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闫东 《人大研究》2005,(7):13-16
(一)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是指在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下,党运作国家政权的体制、机制、方法、手段和途径的总和。其中内含了党的执政方式要解决的两大问题,一是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问题,即党与国家政权的关系问题,是党政合一、以党代政还是党政分工的政治架构,或者是党政职能分开的政治架构。二是党的执政机制问题,党应该以什么样的体制、机制、手段、方法、途径来运作国家政权。这两大问题紧密相联,合理、科学的党政政治架构决定党的执政机制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的实现程度。党的执政机制的民主化、科学化、法治化会使党政关系的政治架构…  相似文献   

2.
从美式民主输出推动下的"第三波民主化"浪潮,及近几年"阿拉伯之春"后的西亚北非、埃及、乌克兰等国的"民主化"进程来看,"美式民主输出"的缺陷不仅在于意识形态与国际政治领域本身,而在于政治现实当中出现了众多最终与民主、稳定、经济发展相悖而行的结果。这些国家的政局与社会动荡,印证了美国民主输出的困境。这对我国正确应对美式民主输出以及走中国特色的政治发展道路具有重要的启示性意义,进而为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自信"提供了坚实的政治学视角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民主执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主执政作为政党在民主政治基础上通过掌握、运用和控制国家政权实现党的目标的途径、方法、体制和机制,主要应该包括执政目标民主化和执政方式民主化两个方面。民主执政是中国共产党在发展民主政治背景下执政的必然诉求,是中国共产党自身属性和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实现民主执政的基本途径在于规范和制约国家权力的运行、发展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和党内民主。  相似文献   

4.
丁建军 《人大研究》2005,1(2):27-30
在以政党为核心的现代民主政治中,党政关系是现代民主政治的基本问题。其本质是执政党如何领导并掌握国家政权,实现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和治理。共产党是基于其先进性及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中所取得伟大成就而众望所归的党,其领导和执政地位是历史与现实的必然选择,具有足够的合法性基础。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的前提,是国家政权的核心,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国家党政关系的本质是以党的领导和依法执政为前提展开的,因此对中国民主政治建设的任何设计和探索,都必须正视、尊重共产党领导国家和长期执政这一基本现实,这是构建新型的党政…  相似文献   

5.
一党长期执政国家如何实现最大限度的政治转型是一个重要的学术问题。通过对比分析东亚一些一党长期执政国家和地区的政治转型过程,能够得到以下几点启示:第一,一党长期执政与精英竞争之间的兼容,要强化政党内聚力和包容性,避免党内精英分裂,强化对社会精英的吸纳;第二,一党长期执政与社会自治兼容,要保持政党自主性,避免被单一利益集团俘获,同时通过组织网络的拓展积极介入社会,与其他社会组织之间形成多元交叉的局面;第三,一党长期执政与法治兼容,要实现有限的司法独立,以法治制衡权力、防止腐败。  相似文献   

6.
李家伟 《今日中国论坛》2013,(1):191-192,194
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误导致了苏联的解体,其民主化方向的努力却得以备叶利钦为首的俄罗斯政治精英们继承。在俄罗斯,民主化成为了精英们的共识,可以说,俄罗斯的民主化是精英们的选择,民主转型亦首先是精英们的转型。事实上,俄罗斯的民主化面临的问题却比任何国家复杂。苏联解体留给俄罗斯的是政治精英们的急剧分化且固有的斯拉夫情结与西方民主的情结之间存在着矛盾;是国家制度的坍塌,因而俄罗斯需要国家重建;是经济崩溃,因而俄罗斯需要经济优先。纵观俄罗斯的发展历程,其国家的重建与经济的优先始终贯穿着其民主化进程,民主甚至沦为"副产品",俄罗斯的民主化仍然是未竟的事业。  相似文献   

7.
冯波 《前沿》2013,(16):25-26
执政后,党的地位发生了“两大历史性转变”。党也面临着“一党如何长期执政的考验”。为此就必须从提高党的意识形态的包容性、正确划分党政职能、加强党内民主建设、维护宪法尊严、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着手,对党的执政功能重新进行科学定位,建设服务型政党,从而有效应对党的执政考验。  相似文献   

8.
民主发展动力是指推动一个国家或地区民主化进程的主体力量以及主要因素。西方学者认为,民主的广度、深度和范围是衡量民主发展的三个重要标准。在民主发展的动力问题上,西方学者提出了政治领导动力论、政党动力论、政治革命和政治改革动力论、经济发展动力论、精神文化动力论等五种观点。虽然西方学者普遍强调"西方中心"的政治价值观,从而导致了其民主发展动力理论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但他们的理论对于我们探索如何通过增强民主发展的动力来推动社会主义民主建设的进程还是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宇 《理论月刊》2006,(12):78-80
在中国的执政党与政府的关系中,有两个既对立又统一的特征即党政合作机制与党政职能分开。党政合作机制是党委领导制的一种基本存在形式,执政党通过这种形式实现了对国家机构的领导,同时,这一机制也涵盖了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度;党政职能分开则明确了党政领导的权限和党政权力的互相监督与制约,体现了民主政治的要求。认识和处理好党政关系的两个基本特征及辩证关系,有利于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有利于促进党政关系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0.
民主化是政治文明的重要标志,是现代化的实质内容。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目前理论界对民主化运作程序和具体路径的探索思考。从哪里入手推进我国的民主化进程?"构建市民社会","完善宪政民主","改进和完善党内民主"还是"扩大基层民主"?  相似文献   

11.
庞俊峰 《人民论坛》2012,(36):32-33
抗战时期,中共按照"三三制"原则建立抗日根据地民主政权,自觉地克服苏维埃时期形成的党政不分、以党代政的弊端,党政关系呈现新的面貌,显著提升了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从党政关系角度审视"三三制"政权运行的经验,对探索共产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和依法执政具有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一切事物变化、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以此为指导来研究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发展的动力问题,我们就会认识到:从社会形态的整体来看,经济基础和作为上层建筑的民主之间的矛盾是我们民主政治完善和发展的根本动力;从我们民主政治目的自身来看,它内在的特殊矛盾则是它完善和发展的直接动力。这种根本动力主要是指民主政治完善发展的必然性,而直接动力则主要是指它完善发展的紧迫性。  相似文献   

13.
协商民主是实现人民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种新型的民主范式。比较分析西方协商民主发展的背景和中国协商民主推进的动因,可以发现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协商与民主"分"的可能性和"合"的现实性以及两者间不必然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明确协商民主在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定位。  相似文献   

14.
要提高社会主义国家民主政治的能力,关键在于推进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行为,这是民主发展史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我党加强民主执政的核心要务.如果没有公民真正的政治参与行为,就不会有真正的社会民主政治.从民主化的进程看,政治参与对民主政治的价值意义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民主政治发展的轨迹上深深烙印了公民参与政治的痕迹;二是民主政治的运转同样依赖于公民的政治参与.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党政双层领导体制中,人民政协的民主化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在组织方式上,人民政协实施的是一种代表制,该代表制在整个代表制谱系中既不是传统的象征性代表制,也不是现代的委托代表制(或选举代表制),而是一种专业精英代表制,这种代表制无论在代表的实体标准、代表的产生方式还是与专业代表制(或职能代表制)本身的要求上,都偏离了现代代表制的民主规范,减损了人民政协的民主质量。变革人民政协的专业精英代表制,并通过制度创新,优化界别设置和政协委员的产生机制,从而建立大众代表制,是人民政协步入民主化进程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16.
1966年以前党的执政方式探索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局部执政实践中,党的执政方式是典型的政党合一型,同时开始了法制建设和基层政权建设的民主化的探索.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我们党开始全面执政,党基本承袭了革命时期政党合一型执政方式,但呈现一些新的时代特征,既有党政一体、以党代政的传统方式的运作,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实施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新的尝试.  相似文献   

17.
起源于土地革命时期的"党政合一"在建国后继续存留,从建国初的"党政不分"到八十年代的"党政分开"再到新世纪的"党政关系法制化",我国的党政关系在改革中趋于规范。对党政关系进行优化,将党政关系纳入法治的范围是必由之路。从依法执政的角度看,是党通过宪法和法律加强对政府的领导,并对其所执掌的政治权力的使用进行规范;通过优化党政关系,巩固党对国家的领导地位是根本前提,改善党的执政方式是关键所在,确立宪法的最高权威是逻辑起点,建立建全相关法律体系是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民主政治发展有独特的内在逻辑。由于特定国内外环境影响,当代中国政治发展模式本质上可归结为"中国运动式治理",民主政治形态主要呈现为"运动中的民主"。中国运动式治理给民主政治的发展带来了双重影响,体现出民主进程的二律背反。中国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必然要求治理模式实现从"运动中的民主"到"民主中的运动"的转型。"民主中的运动"模式综合"运动式治理"和"制度式治理"的优点,实现了政府治理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有机结合,是中国政治发展自然和自觉选择的必然结果。  相似文献   

19.
"党政关系规范化"与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党的十六大报告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对于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具有全局性作用.道理非常清楚,调整党政关系,是中国政治发展中最重要的问题之一.中国的各种政治关系和较为重要的政治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包含着"党政关系"的因素.处理好党政关系,对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以及推动中国政治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技术进步在当代越来越具有政治意义和政治功能,民主政治国家的管理与统治也更多地应用技术手段,呈现出民主的技术化趋向。技术是手段和行为的统一体,因此技术政治化并不导向技术民主化结果,技术既可以积极地推动民主进程,也能掣肘民主的发展。民主技术能够强化技术的民主化趋向,缓解民主的张力,拉近民主现实与民主理想的距离;民主技术也能通过扩大民主参与、创制权力程序化与权利能动性的手段,阻却技术的非民主化趋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