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前,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实施精准扶贫战略,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共享发展理念,强调以人为本,保障社会的公平正义,为精准扶贫提供了价值遵循;强调人人参与,以人民群众为中心,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方法论指引。同时共享发展理念作为社会理想,已经融入到国人的理想信念之中,为精准扶贫提供了精神动力。因此,实施精准扶贫,坚决打赢扶贫攻坚战。  相似文献   

2.
《探索》2016,(6)
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的一项创新性的政策工具或政策手段,体现了脱贫攻坚中地方政府推进公共服务供给侧改革的必要性与现实要求。从供给侧改革的分析视角出发,地方政府要坐实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就必须结合属地特点对其加以细化落实与创造性运用。精准掌握贫困农户的需求和属地贫困治理的特点,合理统筹配置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源,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实现贫困问题的协同治理,推进相关配套改革并完善社会监督,是地方政府坐实资产收益扶持制度的基本思路与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3.
<正>省委十届六次全会提出:"到2020年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全省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任务,并同时要求实施扶持对象、扶贫项目、资金使用、扶贫措施、驻村帮扶、脱贫成效"六个精准"。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实现脱贫奔小康目标,务必要在"六个精准"上想办法、出实招、见真效。第一,扶持对象精准,这是"六个精准"的基础和前提。当前,进一步做到扶持对象精准,就是要对扶贫对象实施精准化识别、针对性扶持、动态化管理,做到底数清、任务清、责任清。具体说要做好五个方面工作。  相似文献   

4.
贵州新语     
<正>实施"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是我省统战工作自觉服务发展大局的重要体现,是民营企业践行共享发展理念、走共同富裕道路的光彩事业,体现了当代民营企业家勇于承担社会责任的时代风貌。——贵州省委书记陈敏尔在对贵州民营企业"千企帮千村"精准扶贫行动动员大会的批示中指出要贯彻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围绕解决"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四大问  相似文献   

5.
黔西县属乌蒙山片区贫困县之一,近年来,黔西县以大党建为统领,创新党建工作模式,紧紧围绕省委“33668”行动计划,以“决战贫困、提速赶超、同步小康”为统领,深入实施大扶贫战略行动,积极落实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政策措施,围绕“扶持谁、谁来扶、如何扶、怎么退”,着力在“精准”上下功夫,深入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以基础夯实、产业提升、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公共服务供给保障等为突破口,创新工作方式,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初步成效.  相似文献   

6.
怎样发展、为谁发展,是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大问题。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给予明确回答。共享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社会发展理论的价值依归,原因在于这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潮流的科学把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担当。实现共享发展,必须建立长效机制:一是科学发展机制,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二是共享机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包括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发展机会和发展成果等方面的共享;三是精准扶贫脱贫机制,立下愚公志,打好攻坚战;四是规则保障机制,加快共享发展的规则供给,实现规则公平。  相似文献   

7.
正六个精准和五个一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脱贫攻坚的基本方略。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必须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重GDP为重脱贫成效,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  相似文献   

8.
<正>我国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扶贫开发工作呈现新局面,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为人类减贫和发展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力量。理解中国扶贫道路的成功经验,可以从四个维度把握其方法论要义。一、因地制宜,精准施策"鞋子合不合脚,自己穿了才知道"。精准扶贫是经得起实践检验并行之有效的中国方案,完全适合我们国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扶贫开发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在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  相似文献   

9.
共享发展理念植根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要求,我们要树立目标意识,实现决胜小康;树立问题意识,补齐小康短板。共享发展理念的科学内涵契合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要求,我们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坚持和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依靠人民,把人民所想所思作为党和国家制定一切路线方针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共享我国现有的一切公共资源。共享发展理念的具体部署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要积极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增加公共服务供给,缩小收入差距,建立更加公平可持续的社会保障制度。  相似文献   

10.
民生问题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事关国家发展大计,事关人民幸福安康。本文阐述了在新时代以人为本理念下改善民生问题要坚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以高质量发展固民生之本;着力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以增进福祉创民生之举;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全民共享织民生安全之网;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以精准扶贫施民生之策;积极建设公共文化,以文化自信铸民生之魂五个方面,以此为当下改善民生问题提供相应的借鉴。  相似文献   

11.
大小凉山精准扶贫脱贫问题一直是我国西部偏远山区的一项重大扶贫脱贫工程,是实现国家富强、大小凉山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要实现大小凉山的精准扶贫脱贫,需要打破大小凉山的现实约束,大力发展交通业,改善教育资源等落后面貌。策略上,不仅要实现扶贫脱贫对象的精准化、扶贫脱贫主体的多元化,还需要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和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控制人口约束等多样化对策多管齐下,促使内因外因不断互补发展,相互促进,共同推动。同时,最重要的是要进行思想上的精准扶贫脱贫,改变安于现状的想法,去积极创造财富,改变贫穷落后面貌,让更多的人富起来。  相似文献   

12.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在新时代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其直接原因,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任务是其时代要求,把"真扶贫、扶真贫"思想进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其实践特色,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是其促成因素。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界定和确立了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以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五个一批"为分类施策的基本思路;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3.
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确立的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它是在新时代的探索和实践中逐步确立的,有着深刻的时代背景。扶贫开发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是其直接原因,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新阶段新任务是其时代要求,把"真扶贫、扶真贫"思想进行与时俱进地发展是其实践特色,始终牵挂贫困群众的扶贫情结是其促成因素。其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体现在四个方面:界定和确立了精准扶贫的主要内涵;以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这"六个精准"为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以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易地搬迁安置一批,通过生态保护脱贫一批,通过教育扶贫脱贫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这"五个一批"为分类施策的基本思路;精准扶贫是为了精准脱贫,完善贫困退出机制。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反映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彰显了五大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体现了底线思维的恰当运用,是中国特色扶贫开发理论的重要创新成果。  相似文献   

14.
《奋斗》2017,(13)
正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事关人民福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促进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农村贫困问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调研期间,做出了"以精准扶贫为抓手,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为黑龙江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了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相似文献   

15.
正全国两会期间,精准扶贫又成了热点话题。目前,扶贫开发工作已进入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冲刺阶段,也是攻坚克难的关键阶段。实施精准扶贫、彻底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当前各级党委政府最为关注的民生大事。但在扶持贫困地区产业开发、让农村贫困人口切实增  相似文献   

16.
<正>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打赢脱贫攻坚战,是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实现共同富裕的重大举措,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重要标志。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任  相似文献   

17.
共享发展理念是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理念的丰富和发展。共享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以保障公平正义为核心,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必由之路。按照共享发展理念的要求,实施精准扶贫战略,破解扶贫工作难题,让农村贫困地区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相似文献   

18.
正新中国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发展生产,消除贫困的工作。党的十八大以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摆到治国理政突出位置,提出了精准扶贫战略,打响了一场脱贫攻坚战,迎来了历史性的跨越和巨变。在精准扶贫战略指导下,我国已经确立了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新要求。然而在精准脱贫战略中最为关键的一环则是就业脱  相似文献   

19.
《实践》2016,(10)
正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和难点在农村。作为处于发展和民生"洼地"的边疆民族地区,如何趟出一条具有地域特色的全面小康之路?实施农村牧区"十个全覆盖"工程,是内蒙古全面小康征程上的新实践。"十个全覆盖"工程紧紧扭住农村牧区基本公共服务和民生改善相对滞后的短板,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在农村牧区的全覆盖,既是补齐民生短板、促进共享发展的有力之举,也是助力精准脱贫、缩小城乡差距的生动实践。  相似文献   

20.
《世纪桥》2017,(2)
目前我国农村相对贫困问题仍然是制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而相对贫困地区和群体主要分布在欠发达地区,基础设施建设落后,生产生活条件较差,自主发展的基础和能力薄弱,稳定脱贫难度较大。为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需要,打赢脱贫攻坚战,做好精准扶贫财政政策的研究,通过探索现行扶贫财政政策的实施情况和效果,研究符合社会经济发展的精准扶贫财政政策,以财政资金为引子,提升社会参与度,完善配套、保障措施,提高政策扶持精准性,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更好地推动扶贫、脱贫工作攻坚战的全面胜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