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西部大开发中 ,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 ,但地区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只有依托地区优势和地区特色 ,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 ,壮大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特色的加工工业 ,培育和发展稀土、生物高科产业 ,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 ,经济优势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
记者:刘书记,江泽民总书记去年在视察我区时提出力争使“内蒙古成为我国下世纪经济增长的重要支点”。那么,参与西部大开发,我区有哪些有利条件?刘明祖: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作为“老、少、边、穷”地区,内蒙古要抓住西部开发这一有利契机,实现经济增长目标,形成再造新优势,实现新飞跃的良好局面。首先,内蒙古自治区地跨“三北”,毗邻8省区,有与俄罗斯、蒙古接壤的地缘优势。内可以依托“三北”巨大的市场发展自己的经济,外可以通过欧亚大陆桥发展出口贸易。其次,作为资源、能源大省,内蒙古自治区煤…  相似文献   

3.
在西部大开发中,内蒙古具有独特的地区优势,但地区优势不等于经济优势。只有依托地区优势和地区特色,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特色农牧业,壮大以资源深度开发为特色的加工工业,培育和发展稀土、生物高科产业,加快发展特色旅游业,经济优势才会形成并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4.
省外发展潮     
内蒙古高层决策新思路就在内蒙古的“草原概念”、“牛羊经济”引起中国经济界关注并热遍全国之时,内蒙古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又掀起高潮。内蒙古地处经济欠发达地区,但内蒙古高层对资源形势有着强烈的紧迫感和清醒的认识,内蒙古高管层在决策上不断推出新思路,提出把开发矿产资源作为21世纪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的战略思想,为其他地区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提供了有益借鉴。如今,“打造中国21世纪矿产资源战略接续基地”、“得资源者得天下”成为内蒙古各级国土资源管理者的口头禅,发挥矿业资源优势带动内蒙古经济发展已经成为各级高管的共…  相似文献   

5.
国家把支持西部地区发展具有区域特色的种植业、养殖业、促进农畜产品转化增值和发展节水农业、生态农业、精准农业作为西部开发的重要内容。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大力发展内蒙古具有地区优势的特色农牧业及其加工业,意义重大。加快农牧业资源开发利用的主要思路是:按照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点,把发展特色农牧业、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作为开发利用的增长点,依靠科技进步,推进农牧业资源开发创新工程建设,实现加工业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联接与优化配置;围绕市场需求和提高农畜产品竞争力,以绿色品牌和特色资源为依托,对农畜产品新…  相似文献   

6.
2000年以来,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禀赋和国家重化工业发展机遇,内蒙古矿产资源型县域综合实力增强,积累了一定的经济基础。但内蒙古矿产资源型县域同其他资源型城市一样,经济发展过分依赖矿产资源优势,这种产业单一、过度依赖资源的经济体在我国经济处于重大转型期的背景下,正在面临能源结构转变导致的市场需求增长减缓、效益下降等问题,对地方经济的拉动作用在不断下降。因此,矿产资源型县域经济亟待通过转型升级获得新的发展动力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佟帆 《实践》2008,(1):36-37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资源储量大区,但同时又是一个资源消费大区.内蒙古具有典型的以资源为依托,以能源、原材料工业为重点的资源型经济形态.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相似文献   

8.
正"三十年前看沿海,三十年后看沿边",当《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沿边开发开放规划》成为我省第三个"国字号"发展战略时,面对全面深化中俄战略经济合作的新形势,这片肥沃的黑土地迎来了又一次难得的发展机遇。依托对俄开放的"金字招牌",实现开发、开放"双轮驱动",促进"两带一区"协调发展,国家规划为龙江描绘出一幅清晰的路线图。实施沿边  相似文献   

9.
目前,内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还相当低,能源结构低度化,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成本问题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的倾向明显。为此,需要推进节能增效、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内蒙古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0.
张学刚 《实践》2007,(10):27-29
近年来,在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后内蒙古经济高速增长的现象,引起了全国学术界和决策部门的高度重视。内蒙古经济的高速增长是有其特殊原因和条件的,从产业集群理论与实践的视角分析,内蒙古优势特色产业的发展思路已经实现了从“比较优势”向“产业优势”  相似文献   

11.
张晶 《理论研究》2007,(3):20-23
内蒙古进入工业化和城镇化加速发展阶段,面临的资源和环境形势日益严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内蒙古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战略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前,内蒙古的能源利用效率还相当低,能源结构低度化,能源经济增长方式粗放,能源开发、利用的生态成本问题突出,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开发的倾向明显。为此,需要推进节能增效、结构优化和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内蒙古能源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3.
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是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是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举措,是"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现实需要.阿勒泰地区是新疆重要的资源大区,为加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大力实施优势资源转换战略.要依托农牧业资源优势,加快发展农业农村经济,促进农牧民增收;依托丰富的矿产资源,打造新疆重要的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稀有金属、贵金属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基地;依托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打造全国一流的旅游胜地;依托充沛的水资源,打造新疆重要的水资源供给区;依托毗邻三国的地缘优势,打造自治区向西开放的重要通道.  相似文献   

14.
发展小城镇是吸纳农牧业剩余人口 ,提高农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 ,但目前内蒙古的城镇化水平较低 ,城镇规模小而分散 ,基础设施薄弱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 ,已成为制约内蒙古经济发展的新的“瓶颈”。为此 ,内蒙古应以发展小城镇为参与西部开发的切入点 ,依托小城镇加快农村牧区建设步伐 ,开拓市场 ,提高乡镇企业综合效益 ,提高人口素质 ,进而繁荣农村牧区经济  相似文献   

15.
《实践》2015,(6)
<正>自治区"8337"发展思路提出,"要把内蒙古建成体现草原文化、独具北疆特色的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基地。"内蒙古的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森林、草原、沙漠等多种具有北疆特色的自然生态;以蒙古族为主的北方少数民族在这个区域生产生活,历史和民族文化的积淀非常深厚;内蒙古的东北地区与俄罗斯、蒙古接壤,是中国唯一的中俄蒙三国交界地区。因此,内蒙古是原生态自然资源、历史文化资源和民族风情组合在一起的区域。近年来,我区依托境内的优势旅游资源大力发  相似文献   

16.
《世纪桥》2015,(2)
基层组织建设对推动新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既是巩固基层政权、实现强村富民的需要,又是保证村级组织运行的需要。吉林市初步形成了依托龙头企业生产配套型、依托专业合作组织生产合作型、依托城市化进程办经营性企业型、依托资源开发利用型、依托集体资产经营租赁型、依托党员创业带富发展型等六种模式,取得了显著成效。  相似文献   

17.
伴随着共和国的成长历程,内蒙古各级交通部门在自治区党委和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建成了一个初具规模的内蒙古交通运输网,为沟通城乡物资交流、发展工农牧业生产、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巩固国防做出了巨大贡献。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内蒙古的交通事业发生了深刻变化,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一大批资源开发路、口岸路和经济通道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一座座桥梁使天堑变为通途;一条条客运线路深入草原腹地、大漠深处……现在,全区公路通车里程已达58430公里,高级、次高级路面已达10…  相似文献   

18.
《奋斗》2017,(5)
<正>开放则进,开放则活。腾飞中的黑龙江,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开放姿态为走出振兴发展新路子注入强大正能量。近年来,黑龙江省依托对俄开放的"金字招牌",实现开发、开放"双轮驱动",促进"两带一区"协调发展,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出口抓加工,进口抓落地",实施以质取胜和市场多元化战略,积极落实《黑龙江和内蒙古东北部地区  相似文献   

19.
周权撰文认为,传统经济以物力、财力资源为依托,而新经济是以人的知识和智慧为依托。人力资源在新经济中已成为第一位资源;同时在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新技术创新的新经济形态的技术创新中,人力资源也是第一位的。 从技术创新的整个过程来看,每一步都离不开人,并且其他资源如自然资源、资本资源、信息资源、时间资源和管理资源都要受人力资源支配,处于服从地位,服务于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这一特征在新经济中表现的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的人才结构与产业布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吉林省的老工业基地改造与经济振 兴是一项系统工程,既需要经济体制的 转变,也需要国家政策和资金的支持,但 归根结底需要吉林省内部的物质资源、 人才资源、知识资源和资本的深度开发 与优化组合来完成。未来的市场竞争将 以要素尤其是人才和技术为基础的比较 优势为主,因此,吉林省的经济振兴与老 工业基地的改造必须以吉林省的人才资 源和物质资源为依托,科学规划吉林省 的支柱产业,以强大的人才资源为保证, 推动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实现经济的腾 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