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西安事变推动了近代中国历史前进,功在国家,利在民族,但有人不能正确地总结历史经验教训,不去考察国民党蒋介石失败的教训,错误地把国民党、蒋介石在大陆的溃败转嫁到西安事变上,说是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使当时处于绝境的中共及红军"起死回生",最终夺取了大陆,迫使蒋介石败退台湾。  相似文献   

2.
张家康 《党史纵横》2012,(5):14-16,39
根据中共"三大"决议,一些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了国民党,其中优秀者还在国民党内当了"官",以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实现国共两党的党内合作。毛泽东就是其中的一位,而若论他当时在国民党的职务,还要高于他后来的政治对手蒋介石。  相似文献   

3.
看过电视剧《潜伏》的观众们应该还记得:当蒋介石政权兵败大陆时,国民党特务组织保密局也随之土崩瓦解。然而,不甘失败的国民党在逃往台湾前,在大陆留下了大批特务,随后还不断向大陆派遣特务。这些特务分子组织反动机构,  相似文献   

4.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5.
蒋介石败退台湾后,对国民党大陆统治覆灭的失败原因进行反思,认为根本原因是国民党自身的失败,由此发起了国民党改造运动.其动机既是为了使国民党获得新生,反攻大陆,更是为了推卸自己责任,加强自身的独裁统治.  相似文献   

6.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论蒋介石在台湾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李松林纵观蒋介石晚年在台湾的所作所为,其对历史的作用充满了二元色彩,这种二元色彩在以下几方面表现尤为突出:第一,蒋介石退台后认真总结国民党在大陆失败的教训,但其论点多属偏见与谬误蒋介石遭兵败大陆的沉重打击,退台之初整日闷...  相似文献   

7.
毛邦初斗蒋     
秋思 《党史纵横》2005,(10):49-50
1949年蒋介石逃到台湾岛后,于1950年3月复任“总统”之职。为了能巩固自己摇摇欲坠的统治,度过危机,蒋介石着手对国民党的政治、军事进行改组,同时对官吏们进行整肃。一方面是驱逐千夫所指的贪官污吏,以改善国民党的公众形象;另一方面则要冻结那些与美国关系密切、精明干练、有可能对其权威构成威胁的挑战者。与在大陆时期相比,台湾狭小的空间显然有利于蒋介石对官员的控制。但台湾地方太小,众多从大陆去的高官难以各遂其愿,通往官场的独木桥上挤满了人,争权夺利较大陆时期要激烈得多。蒋介石也找不到更多合适的位置安插亲信,而个别官场失意…  相似文献   

8.
朱毛红军在井冈山会师后,湘赣边界的武装力量发生了很大变化,令国民党当局坐立不安。1928年6月中旬,湘赣两省的国民党军奉蒋介石之命,向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发动了更大规模的"进剿":湖南国民党第八军吴尚部,由平江调防攸县,  相似文献   

9.
败退到台湾的蒋介石,为了实现其“驱除共匪、反共复国”的梦想,亲自任命国民党“国防部”第三厅参谋部主任李森为“中国人民自由军闽粤赣区总司令”,派他潜回大陆组织反动武装。然而,这位“总司令”到大陆仅8个月的时间就被我军抓获,蒋介石在大陆建立“游击区”的梦想终成泡影。  相似文献   

10.
关于国民党政权战后在大陆的迅速败亡,蒋介石曾感慨万分地悲叹:“我们的失败,就是失败于接收”.蒋氏的自省,为我们研究探讨国民党政权战后迅速败亡的自身原因,提供了很好的思路.事实也正是如此.大“劫收”不仅急剧激化了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尤其是给国民党政权自身造成了致命的恶果,使它在政治、经济、军事以及社会道德风尚和吏治等各个方面,基本毁掉或严重动摇了自己的统治基础,以至导致了它在大陆的迅速覆亡.  相似文献   

11.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共产党在大陆掌握了全国政权。与此同时,败逃到台湾的国民党蒋介石集团在台湾建立了地方政权,继续与大陆对抗。这样,就人为地造成了大陆与台湾分离的局面,台湾问题由此产生。  相似文献   

12.
1942年11月,在国民党召开的五届十中全会上,右派元老张继嘟哝着:"提到共产党,我就汗流浃背!"他看到蒋介石对他露出不满的神色,干脆倚老卖老地指着蒋介石大声嚷道:"你不要这样子看着我。共产党就是你养虎遗患……哼,共产党就在你身边!"  相似文献   

13.
蒋介石从大陆到台湾已经近60年了。如今,不少国民党要员的后代,不再借助父辈的光环在政坛发展,而是纷纷自我走出一条路。  相似文献   

14.
正1949年11月14日,蒋介石由台北飞至重庆,12月10日由成都飞往台北。这是他在大陆的最后26天。蒋介石到达重庆时,第二野战军发起西南战役已经14天。国民党在大陆的最后一块比较完整的据点西南四省——四川、贵州、云南、西康行将不保。此时,他到四川是抱着知其不可为而为之的心态,指挥西南的国民党军对解放军负隅顽抗,妄图等待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伺机反扑。  相似文献   

15.
国民党在大陆统治时期,人所共知蒋介石有两个“宠儿”:一个是戴笠,另一个是康泽,在国民党内被称“康戴二公”。为什么有如此“封尊”呢?盖因康戴二人是蒋的情报耳目。戴笠主要是搞外部情报,而康泽专事国民党内部情报,二人都要及时向蒋密告。当时,任何人要见蒋介石都必须先在侍从室登记,然后再由侍从室向蒋介石报告,蒋想见才见,不想见就不见。但“康戴二公”例外,他们见蒋不受限制,随时可见,就是蒋介石和宋美龄单独在一起时,他们二人也可以闯入。作为国民党的情报头目,戴笠早已是广为人知,但康泽的情况世人却知之甚少。  相似文献   

16.
<正>美蒋密谋袭占东山新中国成立后,被逐出大陆的蒋介石集团始终不甘心失败,日夜做着"反攻复国"的迷梦。1953年初的一天,蒋介石的办公桌上摆上了一份来自国民党金门防卫司令部的密电,内称:准备用一个加强师进攻平潭岛,并以此为桥头堡,展开对大陆的反攻。密电还说,美国"西方公司"热切希望实施此次反攻计划,许诺事成之后,给金门驻军一笔丰厚的报酬。这份密电是金门防卫司令官胡琏发出的。胡琏曾任国民党王牌  相似文献   

17.
吴军 《党史文汇》2000,(10):27-31
台湾问题一直是举世关注的热点问题。尽管当前国民党在台已失去执政地位 ,但其 5 0年来的大陆政策 ,依然对两岸关系的未来走向 ,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认真研究国民党败退台湾后对大陆的政策 ,对于增强对“台独”的斗争力度 ,实现祖国统一 ,有着非常现实的意义。蒋介石主政时期 :图谋“反共复国”、“光复大陆”1949年 10月 1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终结。国民党并不甘心失败 ,仍以台湾作为最后一块阵地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政权进行殊死斗争 ,妄图“光复大陆”、“反攻复国”,并围绕这一总目标 ,制定和实施…  相似文献   

18.
《中共党史研究》2012,(7):127-128
中国语境与儒家命运——1949年以来国家政权建设的视角闫帅1949年以来,儒家在中国的命运经历了"J"字型的变化趋势,从"反儒"到"复兴",根源均在于国家政权建设之需要。新中国成立后,中共在国家政权建设上表现为"与国民党政权作出区分"。由于儒家思想之于蒋介石和国民党,不仅内化于心而且外化于行,"孔子"、"儒家"和"蒋介石"、"国民党"被并列在一起受到批判,"反儒"运动由此在大陆展开并不  相似文献   

19.
1949年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宣告了国民党在大陆统治的覆灭。但蒋介石集团并不甘心于失败,妄图在西南负隅顽抗。当时,顾祝同残部已逃往四川。胡宗南部30多万人龟缩于秦岭,也准备窜逃巴蜀。白崇禧部退到湘桂两省。蒋介石凭借这些残余军事力量,勾结西南  相似文献   

20.
较量,又重新开始1949年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在天安门广场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在万人欢呼声中,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此时,偏安成都的蒋介石眼看形势无法挽回,不得不考虑撤离大陆,逃往台湾。但他不甘心如此轻易地将中国大地拱手让给中国共产党。在蒋介石的批准下,“游击骨干训练班”成立了,地址在成都市北较场国民党陆军学校。训练班的学员绝大多数对蒋介石国民党忠心不贰,是反共立场坚定的国民党保安团、警察头目、地主恶霸、帮会头子以及惯匪大盗。训练班从成立到解散,前后共培训三千多名“游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