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79 毫秒
1.
党领导人民民主的双重属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刘松山 《中国法学》2005,3(3):14-32
在中国,考察人民民主的发展必须注意两个重大背景:一是,只有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才能妥善处理发展人民民主与维护国家统一、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把握人民民主的发展方向。由此,党对人民民主的强制性领导是历史和国情的选择,在一定时间内必须实行。二是,在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的关系上,党内民主是人民民主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由此,充兮发展党内民主是对人民民主最深刻、最有效的领导。党在确立了强制性的领导地位后,应当尽快实现由主要地依靠强制性领导向主要地依靠非强制性领导的转变。现在,人民民主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头,大力发展党内民主,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 都具有关键意义。  相似文献   

2.
政治体制改革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推动其顺利开展下去,必须选择一个正确而合理的突破口。依据政治体制改革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和选择突破口的原则,可将发展党内民主可视为政治体制改革的最佳突破口。通过发展党内民主,改革和完善党内的领导体制,来有效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即从近期的党内民主带动远期的人民民主的实现。  相似文献   

3.
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如鸟之两翼.车之两轮,缺一不可:党内民主的发展.可以推动人民民主的发展:人民民主的发展.又可以为党内民主提供有益的借鉴。二者互相影响.互相促进。  相似文献   

4.
让基层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良性互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际上包含了党内民主与人民民主两个方面的内容。党内民主的发展与人民民主的发育程度密不可分,二者需要通盘的考虑,需要在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前提下创造良性互动的环境。  相似文献   

5.
"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是党的十七大报告的关键词,党的十八大报告再次宣示,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并强调"积极发展党内民主,增强党的创造活力","健全党内民主制度体系,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由此不难体味"民主"在当下中国政治话语中的突显地位。其实,对执政党而言,民主不仅是一种治国理政的理念和价值,亦已成为从执政党躬行的政治生存方式。十年来党内民主的种种试验,其蓬勃的民主活力已激荡起源远的效应。  相似文献   

6.
《政府法制》2013,(2):10-10
党内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南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政治体系中的领导核心,因此,党内民主发展状态对于整体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起着重要的引领、带动作用,甚至是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从这一意义上讲,以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是中国条件下社会主义政治发展的极重要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内民主集中制在人民民主中的运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党内民主集中制的内涵存在多义性和不确定性,它的外延相当广泛,可以在不同的意义上认识和使用,这种情况给我们认真理解和贯彻党内民主集中制带来一定困难。将党内民主集中制运用于人民民主,是党领导人民民主的需要,但同时又必须遵循一些重要原则,特别是既要保证党对人民民主的领导,又要有利于促进人民民主的发展。将作为组织原则或者组织制度的党内民主集中制运用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权体制中是必须的,但是,对于党内民主集中制在人民民主其他方面的运用,必须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那种不加分析地将党内民主集中制运用于人民民主各个方面的观点和做法,是不适当的。  相似文献   

8.
《中国法律》2010,(1):2-5,64-69
党内民主推造中的民主与集中 《中国法律》:党的建设一直是执政党关注的重要问题。十七大以来党内重视民主建设,新近召开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在党的建设这一议题下再次重申党内民主建设,并强调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积极发展党内民主”。请问您如何看待党内民主建设中民主与集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谷卫晓 《法制与社会》2012,(16):136-137
党内民主是党的生命,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本质规定性。多角度认识党内民主发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是推进党内民主发展的基础。党内民主发展的必要性是站在党的自身的视角上体现为党的执政合法性的巩固与党的建设的发展。党内民主发展的重要性体现为党内民主对人民民主的推动、党内民主对我国民主政治发展的突破以及党内民主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0.
发展党内民主是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关键,而党内民主意识是党内民主运行的基础。要保证党内民主的良好运行,必须重视党内民主意识的培育。党内民主意识的培育有赖于我国经济、政治、文化条件和党的建设的不断发展,有赖于党内民主实践的不断深入,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