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我国的食品安全监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热点和难题.多种因素影响,导致监管措施不力,困扰着食品安全监管效能的发挥.对此,应当不断补充和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整合及提高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立一个相对独立、有自主性的食品安全监管机构;同时,加强食品安全信息披露和安全预警体系,规范监管者的行政问责制,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食品安全监管,构建外部监督机制,使政府监管与行业协会、企业自律结合共同保障我国食品安全,日趋形成科学的监管制度.  相似文献   

2.
生态环境具有公共产品属性。有效提高生态环境治理能力,需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公众等多方参与、共同发力,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和社会公众等共同参与的多元共治治理体系。目前,生态环境的多元治理体系尚存在着政府生态环境治理监管责任没能有效履行、企业的环境治理主体责任落实不到位和公众环境保护监督作用发挥不充分等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实现生态环境多元共治,需采取强化政府在生态环境保护中的主导作用、严格落实企业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和充分调动公众参与积极性等措施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3.
我国当前食品安全问题主要缘自因监管体制不完善而导致的政府监管不力。现行"九龙治水"的分段监管模式和"一龙治水"的大部制模式本质上具有结构相似性。鉴于食品安全问题的社会性,其解决的关键在于对现行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体制的突破。而实现这种突破的根本途径在于调整政府相关职能,协调多元主体的利益关系,重视客体导向原则在食品安全关系调整中的作用,确定基于各方利益协调的食品安全目标,进而实现食品安全监管体制的转变,建立基于网络治理新模式的食品安全社会共治格局。  相似文献   

4.
21世纪以来,我国政府对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的关注度不断提升。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经历了不断深化的四个阶段:合作探索期、合作形成期、合作快速发展期与合作战略深化期。发展历程呈现出三种演进逻辑:从机构林立到机构优化,从制度供给不足到趋于完善,从散、孤、小到大数据治理。对食品安全合作监管绩效的探索性评估发现,食品安全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改善。未来还应从积极推进大监管,塑造合作型公共行政文化,放权与能力建设双管齐下、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合作等方面着力,持续推进食品安全合作监管有效运转。  相似文献   

5.
食品安全是最基本的民生,降低食品安全风险,最大限度地保障食品安全是政府的重要职能。完善食品安全体系,创建食品安全城市,是济南市在食品安全领域“加快科学发展,建设美丽泉城”的重要体现。面对济南市食品安全体系存在的诸多问题,要制定长远规划,创建食品安全城市;健全食品安全监管体制,形成覆盖全过程的监管机制;加强食品安全立法,健全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社会共治体制;落实生产经营者的主体责任,构建食品安全诚信体系;建立健全食品安全源头治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宣传教育工作机制。  相似文献   

6.
我国食品监管面临着政府食品监管部门的自利性、法治的不健全、消费者的理性无知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重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的理念,以政府责任和服务精神为中心,消除食品安全多头监管模式的弊端,提升监管主体的检测能力,建立健全食品安全监管的全民参与体系。  相似文献   

7.
三鹿奶粉事件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缺失:以政府为主导的监管模式下食品安全监管机制混乱,市场发育不足,食品安全管制中的关键制度不完善,企业难以有效地自我监管,社会中间层组织参与食品安全管制的动力不足。要转变政府在食品安全管制中的职能,依靠市场作用促进企业实施食品安全自我管制,充分调动社会中间层组织力量以达到食品安全的共同治理,形成政府、市场、社会、公民四位一体的食品安全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8.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担心吊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监管体制问题,但在政府部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体制正处初建时期,鼓励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政府监管与公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食品安全问题频频发生,引起了各级政府部门的高度重视、媒体的高度关注、老百姓的“担心吊胆”。食品安全问题归根结底是监管体制问题,但在政府部门监管资源不足、监管体制正处初建时期,鼓励公民通过合法途径积极参与到食品安全监督中来,形成政府监管与公民监督相结合、政府引导、公民参与、各方协同的食品安全监管新模式。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暴露了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存在的诸多弊端,其中政府监管制度的衔接问题尤为突出.纵览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的现状,根据行政法基本原则和多中心治理理论,对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内部制度衔接、其他主体衔接提出具体的对策.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制度的合理衔接对我国食品安全政府监管工作的顺利进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网络治理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基本要求是实现政府和社会多元主体公共参与,最大限度地激发社会活力,实现自我维护、自我管理。从传统的网络监管到符合时代发展方向的网络治理,可以有多种思路,从提高决策科学性,增强政府治理能力的角度看,可以考虑建立三种机制实现网络治理,即“政府-网民”应答互动机制、“政府-民间”第三方参与的网络舆情分析机制、“评估-纠错-问责”衔接机制。  相似文献   

12.
国外城市民主治理是在新公共管理运动和现代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过程中形成的,是政府分权的一种管理方式。在城市民主治理中公众参与是其主要表现形式和核心内容,公众参与的成效不仅取决于参与主体的素质、公民文化与法律制度等条件,而且取决于参与的渠道和方式,所以西方国家的城市政府不断创造条件,积极有序地推动公众参与的发展,使其形成多元主体参与的国家与社会共同管理的管理体系,这对我国城市公共管理体制创新有明显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温总理在指导云南省抗旱救灾工作讲话中要求地方政府要痛定思痛,加强水利建设,凸显了政府角色在农村用水管理中的重要性。本文从农村用水的属性和政府角色变迁两个角度,强调政府角色在农村用水管理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同时分析了当前农村用水现状与政府角色失败的内在联系,指出在转型时期多元主体兴起的新形势下,政府应当在治理理念指导下逐步构建一个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主体共同治理的农村用水公共行动网络。最后,本文强调了政府要在制度层面、统筹规划、服务和监管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以缓解当前农村的用水危机。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一种“棘手问题”,食品安全问题需要通过市场、科层和网络组织及其机制的合力解决。政府主导的食品安全监管网络体系主要由常规则的食品安全行政监管网络和食品安全风险监测网络构成。而基于市场化改革和价值链形成的食品供应组织网络存在种种风险。消费者及社会组织化的发展相对滞后。由此产生的权力不对称和碎片化造成组织网络中的隙缝、潜规则和不信任,不利于网络治理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15.
完备的责任体系是促使行政监管主体在食品安全问题治理过程中发挥最大职能功效的重要条件。民主政治之下的政治责任、法治政府之下的法律责任、公共行政之下的道德责任的有机融合和相互支撑,构成了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主体责任体系的基本架构。我国现有法律对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主体政治责任、法律责任和道德责任的规范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在现有法律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主体的法律责任,并适时推进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主体政治责任和道德责任的法治化构建,是构建食品安全行政监管主体责任体系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16.
我国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公众参与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基因食品安全风险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增加了政府监管的难度,需要引入公众参与机制以增强决策的科学性和监管的实施效果。我国公众参与转基因食品安全监管仍存在诸多制约因素,须从完善法律保障体系、拓宽公众参与渠道、提高公众参与的组织化程度、培育公众参与意识及能力等方面构建和完善此公众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7.
丰富的社会资本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的基础,而社会资本不足成为制约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形成的重要原因。食品安全治理领域存在着社会普遍信任匮乏、互惠规范不足、社会关系和参与网络不健全的现实困境。重构符合我国国情的社会资本,培育现代社会意义上的社会资本要素。重塑和提升社会信任,发展社会共治多元主体,促进互惠规范合作,健全共治参与平台网络,是实现食品安全社会共治必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在食品安全市场,信息缺失是消费者与政府共同的难题.基于我国监督资源的有限性、监管手段的软弱性以及风险监测的微观性和滞后性,构建预测性的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体系可以提高以抽查作为监管主要方式的现行监管体制的有效性.同时,基于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的特点与难点,构建食品安全监管风险评估体系必须确立以食品企业作为主要的评估对象,重视整体性的评估框架搭建,致力于指标体系设计.  相似文献   

19.
网络在为人类带来便利、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现实的挑战。种种网络失序现象的存在,不仅给相关网络主体造成了现实的权益损害,更对网络的健康发展和网络自由构成了巨大的威胁。政府的网络监管职能日益重要,网络监管立法对于确保政府依法实施网络监管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从网络监管行政立法的必要性,我国网络监管行政立法的现状、不足、立法原则及改进方向等几个方面对网络监管行政立法问题展开探讨,以期规范制约政府监管行为,保证政府网络监管的合法与有效。  相似文献   

20.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要以多元主体参与农村环境治理的共同体培育来解决当前农村生态环境治理缺失的社会问题。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培育是社会治理的创新形式,期望通过多元协同的主体合作,规范有序的环境营造以及协调均衡的内容创新来解决环境治理问题并提升治理效率。因此,基于社会治理创新主体、内容与环境分析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培育进程具有指导意义。针对当前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培育进程中存在的治理主体碎片化、治理环境不稳定与治理内容滞后的问题,要坚持党的领导,通过培育基层社会治理组织与具有自主性的社会参与主体,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转变政府行政范式,重塑农村信任机制,来推动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农村环境治理共同体的培育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