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9 毫秒
1.
话语权是各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话语权决定国家的制度性权力、影响力和感召力。中国的国际话语权提升并没有与中国经济实力以及中国国际贡献的增加同步,还存在一些短板。近年来,基于中国本身以及与世界关系的变化,中国从多个角度提升国际话语权。在外交领域,中国外交不断提出新理念,完善对外话语体系,构建中国外交理论;加大主场外交、元首外交、公共外交和人文交流力度,以国际制度建设为着力点努力塑造外交新格局,提升国际话语权。未来,中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强中国文化理念和传统思想的宣传,处理好制度改革与制度增量的关系,加强中国在地区秩序和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提高话语能力,使中国的国际话语权能够与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际贡献等相匹配。  相似文献   

2.
当今世界已进入文化软实力激烈博弈的时代,如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提升中国话语体系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已成为时代赋予我们的重要职责。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竞争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构建融通中外的话语体系,需要增强话语自信,大力提升中国的国际学术话语权;需要广纳百川,兼容并蓄人类文明进步的一切有益成果;同时也需要创新对外宣传方式,努力提高话语体系的国际传播能力。  相似文献   

3.
执政话语对政党形象具有塑造功能。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加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要任务,对于提升中国国际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可以通过提升国际传播的科学认知、完善和创新话语传播机制、加强话语建构能力、强化国际传播的责任感等路径,增强中国共产党执政话语国际传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对外工作,作为国家总体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向国际社会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和中国共产党形象的重要使命。讲好中国式现代化故事对提升中国共产党国际影响力,增强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认同,促进各国政党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具有重要时代意义和现实价值。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故事时,中国共产党要把握好“古今相济”“内外并蓄”及“宏微兼容”的议题设置原则,立足历史进程讲好现实经验,通过内涵特征展现世界情怀,实现宏观叙事和微观表达相得益彰。为提升中国式现代化故事讲述的精准度、触及面和辐射力,应当从“话语客体”的分众化、“话语场域”的多样化和“话语技巧”的多元化三个方向下功夫,推动中国式现代化的国际传播。  相似文献   

5.
中国能源性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国外的舆论压力使中国在气候外交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是促进外交、缓解压力的有力工具。中国气候外交中的话语效能较差,话语结构处于劣势。需要转变气候外交身份,塑造多元外交话语身份,营造有利于国际气候治理的话语环境,抵制国际气候霸权话语,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气候外交话语权。  相似文献   

6.
略论中国外交观念的演进——基于话语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任何外交都离不开话语实践,就如任何意识形态离不开语言这个"物质外壳"一样。60多年来,中国外交从和平话语到革命话语再到和平与发展话语、合作话语的变迁,真实记载着中国外交不断成长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外交中的和平观念、革命观念、发展观念与和谐观念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辩护功能。  相似文献   

7.
任何外交都离不开话语实践,就如任何意识形态离不开语言这个"物质外壳"一样。60年多年来,中国外交从和平话语到革命话语再到和平与发展话语、合作话语的变迁,真实记载着中国外交不断成长的历程,体现了中国外交中的和平观念、革命观念、发展观念与和谐观念对中国外交实践的导向功能、整合功能和辩护功能。  相似文献   

8.
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是对以先秦儒家为主要代表的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返本开新,是对新中国外交优良传统的发扬光大。当代国际格局已发生新变化,世界期待由中国来引领全球治理、维护和改革国际秩序。习近平全球治理思想重点在多边外交与全球治理上开拓进取、持续发力,极大地增强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相似文献   

9.
中国体育代表团在里约奥运会的不公遭遇,反映出中国在国际体育领域中缺乏话语权,这主要是中国体育话语质量不高、话语传播效果不佳、议程设置能力不足等主观原因与西方的刻板偏见、西强中弱的国际体育格局、中国体育传媒的弱势地位等客观原因造成的。面对这种情况,我国应制定应对方略:加强顶层设计,制定体育国际话语权战略;加强基础理论研究,构建体育外交话语体系;打造话语平台,创新体育话语表达模式;扶持华人华侨社团,资助华文媒体建设;抢夺话语制高点,提高议程设置能力;打造体育外交学科,建设体育外交人才队伍;加强人员往来,加大招收留学生规模;提高学术水平,缩小交流"逆差"。  相似文献   

10.
国际话语权作为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代国际政治权力博弈中占据重要地位。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国际话语权先后经历了曲折构建、缓慢发展、稳步提升三个阶段,形成了包括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是根本遵循,加强对外援助、承担国际责任是道义基础,构建多边合作机制、开展主场外交是重要平台,坚定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是底线思维在内的演进逻辑。这种发展逻辑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国国际话语权,但当代中国的发展优势并未完全转化为国际话语优势,新时代中国国际话语权的构建仍然面临诸多现实挑战。展望未来,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必须增强中国经济、科技、军事等硬实力,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三大体系",合理优化国际话语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1.
国际话语权是衡量一国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指标,是国际政治领域大国博弈的重要方面。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任重道远,目前亟待解决三个突出问题:西方话语霸权压制问题、国际话语经验不足问题、国际传媒相对落后问题等;进入新时代,要开创我国国际话语权建设新局面,必须在赢得国际话语权利、提高国际话语质量、大力讲好中国故事方面进一步下功夫。  相似文献   

12.
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是向世界阐述中国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是回应外部对我国种种质疑和误解的内在需要,是提升中国软实力的现实之举。但当前我国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国际话语权仍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围绕人类命运共同体议题进行顶层规划、提升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全球话语传播能力、积极拓展公共外交传播新路径、科学构建对外传播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综合国力的上升,中国作为发展中大国,需要积极争取国际话语权,推进国家利益在世界范围内较好实现。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中逐步探索形成以中国新型政党制度为核心的政党制度和政党理论,推进了中国民主政治发展,为丰富和完善世界政党理论做出了贡献,但是目前政党制度及其理论的国际话语权仍然掌握在西方国家手中。我们需要直面西方国家在政党制度及其理论方面的话语主导、国内学术话语影响力不足以及话语传播形式和途径不够丰富等现实问题,创新我国政党理论的话语体系,完善我国政党制度的理论体系,不断提升我国新型政党制度在世界政党政治中的国际话语权。  相似文献   

14.
国家和国际体系都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两者的关系越来越密不可分。近代以前,中国是区域性国际体系的中心国家。近代以后,国际体系出现整体化和全球化趋势,将所有国家纳入其中。因此,从根本上说,中国近代以来与世界的关系,就是中国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探讨中国千年外交与国际体系的关系,总结应对国际体系问题的经验和教训,无疑有助于丰富我们的外交思维,增强中国在国际体系中的影响力和在制定国际秩序方面的话语权,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利益,也有利于中国对人类社会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余敏友 《理论月刊》2012,(4):5-12,1
2001年12月11日,中国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正式成员,这是改革开放进程中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事件.对国际社会而言,将日渐兴起的中国纳入全球体系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对于中国自身而言,在国际社会中争取与其充满活力、不断增长的经济相称的地位,也是一个历史性的挑战.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不断增强,地区和全球影响力日益扩大,国际地位和声誉逐渐上升,国际法在我国外交与对外经济贸易文化交流活动中的重要性日益彰显,中国国际法不仅有了新的发展,而且出现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6.
2005年,成为中国的“财经外交”年。相对于国人熟悉的“乒乓外交”而言,“财经外交”对中国是个“舶来品”。所谓“财经外交”,是指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外交活动、外交磋商,为一个国家创造宽松、和谐的国际经济交往和活动的氛围和环境。而积极参加到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国际财经舞台上的中国身影2005年2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应西方七国的邀  相似文献   

17.
当前,恐怖主义正以其复杂性和国际性深刻地影响着国际关系,并成为主导国际形势发展的重要变量。恐怖主义活动与中国有着历史和现实的联系,使中国安全环境面临新的威胁。国际反恐合作使中国改善和充实了大国外交,调整和巩固了周边外交,改变了前期中国反恐的被动局面,在国际社会中提升了国家形象和影响力。此外,中国在应对海外中国公民遭遇恐怖袭击问题时体现了中国“外交为民”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时期,在面临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以来,特别是冷战结束后巨变的国际新形势,邓小平为我国设计了全面的国际战略,精确地规定了包括我国外交工作的总目标在内的一系列外交工作的方针原则和政策策略,使中国的外交工作在严峻的形势下开辟出崭新的局面,结出了累累的硕果。邓小平外交思想及中国外交的实践是一个充满智慧的宝藏。  相似文献   

19.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历经两次历史性飞跃,形成了"革命"和"建设"两大话语体系,并以其思想内容的继承性、表达方式的大众性、根本旨趣的实践性和终极价值的人民性等鲜明特性,表征了中国社会的历史进程和发展理念,指引着中国改革前进的方向。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关切和质疑,不断提升其大众认同度,扩大其国际影响力,强化其内生创新性,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话语体系的未来发展走向。  相似文献   

20.
鲁鹏 《长江论坛》2021,(1):44-50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进入21世纪以来,特别是“十四五”时期推动武汉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实现超大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目标。城市外交是城市积极作为、推进城市国际化的一种重要方式。充分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有利于城市外向型发展和国际影响力的提升。本文认为,要高质量推进武汉国际化大都市建设,加快打造国际交往中心,应积极发挥城市外交的功能与作用,扩大对外开放力度,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全面提升武汉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国际化水平,增强武汉的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