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警察开枪后的心理表现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8,(21):60-61
民警: 我是一名刑警.参加工作已经快8年了.在单位干得还算可以.领导和同志对我都比较认可。但近几个月来,我总是心神不定.心里经常会出现一种莫名的恐惧感.有时在聊天中听到同事们说到枪或看到同事在执行任务时带枪.心里就不舒服.甚至手会发抖。原因是今年5月.我在抓捕犯罪嫌疑人的时候开过枪。  相似文献   

2.
王淑合 《人民公安》2009,(15):58-59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机关民警.在工作中经常会和领导顶撞,对集体活动也经常有逆反心理,同事们也都认为我思想落后.脾气暴躁。我确实看不惯我的领导.更不相信我的同事.我不会和任何人说我的心里话.包括我的家人.甚至我对我的妈妈也不信任,经常抱怀疑态度。我常常对我的同事存有戒备心理.总是猜疑他们不怀好意,更看不惯他们的言行.尤其是他们见到领导时那副哈巴狗似的嘴脸我更是气愤。在单位我特别爱发脾气.人际关系不是很好。回到家里,心情也不愉快,  相似文献   

3.
“小时候,爸爸是家里的顶梁柱,高大魁梧的他为我们遮风挡雨;妈妈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相夫教子。长大后,少不更事的我总想挣脱爸爸的束缚,屡次顶撞唠叨的妈妈。岁月荏苒,光阴似箭,有一天突然发现爸爸的背已经驼了,妈妈的身体已经臃肿塌陷。我想,是时候尽一份子女的责任了,悉心呵护起这个家:给父亲一个依靠的臂膀,做他贴身的拐杖;为母亲撑起一把庇护伞,遮蔽盛夏的骄阳。朋友,  相似文献   

4.
冀冰 《人民公安》2010,(23):58-59
我出生在一个书香之家,外祖父是晚清时代的官员,酷爱书法绘画。早年家里存了很多名家书画,只可惜在日本侵华的时候基本都丢失了。在故乡,每逢春节或谁家办喜事总要请外祖父为他们写对联,请母亲为他们绣花,描花样,做嫁妆。在家乡一带,外祖父和母亲算是小有名气的了。  相似文献   

5.
重负之下     
我就从来不去体检,一来根本没时间,二来如果检查出浑身是病.我工作还千不干了?在涟源市公安局刑侦大队教导员周光前病逝后.同为民警的女儿周秀华在博客上写道:家里每个人都患有“电话恐惧症”,一到深夜,家里只  相似文献   

6.
母亲的眼泪     
陈文海 《中国保安》2006,(10):46-48
童年的记忆中,母亲是个极好强的人。她虽然不识字,但很识大体,是典型的贤妻良母。父亲一直缺少家庭的责任感,他那时是村里的会计,官不大,架子却不小。在家什么事不做,整天在外吃喝赌。是母亲一个人把家里家外料理得那么好。我小的时候,身体不太好。那时,村里的医疗水平很差,每次犯病,母亲总要背着我走上10几里路到乡里的医院去看病,父亲总以工作忙为借口,没有陪过我一次。记得有一年夏天,我发高烧并不停地呕吐,而不巧的是那天母亲也卧病在床。可是体弱的母亲硬是挣扎着起来背上我向医院赶去。一路上,母亲走得好艰难。在村口,我们遇见了喝得…  相似文献   

7.
《人民公安》2008,(7):48-49
民警来信:我是一名乡镇派出所的民警.我们这个所共有十几名警员.负责的地域较广,有10几万人口,工作强度较大。我每天都要在所里工作,几乎没有周末.而且每周还要值两次夜班.有的时候夜里还要出警。现在夜里睡觉很不踏实.老是担心手机会响.白天害怕听到派出所里报警电话。最近感觉特别累.睡眠严重不足,白天老打瞌睡.  相似文献   

8.
我的感受     
伊人 《半月谈》2005,(9):71-71
在我年幼的时候.家对我来说不是温馨的避风港.而是随时都会硝烟弥漫的战场.父母经常会为各种鸡毛蒜皮的小事吵个不休,脾气暴躁的父亲急了会对母亲抡拳脚.母亲早就受不了这种折磨,但考虑到我还小.就只好忍着。在我上中学的第一年,母亲松了一口气.很快提出了离婚.我被判给了母亲。当时的我心里有一种很复杂的感觉.  相似文献   

9.
《人民公安》2008,(13):52-53
民警来信:我是一名社区民警,工作非常辛苦,整天没有喘息的机会,忙完了这事,又有那事,有时不由自主就会烦躁,经常发怒,有时回到家里也很烦,家人也经常抱怨。我自己知道这样于人于己都没有好处.可就是控制不住.我是不是天生就爱发怒的人?您是否能够告诉我一些减少发怒的方法?不仅我需要.我想其他像我一样的民警也同样需要。  相似文献   

10.
《中国保安》2012,(6):64-65
我是一名物业保安员,2月中旬的时候,我所在的小区内一名租房的小姑娘郑某来到我们保安队反映她被偷了40多块钱,我们保安队和管区的民警去她簪看了看,并没有发现有盗窃的迹象。过了不到一周,郑某又来反映说她家里又进贼了,这次丢了100多块钱。基于这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民警来信: 我是一名刑警队的民警.参加工作已经两年时间了。怎样有效地与证人打交道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在调查取证的过程中.我经常会遇到群众不配合的情况.他们明明知道嫌疑人的情况可就是不说。为此.每次去取证之前我都绞尽脑汁地预想可能会出现的情境和应对的方法,想做得更充分些,即便如此,对方也常常不合作.沟通很难顺利完成,结果令我不满。有些时候明明已经开始了沟通.但由于多种原因,中断的情况非常多.如何才能使交往进入一个良性循环,请专家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2.
母亲的眼睛     
正母亲年轻的时候,有一双漂亮的眼睛。我七八岁时,母亲在戏台上唱戏。她演花旦,眼睛灵动有神采。戏台上的母亲,扮演的总归是别人。我最喜欢母亲在家里的样子,尤其是她缝衣服的样子。灯光下,母亲的脸有柔美的轮廓,眉清目秀。她专注深情地挑起针线,有时用牙轻轻咬断线头,有时把针往头发里插一插。母亲有时会抬起头看我,她冲我笑的时候,眼睛亮晶晶的,闪着温暖的光。  相似文献   

13.
民警来信:我是一名派出所民警,从事警察工作已经有8年了,工作一直比较顺利,家庭生活也比较和谐。两个多月前,由于工作上的事和单位领导发生了争执,思想上想不通,感到委屈。而且近几年警务改革一个接一个,竞争上岗、责任倒查、绩效考核、规范执法程序等等,这些措施给我们基层民警带来了很大的工作压力,遇到与案件当事人发生争执的时候,领导和家人不理解的时候,心里特别难受,有时吃不香、睡不好,不愿意与别人打交道,压抑烦闷,打不起精神,不愿意和同事讲话,回到家里经常和妻子吵架,看孩子也不顺眼,动不动就想发脾气。  相似文献   

14.
舅爷     
单位放假,谢绝了同事们搭伴去旅游的邀请,回老家看望年迈的父母,想借机好好补偿一下长年在外工作不能尽孝床前的歉疚。父母高兴极了,妈妈整天颠前跑后算计着给我做好吃的,父亲脸上的皱纹也舒展了许多,晚上没事的时候,我就陪父母聊天,聊我的工作、聊家乡的变化和对过去的回忆。每到这时,父亲总要提起舅爷。舅爷是父亲的亲舅舅,说实话,我对舅爷印象并不好。小的时候,家里很穷,父母拉扯着我们姐弟五个艰难度日。从母亲那儿,我知道舅爷生活在大城市里,家里住楼房、很有钱。每年腊月二十七八的时候,父亲都要进城看舅爷。那时过春…  相似文献   

15.
杨银禄 《同舟共进》2011,(12):33-35
康生早年就认识江青?传说江青的母亲李栾氏曾给康生家当过佣人,就在那时,康生认识了江青。汀青的母亲是否给康生家当过佣人无从考证。即使当过,那也是江青五六岁的时候。1972年夏天,江青与美国女作家维特克夫人谈话时(当时我在场)说:“有一年正月十五(元宵节)那天,我父亲因一件小事毒打了母亲,母亲忍无可忍,一气之下带着我离开了家门。”“我母亲要出去工作,因此我可以上学。”“诸城县一个有一妻几妾的姓孙的地主收留了我们俩。不久.母亲又找到了一份工作。这是一家‘破落地主’。”“在我只有五六岁的时候,我就试着走夜路去找我母亲。”  相似文献   

16.
那夜的月光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这千古绝句,确实道出了游子的心声。又是一年佳节到,虽然公司发的月饼种类很多,味道也很好,但我却无心品尝,遥望空中的明月,思绪像月光一样慢慢铺展开来。小的时候,总盼望逢年过节,因为在那样的日子里总可以吃到平时吃不到的东西。我知道,中秋节母亲一定会想法设法买那种带冰糖的月饼,于是,在距中秋还有一个多月的时候,我就开始掰着指头数了。母亲知道我的心思,于是她盘算着家里的钱,那时候,家里的境况不好,每一笔钱都是计划好了的,不能多花一分钱,但我心里清楚,母亲会有办法的。七岁那年的中秋节,母亲为…  相似文献   

17.
生命回忆     
母亲是一个命苦的人。在我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这一点。因为在儿时的记忆里,我就经常拿母亲和村里的其他女人相比较:别人在树荫下纳凉的时候,母亲却头顶着草帽在地里干活;别人还在黎明的梦乡酣睡的时候,母亲就已经去山下的小溪挑水去了,可以说母亲挑水的扁担发出的“咯吱咯吱”声响,是村里最苦难的旋律。  相似文献   

18.
编辑老师:您好。在我很小的时候,父亲因公伤去世,母亲也没有像样的工作。家里一直享受低保。今年下半年,18岁的我刚刚在北京找了一份保安的工作,弟弟在老家山东也找到了工作,都有了一定的经济收入,那么我母亲是不是就不能再享受低保了?  相似文献   

19.
小保: 我母亲是一位农村劳动妇女.勤劳惯了的母亲在家里闲不住.在一位老乡的介绍下到一所私立学校做杂工:负责给学校的花草树木浇水,校园卫生的清扫等工作.每月的工资是450元(每天15元)。刚开始的一两个月由于是冬天,活计并不多,一天工作也就在7个小时左右;但在今年新学期开学后.又是植树、又是擦玻璃.整天忙得不可开交.工作时间经常超过8小时。  相似文献   

20.
喻向午 《政策》2008,(12):50-51
7月下旬的一天晚上,我跟母亲打电话。还没有等我说什么,母亲就焦急地对我说,麻烦了,电视机坏了,马上就是奥运会了.这可怎么办?母亲对奥运会很上心,奥运火炬开始传递,她就一直在关注。有一次,我告诉她,在武汉传递的时候,奥运火炬要从我们办公楼临近的东湖路上经过。听了我这话,她一度打算来武汉看火炬传递.她说,我一个老太婆,不能挤,就站在你们楼上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