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安江燕  谷忠新 《前沿》2012,(2):86-87
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是实现育人目标的有效方式。在学生资助育人工作中融入人文关怀,是资助育人工作的本质要求,是尊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特点的必然要求,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效形式。资助育人过程中融入人文关怀,应强化服务理念,基于学生特点,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个性化的管理育人方式,为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搭建平台。  相似文献   

2.
蔡莉 《就业与保障》2023,(5):172-174
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是为促进教育公平而实施的一项民生工程,不只是对学生经济上的帮扶,更应是一项育人工作。在实际运行中,因客观原因,资助工作仍存在诸多问题,如资助对象识别不精准、育人力度不够、资助方式单一等。文章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的精神为指引,结合高校资助工作现状,基于发展型资助视角,探讨高校资助育人的运行机制,力求在实施因困资助、保障学生物质生活需求的同时,注重“三全育人”,促进学生长远发展,真正做到立德树人,切实提升高校资助育人工作成效。  相似文献   

3.
科学有效地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对于促进教育公平、维护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受教育权益、保障育人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廉政文化为切入点,分析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在组织申报、评审认定、发放资助环节存在的廉政风险,并提出将廉政文化的思想内核渗透到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中。依托党在长期实践探索中形成的社会主义廉政文化架构,开展党风廉政建设,构建以“云教育”“云服务”“云监测”为载体的资助工作体系,切实发挥廉政文化在资助工作中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4.
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是学生资助的重点工作,结合国家"精准扶贫"工作战略部署与教育部对学生资助工作的新要求,实现精准资助是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必然选择。近年来,江苏警官学院在精准资助和资助育人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创新。在这些实践中,发扬公安院校特色,将学生资助办法与特色的精细化管理模式相结合,以精细化推动学生精准资助,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学生与学生家长中产生了良好的反响。  相似文献   

5.
《中国青年研究》2012,(7):122+121
广西大学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资助政策的同时,坚持"资助育人并举"的工作思路,重视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开展思想教育和成才教育,把经济资助与思想引导、能力提升有机结合,强化综合素质的培养,促进学生的全面进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6.
在“扶困”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扶智”及“扶志”,充分提升“资助”工作与“育人”实效,构建发展型资助育人体系,是新时代提升高校资助工作质量的一项重要任务。为了巩固脱贫成果,应以“发展型”资助育人理念为指导,将高校资助工作与心理教育和实践活动相结合,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手段,构建新型“资助+”模式,将资助工作的育人目标融入育人全过程,助力受助学生实现从“他助”到“资助”甚至“助人”的良性转换,进而推动高校资助模式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作为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关键一环,资助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力其顺利完成学业,是保障教育公平、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重要手段。文章以高校资助育人的基本内容为切入点,分析了基于多元化管理开展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意义,梳理了高校学生资助工作开展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从拓展资助体系、规范目标认定流程、落实育人发展要求、提供丰富勤工机会、强化思想道德教育及定期开展评估总结等角度,阐述了完善多元化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全员育人"是现代高等教育理念的核心。大学生资助育人是将全员育人理念贯穿其中的隐形教育方式,由于高校行政化和考核评价指标体系的影响,"资助育人"在不同程度上没有得到重视。只有高校资助管理者充分重视"全员育人"的理念,才能实现"资助育人"的价值旨归。  相似文献   

9.
冯文静  苗春霞 《前沿》2013,(20):184-185
本文坚持“物质资助与精神育人紧密结合“的资助工作原则,建立以“意志坚定、能力提高”为核心的资助育人新模式,为受助学生搭建公平、公正、励志的精神平台,将人文关怀、精神鼓励、信念教育和感恩教育渗透到资助工作中去,最终使受助大学生成长为具有独立个性和完善人格,自立、自强、自尊,拥有较强应变力和环境适应能力,有意识促进自我和谐发展的大学生.  相似文献   

10.
资助育人是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新时代背景下,推动资助育人工作的精准化发展成为高校加强学生管理工作的必然选择。基于此,文章从提高资助育人工作实效的角度出发,采取文献分析等方法对新时代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工作进行研究,并针对其中问题提出精准认定资助对象、精准开展资助工作、强化资助育人效果、保障资助长效发展等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随着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深入推进,如何更好地将资助与育人相结合是摆在学生工作者面前现实而具体的问题.新长城华南师范大学自强社3年(2007~2010年)的实践证明:建立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社团,发挥社团育人功能,构建社团实践育人、情感育人、激励育人及资助环境育人等机制,是实现资助与育人相结合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2.
庄丽 《就业与保障》2023,(8):166-168
高校可以通过多种渠道、多种方式和多种机制来做好学生资助对象的认定工作,摸清不同学生的具体情况,实现精准资助,并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融入学生资助工作的全过程。文章运用文献法、问卷调查法研究了开展资助工作的方式方法,并结合“互联网+”背景,形成了“互联网+”视域下高校精准资助育人“微资助”体系,为高校精准资助育人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高校承担着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责,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构建“十大育人”体系,充分发挥高校资助工作的育人功能。目前,高校资助工作正在持续改进和完善,但仍普遍存在资助精准化程度不高、资助方式较为传统单一、忽略发展引导、缺乏跟踪培养机制等问题。因此,广大高校工作者需要积极探索新时代精准扶贫视域下学生资助育人新模式,将资助育人长效机制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14.
资助工作队伍作为开展民办职业高校资助活动的主体,其专业化建设程度直接关系到学生资助工作的质量,不仅影响着经济困难学生的入学、学习成长及未来就业,而且还与学校的稳定发展有着密切的联系。近年来,精准扶贫政策的实施、乡村振兴事业的蓬勃发展,对学生资助工作队伍的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章以山东省民办职业高校为例,论述了山东省民办职业高校学生资助工作的现状,指出在学生资助工作中资助队伍存在的各项问题,并针对性提出了资助工作队伍专业化能力建设路径,旨在打造专业化水平较高的学生资助工作人才梯队,改善资助育人效能,实现教育的公平化。  相似文献   

15.
周诗 《就业与保障》2023,(4):160-162
在资助育人工作创新阶段,高校为不断提升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效能,在实际工作开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中的路径,以此盘活资助资源,实现对困难学生的精准资助。为保证红色文化的有效融入,文章简要概述了红色文化的概念,指出院校必须客观认识红色文化融入的现实价值,更应与当下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运行特点相契合,提出:切入红色文化教育维度,实现高校资助育人精准化;深化学生文化认知,提升红色文化的思想认同;实现精神与物质的双资助,盘活红色教育资源;创新融入方式,加强红色文化互动体验;设计融入机制,创设红色文化育人氛围等将红色文化融入高校资助育人体系的工作路径。  相似文献   

16.
水燕  孙娜 《就业与保障》2023,(2):157-159
为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坚持育人导向和问题导向,做好学校“三全育人”综合改革试点工作,构建以“十大育人”体系为基础的育人新格局,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针对“十大育人”体系中的“资助育人”体系,文章结合实际的学生资助工作经验,从精准化资助、全周期资助、个性化资助三个方面,阐述了资助育人的任务目标、组织架构、工作内容及成效。  相似文献   

17.
潘漫 《群众》2021,(3):33-34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教育公益性原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公平”。学生资助是促进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的重要举措。教育扶贫是全面实现脱贫攻坚任务,确保“两不愁三保障”的重中之重、基中之基。脱贫攻坚全面收官之后,学生资助工作面临着由“保障型”向“发展型”、由“经济资助”向“资助育人”的战略转型。做好新时代的学生资助工作,必须坚定不移地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新思想指导新实践,以新理念引领新发展。  相似文献   

18.
高等教育资助育人的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社会政府以"人力资本"的理念对高等教育大加资助,"成本分担"提倡增加个人教育成本的分担。我国建立了以国家助学贷款为主体,包括奖、贷、助、补、减的多元化资助经济困难学生的政策体系,它对于进一步深化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保障作用,但仍然存在资助理念不统一、法律保障不健全、资助文化不浓厚、资助资源缺乏,资助内涵不深入等问题。借鉴国外高等教育成功资助的理论和模式,我国高等教育资助育人应进行改革和发展。  相似文献   

19.
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均是高职院校实施育人职能的重要方式,也是提高育人深度的有效途径。探索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有效融合的路径,有助于高职院校推动学生由“资助”向“自助”的转变,是“扶智”与“扶志”的有效结合,对培养新时代劳动者、国家建设者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为研究对象,结合广西10余所高职院校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路径的相关经验,对资助工作的育人职能展开研究,并结合当前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融合路径构建过程中面临的实际问题,探索拓展融合路径,以期更好地发挥资助育人与实践育人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微博、微信等"微媒体"迅速兴起,公安院校主动跟进,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公安院校运用微信公众平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现状进行分析,从加强微信公众平台自身建设、转变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创新发展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着手,以期提升微信公众平台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