起潮落,他的名字划出一个崭新的时代,在20世纪后半叶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翻身不忘毛主席,致富不忘邓小平”——人民象铭记毛泽东那样铭记着邓小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邓小平是20世纪两位具有世界影响的历史伟人。邓小平充满传奇色彩的“三落三起”的政治经历,为人们广为传诵。而在“左”的思想下,毛泽东也曾有过四次遭贬的逆境。毛泽东十分赏识邓小平,认为他“人才难得”。邓小平对毛泽东也非常敬重。在“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有人要否定毛泽东的历史地位时,他毅然肯定了毛泽东在全党的历史地位和作用,维护了毛泽东的光辉形象。对于建国后邓小平与毛泽东的关系,读者已经比较熟悉,这里记述的,是革命战争年代二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生前在其著作、讲话、谈话或诗作中曾评点过许多重要历史人物,包括他的部下。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战略家,能够进入他的视野,获得他的直接评价并非易事。而一个人能得到他多次评价,并且主要是肯定性的评价,则更是难上加难。邓小平恰恰就是一位多次被毛泽东论及并给与高度评价的人。根据有关资料记载,从上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毛泽东至少七次直接评价邓小平。这些评价,比较清晰地展示了毛泽东心目中邓小平的品格、才干。毛泽东第一次评价邓小平是在“八大”召开前夕。新中国成立后,邓小平先是主政西南,任中共西南局第一书记。1952年奉调进…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说过:“从1957年第一次莫斯科会谈,到60年代前半期,中苏两党展开了激烈的争论。我算是那场争论的当事人之一,扮演了不是无足轻重的角色。”回顾历史,邓小平生前曾八次到莫斯科,其中有五次是参加中苏会谈。这几次会谈,都得到毛泽东的高度评价,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华。一、1957年莫斯科会谈,毛泽东夸邓小平:“既有原则性,又有灵活性,是我们党内难得的一个领导人才。”1957年11月,毛泽东率中国党政代表团去莫斯科参加十月革命四十周年的庆典活动和各国共产党、工人党代表会议。邓小平随同毛泽东到莫斯科,除了参加会议外,他的主要任务是代…  相似文献   

6.
《党建》2008,(9)
在"文化大革命"的十年中,邓小平两次被打倒,但毛泽东两次都把邓小平的问题当做内部矛盾,对邓小平的处理都留有余地。其中的原因,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毛泽东看中了邓小平的才华。而且邓小平的性格又很像毛泽东,就是在原则问题上不肯让步。所以,毛泽东很欣赏邓小平。他不只一次地在公开场合下评论过邓小平。在中共八大召开前夕,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和邓小平年龄相差11岁.他们在人民革命和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中,为中国人民做出过许多贡献,是把握历史趋势的伟人,举世瞩目.他们以马克思主义智慧、魄力和功绩,赢得了人民的信任.他们都多次挨整,甚至撤职,几落几起,但都得到了历史选择,博得更多人的信赖和爱戴.他们的一生,形成了协作、继承、发展的关系.毛泽东赞誉邓小平“人才难得”,又抱怨邓小平有时不听他的话,甚至把他起用的邓小平在“文化大革命”中两次“打倒”.邓小平一直非常崇敬毛泽东,他说:“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他曾是毛泽东的得力助手,但对毛泽东晚年的错误进行了抵制,对毛泽东思想做到了继承和发展.1927年8月上旬的一天,毛泽东顺着汉口沿江大道向左拐,穿过英租界进入俄租界,按照事先得知的地址,轻轻推开了汉口三教街41号的后门.毛泽东进了楼上的会议室,与会者已到了10余位,大多数都是老熟人,生疏的只有1人,当毛泽东的目光注视他  相似文献   

8.
毛泽东、邓小平治国方略比较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毛泽东和邓小平是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治理国家的主要代表。他们的治国方略既有相同的地方,又有不同之处。邓小平继承并发展了毛泽东正确的方面,又有新的创造,并总结了毛泽东的教训,避免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  相似文献   

9.
在近三分之二世纪中,我们党大体做了两件事,一件是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另一件是正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这两件大事上,分别产生了两位伟大的人物:一位是毛泽东,一位是邓小平。毛泽东是我们党第一代领导集体的核心,邓小平则是第二代领导集体的核心。他们分别为我们的伟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群众说,翻身不忘毛泽东,致富感谢邓小平。要把我们的事业推向前进,就万万不能把这两位伟人割裂、对立起来,更不能相互排斥。科学的正确的态度应该把这两位伟人紧密地联系起来研究和学习。本文试就毛泽东和邓小平思维方式风格的一致性谈点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在人民共和国最早授街的57位上将中,有一位国民党军的起义将领,那就是第六十九军军长董其武。他戎马一生,在抗战中功勋卓著。于1949年起义实现了毛泽东提出的"绥远方式"。董其武从国民党上将到共产党上将再到全国政协副主席,并终在邓小平的平怀下,于耄耋之年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为其传奇的人生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相似文献   

11.
毛泽东把邓小平介绍给赫鲁晓夫 1954年9月29日,赫鲁晓夫率部长会议主席布尔加宁、副主席米高扬等乘专机抵达北京,对中国进行正式访问,并参加中国国庆庆典。9月30日,毛泽东率刘少奇、朱德、周恩来、陈云、邓小平等主要领导人,会见了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联政府代表团成员。 当时邓小平并没有引起赫鲁晓夫的太多注意。在赫鲁晓夫的印象里,他只是很多副总理中的一位,中苏友协名誉理事之一。凡是有关对外的事务,他都表现克制,让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等领导人出头露面。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初,中国北方有一位早期的革命家,他和邓小平既是同学,又是战友;既有一起出国留学的经历,又有共抗倭寇的传奇;既有同覆劫难的遭遇,又有蛟龙腾水的复出。他叫孔祥桢,是山西省晋城市的第一名共产党员,晋城市泽州县巴公镇北堆村人。相识于莫斯科中山大学20世纪20年代,邓小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发展哲学是我们时代精神的总结。是对毛泽东发展哲学的辩证否定。其扬弃性具体地表现在邓小平发展认识论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问题的回答;邓小平的发展方法论所提出的发展模式:用八个部分阐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方法,是对毛泽东发展哲学六个部分内容的时代化及其体深化;扩大了人民的范围,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更集中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相似文献   

14.
探索中国式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是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宏伟志愿。毛泽东是探索中国式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先驱者和开拓者,邓小平则是这一伟大事业的集大成者和总设计师。 毛泽东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他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所作的重大贡献,可以概括为三个基本方面,即:创立了一条思想路线;探索了三条道路;形成了三套理论。具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邓小平在反腐意义、腐败成因、表现、反腐举措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反腐倡廉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反腐倡廉理论。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内,邓小平是继毛泽东之后的又一位辩证法大师。邓小平提倡“照辩证法办事”的观点深受毛泽东的赞扬。1957年1月,毛泽东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说:“要照辩证法办事。这是邓小平同志讲的。我看,全党都要学习辩证法,提倡照辩证法办  相似文献   

17.
李洪峰 《党的文献》2015,(3):123-125
邓小平《关于西南地区的土改情况和经验》一文,及毛泽东对该文的六处批注,反映了邓小平和毛泽东两位伟人的智慧。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两位伟人善于把握全局,善于把握主动,善于抓住中心环节,善于解决关键问题的胆识和魄力;体会到邓小平高超的理论政策水平和文字驾驭能力;领悟到毛泽东善于把个别上升到一般、善于进行具体指导的高超领导艺术。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把毛泽东提出但没有展开的生产力理论,发展到了一个较为完整、更为现实、层次较高的阶段。这一高层次、根本性的理论,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部分。 一、邓小平把毛泽东生产力理论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新中国诞生后,毛泽东多次谈到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他说:如果我们不能使生产事业  相似文献   

19.
毛泽东与邓小平对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农业发展的途径、农业发展的规划及经营体制的制定上,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邓小平继承、发展了毛泽东农业思想,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农业思想。  相似文献   

20.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习和研究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理论意义。 邓小平的爱国主义思想,体现在他始终如一地把富民强国、振兴中华摆在第一位,并找到了实现这一理想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他爱国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和实质内涵,突出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富民强国,振兴中华的首要前提是救国救民,争取国家独立。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和邓小平等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