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民群众是抗战胜利最深厚的伟力。在东北抗日联军进行对日坚决斗争中,人民群众给予了极大的支援,这些支援体现于多个方面。本文通过事实论证、引用论证、因果论证等方法,论证人民群众对东北抗日联军支援的方式和特点,尝试从不同维度对人民群众的支援进行梳理和总结,最后,从人民群众对东北抗日联军鼎力支援的历史中汲取智慧,提炼、总结这段历史带给我们的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2.
1947年3月3日,乌兰夫接到东北局从哈尔滨发来的电报,邀请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的几位负责人:乌兰夫、博彦满都、哈丰阿、特木尔巴根、刘春、乌力吉敖喜尔、奎壁、克力更等,到东北局去研究成立内蒙古自治政府的有关事宜。乌兰夫等立刻动身,取道齐齐哈尔,来到了东北局所在地哈尔滨。3月4日,东北局、东北行政委员会和东北民主联军总部举行盛大的欢迎会,欢迎内蒙古来的同志。’3月5日下午,东北局的负责人林彪、罗荣桓、高岗、李富春等都接见看望了住在宾馆的乌兰夫等同主帅。3月6日,东北局负责同志听取了乌兰夫等同志开展内蒙古自治运…  相似文献   

3.
《实践》2021,(10)
正乌兰浩特意为"红色之城",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政府在这里宣告成立。乌兰浩特市有"五一"会址、乌兰夫办公旧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旧址、内蒙古自治政府办公旧址、葛根庙"八一一"抗日武装起义旧址、内蒙古骑兵一师师部遗址、内蒙古军政大学遗址等一批红色打卡地。2018年7月底,乌兰浩特市正式退出自治区级贫困旗县行列,贫困发生率由2015年的6.6%降至0,贫困人口人均年收入由2015年末的3332元增长至2020年末的15013元。  相似文献   

4.
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是在中国共产党的抗日主张影响下,东北各界爱国人士自动组织起来的抗日救亡团体。它是全国最早的、比较完备的抗日统一战线组织之一。它曾试图担负起领导东北民众抗日的责任。尽管在后来的实践中它没能完全担负起这一责任,但它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和张学良将军的暗中支持下,在动员、组织和领导东北民众抗日,号召全国各界支援东北抗战,反对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政策,促  相似文献   

5.
范艳茹 《世纪桥》2005,(9):30-33
东北抗日联军是中国共产党创建和领导的东北各族人民的抗日武装,是中国人民抗日军队的组成部分,是一支用爱国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武装起来的人民军队。在长达14年之久极其艰难困苦的岁月里,东北抗日联军用鲜血和生命,在白山黑水之间同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进行了艰苦卓绝、不屈不挠的浴血奋战。歼灭和牵制了大量敌人,有力地配合了全国抗战,支援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4年间,东北抗日联军伤亡数万人,约百名师以上干部战死疆场,表现出中华民族不可征  相似文献   

6.
马彦超 《世纪桥》2012,(4):22-25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东北各族人民组织起来的抗日武装。东北抗日联军指战员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高举抗日救国旗帜,长期坚持抗日游击斗争,大批消灭了敌人的有生力量,有力地打击了R本侵略者,积极支援、配合了全国抗战。其英勇斗争振奋了中国人民的民族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4)
在中国人民反外敌侵略斗争史上,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是抗日时间最早、历时最久的抗日部队。这支军队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歼灭了大量日伪军,牵制了大量敌军的兵力,配合了全国的抗日战争,同时牵制了日本的"北进"战略部署,支援了苏联卫国战争,加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进程。东北抗日联军为东北和全中国的抗日战争乃至整个世界反法西斯的战争的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贡献。  相似文献   

8.
1929年至1931年,东北蒙旗师范学校在两年多的时间里,积极传播马列主义进步思想,培养了百余名为民族解放事业奋斗的优秀人才,在东北和内蒙古民族教育发展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  相似文献   

9.
孔令波 《世纪桥》2009,(2):43-46
东北抗日联军是在中华民族危亡的时刻,由中国共产党创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在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历史长河中占有重要地位,为民族解放斗争做出重要贡献。东北抗联在敌后沦陷区,面对异常强大的敌人,极端恶劣的环境,难以想象的困难条件,坚持反满抗日斗争.  相似文献   

10.
在当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重要抗日武装力量之一——东北抗日联军中,为驱除日寇英勇牺牲的将士永远令我们尊敬和怀念。怀念他们,是因为他们为国捐躯的精神令人钦佩,是因为他们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令人感动,是因为他们以牺牲自己的生命而求得民族解放和给后人留下和平的人生价值观念令人肃然起敬。  相似文献   

11.
王德新 《世纪桥》2012,(16):18-20
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对我国东北的侵略战争。蒋介石为首的国民政府采取消极不抵抗政策,拱手将126万平方公里的大好河山送给了日本侵略者,使资源丰富的东北沦为殖民地,成为日本侵略全中国的大后方。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共产党担负起民族解放的重任,领导东北人民和抗日联军在东北的白山黑水之中与日寇浴血战斗了十四年。  相似文献   

12.
正平郊抗日根据地是中国共产党在华北创建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是晋察冀边区的屏障和前哨阵地。根据地由平西、平北、冀东和平南抗日根据地组成,地跨河北、热河和察哈尔三省,直接包围侵华日军在华北的统治中心北平,威胁伪华北自治政府、伪满洲国和伪蒙疆联合自治政府,战略地位十分重要,为抗日战争胜利作出重要贡献。长期以来,学界关注平郊抗日根据地斗争史研究,出现许多重要成果,也存在薄弱环节。将已有资料和成果做一系统综述,对深化细化平郊抗日根据地研  相似文献   

13.
《实践》2017,(4)
<正>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政府成立,乌兰夫被选举为内蒙古自治政府主席。7月,内蒙古共产党工作委员会成立。内蒙古进入了崭新的时代。内蒙古自治政府早于共和国两年成立,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建立的第一个省级自治区,是中国共产党民族政策的伟大胜利,为全国其他少数民族,包括尚未解放地区的少数民族提供了样本,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14.
从1871年到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的半个多世纪中,日本一直对中国进行持续不断的侵略,其中包括日俄战争、万宝山事件、九一八事变等等,都是在东三省进行的。东北人民屡遭日军的血腥屠杀,因此,他们祖孙三代都对“东洋鬼子”怀有深仇大恨。 所以,当伪满洲国成立以后,东北人民的愤怒爆发了,掀起了以民族独立、民族解放为目的的武装起义,燃起了革命斗争的燎原烈火。东北各地有13支抗日队伍联合起来,结成了“抗日联军”。赵尚志将军是第三军的军长。  相似文献   

15.
阿迪雅 《实践》2007,(7):10-12
内蒙古是一个以蒙古族为主体,汉族和其他少数民族占大多数的民族区域自治地方,1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392.35万人,少数民族人口515.8万人,占总人口的21.6%,其中蒙古族人口为423.83万,占总人口的17.7%。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蒙古民族和其他民族一道于1947年5月1日成立了自己的自治政府,获得了民族解放。内蒙古自治区成立后,又先后建立了鄂伦春族、鄂温  相似文献   

16.
《实践》2016,(8)
正"九一八"事变以后,内蒙古东部各族人民的抗日救亡斗争此起彼伏,从未停止。小兴安岭地区的伊春、四块石等抗联根据地被破坏后,中共北满省委拟在呼伦贝尔鄂伦春地区建立东北抗日联军总后方。1939年底至1942年,东北抗日联军第三路军从小兴安岭地区的松嫩抗日游击根据地三进呼伦贝尔地区,袭击日寇,惩治敌伪,解放同胞,发动民众,期间涌现出了许多抗日  相似文献   

17.
兴安盟,红色的摇篮,内蒙古自治区的诞生地,新世纪以来发展相对落后地区;鄂尔多斯市,新世纪以来内蒙古经济发展的高地,全国改革发展的先进典型。两地分处自治区的东北和西南,山水相隔,遥遥千里,却因自治区党委、政府出台的一项重大决策而心手相连。2010年8月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重大战略  相似文献   

18.
《世纪桥》2015,(7)
东北抗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由各民族参加组成的抗日武装。在抗日战争的艰难岁月里,抗联的斗争得到了各少数民族的大力支援。在东北抗联历史上,抗联第三路军指战员纵横驰骋,有三进呼盟之说。1939年-1941年,抗联第三路军所属部队第二支队、第三支队曾三次挺进大兴安岭在呼盟各地开展游击活动,与达斡尔等少数民族建立深厚情谊,在兄弟民族的支援帮助下,打击敌人,宣传群众,为民族解放写下光辉篇章。  相似文献   

19.
东北抗日游击根据地的政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东北抗日游击战争中,根据地的政权建设经历了从苏维埃政权向农民委员会和反日会的过渡,在此基础上,党提出创建人民革命政府的主张,并进行了初步实践.在东北沦陷、日本扶植伪满洲国傀儡政权的局面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东北人民建立起来的、与之对立的抗日政权是当之无愧的真正的人民政权,不但巩固了抗日根据地,支持了抗日游击战争,也是党在政权建设方面进行的有益探索和尝试,为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20.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东北抗日武装斗争进入困难时期。日本侵略者增调重兵进驻东北,日本关东军兵力增加到70余万人,并加紧对抗联部队进行更加残酷的“讨伐”,抗日根据地遭到严重破坏,在这种日渐恶化的形势下,东北抗联决定改变抗日武装斗争策略和斗争方式。根据同苏联远东军达成的相互支援的协议,抗联将部队全部转到苏联境内,组编两个野营进行整训和开展小部队抗日活动。为统一东北党组织和武装力量,于1942年9月,经中共吉东、北满、南满省委共同决定,成立了中共东北委员会,周保中、崔石泉、张寿线等12人为委员。同时将转入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