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5年3月5日,是董必武90岁的生日,生日刚刚过完,董必武的病情突然加重,他不得不乘飞机从广州飞回北京,并住进了北京医院新建成的北楼高干病房。4月2日晨7时58分,身患肝癌的董必武与世长辞,他也是中共“一大”13名代表中最长寿的人。1921年7月23日晚,中共“一大”开幕,各地早期共产党组织派出的13名代表在上海举行了中共“一大”。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当年的中共“一大”13名代表经历了漫长的28年的革命岁月后,有的人为革命英勇牺牲了,有的中途脱党,有的甚至当了叛徒、汉奸,只有董必武与毛泽东站在了天安门城楼上,并成为中共领袖。关于董必武的研究资料仅次于毛泽东,可谓是汗牛充栋,201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让我们重温历史,揭开这位中共“一大”代表与中共“一大”的一系列研究中的历史谜团。  相似文献   

2.
1921年7月,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时,为“一大”服务的年仅23岁的王会悟,虽然不是中共“一大”代表,但中共“一大”几个重要关头她都在场。  相似文献   

3.
王会悟,浙江省桐乡县乌镇人。她作为中共“一大”筹备工作的组织者李达的夫人,“一大”唯一的会务工作人员,对中共“一大”起过不容忽视的作用。上海“一大”会址是她选定的 1921年6月共产国际与赤色职工国际代表马林、尼可尔斯基来上海同党的发起组联络,建议召开全国代表大会时,李达成为“一大”的具体筹划者。李达把选择开会地点、寄发会议通知信件及安排各地代表住宿等会务工作,交给了王会悟,慎重地叮嘱她  相似文献   

4.
关于“一大”何时召开的问题,目前学术界存在两种观点。 1.“一大”于7月23日召开。这一观点主要由邵维正教授提出,其依据有三点:一是基于对“一大”代表行踪的分析,根据大量材料考证,在所有与会的13人中,7月1日到上海的代表只有3人,余者均是7月14日以后至7月下旬之间到达。“一大”是全体代表到齐后才召开的,这说明“一大”在7月下旬召开的可能性最大。二是根据当时的文字记载,历史文献《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明确记载,一大于7月23日开幕。三是借助“一大”代表的回忆,“一大”在上海开了6天,中间休会两天起草文件,合计8天。根据周佛海、陈公博回忆,在上海最后一次会议的第二天黎明,上海大东旅社  相似文献   

5.
“长三角”,除国际大都市上海外,还分布着杭州、苏州等大城市,以及昆山等一批个头不大但能量十足的中小城市;“珠三角”,在广州和深圳间,同样布局着一大批中小城市。簇拥在“长三角”和“珠三角”身边的城市群,看似质朴无华,实则扮演着“传动轴”和“链接器”的角色,既保障了特大城市机能的顺畅发挥,也放大了城市群的整体效应。  相似文献   

6.
中共“一大”是在反动统治的白色恐怖下秘密举行的,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一直不为外界所知晓,作为会务这一幕后功臣的王会悟更是长期默默无闻,但她对党的创建所作的奉献将被永远铭记。   正是与李达的结合,使王会悟得以参与“一大”的筹备工作。其时李达作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代理书记,负责建党的发起组织,有关代表食宿及会议地点等后勤事务则交给王会悟去办。已是社会主义青年团团员、上海女界联谊会理事的她,早从李达那里明白“现在中国首要的事情是要组织共产党,这样才能真正搞起革命来”。她欣然接受这一并不简单的任务,为之东奔…  相似文献   

7.
《党课》2010,(9):123-123
“改革开放以来,许多外籍省市和农村人员到上海打工,支援大上海的现代化建设,已在上海落户的均为新上海人。”这曾是一个网民给“新上海人”的定义。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人的成分愈加复杂,更趋于国际化。  相似文献   

8.
在参加中国共产党“一大”的13名代表中。李达与湖北籍的李汉俊代表上海共产主义小组参会,那年李达31岁。  相似文献   

9.
1921年7月23至31日,当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的时候,当15位中外代表在浙江嘉兴南湖庄严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的时刻,这个决定中国前途和命运的中共“一大”,其参与者除了那十几位中外正式代表外,还有一位不被人们关注的非正式代表,她是一位眉清目秀的窃窕淑女,她既是会务的筹备者,又是会议唯一的服务者与保卫者,是她决定了上海的会址,又是她决定将会址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的“红船”上。正是由于她的运筹安排得当,才保证了中共“一大”的顺利召开和圆满结束。她就是党的“一大”代表、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家李达的夫人王会悟同志。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党史界普遍认为出席中共“一大”的代表是李达、李汉俊(上海)、张国焘、刘仁静(北京)、毛泽东、何叔衡(长沙)、董必武、陈潭秋(武汉)、王尽美、邓恩铭(济南)、陈公博(广州)、周佛海(旅日)。但是,笔者根据下述材料,认为尽管何叔衡是湖南派去参加中共“一大”的代表,然而他到了上海后并没有出席中共“一大”。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一大”曾拟定并通过了一个大会的“宣言”,这篇“宣言”在“一大”会议结束后因某种原因没有发表,现已俟先,成为一个永久的遗憾。现在,我们试根据有限的文献及“一大”代表们的若干回忆材料,对“一大”的“宣言”略作分析。一、中共“一大”曾通过一份“宜言”《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这份“一大”结束后不久形成的文献中记载道:“主席张同志在第一次会议上说明了这次代表大会的意义。大会必须制定纲领和实际工作计划。”①这里所说的“纲领”指的就是“宣言”。陈公博于1924年所作硕士论文《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中也提出…  相似文献   

12.
李健 《党建与人才》2001,(10):39-39
以前只知道有“打工妹”、“打工仔”的说法,因为“打工”这两个字眼,听起来似乎并不怎么高雅,也不怎么光荣与自豪。看了关于广东省顺德市经济腾飞的报道后,才知顺德市政府及其各级官员在与企业打交道过程中,始终以“打工者”的姿态出现,并且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作用,才觉得“打工”这个词并非以前所认识的那般。原来顺德还有一大批“打工官”!  相似文献   

13.
1952年7月1日,《解放日报》披露了一条重要消息——中共“一大”会址在上海发现。很快,制作精致的模型送到了北京。毛泽东亲自审看后,说了一句话:“叫包惠僧到上海去看看。”于是,1954年3月,正值花甲之年的包惠僧来到上海,以中共“一大”亲历者的身份,审看了中共“一大”会址,对中共“一大”纪念馆的布展提出了重要建议。 时隔几年,又一重大发现使中共党史专家们为之震动。从莫斯科归还的几箱档案里,专  相似文献   

14.
对中共“一大”会议的有关情况,学术界已取得了很多共识。但是仍有不少问题还存在着一些分歧意见,这就需要我们进行更为细致的考证。最近笔者在整理有关档案材料时,发现了李达回忆“一大”会议情况的一段佚文。本文兹先发表李达的佚文,并结合这段文字就“一大”的若干史实进行一些辨析。一、李达回忆中共“一大”会议的佚文1957年6月7日,上海革命历史纪念馆筹备处(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前身)的工作人员就中共创建时期的一些问题访问了李达。当时的访问记录经整理后,大部分内容于1980年发表在《党史资料丛刊》第1辑上…  相似文献   

15.
《天津支部生活》2011,(4):19-19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按照中共天津市委宣传部、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等十二部门《关于在全市广泛开展“红色歌曲大家唱,红色箴言大家读”活动的通知》(津文明办[2011]2号)精神要求,天津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中共天津市委支部生活社、北方网联合举办“党在我心中”征文。  相似文献   

16.
从巨灾到巨变,四川的灾后重建凝聚着一大批人的默默奉献。被灾区孩子亲切地称为“上海奶奶”的退休女教师沈翠英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17.
话题背景 七成“90后”学生有性困惑 2008年11月9日.第六届全国性文化节在广州拉开帷幕。本届性文化节的主题为“呵护健康、性福相随”。与此同时,一篇题为《佛山市城市青少年健康危险行为调查报告》的文章,其中关于性行为的调查结果清晰地反映了“90后”令人担忧的现状。  相似文献   

18.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传唱了几十年的这首歌曲,始终在我心中激荡。今年 7月 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建党 80周年,在纪念党的生日的日子里,引起了我对瞻仰“太阳”升起的地方──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美好回忆,至今仍历历在目。   作为一名中共党员,能够亲眼目睹一下党的诞生地是我多年的夙愿。去年 7月 31日因事路经上海时,特意到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参观,瞻仰了“太阳”升起的地方。   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兴业路 76号 (原法租界望志路 106号 ),是幢石库门楼房。据介绍,此楼房建于 1920年秋,当时…  相似文献   

19.
《党课》2010,(24):114-117
10月上旬以来,一则关于“北半球将遭遇千年极寒”的报道迅速流传,并在商品及资本市场上掀起蝴蝶效应——煤炭、棉花价格飙升,经销商们大量囤积羽绒服,一大批所谓的“千年极寒”概念股大受资金追捧……目前,已有权威专家学者出来辟谣,“千年极寒”并没有科学依据,只是一出夸大其词的闹剧。  相似文献   

20.
第一次提出把“七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生日来纪念 一年一度的7月1日,是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建党纪念日。但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1921年的7月23日至31日在上海举行,党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中国共产党的正式成立。既然党的“一大”不是在7月1日召开的,什么时候、为什么把“七一”作为党的生日纪念日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