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2.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亚太地区安全问题及各方的基本态度燕杨,楚刀一、冷战后亚太地区的安全形势冷战后,亚太地区两极对抗格局瓦解,以多边协调、相互制衡为特征的多极化格局趋于形成,缓和、稳定与发展成为地区形势的主流;国际关系的主轴从军事对抗转向经济竞争与合作,各国为发展经济谋求...  相似文献   

3.
以理性思维谋求中日关系的跨世纪发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中国50年的对日关系分为三大阶段:1949-1972年两极对峙时期,日本追随美反共遏制政策,中日基本处于相互对立状态;1972-1989年两极多元时期,两国突破两极格局的藩篱复交,经贸、资金、技术诸领域的合作取得长足发展;冷战后,在多极化的背景下,中日关系进入摩擦与协调同在、竞争与合作并存的阶段。现阶段的中日关系以巨变后的世界政治格局为舞台,以经济全球化催生的国际关系新形态为背景,在形态上带有浓重的时代特色与空前的复杂性,并直接构成对旧有模式与政策思路的历史性挑战。在亚太及世界形势发展的助推下…  相似文献   

4.
当前,世界形势正处于重要转折关头。随着中导协议的签署,美苏关系乃至整个东西方关系出现新的缓和,世界热点地区普遍出现政治解决的趋向,军事因素在国际斗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而经济和科技日益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主导因素。这些事实表明战后持续40余年以军事对抗为主的冷战时期正走向结束,逐步进入一个以综合国力竞争为主要内容,以和平与发展为基本标志的新时期。但同时也必须看到,导致国际局势  相似文献   

5.
本世纪70年代后,由于新技术革命的兴起和全球经济、政治形势的变化,国际关系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即随着高科技作用的日益突出,国家力量对比的重心已开始从军事迅即转向经济领域,综合国力成为越来越多国家竞相争夺的战略制高点。因此,如何从科技、经济、军事、文化、生态等方面强化本国优势,以维持现在和未来生存与发展的有利国际地位,显然是一些主要国家综合国力较量最为重要和现实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1991年苏联解体,原来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冷战对抗争夺世界霸权为主要特征的两极格局随之终结,国际形势处于旧格局在改变中、新格局尚未形成的大转折时期,其基本特点是一超多元,即一个超级大国和多种力量并存,并逐步向多极格局过渡。21世纪国际关系将形成同过去大不相同的多极格局,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基本原因一是资本主义经济政治发展不平衡的规律,二是二战后殖民体系崩溃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崛起。一  美国是当今世界惟一的超级大国,其实力远远超过极盛时代的大英帝国。“在仅仅一个世纪的时间里,美国从一个孤立于西半球的国家…  相似文献   

7.
当代国际关系中的文化博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人类社会跨入新千年之际,国际关系错综复杂。世界形势变化多端。各国正在根据自身利益和所处环境不断制定和调整发展战略。经济、科技、军事、文化等都是其战略考虑的基本因素。在综合国力的激烈竞争中,文化因素的影响和文化力量的运用已成为不可或缺的手段。不同文化的矛盾运动对国际关系的演变产生了重大作用。  相似文献   

8.
新型两极共生关系研究对分析当前国际格局具有重要价值。在中国持续崛起,美国实力相对衰退的背景下,国际权力分布正在发生深刻调整与变化,国际格局开始出现和建构中美新型两极共生关系趋势。与旧时代对立对抗的传统两极关系不同,新型两极共生关系立足于21世纪,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理念,彼此相互竞争但不对抗、相互牵制但不会彼此冷战和热战、各自加强军力但不进行军备竞赛、各自发展不在全球寻求势力范围,具有鲜明的时代观、共同的合作观、公正合理的规范观、休戚与共的命运观等特点。新型两极共生关系跳出"修昔底德陷阱",重新定义和诠释了新时代崛起国与霸权国在国际体系中的互动模式——新型竞争共生关系,超越了传统的两极对抗关系。在国际环境、国家实力、战略取向、政策推进等方面,新型两极共生关系需要适宜的生成条件。在权力关系、制度建设、价值观念等层面,新型两极共生关系遵循特定的生成逻辑。为构建和培植中美新型两极共生关系,中美两国应具备战略性的长远眼光,充分发挥双方领导人的政治智慧,共同化解国际体系中两国的结构性矛盾,增进两国战略互信,加强地区议题上的合作。虽然中美两国间仍然存在战略互疑和政策推进等困难,但是构建中美新型两极共生关系的前景广阔,这也契合和平与发展时代新型国际关系的发展要求。  相似文献   

9.
国家利益是制约影响一个国家对外政策以及国际关系发展变化的最重要因素之一。9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瓦解,冷战结束,各国经济相互依赖日趋加深,世界各国,特别是一些主要大国对于国家利益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表现是:1.冷战后国家安全利益的重点由政治军事安全向经济安全转变;2.国家政治利益的实现由直接的意识形态较量向竞争综合国力的优势转变;3.国家主权作为国家的根本利益由不可分割、不可转让向在自愿基础上的部分共享、部分让渡转变;4.追求国家利益的手段由主要依靠军事实力向依靠经济科技实力转变;5.对于国家利益的追求由重视既得利益向重视未来利益转变。充分认识上述变化,对于我们正确地把握国际关系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制定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对外政策,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2 0 0 2年 ,围绕反恐进行的国际合作得到继续发展 ,大国协调正在成为国际关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的主要支柱。 2 0 0 3年 ,伊拉克战争、巴以冲突、印巴危机以及朝鲜半岛的核计划问题等不确定因素 ,将给本已举步维艰的世界经济和处在转型过程中的地区安全格局涂上一抹阴影。  相似文献   

11.
80年代以来,世界形势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美苏缓和加速,战后形成的美苏两极格局正向多极化发展;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保持了一定经济增长速度,广大发展中国家则多被债务危机和经济危机困拢,经济停滞不前,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当前,一场以科技革命为先导的经济竞争正在世界范围展开,世界经济出现了向区域化集团化发展的趋势。在这种复杂多变的形势下,拉美各国正对其外交政策进行调整,美拉关系正在发生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不平衡发展。除了原有直接涉及外交、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特征之外,更具备了很多非传统安全的内容,例如国际资本通过债务危机或量化宽松政策以隐蔽的方式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索取,以及诸如“转基因”、“新物种”等新技术形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侵占”等等。中印两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势必首当其冲。所以,中印两国应建立起新型的发展中大国关系,从而应付新国际关系格局的挑战,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权利。  相似文献   

13.
美国亚太战略刍议池元吉以苏联解体为转折点,历时近半个世纪的以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军事对峙、军备竞赛和军事扩张为基本特点的冷战时期基本结束,开始了以和平和发展为主旋律的新时期。在这个时期开始的几年里,世界明显地出现了政治多极化、经济区域集团化、国际关系协调...  相似文献   

14.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拉丁美洲国际关系的发展在世界总格局发生的一系列根本性变化影响下,展现出许多新的特点。这一时期是拉美国家反对美国霸权、巩固和发展民族独立的最重要的历史时期。在这一时期,拉美工业和城市发展较快,农业资本主义因素逐步增长,民族经济和政治实力大为增强。因此,拉美国家已有较大的实力对抗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国内的封建势力,“经济上受制于人,政治上受控于他”的局面开始发生变化。民族资产阶级逐渐占据拉美政治舞台的中心,成为拉美政治进程的主要领导力量;  相似文献   

15.
发展中国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现的一个国家群体,在冷战时期被称为第三世界国家,开始的界定是帝国主义阵营为第一世界,社会主义阵营为第二世界。1974年2月,毛泽东对三个世界划分又提出,苏、美为第一世界,亚非拉广大发展中国家为第三世界,介于两者之间的为第二世界。无疑后一种划分强调了反两霸的思想,政治上的针对性更强。上个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人们习惯称这些国家为发展中国家,则是更多地强调了经济、社会和发展。发展中国家一直是国际政治中不容忽视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冷战结束以后,对发展中国家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与作用存在着不同的认识和观点。本文拟对当前发展中国家面临的问题、它们在国际关系格局中的地位及作用,以及中国同这些国家的关系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去年下半年东欧发生的剧烈变化为标志,世界进入了以雅尔塔体系为基础的两极对立的格局向新的多极格局转变的过渡时期。过渡时期的世界矛盾呈现特殊的错综复杂性,当前世界的基本矛盾仍是东西南北问题。新的世界格局的面貌主要取决于下列因素:社会主义国家改革的进展情况;资本主义国家发展不平衡规律引起的西方各大国力量对比变化的情况;当前正在展开的综合国力竞赛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秘鲁经济转型中的“经济外交”张怀林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和冷战的结束,世界由两极“军事争夺”转向多极“经济竞争”,“经济外交”成了国际关系的重要因素。为适应这种潮流的发展和其本身经济转轨的需要,秘鲁实行以“经济外交”为主轴的“新...  相似文献   

18.
刘江永 《东北亚论坛》2020,(3):3-16,127
在世界大变局中,战后国际格局重大变化的主要标志是“世界老二”易位。苏联、日本皆不例外;21世纪以来欧盟也由盛转衰。未来国际格局可能有三种前景:1.中美两极对抗体制;2.中美竞争合作的“两极多元体制”;3.世界各大力量多元并存,构建多元一体的人类命运共同体。这要看世界潮流是走向和平多边主义还是暴力多边主义。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后的战略选择是“济弱扶倾”,为世界可持续发展与可持续安全做贡献。日本面临的战略选择是:继续在《日本国宪法》下走和平发展道路,还是修改宪法,成为“能战国家”的一员,加入暴力强权的多边主义?坚持开放的地区主义与国际协调,还是搞排他经济集团,远交近攻,以中国为竞争对手?利用中美对立从中渔利,还是促进中美协调而避免在中美之间“选边站”?妥善处理中日两国围绕钓鱼岛归属认知争议和台湾问题,还是重走历史老路?囿于冷战思维和传统权力政治的现实主义决策逻辑,同中国搞战略对抗,还是树立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安全的新安全观,与中国加强合作?这些战略选择将关乎未来30年的中日关系。  相似文献   

19.
现代国际关系纷繁复杂 ,千头万绪 ,然而 ,其主要内容不外乎是“东西南北”问题。东西关系的实质是政治问题 ,南北关系的核心是经济问题。“冷战”结束后 ,东西方之间军事对抗和政治对立的格局瓦解 ,南北经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题。在后“冷战”时代 ,国家无论大小、强弱都面临着国际经济竞争日趋激烈的挑战。大多数国家打破经济发展水平的限制 ,在地区范围内开展经济合作 ,在区域经济联合中寻求经济增长的外部动力源 ,以区域经济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在竞争中合作 ,在合作中竞争 ,成为一种“双赢”的选择。现在 ,几乎所有国家都已加入或…  相似文献   

20.
综合国力是指一个国家所拥有的维持生存与发展的总体能力,是由资源力、经济活动力、宏观调控能力、对外经济影响力、社会发展力、外交力、军事力等多种要素组成的巨系统。在这一系统中,既有属于物质领域的诸多“硬因素”,也有属于精神领域的诸多“软因素”,各种因素相互渗透、交叉、影响,共同有机地构成了综合国力。综合国力概念所具有的综合性、概括性、战略性、科学性和实用性使其成为判断国家兴衰沉浮、分析国际格局变化、制定国家战略方针的重要标尺,因而自综合国力的概念提出以来,它就成为国际关系特别是国际战略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