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陈沙 《亚非纵横》2004,(4):53-55
所谓综合国力,是一个主权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拥有的各种力量的有机总和,是所有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世界强国据以确立国际地位、发挥其国际影响和作用的基础。一、20世纪日本综合国力总揽19世纪末20世纪初,日本通过对中国清朝和俄国的战争,迅速发展了经济、政治实力,成为亚洲第一个资本主义强国,进入世界  相似文献   

2.
20年代末 ,张学良主政东北。为了抵制日本侵占中国东北的野心 ,以张学良为首的东北当局积极调整对外政策 ,积极向欧美靠拢 ,借助美国力量对抗日本 ,在东北实现了易帜。东北当局为了维护主权 ,采取各种措施抵制日本势力 ,并力图收回中东路权益 ,与苏俄发生了大规模边境战争。总之 ,拒日、反苏、亲美 ,成为 2 0年代末至“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当局外交政策的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3.
肖彩雅 《东南亚》2011,(2):67-72
中国人移居缅甸历史悠久,尤其在19世纪初至20世纪初,华侨不断地涌入缅甸,缅甸华侨社会由此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的变化与19世纪缅甸社会历史的发展进程,特别是三次英缅战争(1824~1826年,1852年、1885年)有着密切的关联。在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社会随着缅甸社会的变化而变化,诸如华侨的籍贯构成、经济活动、人口分布、社会组织关系等。在移民与贸易的互动作用下,这一时期仰光华侨网络逐渐形成并成为缅甸华侨网络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4.
满铁是日本政府在中国东北设立的国家垄断资本殖民企业。满铁以其数十年侵略中国东北积累的雄厚实力,竭尽全力支持日军全面侵华战争。本档案史料即是日军全面侵华之初,满铁产业部整理的苏联对“七.七”事变的报道、评论以及与事变有关的苏联动向和国际关系,其根本目的是为日本政府制定下一步侵华政策以及制定对苏政策提供参考。本史料能够使我们真实地感受到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造成的无尽灾难,同时也看到勇敢的中国人民对日军侵略进行的顽强抵抗。  相似文献   

5.
20世纪90年代初,冷战的结束只是使以意识形态划分的美苏两大集团间的竞争让位于国家间的竞争。这反而引发了更多的热点问题,民族战争此起彼伏。美国则要求日本更多地承担政治和经济责任,而日本国内政治体制还处于55年体制下的自民党与社会党的对立态势,无法满足美国的要求。自民党内的亲美战略派主张国际上追随美国的霸权体制,国内实施保守主义集权,从而拉开了冷战后日本最大一次政治变革的序幕。  相似文献   

6.
列强在中国东北的争夺与中东铁路所有权的历史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列强在远东展开了激烈的争夺.沙俄因担忧中日甲午战争后日本在远东势力的发展威胁沙俄利益,联合德国和法国干涉中日战争的善后事宜,迫使日本放弃占有辽东半岛.此后,沙俄加强了对中国的影响,并借机攫取中东铁路的筑路权和使用权.在中东铁路存在的近半个世纪的时期里,被骗取铁路筑路权并且至多拥有名义上共管权的中国,由于国家积贫积弱,虽有心收回铁路路权,却无力实现自己的意愿,只能旁观列强在中国东北任意角逐,目睹铁路在列强手中辗转易手.中东铁路所有权和使用权的演变,见证了中华民族在历史上因软弱而蒙受的屈辱.  相似文献   

7.
从国家社会转型的视角,同时采用体系、国家和国内社会三层次结合的结构分析框架 对战后日本发展历史进行透视,可以发现,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初完成经济赶超成为世界第 二经济大国后,未能从经济赶超式的“发展主义国家”向成熟的制度型“三方制- 福利国家”转型,乃 是导致20 世纪90 年代以来日本长期萧条的根源。在20 世纪60 年代末70 年代这一历史的十字 路口,日本国家社会转型的延误或者说失败最终换来的是其后巨大的社会代价。因此,日本并不成 功的国家社会转型对中国具有重要的警示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刘晶辉 《东北亚论坛》2004,13(2):94-封三
伪满洲国时期 ,日本妇女先后在中国东北建立了“全满妇人团体联合会”、“大日本爱国妇人会满洲本部”、“大日本国防妇人会满洲地方本部”3大组织 ,通过兴办“士兵之家”、慰问关东军士兵和伤病员、募捐和向军队寄赠慰问品等方式 ,支持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东北的侵略 ,她们的活动反映了在军国主义思想的熏陶之下 ,日本国民对待战争的态度问题。  相似文献   

9.
世界近代华侨教育起源于日本,这与当时中国国内外的形势,日本华侨社会状况紧密相关。本文探讨了19世纪初20世纪末日本近代华侨教育的历史起源,分析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背景,并阐述了该时期日本近代华侨教育形成的历史特点。  相似文献   

10.
早期中国东北与俄罗斯的边境贸易经历了曲折多变的过程。其特点是经济渗透性的掠夺贸易和不等价交换。20世纪20年代,在中国东北的中苏边境曾开展活跃的边境集市贸易。建国前夕,中国东北与苏联的边境贸易对巩固东北解放区,繁荣东北解放区经济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